無聲世界,漳州少年在「吶喊」

2021-01-08 臺海網

來源:臺海網

隊員們從不大聲呼喚,比賽從不聽哨,也不與裁判爭辯……聾人的籃球世界,奇妙而動人。

臺海網12月12日訊 據閩南日報報導 漳州市陽光學校(原漳州市聾啞學校)的籃球隊員們早已習慣這種無聲的籃球世界。雖然聽不到籃球入網的聲音,聽不到球員的吶喊聲和裁判哨聲,甚至聽不到教練的戰術安排,他們依然克服重重困難,在籃球場上揮灑汗水、書寫青春,用自己的努力,詮釋對籃球、對生命的熱愛。11月下旬,他們代表漳州出徵福建省聾人籃球錦標賽,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績。

近日,記者實地走訪這支特殊的籃球隊,探尋他們背後動人的故事。

載譽

校隊出徵省賽勇奪第四

三分遠投、進攻突破、擋拆分球……

11月25日下午放學後,在漳州市陽光學校籃球場,10人組成的籃球隊又開始了例行對抗訓練。隊員們在場上來回奔跑,時不時抬頭觀察場下教練的戰術手勢,及時轉換進攻節奏。

「真沒想到,這次我們能夠拿到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績,我為隊員們的付出感到欣慰。」帶隊出徵此次福建省聾人籃球錦標賽的漳州陽光學校黨支部書記黃博,回想起球隊的省賽徵程,依然滿是自豪。

今年11月21日至22日,福建省聾人籃球錦標賽在省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舉行,漳州市陽光學校聾人籃球隊作為地市級代表隊參賽。

「雖然各參賽隊情況不同,但基本上都是集合全市的聾人籃球高手,而我們是以學生為主代表漳州出戰,能在高手雲集的比賽中拿到第四名實屬不易。」作為這支聾人籃球隊的教練,陳景輝同樣很興奮。

賽況有多激烈,參賽隊員們感觸最深。

「福州、泉州等隊伍實力強大,從身高到進攻搭配都顯示出老牌強隊的底蘊,而我們在進攻效率、反擊速度和防守配合上確實與冠軍隊還有距離。」籃球隊隊長張煜煌毫不吝嗇地稱讚此次比賽遇到的各路對手。「不過,現在的差距就是我們提升的空間,我相信,通過這次比賽的歷練,能讓新一批隊員更快成長,能讓球隊在以後的各種比賽走得更遠。」對於球隊未來前景,張煜煌信心十足。

攻「堅」

克服「選人訓練溝通」三大難題

聾人籃球隊要想練出高水平,困難好比「背負千鈞、爬坡過坎」。

在陳景輝教練看來,聾人籃球隊的每一次成長都十分不易,得克服「選人、訓練、溝通」三大難題。

陳景輝的話並非誇大其詞。從人數上看,漳州市陽光學校目前在校就讀學生167人,分布在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各個年級,能夠喜好籃球、又符合籃球隊要求的人員少之又少。

為了解決人員不足問題,籃球隊從低年級培育「幼苗」。「課間和放學期間,許多同學都來一起打籃球,我們從中多少都會發現一些新苗子加以培養。」張煜煌還表示,每次有新生報到或者轉學,都想著從中「挖寶」。

入選籃球隊的隊員,訓練時還得面臨溝通這道難關。

為了更好讓隊員明白籃球規則,陳景輝反覆向孩子們示範籃球動作,用手語普及籃球規則與知識。「籃球隊員們得『眼、手』並用,配合著訓練。」陳景輝解釋道,「『眼』就是讓隊員在訓練中熟悉『形象教學』,看得懂戰術變換,一個眼神相互間就能心領神會、默契配合。」

「『手』指的是在訓練中要把教練的意圖完整地讓隊員們理解。」陳景輝說,這一大溝通障礙經過多年來的磨合已經克服。

訓練場上,聾人籃球隊還得面臨一道坎:聽不到裁判的哨聲,如何知道裁判指令?「比賽中會有專門的裁判通過揮舞手中的紅旗,向運動員發出『旗語』傳達指令。」陳景輝對記者解釋道。

用心

每周高強度訓練12小時以上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身處無聲的世界,聾人籃球隊員的訓練更加刻苦。

「我從14歲看網上視頻,開始喜歡上籃球,到現在已經堅持5年多,每個周末、每天課餘時間,我都在球場上練球。」籃球隊主力之一黃文深「說」,他十分珍惜在球隊的時光,可以肆無忌憚地享受揮汗如雨的快感。天道酬勤,如今他擔起球隊控球後衛的角色,上籃、助攻、三分球都有上乘表現。

球隊年紀最小的主力陳少傑,在球隊中擔任「大前鋒」,每次比賽他都能與隊友配合密切,防守反擊快人一步,搶籃板同樣不在話下。「雖說聽不到是最大的障礙,可我們可以用心來打籃球。」陳少傑「說」。

為了讓隊員訓練更有針對性,陳景輝將籃球隊訓練分為準備階段、初級基礎階段、全面基礎階段、早期高水平階段。「七年級以上的隊員就要求基本技術要領,對攻守移動和運、傳、投技術動作進行規範化訓練,學習組合技術和基本戰術配合知識等。」

「18歲以上隊員以高強度訓練為主,每周訓練7次、12小時以上,理論學習每周2小時左右,每年全場對抗30至40場次。」隊長張煜煌對於訓練強度和頻率瞭然於胸。他表示,學校籃球隊要想出成績,就得更加勤奮練習,提高技術難度,形成個人特長,強化配合意識和對抗能力,提高戰術應變能力和實戰水平。

享受

籃球既是興趣更是成長夥伴

籃球對於隊員們來說,不只是一種興趣,更是陪伴成長的夥伴。

球隊主力中鋒兼後衛的姚偉祥,他貢獻的籃板、蓋帽是球隊在此次省賽取得好成績的一大助力。「在球場上,我們享受著籃球帶來的快樂,通過比賽,我們更加自信、更加學會與人溝通,更加懂得團隊配合。」姚偉祥一連用上三個「更加」來表達他對籃球的感激。

陳景輝表示,帶著隊員們訓練最大的動力就是看到了隊員們的那股吃苦勁,他更欣慰的是,見證了一批批籃球隊員從相對封閉到開朗,再到樂觀自信的心理變化。「籃球作為一個紐帶,給了大家更多交流、溝通的機會,在籃球訓練過程中的每一個進步都會讓隊員更加自信。」陳景輝說。

隊長張煜煌,既是其他隊員的「大哥」,也是「兼職教練」。1991年出生的他,在陽光學校苦讀多年考上本科院校,畢業後回校工作,不僅在學生中很有威信,更是籃球隊的核心所在。

「訓練中隊員心態更加樂觀,學習中也更加有幹勁,遇到問題也不會像剛來學校那會兒茫然無措、畏難不前,敢於直面困難、懂得尋求幫助。」張煜煌告訴記者,工作之餘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在學校裡陪著孩子們打球,希望能夠通過籃球讓更多人變得陽光向上。

漳州市陽光學校校長陳海霞表示,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陽光學校不僅在素質教育、感恩教育、基礎文化教育、職業教育等方面進行多樣化探索,還注重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特別是通過支持學生開展籃球運動、舉辦趣味運動會等方式,讓學生沐浴陽光,成長為對社會有用之才。(來源:閩南日報)

相關焦點

  • 影評《無聲》那聲嘶力竭的吶喊,你聽見了嗎?
    無聲》並非翻拍自《熔爐》,而是取材自真實發生的故事。"你跟他們一起欺負我就沒事了我想事件本身已足以讓人悲傷,但全片最讓人心痛的,莫過於貝貝的這句臺詞,她讓我們驚覺,我們那自以為是對於聾人的同情心理,卻是一點一滴地摧毀他們對於現實世界的信心與依賴,是什麼樣冷漠的社會,才會讓他們寧願持續遭受傷害,也不願意獨自面對聽人的社會?
  • 影評《爆裂無聲》無言的吶喊,只能在沉默中滅亡!
    (文章內容包括小編觀點意在傳播娛樂正能量,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標題與內容相符且無虛假/誇大/誘導/不友好)影評《爆裂無聲》無言的吶喊,只能在沉默中滅亡!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部由忻鈺坤編劇兼執導的,由宋洋、姜武、袁文康、譚卓等主演的一部作者電影。
  • 漳州電影業的一段輝煌往事
    漳州的電影放映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清宣統三年(1911年),漳州城區天后宮已開始放映無聲黑白電影。民國五年(1916年)石碼鎮基督教會向廈門教會租借了影片和放映機,在教堂裡放映電影。民國六年(1917年)天寶人韓綏福在市區修文路的文廟裡,採用售票方式經營放映手搖式無聲電影,觀眾每場達100多人。隨後,漳州所屬各個縣區陸續續有人經營電影放映。
  • 「高調少年」走進聽障兒童康復中心,以音樂打破「無聲世界」
    在聽障兒童康復中心,參賽選手們通過多樣有趣的互動活動,幫助聽障兒童接觸聲音、感受音樂,為他們帶來陪伴與幫助,並帶動社會圈層積極關注聽障兒童群體,助力這些兒童早日回歸有聲世界。音樂碰撞「無聲世界」,與聽障兒童唱響「愛的分貝」在抖音大學生音樂大賽期間,參賽選手方志軒聯合其他參賽選手及抖音上的大學生們,共同走進聽障兒童康復中心,用音樂「治癒」他們的「無聲世界」,幫助他們恢復語言能力。
  • 《喊·山》:無聲吶喊的背後是人性的殘酷、冷漠與無知
    直到影片結束,我們都期待紅霞能發出吶喊的聲音,但是到最後還是沒有聽到。導演在描繪人物的時候採用了大量鏡頭語言來烘託人物的內心世界。相較於人物語言,這種鏡頭語言內涵更加豐富,也更能展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①用光來闡釋人物的內心世界影片剛開場,臘宏一家住在破舊的房子裡,屋子裡光線晦暗,紅霞坐在灶火前做飯,儘管是大白天,可是屋子裡昏暗的幾乎看不清楚人的臉。
  • 《熔爐》無聲的世界,有聲的抗爭
    不,她們依然有微弱的吶喊,有微弱的聲音辨識力,妍鬥艱難地在法庭上指認了那個醜惡的校長,憑藉的,是非常微弱的對聲音的敏感。即使無聲的世界,也渴望有動聽的聲音,遺憾的是,世界對他們,只是惡意。曾幾何時,我會刻意避開身體有殘缺的人,無論大人還是小孩,總覺得他們是異類,也總覺得他們身上有某種天然的惡。
  • 豆瓣評分8.4《喊山》,無聲的吶喊背後是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本文從「故事結構、鏡頭語言、光影造型、主題呈現」這四個方面來解讀電影的魅力,無聲的吶喊是最震撼的,是絕望中的爆發,是希望中的虛妄。透過主人公紅霞影片從深層次的剖析,時代環境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鏡頭語言的運用使得整部影片的劇情更為飽滿,無聲的對白中細緻的,刻畫出人物的心理變化,這也展現出導演對影片非常注重情感和內心世界的體現。
  • 《無聲吶喊》女性視角解讀犯罪:在這場互為綁架的生死遊戲中,誰又...
    這周推薦一個關於探討女性及青少年社會問題的IP《無聲吶喊》,探索青少年教育問題和女性的社會性問題,文中「成長中心」有類似的現實原型例如戒網癮學校不僅有話題性,更有投射感。故事中綁架者與被綁架者相互博弈,和被綁架者身份的反轉等設計具備較強的新意,同時「復仇」這個核心的故事模式所帶來的戲劇牽引力也能夠讓故事始終保持強勁的敘事動力。
  • 世界名畫《吶喊》裡的人,居然不是在「吶喊」?
    雙手捂臉,嘴巴大張,表情抓馬……挪威藝術家愛德華·蒙克的《吶喊》,是世界上最經典的名畫表情包之一。很多人都以為畫裡的禿頂男人是在尖叫或吶喊,然而,非也~~官方的解釋是:那個人是聽到了尖叫,而不是在尖叫!嗯?不是在尖叫?
  • 齊白石的絕筆之作達到了化境狀態,是彌留之際生命意識的無聲吶喊
    齊白石的絕筆之作達到了化境狀態,是彌留之際生命意識的無聲吶喊文·段宏剛我國20世紀繪畫大師齊白石(1864年——1957年)在彌留之際,短時間內接連創作了兩幅大寫意國畫作品,一幅是《牡丹》,另一幅是《葫蘆》,由於兩幅作品的創作時間相距很近,以至於現在人們爭論不休
  • 無聲的吶喊都在《隱秘地角落》裡,何時才能見陽光
    該劇用一種無聲的沉默在向當今這個極度缺愛的社會進行吶喊,無聲勝有聲。據說,當初導演邀請秦昊好幾次,最終才說服他出演。原本以為就是一部描寫當今家庭現狀的家庭題材據。但導演堅決讓秦昊出演,而且認為只有他最合適不過這個角色。不負眾望,秦昊的出彩的演技使該劇更加富有層次感。張東升這個角色就一個,但是他炸裂的演技似乎演出了三個人設。
  • 「定海神針」漳州造!海上風電單樁在漳州港交付
    據中信重工裝備製造(漳州)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平介紹,此次交付的產品是為國家電投能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EPC總承包建設的徐聞海上風電工程項目製造交付的首個海上風電單樁,也是中信重工與國家電投能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開展戰略合作的首個成果。
  • 無聲吶喊——韓國電影《熔爐》影評
    之後犯人繼續逍遙,閔秀不堪忍受如此殘酷無道的現實,為了給弟弟和自己報仇,選擇與罪人在鐵軌上同歸於盡,來讓他接受應有的懲罰。民眾在法院前的集會示威繼續遭到政府的強制鎮壓,男主抱著孩子遺像在高壓水槍射擊下無力地吶喊,孩子們慟哭。孩子的遺像被踩碎,映射著弱勢群體被強權踐踏的尊嚴。
  • 暴裂扯斷的社會階級,底層人的無聲吶喊,看得懂《暴裂無聲》嗎?
    三個階層,三種晚餐,三樣人生:資產無良(昌萬年),中產無能(徐文杰),無產無聲(張保民)。男主張保民身上有一股子「不讓步,孤身對抗世界」的氣質,他本身的無聲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身份上的一個是身體上的因此《暴裂無聲》的前兩字有了釋放口,暴力成為張保民爭取正義的一種方式。
  • 精品工程 漳州中院一案例入選福建法院少年審判典型案例
    精品工程 漳州中院一案例入選福建法院少年審判典型案例 2020-06-02 1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吶喊與行動辯論稿
    「行動為輔,吶喊為核心」這個說法不易讓人接受;不如說成「吶喊是行動的先導,有了吶喊才能讓行動更有目的,更有力量」。「沈鈞亮的行為勝似無聲吶喊」不恰當,對方能否說「格蕾莎的吶喊是有聲的行動」呢?一步一步的行動,即使不像我前面說的那樣聰明,總能安全無害地為世界留下深惠久遠的東西;且沒有吶喊,行動也能進行,甚至可用行動代替吶喊;但吶喊後續如不跟隨行動,那只會變成理想幻滅之泡沫,隨浪而逝。綜上所述,我方堅定認為:行動比吶喊更重要!
  • 《無聲》:當寧靜的校園,成為施暴者的樂園
    《無聲》便是如此,在觀眾的心頭敲上重重一擊。在悲劇發生時,哪有什麼是最後一根稻草,每個人都不會是無辜的旁觀者。寧靜的校園,卻成為施暴者的樂園因為被誣陷毆打老人,失聰少年張誠在警察面前拼盡全力打著手語,仍然無法被理解。在啟聰學校的教師王大軍的幫助下,張誠擺脫了這場麻煩。
  • 血的教訓告訴女性無聲的吶喊最沒用
    正是基於以上的種種因素,才造成了無論是像宇芽這樣經濟已經自由的姑娘,還是像方洋洋一樣只能無聲吶喊的女性,都無力抵擋落在她們身上的「拳頭」。但一味的忍讓、心軟、在乎顏面、顧忌家庭孩子,真的能讓施暴者改變,從此有所收斂嗎?一樁樁一件件血淋淋的案例告訴我們,並不能。所有的忍讓、縱容只會令施暴者變本加厲,為所欲為,無所忌憚。
  • 「漳州製造」新能源汽車吸睛無數 漳州開發區展區亮相2020廈洽會
    當天,漳州開發區展區觀者雲集,前來問詢、體驗的來賓絡繹不絕。值得一提的是,一輛「漳州開發區製造」的新能源汽車成為整個展區的焦點。  記者現場看到,在廈洽會C4121展位,漳州開發區精心布置了一個彰顯地方特色的展區。展區以弧形流線型元素為基礎,通過藍、白色為主色調的海洋元素,體現「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寓意漳州開發區將以開放包容的積極態度和前端高位的戰略思維,擁抱世界新發展趨勢。
  • 《奪冠》今晚上映,漳州又要霸屏了!
    2016年重返世界之巔,致敬幾代功勳,再現了中國女排這支王者之師一路的荊棘與榮光。5個世界盃冠軍、2個世錦賽冠軍、3個奧運會冠軍,中國女排共10次站上世界最高領獎臺。40年前,萬人空巷,億萬國人守著電視機熱淚紛飛,見證中國「三大球」首個世界冠軍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