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有三不灸,這些艾灸禁忌你知道幾個?

2021-02-12 家庭艾灸館
時常在群聊中發現很多朋友喜歡艾灸,但他們又對艾灸的一些情況知之甚少,於是寫下此文,以糾認識之偏。

艾灸是中醫傳統療法,據傳起源於舊石器時代,從有文字記載起已傳承幾千年歷史,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養生治病手法。艾灸是通過艾絨燃燒產生的溫熱對人體穴位或病灶進行熱灸,以此促進氣血循環來達到治療作用。

灸法選用艾條作為燃燒物,這在長期治療實踐中根據療效和副作用篩選的結果。《黃帝蝦蟆經》已載有松、柏、竹、橘、榆、幟、桑、棗等八木不宜作為灸火之說,因為其對人體有所傷害,所以逐漸被淘汰,但桑樹灸在後世亦有用之人。槐木火灸,病瘡易瘥,但艾葉燻灸則療效最著,所以才逐漸選用用艾葉來代替其它灸療。

當然,艾灸選用艾條作為燃燒物,主要還是艾草的獨特藥性。相傳古代軍隊打仗會帶些艾草,到了荒原缺水的地方,就把艾草堆成一堆,點火燃燒,艾草燃燒後,艾草它有一種特性,就是性向下,並有自動找水的功能,艾草燒著後,產生的艾熱會順著地下走串,直到它找到出路,當遇到水源的時候,就會將隨水一同蒸發升騰,這時軍隊就在方圓幾裡去找看看那裡的地面有水霧冒出來,如果有冒出了,就是表示這個地方有地下水。

正因為艾草有溫經、去溼、散寒的功效,而且藥力是向下向內的,因此具有快速壯陽發熱的效果。如有的人灸關元、神闕等穴位,灸完會感覺到小腹溫暖舒暢。

但是,艾灸並非包治百病,但有些情況是不能灸的,否則就會灸出問題,使病情更加複雜。

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瘲;若火燻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意思是得了熱感冒(有口渴,不怕冷,會出汗,但會發燒的那種),就不要灸了,灸了這人就會發黃,雖然灸出汗了,但病不會好,因為用火烤出來的汗和用藥攻出來的汗是不一樣的,用火烤出來的汗。只有津液出來了,但是病邪還在裡面,而且因為把表皮的津液灸幹了,血的水變幹了,皮膚會發黃,這種是失水導致的發黃。津液喪失太多的話腦裡面得不到正常的血來滋潤就會會發驚癇。筋得不到滋潤就會抽,會時瘛瘲,抽搐一下又鬆開來,抽搐一下又鬆開來,瘛就是筋鬆開來,瘲就是收緊。如果還不知錯,繼續火攻,血裡面的就完全沒有就完了。這時候病情就嚴重了。像這種外感傷寒,脈浮體熱的情況不能灸的論述在傷寒論還有,如下:一、脈浮熱甚,反以火灸之,此為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必咽燥唾血。二、脈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痺,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當先煩,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也。三、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起臥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簡而言之,就是感冒了,有脈浮表症的,是不適合艾灸的,艾灸會使津液損失得更嚴重,沒有了津液帶動和化汗,病邪出不來。反而因為津液喪失而導致煩燥不安或更複雜嚴重的情況。說白了,感冒需要發動津液帶著病邪變汗而出,這時候把津液給灸光了,拿什麼來治病?傷寒論還記載有: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發黃。什麼意思呢?陽明病就是指腸胃有熱的問題,一般會有煩燥,口渴,這是缺少津液,需要津液的表現。這時候要火灸,又要傷耗腸胃津了,水沒了,就會便秘,小便也不利索,而且會發黃。
傷寒論還記載:微數之脈,慎不可灸,因火為邪,則為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什麼意思呢?微脈之人,要謹慎使用艾灸,因為脈象跟氣血有關,脈微的人可能是血虛(如貪血),如果搞不清亂灸,血虛艾灸,就會使血向血脈中循環,本來血就少,都被趕到血脈之中運動去了,那麼誰來供血給筋骨這些路途遙遠的地方呢,就會出現「焦骨傷筋」的情況,這叫追虛逐實。意思是把虛的地方的血趕到了實的地方去了,結果會怎麼樣?虛的更虛,實的更實!把氣血循環搞亂了。

綜觀以上三不灸,處處以傷耗津液有關,需要補充津液的,卻沒補充,反把它灸跑;需要補氣血的,沒有補充,卻把不夠用的血灸跑。這樣的做法非但沒有治療效果,反而幫倒忙。

艾灸更多的是針對有裡寒的人,但它不是仙術,是醫術,一樣需要對症施灸。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艾灸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相關焦點

  • 艾灸並非包治百病,艾灸有三不灸,這些艾灸禁忌你知道幾個?
    艾灸是中醫傳統療法,據傳起源於舊石器時代,從有文字記載起已傳承幾千年歷史,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養生治病手法。艾灸是通過艾絨燃燒產生的溫熱對人體穴位或病灶進行熱灸,以此促進氣血循環來達到治療作用。相傳古代軍隊打仗會帶些艾草,到了荒原缺水的地方,就把艾草堆成一堆,點火燃燒,艾草燃燒後,艾草它有一種特性,就是性向下,並有自動找水的功能,艾草燒著後,產生的艾熱會順著地下走串,直到它找到出路,當遇到水源的時候,就會將隨水一同蒸發升騰,這時軍隊就在方圓幾裡去找看看那裡的地面有水霧冒出來,如果有冒出了,就是表示這個地方有地下水。
  • 艾灸有三不灸,你都知道嗎?
    艾灸是中醫傳統療法,據傳起源於舊石器時代,從有文字記載起已傳承幾千年歷史,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養生治病手法。艾灸是通過艾絨燃燒產生的溫熱對人體穴位或病灶進行熱灸,以此促進氣血循環來達到治療作用。灸法選用艾條作為燃燒物,這在長期治療實踐中根據療效和副作用篩選的結果。
  • 艾灸到底有多神奇?鎮痛、改善血液循環,教你正確艾灸姿勢
    「咋了,嫂子又給你提啥無理的要求了?」此刻嬉笑著的兄弟,在華子眼裡,就是個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你說有沒有啥方法能治治這娘們兒?省的她一天有氣沒處撒,盡拿我當出氣筒了。」「嘿,你還別說,我老婆之前有段時間也是這樣,要不我幫你問問?」華子點了點頭,搶過兄弟的手機快速撥通了他老婆的電話。
  • 艾灸上火怎麼辦 這些症狀是艾灸上火的表現
    艾灸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一種養生方式,艾灸的好處也是眾所周知的。但是有的朋友會出現艾灸後上火,這該怎麼辦呢?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艾灸上火怎麼辦、艾灸上火的症狀有哪些以及哪些人不適宜艾灸。艾灸上火怎麼辦1、點刺放血有些人艾灸的餘火上頭,表現在頭面起疙瘩,或口乾舌燥、口舌生瘡等,這個時候可以用點刺放血,就在大椎穴點刺放血,或在耳尖,還可以在合谷點刺放血。如果上火在中焦,有的人艾灸後,表現為腹脹。其實也可以在肝俞、膽俞、脾俞、胃俞部位點刺放血,還有足三裡;如果上火出現在下焦,可以在八髎穴點刺放血或刮痧。
  • 艾灸是否可以長期灸?注意了!艾灸前後還有這些「禁忌」!
    如果是單純的為了保健而艾灸,那麼選幾個扶正的穴位,例如中脘,神闕,關元,足三裡,三陰交這些穴位,每周灸兩到三次,每次灸15-25分鐘。中脘湧泉艾灸簡單,不過艾灸前後的注意事項倒是被很多人忽略,其實這些細節往往會影響艾灸的效果。
  • 【艾灸知識】艾灸療法的歷史
    從這些古代記載來看,古人已經充分認識到,用其它樹木的火來灸療,不僅療效差,而且對人體會產生傷害,所以慢慢認識到用艾灸不僅療效好,而且對人體沒有任何的損害,後來用艾葉代替其它灸療,艾灸療法就此誕生。艾灸歷史發展有以下重要的節點:遠古時期起源—商朝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先秦時期—三國時期—晉朝時期—唐朝時期—宋朝時期—明朝時期—衰落於清朝——復興於現代據已有的文字記載可以知道,灸法在商朝時期就已應用治療疾病了,在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有這樣一個字:形象為一個人躺在床上,腹部安放著一撮草,很像用艾灸治病的示意圖
  • 艾灸能幫身體「扶正祛邪」,經常做艾灸,喜人的好處會自動找上門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艾灸有很多養生功效,能幫身體扶正祛邪,經常做做艾灸,身體能夠收穫不少喜人的好處。做艾灸,對人體有哪些好處?艾灸所用的艾條和艾柱,裡面裝的是艾葉,艾葉性溫味辛,能夠幫助人體疏絡通經,活血化瘀和行氣。
  • 艾灸是中醫常見療法 艾灸治病養生這些情況別忽略
    艾灸療法想必很多人都聽過,這是中醫療法。生活中不少人生病了,看中醫的時候,就會採用艾灸法治療。或者說利用艾灸養生,但是很多人只是聽說艾灸是個治病養生的好方法,實際上壓根就不知道是什麼。如果你想要通過此種方法保養身體的話,請務必先打聽關於艾灸此種中醫療法的相關信息。
  • 從艾灸補瀉,談艾灸誤區
    就是在背部脊柱上就行大範圍,大火力的艾灸。有些是用生薑,中藥,艾絨鋪灸,也有些用的是艾灸罐從上到下。這些方式我們都可以稱之為「督脈灸」。 督脈灸有其優勢,也有其劣勢。優勢在於督脈灸對於部分慢性虛損類病症有幫助,比如哮喘,強直性脊柱炎等。
  • 艾灸的16個核心問答,全掌握了,你就是艾灸高手!
    點擊藍字,關注中國首個艾灸傳承公眾平臺]‍
  • 艾灸:你知道它的原理是什麼嗎?
    艾灸的前生今世,讓我們明白艾灸既凝聚著千年的古文化,又蘊含著古人的智慧,如同古詩詞的韻味,有一種永遠無法超越的力量,它用神奇的力量展示給我們一個屬於東方的魅力
  • 【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八大功效
  • 艾灸的煙霧對身體有害?氣味很臭是怎麼回事?告訴你答案
    艾灸對身體的好處多,不過也有一些問題,就是艾灸的煙味大,而且很難聞,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何去除臭味?告訴你答案。艾灸後的氣味很臭是怎麼回事?臭味的出現,還有一方面原因,是身體排毒的表現,艾灸之後,體內的一些毒素被排出,就會有毒氣出現,這個氣味其實就是你體內的氣味。每個人的氣味是不一樣的,體內病態嚴重的人,氣味會更大一些,身體穩定的人,氣味就會小一些,這些氣味的出現是根據身體狀況以及艾灸的效果決定的。
  • 艾灸有什麼好?朱廣權:帶您全面了解艾灸的「前世今生」!
    一年中用艾灸養生調疾最關鍵的時機,一定要把握!那麼,究竟什麼是艾灸?這支由朱廣權全程講解的艾灸的科普片短短幾分鐘,讓你了解艾的強大功效!在醫學典籍《醫學入門》裡還有「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和《黃帝內經》裡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的說法。《扁鵲心書》亦云:「人於無病時常灸,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 怎樣艾灸,更容易有灸感?
    答案是:恭喜你,這不是壞事,反而是大大的好事!灸感來了,一次艾灸抵十次!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個人有灸感,與沒有灸感,差別簡直太大了。三、灸感分三級,你是哪一級?灸感並不是一個籠統的概念,相反,它也有細緻的劃分,程度的強弱,灸法之中,根據人不同時期出現的不同灸感,大致可劃分為如下3個階段:第1階段:氣至病所!
  • 原來艾灸對小孩子這麼好,後悔知道的太晚
    小孩出生時是0,相當於是冬天,3個月相當於春天,6個月是在火的位置,開始是水,後是木,再是火,到火的位置時,由於火可以生土,此時脾胃開始動起來了,能夠消化五穀了,所以我們古人一直提倡等孩子到6個月時餵食穀物。
  • 小雪艾灸哪裡有效 艾灸這三個穴位很重要
    在迎來小雪的季節中,天氣會逐漸的轉涼,那麼在這個時候中醫認為真是艾灸比較好的時機,那麼你們知道在哪些艾灸是比較有效的嗎,其實人體有三個穴位在這個時候最適合進行理療。那麼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小雪節艾灸的三大重要穴位。
  • 經期可以艾灸嗎?經期艾灸的好處和壞處(掉出大量血塊單桂敏)
    hi,大家好歡迎收看香怡御艾的御艾小課文章,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經期是否能夠艾灸的話題,讓大家知道經期艾灸的好處和壞處以及經期艾灸會出現的一些情況吧。經期可以艾灸嗎:關於經期能否艾灸這個要根據自己情況決定的,如果平時量大的話那麼我不太建議大家進行艾灸的,因為艾灸是活血的!可能會讓你量更大一些!如果經期量少的話,那麼可以艾灸的,艾灸可以讓你量慢慢地恢復正常!如果是婦科方面有問題的話,那麼經期也是可以艾灸的,艾灸可以幫助體內排汙的!
  • 想要艾灸效果好,試試懸灸貼艾灸貼!
    這樣的工作壓力逐漸讓人們的身體處於一種失衡狀態,產生各種小問題、小毛病,像腸道敏感、睡眠不足、頸部疼痛、腰背疼痛……這些小問題看似無關緊要,但實則是身體在向你發出求救信號!近幾年很多人也慢慢開始注意這些小問題,開始養生,原來的桌面上擺著各種碳酸飲料、膨化食品,現在的則是保溫杯裡泡枸杞和一堆益生菌食品、保健品、按摩儀……養生方式千千萬,小編還是覺得中醫養生方式最有效!
  • 艾灸、拔罐、刮痧,合理搭配效果翻倍
    中醫外治療法中,我們最常見的幾種方式就是艾灸、拔罐、刮痧和按摩推拿了。每種方法只要運用得當,都可以達到手到病除的作用,但前提就是你要會辯證使用。如果不適合拔罐刮痧的人,盲目的去拔罐刮痧,只能會讓病人雪上加霜。如果不太適合艾灸的病症,盲目艾灸,也會讓病人火上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