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西方有一個諺語,少了一個馬釘,丟了一個馬掌,丟了一個馬掌,亡了一個國家。這個故事講得是蝴蝶效應,但從這句諺語中我們也能看出馬掌的重要性。
馬掌其實是人類為馬設置的,野馬並沒有馬掌,它們之所以不用馬掌也能奔跑,是因為它們生活的環境和家養的馬不同。
馬為什麼需要馬掌?
馬非常善於奔跑,而且馴化後的馬能夠託運重物,成為人們的運輸工具,這也決定了它們每天會託運較重的物體。
馬的馬蹄組成成分是角蛋白,和人類指甲蓋的成分一樣。馬匹在運輸東西的過程中,如果在路上遇到堅硬的石頭或者小石子之後,會因為託運過重的物體而導致馬蹄開裂,從而導致馬匹不能繼續運輸物資。
我們知道,馬匹在過去不僅是運輸工具,還是軍事力量,如果馬匹在戰爭中經常遇到這種情況,那麼軍隊的戰鬥力將會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 馬在託運較重的物體時,即使沒有碰到堅硬的石頭,也會因長時間行走而磨損馬蹄,導致馬蹄變薄。馬蹄雖然沒有痛覺神經,但是當馬蹄變薄到一定程度時,馬就能夠感覺到疼痛,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人類才會給馬釘馬掌。
但是,現在很多馬匹不用承擔載人馱物工作,這意味著它們不會因為長時間奔跑而磨壞馬蹄,那為什麼還要給馬釘馬掌呢?
其實就是因為現在的馬兒生活條件太好了,它們生活的地方大多比較柔軟,而且很多馬兒不需要長時間奔跑,這使得它們的馬掌根本沒機會磨損。
我們知道,如果人類長時間不修剪指甲,會導致指甲過長而行動不便。馬兒也是一樣,現在很多馬匹由於生活條件優越,以至於很多馬兒的馬蹄橫長,影響它們正常出行。
現如今也有一些馬不會釘馬掌,多是母馬,培育下一代而用的母馬。之所以不給它們釘馬掌,是因為釘馬掌並不是一勞永逸的,日常還需要維護,而維護需要花錢。
修馬掌
雖然馬掌是釘在馬蹄之上的,但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拆掉重新修建馬蹄。這是因為馬蹄和人類指甲一樣會生長,當馬掌厚度較高時,也會影響馬兒行走。
在修馬掌時,有條件的修馬掌師傅會用專用的架子讓馬站在裡面,這樣馬就不會傷害到修馬掌師傅。接著,師傅會將馬蹄上的馬掌卸下來,再用工具將馬蹄厚度變薄,清理掉馬蹄之中的髒東西。
之後。馬掌師傅會再次將馬掌釘入到馬蹄之上,此時整個工作就完成了。
修建馬掌的好處是,不僅可以幫助馬兒行走,還可以讓馬蹄內部保持乾淨,不被微生物感染。
野馬為什麼不用釘馬蹄?
可能很多人對野馬為什麼不用修馬掌感到疑惑,畢竟如果修馬掌有這麼多好處的話,那野馬沒有馬掌,也照樣活了這麼些年。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野馬生活在野外,它們不用託運重物,所以即使踩到小石頭,馬蹄也不會輕易開裂。再者,它們在野外生存時,需要時時刻刻躲避天敵,需要經常奔跑,而奔跑時會磨損它們的馬蹄,讓它們的馬蹄不至於過長。
除此之外,野馬之所以不用修馬蹄,是因為如果馬蹄影響到它們的奔跑速度,那麼它們會被其他大型食肉動物捕獲,所以我們才沒有見到野馬馬蹄受傷,但依然能生存很久的案例。
更重要的是,野馬的馬蹄已經適應了它們的生活模式,否則這種物種早就滅絕了。人類之所以要為馴養後的馬釘馬掌,是因為我們改變了馬兒的生活環境。
總結
人類馴養的動物,和野生動物之間有很大的差異,這主要是因為兩者的生長環境不同,育種方式也不同。野生動物的演化是沒有方向的,但是被馴養的生物是有方向的,人類會為了自己想要的性狀而改良動物的基因。
由於被馴養的動物環境以及基因已經與野生物種有所區別, 所以被馴養的馬才需要釘腳掌,而野馬則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