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舉行「薛派名曲、名劇欣賞晚會」紀念粵劇宗師薛覺先誕辰110周年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利榮聰) 「在我們年輕的時代,幾乎每人都會哼上幾段『薛派』名曲,今天來看表演除了緬懷薛覺先,也想再回味一下『薛派』名劇。」距離「薛派名曲、名劇欣賞晚會」上演的時間還有整整45分鐘,來自陳村登洲的區伯便已牽著老伴的手走進了順德演藝中心大劇院,在「坐等」演出開場的同時,兩人還不時與身邊其他觀眾聊及過去欣賞『薛派』演出的往事。
昨晚(11月26日),順德區文化體育局聯合廣東粵劇促進會、廣東省戲劇家協會等單位舉辦「粵劇宗師薛覺先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緬懷宗師,阮兆輝、梁兆明、彭熾權、盧秋萍、蔣文瑞等一眾活躍在當今粵劇舞臺上的粵港澳粵劇名家齊聚順德,並同臺獻演《前程萬裡》、《清宮恨史》、《胡不歸》等薛派名曲集名劇片段,聯袂為順德市民送上了一臺精彩的曲藝晚會。
晚會吸引了大批粵劇「發燒友」捧場
順德城市網記者了解到,本次活動由廣東粵劇促進會發起倡議,旨在加深人們對粵劇的認識,通過演出薛派名段緬懷宗師,激勵新人,將一代粵劇宗師、順德先賢薛覺先的高尚情懷和精湛藝術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在走進順德之前,該活動已於11月25日晚在廣州中山紀念堂進行了首演,當晚的演出同樣受到了當地粵劇「發燒友」的交口稱讚,社會反響熱烈。而在今日(11月27日),廣東粵劇曲藝界的名家和專家們還將會共聚薛覺先的家鄉龍江召開紀念座談會,與順德的文化部門以及本土粵劇曲藝工作者探討粵劇曲藝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之路。
薛覺先與馬師曾、白駒榮等順德曲藝名家一起為粵劇界造詣良多,而他們留下的寶貴曲藝資源也對喜愛曲藝的順德市民產生了深遠的文化影響。
統計數據顯示,擁有「中國曲藝之鄉」榮譽的順德現有登記的粵劇團體約10個,均為民營劇團,他們長期活躍於省內各地進行演出。而在1988年成立的順德戲劇曲藝家協會發展至今則已吸納了近4000名成員,並培育了200多個粵曲曲藝社,形成了一支壯觀的戲曲愛好者大軍。
佛山市委常委、順德區委書記梁維東(右)與粵劇名家彭熾權熱情交談
對於順德民間日漸濃厚的曲藝文化氛圍,佛山市委常委、順德區委書記梁維東大為讚賞,在晚會開始前與粵港澳粵劇名家們舉行的座談會上,梁維東表示,希望通過舉辦薛覺先的紀念活動,可以將順德的粵劇曲藝文化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除了在粵劇藝術的層面上影響深遠,薛覺先通過藝術作品所展現的愛崗敬業、藝術報國、敢於創新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去研究、學習、發揚。」梁維東指出,在順德城市升級的過程中,隨著改革發展向中心區域推進,順德越來越感受到文化建設對於整座城市可持續、有活力健康發展的重要性,為此,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順德越來越重視文化的傳承和培育工作。
梁維東認為,龍舟、美食和粵劇曲藝是順德傳統文化的三大品牌,他表示,在發展的新時期,順德將會充分發揮文化的底蘊優勢,讓群眾的生活更加充實、和諧、幸福。
■薛覺先簡介
一代宗師、順德先賢薛覺先是近代粵劇五大流派之首「薛派」的創始人,也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粵劇界最負盛名的藝術大師。
薛覺先的表演戲路特別寬廣,不但擅演文武小生,還兼工紅淨、末腳、醜生,甚至反串花旦。他不但能演,還能編能導,被譽為「萬能泰鬥」、「粵劇伶王」。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一段長時期裡,粵劇文武生、小生行當都以「薛派」為典範,而薛覺先的《胡不歸》、《西施》、《花染狀元紅》等「薛派」名劇,更是風靡數十年,流行到如今。
■記者手記
傳承是最好的紀念
順德粵劇今日的深入人心,深厚的群眾基礎,與每一個不拘一格勇於創新的宗師的努力分不開。今天,我們在緬懷一代宗師薛覺先,感受的不僅僅是他的作品、他的演繹之生動,為之震撼的也不僅僅是他雄厚的藝術造詣,恰恰在於其精神,他一生對藝術至死不渝的追求、從不墨守成規、敢於不斷創新的精神,是留給順德最寶貴的財富。
今日紀念,正是向這樣的順德精神致敬!更是在提醒每一個人,只有好好地傳承這樣的精神,才是對宗師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