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覺得你的生活朝著你完全沒有預計的軌道發展?
——沒有。
——當然沒有,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
由湯姆·福特(Tom Ford)編劇執導的影片《夜行動物》,講述了一位紐約名媛在冷漠的人情之下掙扎生存的故事。四十多歲的女主人公蘇珊擁有才華、成功的事業和富足的物質生活,但她將自己從事的藝術視為垃圾,渴望愛情卻偏偏身陷於槽糕的婚姻。焦慮和欲望導致蘇珊長期失眠,傑克·吉倫哈爾(Jake Gyllenhaal)飾演的男主人公愛德華因此稱她為「夜行動物」。
《夜行動物》劇照
影片導演湯姆·福特是一名設計師,29歲時進入GUCCI,33歲擔任創作總監,令瀕臨破產的GUCCI登上世界頂級奢侈品之列。52歲時決定執導電影,第一部影片《單身男子》就為自己發聲,講述了一段同性之間的愛情故事。在時尚圈叱吒風雲的湯姆·福特像熱衷設計一樣迷戀電影結構:《單身男子》中,他將主角的夢境、現實生活和與去世愛人曾經的相處融合在一起,對內容進行交叉剪輯。影片整體風格因受到王家衛的影響,在音樂和敘事上都多了一份慵懶和隨性。《單身男子》是湯姆•福特獻給自己同性愛人的禮讚:「我只是描述了我內心的情感,而恰好有一部分人願意聽」,不輕易放棄,是他對專一和忠誠獨特的體會。
湯姆·福特
第一部作品帶來的驚豔和讚譽讓導演開始嘗試脫離小眾,繼而《夜行動物》的觸角便伸向了更廣闊的空間。湯姆·福特說:「我的生活,你在電影中都可以看到」,不僅如此,他還自信坦言「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作為衝擊奧斯卡的影片,《夜行動物》摒棄了上一部影片的舒緩,增加了驚悚元素和結構設計:蘇珊現在的生活、過去的愛情和「戲中戲」愛德華虛構小說三個空間同時呈現,與上部影片一樣,打亂時間線進行交叉敘事。湯姆·福特運用了動作順接轉場、相似物體轉場、聲音轉場等各種技巧來完成場景的時空轉換,導演時不時有意表達出的一種恍惚感,令整部影片讓人感到眩暈。
蘇珊抑鬱的臉始終是影片鏡頭構圖的焦點,在她極力平靜的掩飾下痛苦暗潮湧動。她問一個二十多歲的同事:
——你有沒有覺得你的生活朝著你完全沒有預計的軌道發展?
——沒有。
——當然沒有,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這是蘇珊對命運殘酷的篤定。她與愛德華曾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蘇珊強勢有主見,愛德華敏感而脆弱,這份差異成為對方眼中的優點,彼此相互吸引。愛德華想要做一名小說家,蘇珊義無反顧地相信他。沒有收入、沒有工作,僅靠不知道何時才能寫出令人矚目小說的愛德華,在功利的社會下越發格格不入,兩人之間隨時間產生的矛盾讓蘇珊開始動搖。蘇珊的母親不惜與女兒決裂:「在你眼中,我們追求不同,但你要這麼想你就錯了,幾年之後所有這些小資格調的東西對你來講會變得很重要,這些愛德華都給不了你,到頭來你只會傷了愛德華。我敢保證,你如果選擇愛德華,我們一分錢都不會給你。」
在周圍環境和人的影響下,時間打磨耗盡了蘇珊的耐心,加之對未來的惶恐和缺乏物質基礎的生活讓蘇珊在萬分痛苦之下捨棄了愛情。如果在年輕的時候能擁有愛情,總有一些人可以經歷一些曲折終歸走到一起,但還有一些人不幸看到了現實展示給他們的最醜陋的嘴臉,這時又能有多少人不會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在分手前最後的爭吵中,蘇珊還沒來得及理解愛德華說的「當你愛一個人,就會去努力爭取,不會半途而廢。你會小心對待這份感情,因為愛有可能永遠不會重來」這句話時,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就已經倒下了。蘇珊一步邁入了母親所在的上流社會,有些決定一旦做出,周圍的一切都會隨之改變。遊戲規則早已制定,不過是等待著每個人的加入而已,很多事不是再是依靠想像就能令人開心。蘇珊想在充滿物慾的社會上再度尋找到真愛,但現實中哪有那麼容易遂心如意,就像她在自己生活的溫潤環境裡放棄了一汪清泉,以為往前走還會再次擁有,卻不知自己走進的是成人世界的荒漠。
十九年後,愛德華寄來了一部小說,故事以他和蘇珊的愛情為原型,虛構了一家人夜行在德克薩斯州公路上的恐怖經歷。作為影片的「戲中戲」,它的靈感來源於誘發兩人婚姻破滅的導火索:懦弱。蘇珊面對現實的懦弱成為愛德華寫這部小說的長久動力,而愛德華自身性格的懦弱是小說發展的故事線,是愛德華對自己最殘酷的譴責。最終,兩人的愛比死更冷。
虛構的小說重新點燃了蘇珊對生活的希望,縈繞在她心頭「我什麼都有,我有什麼權利不開心呢?」的疑問也逐漸浮出水面。死寂的城市在大霧的籠罩下像巨型棺材一樣陰森恐怖,只有像工廠一樣的家和公司、冰冷的機械和建築,突兀地存在於這所巨大的「監獄」中。蘇珊想去與周圍的人建立情感的聯結,但無論在哪,她釋放的溫情都會在瞬間遭到冷卻,冷漠侵蝕的社會嚴酷地回絕了她所有的努力。一個形影孤單的人進入滾滾向前的潮流中,誰不是在妥協中委曲求全,蘇珊用厚重的眼影和粉底,暗紅濃鬱的口紅來掩飾真實的自己,讓自己看起來精緻、強勢,不需要任何情感依託。
在導演的鏡頭下,毫無生機的城市下人與人之間沒有熱烈的情感。蘇珊的丈夫更在意的是婚姻之外的激情,本該是最親近的人卻從來不關心她的情緒和生活,強勢的蘇珊放下架子向丈夫靠近,卻奈何不了對方要刻意保持距離;蘇珊與女兒幾乎不怎麼聯繫,只有在受場景觸動時才會想起給女兒打個電話,但是寒暄內容既貧乏又單一;公司的同事之間更是各自不懂各自的心思,有時甚至連為數不多的接觸都避免不了尷尬。
在這個既定規則的世界,每個人都在為生存或理想打拼。「沒人真正喜歡自己的工作,因為我們都受到驅使,也可能是我們還有一點點不安全感。我們年輕時之所以做某些事,因為我們覺得它們舉足輕重。」事業成功的蘇珊在聽到這句話後說道:「後來我們發現它們其實無足輕重。」對物質的追求與對情感的追求相比,前者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也許能給人帶來短暫的心安,但內心是否快樂並不由此決定。
蘇珊年輕時逃避了生存壓力,得到了物質上該有的一切,但並非所有的問題都能依靠逃避得以解決。她努力去打開通往外界的渠道,所到之處都是封閉的,就像她當初關閉了與愛德華聯結的大門一樣。然而,被改變的不止是蘇珊,愛德華用了十九年的時間完成了蘇珊對自己的期待,在「戲中戲」中血淋淋的爆發,隨著心跳聲漸弱走向死亡。同時在這一刻,現實中的愛德華對蘇珊的情感隨之泯滅,他也關閉了與外界的情感聯結。
導演湯姆·福特身為一名同性戀者,他體會過生活在冷漠中的窒息,「我渴望找到自己的愛情,但是又無處訴說,我甚至想過自殺。」福特把封閉的空間平移到了蘇珊的生存環境,他懂得如何把這種令人窒息的恐懼加注到殘酷的現實之上,同時再作用到我們身上。恰好,我們的生活並非像童話裡想像的那般溫暖和美好。
《夜行動物》真正令人恐怖的地方不在於城市吞沒了蘇珊和愛德華,而是每個人都無法擺脫這樣一座冰冷的城市,更多內心熾熱的人也終將被湮沒。影片並不是要讓觀眾對蘇珊的行為在道義上做出判斷,而是把我們帶進漩渦,讓我們沉浸到無處不在的冷漠之中,看到被社會裹挾作出抉擇和改變的他們,同時也在現實中看到我們,在洪流中滾滾向前。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