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一千
大家好,我是一千,今天給大家介紹有關馬蹄的趣事兒。馬是人類最忠實的"戰友",無論是用作戰爭的坐騎,還是平日的交通運輸,馬在人類歷史文化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馬的祖先是始祖馬,這是一種跟狗差不多大小的生物,大約在400萬年前,始祖馬的分支進化出了現代馬,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後的一個時期,人類開始馴化馬。
人類之所以馴化馬,是因為大概之前已經馴化了牛、羊,所以對於馴化動物很有經驗,而且野馬的蹄子很厲害,在冬季可以踏破冰雪,吃到下面的冬草,所以更適合作為人類冬季的食物。
人一開始不知道騎馬,但是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科學家發現了馬的牙齒上開始出現馬嚼子的痕跡,這說明人類開始騎馬了,從此以後,馬不僅可以用來吃,用來拉貨,還能當作個人坐騎,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的速度。
馬兒是怎樣穿鞋的?
馬蹄鐵大概出現在公元前1世紀,似乎是羅馬人發明的。是專門用於保護馬蹄的,一般的馬蹄鐵都是用鐵打制的,首先打制出一個雛形,然後對照馬蹄,將雛形漸漸地捶打成合適的形狀,所以每匹馬的"鞋子"都是專門打造的,十分合腳。
給馬穿"鞋"的過程看上去十分殘忍,因為馬蹄鐵上預留了一些釘子孔,馴馬師就會端起馬蹄,然後對準釘孔,一錘子將釘子敲打進去,如此重複,直到釘滿馬蹄鐵上的所有釘子孔,完畢之後,再拿一個大銼刀,慢慢地將釘子突出的地方打磨平整,這樣一個馬蹄鐵就鑲嵌好了。
有時候並不直接釘馬蹄鐵,而是先給馬兒剪指甲,這時會用一個專業的鉗子,把馬的指甲一鉗一鉗的剝落。
整個過程中,很多人看了都表示,就屬釘馬蹄鐵的部分最讓人痛苦了,因為釘子看上去很長,直接釘,不都扎到肉裡了嗎?
馬兒為何要穿"鞋"
我們給馬釘鞋子的地方,是馬蹄,而馬蹄又稱為馬腳,一般古代客人來訪,都是先馬腳進門,如今我們也稱一件事情提前敗露了為:漏了馬腳。
馬腳其實只是馬的指甲,跟人的腳趾甲類似,所以往馬腳中釘釘子的時候,馬是不會感到疼痛的。這時我想大家肯定會好奇,因為和人類腳趾甲相比,馬的指甲也太厚了吧!
但是你知道它有多厚嗎?我可以告訴你,想有多厚,就有多厚,我這可不是在開玩笑,因為我們之所以看馬蹄的長度不是很長,是因為有人專門在修剪馬蹄,也就是馬的指甲。
假如不去修剪馬的指甲,放任馬"指甲"瘋長,長到幾米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自然情況下,馬因為要不斷走路,所以馬蹄會很快的磨損,一般保持在厚度5到8釐米左右,所以釘馬蹄鐵是絕對不會傷害到馬兒的。
所以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因為馬兒不斷走路,所以馬蹄反而磨損的很快,磨著磨著就磨到肉了,萬一踩到了釘子,不就發炎了嗎?所以人類為了讓馬不再痛苦,給馬兒特製了"鞋子",也就是馬蹄鐵。
野馬怎麼不穿"鞋",它們不怕磨破腳嗎?
野馬當然也怕把腳磨破,很多野馬就發生過馬蹄損壞和馬蹄發炎的現象,這對於野馬來說,幾乎是致命的,因為馬兒需要不停走動,這樣它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新鮮草源,才能健康成長。但是當馬蹄出問題的時候,每走一步路就如同在刀尖上行走,十分痛苦,長此以往,馬兒就會在痛苦飢餓中死去。
大自然遠比你想像中的殘酷,很難接受的是,這就說自然淘汰生物的一個方法,所以每年都會有一定數量的野馬包括小馬駒,因為各種原因死亡,相比之下,經過人類加裝馬蹄鐵的馬兒,蹄子保養的好,壽命自然也變長了。
但是如今野馬在自然界數量很少了,人們開始主動保護起它們。根據IUCN的統計,野馬在全世界的數量僅剩下1500匹左右,其中我國就有大約600匹,就這麼點數量,就佔了大概全世界的近三分之一。所以每年,放養的野馬都會被捉起來,進行"剪指甲運動"。
總結:給馬兒"穿鞋"是為了減少馬蹄的磨損,讓馬兒更加健康,並非人類為了一己私利,要讓馬兒做勞力才如此的,因為目前很多馬都是專門用來比賽的,而有些退役的馬兒,依然會定期剪指甲,"穿鞋子",這就證明了這一點。另外,野馬不穿鞋子,是因為沒有條件,並且也是自然淘汰的一個機制,如果它們穿上"鞋子",反而會生存的更好。
我是一千,我喜歡一些科學的趣事,希望大家支持,咱們下一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