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富死後受到的遭遇還不如一條狗。
大內侍衛們為了掩蓋自己的失職,不但連夜處理了他的屍體,還在第二天上報皇帝,說癆病入骨,風溼入心,為了防止屍體傳染疾病,已經連夜燒了……
他的一生,就這樣在一片謊言中結束了。
皇宮是一個人情冷暖很極端的地方。
過了氣的老太監海大富的死,還不及普通百姓家裡養的一條老狗死了隆重。
沒人在乎他的生平,沒人在乎他為何喪命。
儘管他真實的死因是那樣的悲壯,但結果還是只能無聲無息的,像處理病毒傳染源一樣被燒掉。
本是崆峒高手,也曾有過妻子家庭的海大富,為何會在皇宮裡連狗都不如的死去?他的一生究竟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過去?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海大富和他背後的文化含義。
海大富的雙面人生
儘管大家想起海大富這人物的時候,大多都會有一種陰森詭異的感覺。
特別是原著中海大富去找皇太后那一段描寫,把海大富渲染的如同老港片裡的殭屍一般。
而且海大富這個人行事風格,也確實處處帶著「活殭屍」式的陰森歹毒。
且不說他為了報復,在韋小寶湯裡下毒,想讓韋小寶生不如死。
單是他和皇太后對話中,自己為了向順治皇帝證明董鄂妃是為人所害,用和兇手同樣的手法害死了數名宮女,就讓人覺得脊背發涼。
這老太監確實是山洞裡的黃鼠狼——狠毒又鬼祟。
但另一方面來看,海大富不但不是冷血無情的「活殭屍」,他還有自己喜怒哀樂,甚至還有著非常敏感細膩的柔情。
在他打算去找皇太后攤牌之前,曾經跟韋小寶有這樣一番對話。
只聽海老公續道:「我本來有個兒子,只可惜在八歲那年就死了。倘若活到今日,我的孫兒也該有你這般大了。那個姓茅的茅十八,不是你爹爹罷?」韋小寶顫聲道:「不……不是!辣塊媽媽的,當……當然不是。」心中一急,揚州話衝口而出。海老公道:「我也想不是的。倘若你是我兒子,失陷在皇宮之中,就算有天大危險,我也會來救你出去。」
彼時的韋小寶,已經完全落入了海大富的掌握之中,他也已經下定了決心早殺韋小寶,他已經沒有必要跟韋小寶撒謊了。
所以,海大富對韋小寶說的這番話,應該是真心的。
所以海大富雖然狠毒鬼祟,但同時他也是一個重情義的人。
這一點,從順治皇帝都離開皇宮出家那麼年了,傷病纏身的海大富,卻依然孤獨的堅持調查害死董鄂妃和她的孩子的幕後兇手,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
在皇宮那個人情冷暖很極端的地方,海大富這種「人走茶不涼」的堅持本身就非常難能可貴的。
而且他在得知鰲拜府中的《四十二章經》落入太后手中時,表現的十分驚懼急躁。
他在書中雖然跟小皇帝康熙沒有什麼交集,但對小皇帝的安危還是十分關切的。
這一切都表明,海大富這個人雖然陰森刻毒,但卻也不是沒有溫暖和柔情的,只不過他的溫暖和柔情有特定的對象;那就是他心目中的「主子」們。
順治皇帝是他的「老主子」,海大富對他忠心不二,不離不棄。
康熙皇帝是他的「小主子」,他也一樣尊敬愛護,不敢有絲毫冒犯。
在他的心目中,他的「主子」類似於信仰宗教的人心目中的神,一般人就連語言上也不可以與之相提並論。
在海大富的眼裡,除了他「主子」的人,包括他自己在內,都不過是隨時供「主子」們隨時取用的兩腳牲口而已。
為了自己的「主子」而濫殺無辜,不會給海大富的內心造成任何負擔。
他的內心已經被「上下尊卑」完全扭曲,對於自己奴才的身份已經認同到了骨子裡,以至於不以當奴才為恥,反以而為能當人奴才為榮。
為什麼海大富會有如此扭曲的價值觀?
「國產老皇狗」的養成
王小波曾經說,人生是一個不斷被錘騸的過程。
而海大富這個人物,無疑就是被生活錘騸成功的典型。
海大富曾經告訴韋小寶,他是成年以後「淨身」的。
他曾經有個兒子,可惜八歲的時候死了。如若不然,他的孫子也有韋小寶那麼大了。
所謂「淨身」和「錘騸」,其實結果都一樣,都是用來閹割雄性,只不過手段略有不同,且一個用於人,一個用於畜牲。
海大富出身於崆峒派,武功在當時的江湖上可以說穩居一流高手之列。
在武功方面,海大富自己也頗為自信。
當茅十八問他與「滿洲第一勇士」鰲拜的武功誰更高時,海大富只強調鰲拜的身份比他尊崇萬分,而不提兩人的武功高低。
由此可見,在海大富的心裡鰲拜的武功其實沒法跟他相提並論的。
而且他還曾這麼告訴茅十八:
海老公道:「你們漢人不服滿人得了天下,原也沒什麼不對。我敬你是一條好漢子,今日便不殺你,讓你去見了陳近南之後,死得眼閉。盼你越早見到他越好,見到之時說海老公很想見見他,要領教領教他的『凝血神抓』功夫,到底是怎樣厲害,盼望他早日駕臨京師。唉,老頭兒沒幾天命了,陳總舵主再不到北京來,我便見他不到了。嘿嘿,『為人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陳近南又到底如何英雄了得?江湖上竟有偌大名頭?」
陳近南在當時的江湖上聲名顯赫,雖然還不至於到「天下第一」的地步,但卻無疑屬於絕頂高手一類了。
海大富居然想考教他的功夫,可見他還是有自己的驕傲和自信的。
這麼一個驕傲自信的武林高手,為什麼會在成年以後「淨身」做了太監?(當時醫療條件不發達,「淨身」不但極為複雜痛苦,死亡率也很高。)
可惜這個金庸在書中沒有交代。
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海大富「淨身」入宮為奴為婢,是自願的,而不是受人強迫。
因為一來以他的武功,清庭之中沒有哪個高手能強迫他。
二來像他這種成年的武林高手,就算強迫著給他「淨身」了,也沒人敢把他放到皇帝的身邊。不然他起心報復時誰能保證皇帝的安全?
所以,海大富之所以會去當太監,不但不是被強迫的,而且還是他自己心甘情願的「淨身」做的太監。
而原因,只能從他所當時所處的文化環境來推測了。
現在說起「為奴為婢」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自甘下賤的體現。
但是如果往深裡想一下,為一般人「為奴為婢」是挺下賤,但如果是為不一般的人「為奴為婢」,大家真會覺得是「下賤」嗎?
海大富之所以會「淨身入宮」,伺候的可是順治皇帝。
從所謂「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的封建文化角度來看,能為皇帝「淨身」為奴,不但不「下賤」,反而稱的上是一種「光宗耀祖」的無上榮光。
順治皇帝留書出家時,總共只帶來兩個人在身邊;一個是侍衛總管赫巴察,另一個就是身為太監的海大富。
由此可見,順治皇帝對海大富多麼的信任和器重。
古往今來為求「主子」的賞識,殺妻戮子的尚且不乏其人,海大富不過是奉獻了一條「命根子」,細算下來簡直還是一個「善人」!
結語
海大富這個人物所代表的,其實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武俠中最黑暗,最糟粕的部分。
他就像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和腐儒酸丁們,鼓吹至走火入魔的「忠君」文化的縮影。
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特權,往往不惜飲鴆止渴的用「毒藥」續命,在毒藥服用過量時就會成為雙目失明的瞎子。
海大富特有的「化屍粉」則是他們掩蓋罪惡,粉飾太平的「專屬神器」。
為了自己的「主子」,如同瘋狗一般公然踐踏基本的人性和良知,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這種深刻到骨子裡的奴性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毒性最大,也最容易沉渣泛起的一部分。
金庸在自己的封筆之作中,通過海大富這個人物,對傳統武俠作品中那些為了不對等的「忠義」,如同瘋狗一般不惜傷天害理,泯滅人性的所謂「俠客」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諷刺。
因為海大富本身就是「忠義」到極致的產物。
他對主子的「忠」和「義」,都是無可懷疑的。
以至於他無論肉體上還是心理上,都被所謂的「忠義」扭曲成了一個陰森可怖的怪物。
也許金庸本身就認為他是一種「病毒」的傳染源,所以才會安排侍衛們將他連夜燒掉,而不是拖出去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