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塘Video|蝦腔永響!眾名家同臺獻唱,紀念粵劇宗師羅家寶

2020-12-19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

圖/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峪

在第八屆羊城粵劇節中,一場名為《蝦腔永響經典長存》的演出吸引了廣大粵劇迷的關注。11月19日晚,這場旨在紀念粵劇一代宗師羅家寶誕辰九十周年的專場晚會在廣州江南大戲院舉行。晚會由中國戲劇家協會指導,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主辦,胡智榮文化基金獨家贊助,並由廣東粵劇蝦腔藝術研究會、胡智榮文化基金、廣東八和會館聯合演出。

羅家寶創立的蝦腔是當今最流行的粵劇唱腔流派之一,亦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當天的晚會上,一眾粵劇粵曲名家和蝦腔的傳人及愛好者走進經典,傳唱蝦腔,精彩演繹引發現場觀眾陣陣叫好。

名家接連登場,羅家寶經典再放光彩

晚會共推出八個節目,其中兩個是曾由羅家寶主演的名劇選段,包括革命現代戲《山鄉風雲》中一場「訪貧問苦」。當年羅家寶飾演何奉一角,並與飾演女主角劉琴的藝術大師紅線女等拍檔,演繹深入人心。這次,該選段由羅家寶的弟子、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梁耀安飾演何奉,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崔玉梅飾演劉琴,再加上羅家寶的弟子、國家一級演員郭建華飾演黑牛,著名粵劇花旦、南方電視臺《好戲連臺》節目主持李池湘飾演春花,使這一名劇再發光彩。

多位名家演繹羅家寶過往經典《山鄉風雲》

另一個曾由羅家寶主演的名劇選段是古裝劇《蘇小妹三難新郎》的選場,此次由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盧秋萍飾演蘇小妹,羅家寶的弟子、國家一級演員劉建科飾演當年由師父主演的新郎秦少遊,兩人表現十分到位,演得妙趣橫生。

盧秋萍、劉建科演繹《蘇小妹三難新郎》

羅家寶所唱的粵曲也十分流行,這次晚會便選取了六首。其中,胡智榮文化基金主席、國際菁英會主席、廣府人聯誼總會執行會長、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榮譽會長、廣東粵劇蝦腔藝術研究會榮譽會長胡智榮獻唱兩首。一首是名劇《柳毅傳書》之「花好月圓」,胡智榮與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倪惠英傾情演繹,唱得跌宕有致、感人至深;另一首為《漢武帝初會衛夫人》,胡智榮與著名粵劇著名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曾慧對唱,唱來韻味濃鬱、令人陶醉。

胡智榮、倪惠英對唱《花好月圓》

胡智榮、曾慧對唱《漢武帝初會衛夫人》

此外,廣東粵劇蝦腔藝術研究會會長、羅家寶的弟子張錦錫與優秀青年粵劇演員劉麗貞聯手獻唱的《鸞鳳分飛》,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黎駿聲和紅線女藝術傳人、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郭鳳女深情對唱的《隋宮十載菱花夢》,著名「星腔」藝術家、中國曲藝牡丹獎得主何萍與羅家寶弟子樊春榮聯手演唱的《情贈茜香蘿》,都各具特色。

張錦錫、劉麗貞獻唱《鸞鳳分飛》

黎駿聲、郭鳳女對唱《隋宮十載菱花夢》

何萍、樊春榮演唱《情贈茜香蘿》

名劇《夢斷香銷四十年》的主題曲「再進沈園」,羅家寶的演唱被公認為「蝦腔」藝術流派的巔峰之作。這場晚會將此曲作為壓軸,以大合唱形式演繹,先是由90歲高齡的原廣州市老市長、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永遠榮譽會長黎子流(下圖中)領頭唱出,接著由一眾廣東粵劇蝦腔藝術研究會的榮譽會長、會長、副會長們輪番接唱,贏得全場掌聲不斷,晚會也被推向了最高潮。

壓軸大合唱《再進沈園》

弘揚傳統文化,胡智榮大力振興粵劇

在廣東的粵劇曲藝界,本次晚會的總策劃和出資人、胡智榮文化基金主席胡智榮一直以其集知名企業家、藝術傳播者、慈善家於一身的獨特身份而廣受稱頌。二十多年來,胡智榮多次贊助支持舉辦粵劇粵曲的演出活動,支持粵劇藝術相關書籍的出版,為粵劇藝術的振興、傳承和發展及嶺南地方戲曲的普及和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

《蝦腔永響經典長存》眾名家合影

胡智榮出生在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著名藝術之鄉——廣東中山小欖鎮。他自小鍾愛粵劇粵曲,4歲便開始學唱,成長過程中結識多位廣東粵劇界的名家,包括粵劇藝術泰鬥紅線女、羅品超、新馬師曾以及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鄭培英、羅家寶、陳笑風、倪惠英、盧秋萍、關國華、小神鷹、文千歲和曲藝名家黃少梅、白燕仔、譚佩儀等,結下深厚情誼。上個世紀90年代初,胡智榮正式拜羅品超為師,虛心學藝,並嘗試大舞臺亮相。1996年,24歲的胡智榮參加由香港粵劇紅伶、慈善家新馬師曾等舉辦的大型籌款演出活動,在香港紅酏體育館登場,與粵劇名伶王超群對唱粵曲《花田錯會》,受到名家、觀眾們的一致好評。

胡智榮在《蝦腔永響經典長存》舞臺獻唱

胡智榮的事業雖開展於全國各地,但他卻始終念念不忘家鄉優美的戲曲藝術。多年來,他不斷關注粵劇粵曲事業的發展,多次組織粵劇名演員參加或出資舉辦各類社會慈善公益演出。2007年,為弘揚粵劇藝術、保護珍貴文化遺產,胡智榮和他的公司為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捐款600萬元。胡智榮有一個著名的「三分之一」理念,即個人財富,三分之一用於投資發展,三分之一用於生活,三分之一用於公益慈善。基於這一理念,胡智榮2011年倡議和發起成立了胡智榮文化基金。在這次的《蝦腔永響經典長存》專場演出上,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宣部原副部長、中國文聯原黨組書記胡振民,黎子流老市長和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得主歐凱明,為胡智榮頒發了羊城國際粵劇節紀念牌和證書(下圖)。

胡智榮(左三)獲頒羊城國際粵劇節紀念牌和證書

近年來,胡智榮更堅定投身粵劇藝術文化公益事業,弘揚粵劇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他還帶領粵劇走出國門,先後在澳大利亞雪梨,美國夏威夷、西雅圖、舊金山等地巡演。(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艾修煜

審籤 | 樊美玲

實習生 | 關子琳

相關焦點

  • 紀念粵劇大師羅家寶專場晚會舉行
    《蝦腔永響·經典長存》新快報訊 第八屆羊城粵劇節正在如火如荼舉行中 ,近日在廣州江南大戲院推出的《蝦腔永響·經典長存》的專場晚會吸引了廣大戲迷關注。晚會由廣東粵劇蝦腔藝術研究會、胡智榮文化基金、廣東八和會館聯合演出,以紀念粵劇一代宗師羅家寶誕辰九十周年做主題,知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爭相登臺,走進經典,傳唱蝦腔。
  • 羅家寶 - 粵劇「蝦腔」創始人
    生於 1930 年,順德人,父親羅家樹是著名的掌板師傅,叔父羅家權是著名的粵劇演員,香港粵劇演藝名人羅家英是他的堂兄弟。羅家寶自幼生於戲劇世家,從小受到了粵劇的薰陶,對前輩藝人薛覺先、白玉堂、桂名揚等名家的表演和演唱特色很有心得,顧集取各家之長,並結合個人的聲音條件,創造了獨樹一幟好聽好唱的 「蝦腔」 。
  • 《羅家寶藝術之路》圖片展揭幕
    11月6日下午,為紀念粵劇一代宗師羅家寶先生誕辰九十周年,由廣東粵劇院
  • 羅家寶生平、作品回顧
    出生於粵劇世家,12歲開始投身粵劇戲班,他博採了薛覺先、白玉堂、桂名揚等名家之長,又從自己的聲音條件出發,揚長避短,多方探索,逐漸形成一種獨創一格的唱腔,後來得到了京劇大師俞振飛等名師的指點而更臻成熟,他的唱腔以他的乳名命名,被稱作蝦腔。
  • 羅家寶公子演唱《再進沈園》,餘音繞梁
    羅家寶(1930—2016),1930 年生,順德人,粵劇表演藝術家。羅家寶生於戲劇世家,從小受到了粵劇的薰陶,創造了獨樹一幟的 「 蝦腔」。2002年,羅家寶獲得了廣東省所授予的粵劇「 突出成就獎 」。4月21日晚9點18分,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羅家寶,因病在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離世,享年86歲。
  • 【粵韻晨曲】 紀念粵劇宗師薛覺先專題節目
    過去一段長時期,粵劇文武生、小生行當都以「薛派」為典範。 《胡不歸》、《西施》、《花染狀元紅》等「薛派」名劇,風靡數十年,流行到如今。 今年適值薛覺先先生誕辰110周年,由廣東粵劇促進會、廣東省戲劇家協會、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順德區文化體育局聯合主辦,廣東粵劇院承辦的「粵劇宗師薛覺先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將於本月25日至27日在廣州和順德舉行。
  • 緬懷粵劇宗師薛覺先 傳承精神就是最好的紀念!
    昨晚(11月26日),順德區文化體育局聯合廣東粵劇促進會、廣東省戲劇家協會等單位舉辦「粵劇宗師薛覺先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緬懷宗師,阮兆輝、梁兆明、彭熾權、盧秋萍、蔣文瑞等一眾活躍在當今粵劇舞臺上的粵港澳粵劇名家齊聚順德,並同臺獻演《前程萬裡》、《清宮恨史》、《胡不歸》等薛派名曲集名劇片段,聯袂為順德市民送上了一臺精彩的曲藝晚會。
  • 羅家寶和羅家英,一對分居粵港兩地的堂兄弟,都是粵劇文化傳承者
    羅家寶和羅家英這對堂兄弟,雖然兩位大師分居在粵港兩個不同地區,然而卻都是為粵劇文化奮鬥終身的藝術家。首先介紹一下羅家寶,相對於他的堂弟羅家英來說,國內認識他的人應該比較少。然而,相對於粵劇文化界的成就和地位來說,羅家英離他的這個堂哥卻有很大的一段差距。羅家寶(1930—2016),人稱「蝦哥」,順德人,生於戲劇世家,從小受到了粵劇的薰陶。
  • 一代宗師!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專題晚會上演
    12月26日晚,「永恆的藝術——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專題晚會」在廣州中山紀念堂上演。馬師曾、紅線女弟子們與當今粵劇界一眾名家、新秀,攜手演繹了馬、紅經典粵劇粵曲,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粵劇盛宴。現場,名家新秀攜手演繹馬、紅經典——一代宗師攜《搜書院》,為粵劇贏得「南國紅豆」美譽2020年是粵劇馬派藝術創始人馬師曾誕辰120周年、紅派藝術創始人紅線女誕辰95周年以及紅線女創辦的廣州紅豆粵劇團成立30周年,為紀念這兩位對粵劇發展有著傑出貢獻的藝術大師
  • 粵劇名伶舊照片的故事
    照片中分別是林小群、陳小茶、陳笑風、李豔霜、羅家寶、鄭綺文、白超鴻、練玲珠共八人。據白超鴻等人回憶,這張照片是大家參加粵劇青年演員集訓班時,在課餘時間合影的。      筆者近日採訪了「粵劇界活字典」之一的粵劇老藝術家葉兆柏老師。葉兆柏老師說,照片應該是1958年省市粵劇團大合併前的1957年合影的。
  • 丹青筆墨為粵劇百位伶人立像
    粵劇伶人往事力透紙背「伶人身懷絕技,頭頂星辰,去踐履粉墨一生的意義和使命,春夏秋冬,周而復始。僅此一點就令人動容。」章詒和在《伶人往事》中曾有這樣的描述。在鄧小玲畫中,許多粵劇名伶的傳奇身世透露紙上。《粵劇百名伶圖》中,不少都是老一輩粵劇大師的經典絕唱,如羅品超的《荊軻》、何非凡的《西廂記》、郎筠玉的《花木蘭》、楚岫雲的《黛玉》……大都是今天粵劇舞臺上很難見到的經典。除了馬師曾、紅線女等人外,鄧小玲也畫了許多富有藝術成就的老一輩名伶,如「平喉歌伶」鄧曼薇、「青春豔旦」秦小梨、香港慈善伶王「新馬師曾」、「戲迷情人」任劍輝、白雪仙等。畫上風情萬種的名伶,往往身世傳奇。
  • 奼紫嫣紅映藝鄉,粵劇名家將在順德上演折子戲專場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下,廣東省藝術研究所將於當天在佛山順德舉行「粵劇名家順德折子戲專場展演」,14日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粵劇傳承發展研討會」。本次活動由廣東粵劇院一團、佛山市藝術創作院聯合承辦。
  • 粵劇宗師薛覺先最後一場戲:帶病坐藤椅謝幕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萬家長) 她萬萬也沒想到,粵劇宗師薛覺先先生與自己合作的第二次,便是這位久負盛名粵劇大師生前的最後一場表演。她就是小木蘭(藝名,原名為馮小娟),與薛覺先合作過粵劇的三個健在人物之一。
  • 江門粵劇名家演繹粵韻芳華
    來自江門外海鎮的民主革命家陳少白,聯合其他反清志士創辦了新型粵劇戲班「志士班」,改才子佳人戲為革命粵劇,並親自創作許多革命劇本,成為粵劇的改革家,被譽為現代粵劇之父。    數十家戲院成粵劇名家演出場所  在這次展覽中,15件戲服及一批樂器引起觀眾們的關注。
  • 出生於廣東順德的香港愛國藝人羅家英,他同樣為粵劇事業奮鬥終身
    羅家英於1946年9月22日生在廣東順德一個粵劇世家,1949年,3歲的羅家英跟隨家人移居香港。他的父親羅家權(羅仕幹)號稱「生紂王」,四伯父羅家樹為「打鑼王」,而堂兄羅家寶則是粵劇「蝦腔」藝術流派創始人。
  • 粵韻廣州塔晚會粵劇名家新秀精彩登場
    8 月 15 日晚,廣州塔下粵韻悠揚、紅梅綻放," 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 " 惠民演出第四期隆重推出 " 薪火相傳——粵劇名家新秀傳承專場 " 主題晚會。本期主打的藝術名家為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陳韻紅。
  • 粵劇名家讓順德戲迷過足「戲癮」,業內專家呼喚「劇構」
    佛山順德是粵劇、粵曲的發源地之一,近現代粵劇史上有一大批粵劇名家如白駒榮、千裡駒、馬師曾、薛覺先、羅家權、新馬師曾、羅家寶等,皆誕生於此,因而佛山順德有「粵劇曲藝之鄉」的美譽。13日晚上的「粵劇名家順德折子戲專場展演」中,廣東粵劇院粵劇名家蔣文端、林家寶領銜主演了六個經典粵劇折子戲,包括《貴妃醉酒》《歡喜冤家鬧洞房》《活捉張三郎》《鵲橋會之「七夕銀河會」》等。他們精湛的演繹,將粵劇作為世界級非遺項目的藝術底蘊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劇場上座率不能超過總座位數的30%。
  • 粵韻情濃 群星璀燦——廣州振興粵劇基金會紀念晚會
    廣州振興粵劇基金會作為民間社團,旨在集結社會力量,為粵劇藝術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持。基金會的成立得到了林餘寶珠、何鴻燊、林文恩、戴德豐、梁秋、林伯欣、梁潔華、霍林淑端、林鳳娥、陶開裕等熱心人士以及一批單位的支持和幫助,籌集到一筆資金,並通過管理和營運增值,用之於激勵優秀劇目創作,支持粵劇藝術改革創新,改善粵劇演出團體的裝備,活躍粵劇演出,扶掖粵劇藝術人才,支持群眾粵劇活動。每年用於支持粵劇事業的資金100多萬元,最高時達300多萬元。
  • 名家周末大舞臺|粵劇名家黎駿聲近距離為遊客展現粵劇魅力
    名家周末大舞臺|粵劇名家黎駿聲近距離為遊客展現粵劇魅力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20-10-18 黎駿聲的徒弟陳健超、陳駿旻、陳覺
  • 粵劇名家陳冠卿紀念館在中山落成
    本報訊 「賣荔枝,身外是張花紅被,輕紗薄錦玉團兒……」12月23日,紀念著名粵劇編劇家、音樂家陳冠卿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在中山市香山粵劇研究院舉行。當陳冠卿的代表作《荔枝頌》在舞臺上演繹時,熟悉的曲調勾起了現場觀眾很多難忘的回憶。 陳冠卿是著名粵劇編劇家、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