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統治中國276年,共傳16帝。這16個皇帝中,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明孝宗朱佑樘外,其餘皇帝大多表現得比較平庸。即使考慮到清朝編撰的《明史》有抹黑的成分,明朝大部分皇帝,也稱不上是好皇帝。包括史書評價「明之亡,實亡於神宗」中30年不上朝的萬曆帝朱翊鈞,以及杖笞群臣、崇奉道教並禍及自身、尋興大獄、誤用佞臣、剛愎自用的嘉靖帝朱厚熜,還有耽樂嬉遊,暱近群小的正德帝朱厚照更是明朝皇帝中備受爭議和批評的。但就是在這樣大部分平庸的明朝皇帝統治下,大明依照享國276年,到底是為什麼呢?
一、強有力的內閣保障權力正常運行
中國王朝的覆滅原因中有一種基本模式,就是「制度崩潰」,即體制內的人叛亂或者相互衝突導致國家滅亡。比如西漢的漢元帝聲色犬馬,整個統治系統失能,最後被王家篡權。而明朝永樂中期以後,內閣職權漸重,兼管六部尚書,成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決策機構。後明宣宗朱瞻基時期,權力開始上升,形成了更為完善的政務流程:全國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給皇帝提出的建議,都由通政使司匯總,司禮監呈報皇帝過目,再交到內閣,內閣負責草擬處理意見,再由司禮監把意見呈報皇上批准,最後由六科校對下發。在永樂朝以後,內閣權力加強。中晚明的歷史可以看出,只要內閣中人才濟濟,皇帝不能再胡來。明朝時,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國家機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務流程維持正常運轉。
內閣大臣張居正
二、軍事上的都司衛所制度
明代的都司衛所制度可以說是朱元璋的一個創舉,明朝建國初期,因為軍隊編制相對比較混亂,有原來的紅巾軍,有地主軍,有新徵兵,有降軍也有犯罪充軍等等,隊伍編制雜亂,戰鬥力各不相同,指揮調動也不方便,因此朱元璋苦心積慮,要把這些軍隊整合起來,這就需要一種新的軍隊編制和組織形式。於是,朱元璋創建了都司衛所制度。這種制度,實際上就是軍區制度。都司管著衛所,衛所駐紮在地方,統轄千戶,百戶,總旗,小旗,士兵等軍民合一的軍戶。都司衛所的最高管理機構是五軍都督府。但都督府只有管理權,軍令權掌握在兵部手裡,也就是,武官管理,文官調度。軍隊衛所化,可以有效的保衛國家,震懾地方。因此,衛所制度最大的好處就是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因此,衛所制度對維護大一統的國家是非常有好處的。
三、沒有外戚幹政
由於中央集權的加強,自太祖朱元璋開始,在選擇皇后和妃子的過程中,就不再像以前那樣(尤其是宋以前)皇帝也要與大家族聯姻,才能保障皇權的安全。朱元璋還立下的祖訓所有皇后必須出身小門小戶。其次即使一個家庭的女子被選為后妃,能夠改變他們家族命運的也只是一些照例的虛銜和俸祿,這些外戚從此不會再得到朝廷重用,反而在用人上是要刻意迴避的。而且朝廷在用人上,已經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科考和晉升體系,即使是外戚也沒有可以特殊的,所以貴為外戚,基本沒有人能做大官的。這樣就基本從根本上杜絕了外戚幹政的可能性。
四、明朝皇帝不暴虐
明宣宗朱瞻基敬禮大臣,勤恤民隱,慎於用人,嚴懲貪官汙吏;
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後尚能保持氣節拒寫招降書,復位後尚能任用賢臣,並廢除了洪武以來的嬪妃殉葬制度,被後世喻為德政。
明代宗朱祁鈺受命於危難,知人善任,在外依靠于謙,在內信任興安,不近聲色,使得大明江山社稷轉危為安,可謂是英明之主。但他未能盡善盡美,因而使奸臣趁機作亂。
明憲宗朱見深執政時代風氣清明,朝廷多名賢俊彥,朱見深能夠寬免賦稅、減省刑罰,使社會經濟漸漸復甦。但是在位期間任用奸邪,不能說沒有缺陷。
明孝宗朱佑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雖末年寵信宦官李廣,但是立刻改過自新,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
明武總朱厚照處事剛毅果斷,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大敗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雖嬉遊玩樂,卻也有抵禦邊寇之功,大事上從不怠慢。
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早期英明苛察,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重振國政,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後期雖然好道教,不侍朝,然而依然牢牢掌控著朝廷官吏,可以稱得上是位有作為的皇帝,而非影視劇情演繹的那樣昏庸無能。
明神宗朱翊鈞初初親政時,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鞏固了漢家疆土。但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倦於朝政,自此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強徵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大明王朝逐漸走向衰亡。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期間進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罷除了萬曆朝的礦稅,撥亂反正,重振綱紀。但每日回宮後卻沉於酒色,縱慾淫樂。
明熹宗朱由校最大的特長就是做木匠活,到了醉心於木匠活的地步。如果他是個木匠,倒也還稱職,可是他偏偏是皇帝。
明思宗朱由檢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惜其性多疑,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皇朝。
基於以上四點原因,明朝雖然自立國以來就內憂外患不斷,明朝皇帝也看似平庸,大明卻能享國近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