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奇葩皇帝這麼多,為什麼明朝國祚還能延續276年之久?

2020-12-25 看乎

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也是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傳承了12世,總共有16個皇帝,國祚共計276年。朱元璋原先是個乞丐,憑藉著自己的本領,在亂世之中硬是殺出了一條血路,登上了皇位,成為了一個布衣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這個名字也是非常的有意思,重八重八,就是兩個八,兩個八就是十六,剛好明朝也正好只有十六個皇帝,有時候世事就是這麼的巧合。

明朝十六個皇帝可以說是個個奇葩,朱元璋先前因為貧窮,為了有口飯吃,敲過木魚當過和尚拿過破碗當過乞丐。在朱元璋當上了皇帝之後,把皇宮裡的空地,全部種上了菜。不愧是布衣皇帝,行事是如此的樸素。可能受朱元璋的影響,他的繼承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奇葩。《明史》中記載道: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

明朝皇帝大多奇葩,像第二代君主朱允炆非要折騰搞革命削藩,結果被叔叔朱棣削了,不僅皇位沒了,小命也丟了。第四代君主朱高熾,因為父親朱棣太能幹,導致朱高熾上位之後,沒有什麼政務處理,便沉迷美食,最後胖死了,在位僅僅十個月。除此之外,朱祁鎮搞御駕親徵結果被打敗成了階下囚。嘉靖帝朱厚熜不喜歡上朝,愛好修仙煉丹,而且天天吃富含各種重金屬的丹藥竟然還活到了60歲。萬曆帝更是奇葩,整整三十年沒上過朝,國家竟然還沒有滅亡。明朝奇葩這麼多,為何國祚還能延續276年?

這就要說到內閣制了,全靠這個制度,明朝才能在出了這麼多奇葩皇帝的情況下,安穩運行了276年。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爆發了胡惟庸案,讓朱元璋認為丞相制度會導致天下動亂,於是廢除了丞相制。

等到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後,覺得處理政務工作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於是設立了內閣,作為皇帝的私人秘書,給皇帝打打下手,處理一下政務。此時的內閣權力還不是多大,只能算是皇帝的私人秘書團,遠遠無法跟之後的內閣相比。

等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登基時,朱瞻基比朱棣懶多了,於是內閣的權力就在逐漸上升,開始監管六部。一些國家大事,皇帝也交給了內閣來處理,然後光明正大的偷懶。等到了明武宗朱厚照登基,這位主更是懶出了一個新境界,一生都在玩樂,竟是把所有國家事務都扔給了內閣處理。內閣的地位因此不斷上升,權力不斷地增大,因此到了後面,即使皇帝不務正業,不理政事,明朝也可以正常的運行下去。

同時朱瞻基又在內閣之外,設置了內書堂,教太監們讀書識字,以此讓司禮監來跟內閣分庭對抗,讓內閣沒有辦法一家獨大。讓司禮監跟內閣進行爭權,皇帝就可以省心很多,只要保持兩邊力量的平衡,當雙方力量差距過於懸殊時再打壓力量更強的那一方就可以了。

因此,即使明朝皇帝可以說是個個奇葩,很多耽於享樂,不願過問朝政,但是只要掌控好內閣跟司禮監的平衡,就可以保證明朝的運行,在腥風血雨之中屹立276年之久。可以說,明朝之所以能延續276年,全靠優越的政治制度保證。

參考文獻:

《明史》

《明實錄》

《正說明朝十六帝》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明朝多數皇帝看似一般,大明卻能國祚276年
    朱家統治中國276年,共傳16帝。這16個皇帝中,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明孝宗朱佑樘外,其餘皇帝大多表現得比較平庸。
  • 三分鐘帶你盤點明朝十六位奇葩皇帝(上)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朝代共歷經16位皇帝,國祚276年,可相比其他的朝代的帝王,明朝的皇帝卻個個都是怪咖。今天讓我帶你們看看明朝的16位皇帝 ,都有怎樣的奇葩故事?1、明太祖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他與其他開國帝王不同,他當過和尚,要過飯,後來參加農民起義,開掛成為了帝王,當了帝王后害怕之前與他打天下的兄弟奪了他的位置,便將功臣殺的一乾二淨。
  • 一個可笑又可悲歷史謊言:清朝無昏君,明朝無明君
    明清兩朝的政績確實是在歷史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若是說清朝沒有昏君,明朝沒有明君,這就有些令人啼笑皆非。明清兩朝的國祚皆是276年,若真如學者所說,明朝皆是昏君,其王朝怎麼能與強大的清朝一樣並列276年?
  • 明代皇帝如此差勁,為何明朝還能夠延續200多年?
    本周,看鑑做了一期話題徵集:「明朝哪個皇帝最廢」?話題一出,尷尬了。@一諾你應該問問,除了前兩個,明朝還有哪個皇帝不廢的?明朝,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起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12世,歷經16帝,享國276年。
  • 每人一個標籤,極簡評價明朝十六帝
    明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建國,1644年亡國,國祚276年,共傳十六帝。後人公認,明朝皇帝最為奇葩,高曉松更是公開表示明朝是一個「名君,無名將,無名士」的朝代。那麼,明朝皇帝究竟怎麼樣呢?今天就嘗試給每個皇帝一個簡短的評價。
  • 明朝皇帝誰比較正常?
    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都於應天府(今南京),國號大明。1421年,成祖朱棣遷都於順天府(今北京),至1644年,朱由檢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樹上,共傳一十六帝,享國276年!我們發現,明朝歷代帝王,每位都個性鮮明,與眾不同,甚至稱得上「奇葩」一、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年號:洪武,1368年-1398年在位。布衣天子、和尚皇帝,開國之君,享年70歲,在位30年,也是明朝壽命最長的皇帝。
  • 明朝宗室起名規則:明朝皇子名字為什麼與元素中期表高度重合?
    由於明朝皇子的名字與元素周期表重合度極高,所以有人說,明朝皇子的名字是按照元素周期表起的。這種說法根本不值一駁——明朝1644年就滅亡了,元素周期表1869年才問世。那麼,明朝宗室起名到底遵循什麼規則?為什麼會與元素周期表高度重合呢?
  • 清朝無昏君,明朝無明君-——這句話有什麼漏洞?
    明清兩朝的國祚很巧合都是300年左右。明朝的開國自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一直到崇禎皇帝的1644年為止,歷經十六帝,正好是是276年。清朝自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大金,一直到1911年宣統退位,歷經十二帝,正好是是295年。  但清朝實際享國年數為1911—1644=267年。為什麼?
  • 朱厚照:明朝276年最能鬧的一位皇帝
    在明朝16個皇帝裡面,明武宗朱厚照顯得很「另類」。《明朝那些事兒》一書作者當年明月,就評價朱厚照「號稱明朝276年來最能鬧的一位皇帝」。
  • 明朝萬曆皇帝有多可愛,說一說他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
    其實明朝萬曆皇帝挺可愛的,他十歲登基當皇帝,在張居正的指導之下,萬曆皇帝知書達理、溫文爾雅,但他也是缺乏魄力,造成了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這場拉鋸戰是因何而起?為什麼能夠持續如此之久?有為明朝帶來了哪些危機?萬曆皇帝在位期間,明朝也是能人輩出,張居正、申時行、戚繼光、李如松等等,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這樣說的話,明朝在萬曆皇帝手中還能有一絲轉機的希望,但事情就在張居正死後開始走向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 論明朝皇帝的奇葩程度——明朝的衰敗是從明世宗這一代開始的
    如果說要論明朝皇帝的奇葩程度,可以說是一個比一個奇葩。明世宗是明朝在位期間最長的皇帝,他沉迷於修道長生。 也正是從這一位神仙皇帝開始,他所採取的一系列神仙操作使得明朝走上了衰亡之路。因為追封父母的尊號問題,明世宗和朝臣弄得非常不愉快。
  • 為什麼明朝皇帝多昏庸,清朝皇帝最勤政?
    其實之所以會造成大多數人印象中,清朝皇帝比明朝能幹的原因,多半來源於勤於政事的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在位時間都很長,因此加深了人們的好印象。相反,好幾個看起來「昏庸」的皇帝卻都在位很長時間,如正德、嘉靖、萬曆等,這就很容易給人造成明朝皇帝大多昏庸無能的假象了。
  • 明朝的皇帝雖一些是荒淫無道,但卻沒有一個是軟骨頭
    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如果去看明朝戰史,你會發現明軍無論多麼慘,面臨的情況有多麼危急,都絕不用女人換取和平,絕不割地賠款。    明軍是世界上在國家亡國後,抵抗時間最久的——他們堅持抗擊清朝達38年之久。明軍能夠保持這樣持久的戰鬥力,不僅僅是因為明朝本身就不是一個民風柔弱的朝代。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看英女皇信中對萬曆皇帝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我國歷史文化連綿不絕,從秦朝統一六國開始,雖然之後一直分分合合,但我們的文明卻一直延續,中間出現了十分強盛的朝代,也有著傲視群雄的文化,經濟和版圖。1583年我國處在明朝萬曆十一年,距今已經四百多年了,放眼西方的英國,正是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
  • 有人說明朝全昏君清朝全明君,為什麼明朝能撐270多年,清朝卻亡了呢?
    為啥感覺這個問題提的這麼褒明貶清呢?就算是明朝撐了276年(其實應該是294年,1662年明朝才正式滅亡),但清朝也是存在了275年,並不比明朝短多少,而且清承明制,所以說是清朝沒有那麼爛,明朝也沒你想像的那麼好。
  • 朱元璋、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等,明朝到底有幾位是英明的君主?
    礙於明代少數皇帝的奇葩事實在太多,比如數十年不上朝的嘉靖、萬曆皇帝,自封大將軍的正德皇帝,不做皇帝做木匠的天啟皇帝,不愛美女愛奶媽的成化皇帝等。受這些皇帝的影響,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明朝的皇帝都不行,甚至還流傳出「明代無」這樣的荒誕之語。試問,若明代真無明君,怎會有276年的國祚!
  • 易中天為什麼說明朝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皇帝?
    現在易中天又說明朝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皇帝,說真的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想的,或許在他們的眼裡清朝無論如何都是要好與明朝的,易中天就曾說過「只要不帶民族偏見,都應該承認他們夠資格當中國的皇帝,至少比明代的皇帝強。」,但實際上真如他們所說,明朝的皇帝都如此之差嗎?
  • 為什麼周天子分封享國八百年,朱元璋也分封,明朝卻不足300年?
    朱元璋就是一個典型,他給了朱家子孫許多優厚的待遇,朱家王孫貴族可以不事生產,憑藉著皇族身份吃喝享樂甚至肆無忌憚與民爭利,這也是明朝滅亡的一個禍端。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也苦思冥想怎麼才能讓大明的國運更長久,這時候就需要從前人或成功或失敗的經驗裡取經,於是,朱元璋召開大臣會議,討論主題是《論宋朝和元朝為什麼滅亡》。
  • 明朝皇帝沒有一個軟骨頭 而清朝
    如果你仔細翻看史書的話,你會發現清朝的皇帝,特別是前幾任皇帝都是十分重視讀書的人。幾乎每天五點左右就起來都書了(幾乎每天都是現在高三的節奏)。他們除了讀書之外還要練習弓箭騎射。每天同時還要學習前代皇帝的治國之道,還要學習蒙古文、滿文、漢文,無論政務多麼繁忙,學習從來不放鬆。 但是,跟清朝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明朝。
  • 明朝三個地位非常尷尬的皇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朝代,在明朝276年歷史當中,出現了很多奇聞異事,其中就有三個地位非常特殊的皇帝。第一個是明惠帝朱允炆由於明惠帝的江山被叔叔朱棣奪了去,朱棣的子孫們不願意承認這位皇帝,所以朱允炆的4年建文年號也被有意識地遮掩了,朱棣甚至直接沿用了朱元璋的洪武年號,稱洪武三十二~洪武三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