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涓: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是房租

2020-12-27 澎湃新聞

原創 李慧韜 人文清華講壇

江小涓:星巴克的定價為什麼合理

原料不足4元、定價近30元的星巴克是暴利嗎?近日,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教授接受人文清華獨家採訪,為你透視咖啡背後的服務經濟。

星巴克何以價高?

2013年10月,國內某權威媒體批評國際知名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Starbucks)在中國故意抬高價格。記者發現,一杯星巴克中杯拿鐵咖啡原料成本不足4元,但北京的售價(27元)全球最貴,超過倫敦(24.25元)、芝加哥(19.98元)和孟買(14.6元)。這則新聞引發了廣泛社會討論,有人認為星巴克是在中國牟取暴利的「土豪」;也有人認為這是市場行為,「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而江小涓教授給出的答案是:星巴克零售價合理。

在她看來,解答這個問題的關鍵點是,服務業。

江小涓指出,多數消費者都認同「去星巴克不全是喝咖啡」這個理念,比起咖啡豆、糖漿、牛奶,人們消費的是文化、情調,是輕鬆的氛圍,是約會同事、朋友和商業夥伴的場所,也是許多學生學習的場所。直白而言,人們是在為服務付費。

星巴克甄選上海烘焙工坊

而關於北京星巴克價格高於英美等國的情況,江小涓指出,星巴克中國門店的翻臺率遠低於美國,許多人喜歡一坐幾小時而非像美國人一樣匆匆帶走,這種單位面積客流量小的特點必然導致價格高企,但付費帶給消費者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滿足是「實實在在」的。她並不怕被批「替星巴克說話」:「這是對服務業本身的理解,不是外資內資的問題。」

為了了解整個咖啡業的情況,除了洋品牌,江小涓還調查了本土咖啡廳,比較有名的武漢長長久久咖啡店也表示30元/杯才能勉強盈利,其負責人表示,一杯咖啡的原料成本確實只有四五元,但加上房租、裝修、經營管理等費用,成本就非常高,套用一句當時的流行語表示:「哥賣的不是咖啡,是房租。」

用江小涓的話概括,原料成本「在現場服務業中永遠都是小部分」。「一條魚到商場買20元,餐廳給你端上來要賣200元,他賣的是服務。」江小涓認為這是服務經濟時代應有的理念:「他賣的是殷勤周到的服務員,賣的是裝修很漂亮的餐廳,賣的是後臺的廚師,賣的是營銷等等很多東西,而絕對不只是那條魚,所以你不能指責說餐廳賣一條魚貴。」

「服務業提高比重的宏觀含義是國民經濟中服務業的份額不斷上升,相應的微觀表現就是產品價值鏈中服務部分所佔比重愈來愈大。換一種表述,就是在商品最終價格中服務環節『加價』較多甚至超過製造環節或農業生產環節。」生產製造環節能應用先進技術設備,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雖然單位勞動成本不斷上升,商品價格卻不漲甚至下降;而服務環節需要人對人的服務,不能採用替代勞動的技術,無法抵消勞動成本上升的影響,單位勞動成本不斷上漲,最終體現在消費者承受的價格上。

數字時代服務業何以不同?

這種難以替代的勞動成本也造就了傳統服務業的性質——一個「生產力停滯」的低勞動效率部門。對其與一國經濟發展的關係,傳統經濟學和國際經驗認為,服務業佔到主要比重之後經濟增長的速度會下來,因為太多資源投入到低效率的部門了。

在中國,2012年,服務業佔GDP比重首次超過製造業,標誌中國正式進入服務經濟時代,一個「服務業比重往上走,經濟速度往下走」的「喇叭口」似乎已經打開,但江小涓卻表示,中國的服務型經濟並不註定增長放緩,這是因為中國是在網絡和數位技術時代進入服務經濟時代的,網際網路的廣泛滲透使服務的提供效率得以「發生巨變」,從而使數字時代的服務業呈現出三個新特點:

一是規模經濟極為顯著。傳統服務業的生產和消費往往要求同時同地進行,但網絡服務的初始成本很高而邊際成本很低,特別是在可複製的文化類、信息類服務中,規模效益顯著。

二是範圍經濟極為顯著。網際網路時代,一批以「經營平臺」為特徵的巨型企業迅速發展,與過往的實體平臺相比,依託網際網路的平臺「規模極大,連通成本很低,有以去中心化為原則的自動匹配算法作為技術支撐,有著強大的競爭力」。

三是長尾效應極為顯著。「長尾效應」指在網際網路時代,當產品和服務多樣化的成本足夠低,眾多個性化強、需求不高的產品和服務也得以「上架」,其匯聚成的市場份額甚至超過少數熱銷產品,就好似熱銷產品構成的軀幹之後「拖了一條細長的尾巴」。

中國服務業何以「逆勢」?

2018年以來,江小涓在多次演講和發言中提出了一個「願望」:「我們希望有中國特色,有全球化,有網際網路數位技術,服務經濟時代不必然要進入中低速增長時代,中國有可能突破先行者的規律,繼續保持相對較快增長。」她強調:「雖然從先行者的經驗看,進入服務經濟時代,會面臨著很多的約束,可能經濟會下行。但是好在我們趕上了網絡數字、AI技術,我覺得中國可以比先行者稍稍再樂觀一些。」

在「新服務經濟時代」,中國有何不尋常之處,使其服務業發展可以比先行者樂觀?

在江小涓看來,作為大國,中國在高度聯通的新服務經濟時代本身就具有優勢。她在2019影響力峰會上發表演講時就指出:「因為聯通技術是需要規模經濟的。網絡和數字時代大國的服務業可以首先依託國內市場快速發展,很多小眾項目,只有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人群感興趣的服務,在中國可以達到規模經濟商業運作的程度。」

此外,新服務經濟時代還將為中國在國際競爭中賦能。實際上,雖然過去四十年全球化發展迅速,但近些年,國際貿易投資增長勢頭受阻,全球價值鏈貿易增長停滯,中國的全球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也有增速放緩趨勢,出口佔GDP比重回調——「提升全球化程度的高峰期已經過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江小涓判斷,「中國有可能成為服務貿易方面一個強大的競爭者」。她認為生產型服務業有望成為中國的優勢產業。以家具製造為例,僅在深圳一地,負責家具設計的企業就有60多家,這一細化程度和專業度需要極大規模的製造業支撐,因此「只有大國的產業能夠託住非常細分的生產型服務業」。通過技術發展繼續促進位造業和服務業融合,中國服務業可以先依託國內市場變得成熟而具有競爭力,而後進入國際市場。

傳統經濟學理論何以需要重塑?

而就規律本身而言,用傳統的、國外的經濟學理論框架去分析中國,本來就有不合理之處。

實際上,中國的發展一直伴隨著國外理論界的質疑,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甚囂塵上的「中國崩潰論」就是例證——因為不符合西方經濟學想像中的模式,所以中國被認為是「走不遠」的。但江小涓在接受人文清華採訪時指出,這恰恰說明傳統理論框架「不夠寬」,「還沒有容納中國作為一個重要力量的事實」。

她認同學習借鑑西方經濟理論的重要性,「人類的智慧在哪都是一樣,不會做出一個錯誤層出不窮的理論框架來,所以你要相信他們的理論有可以借鑑的地方。而且剛開放的時候確實對我們理念的創新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她同時指出,「中國有自己的國情,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達到了和他們一樣的發展效果後,我們能不能想一想中國有什麼理論元素可以提煉,有什麼理論框架可以加入進去,以前是我們在想,現在他們也在想為什麼中國做得好,所以我覺得對中國的實踐作出理論概括,作出學理的分析,然后豐富、提煉、升級,我們大概可以制定出共同接受的新理論框架,這個前景還是可以期待的。」

她是有使命感的學者,亦是學者型官員,

她先後任職中國社科院、

國務院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用雙腳丈量中國大地的變化,

開展眾多見證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

她預見中國將成為工業大國,

她大力提倡對外開放,

率先研究服務業,關注數字經濟,

並提出要重塑傳統經濟理論。

她始終以獨立思考講述中國故事,

三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並榮獲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她就是傑出的中國經濟學家

——江小涓

江小涓,現任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1989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擔任過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財貿經濟研究所所長等職。2004-2011年任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2011-2018年任國務院副秘書長,2018年3月起任現職。長期研究宏觀經濟、產業發展、對外開放和公共政策問題,研究成果多次獲獎,包括三次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及第五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原標題:《江小涓: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是房租(內附講座預告、領票攻略)》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星巴克廣告不賣咖啡賣什麼??
    不久前,《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上同時刊出兩個整版星巴克廣告,這對極少做硬廣的星巴克而言實屬罕見,然而這次重磅推出的廣告作品,卻看上去與賣咖啡沒有半點關聯,甚至沒有任何與咖啡有關的信息。 這則廣告出現於星巴克一年一度全球股東大會的第二天,同時也正處於美國四年一度總統大選如火如荼進行的背景下,3月21日,民主黨候選人之一伯尼·桑德斯也來到星巴克咖啡發源地西雅圖為26日舉行的華盛頓州內選舉造勢,星巴克此時發布該廣告,與政治的關聯不言而喻。
  • 星巴克:我們不是賣咖啡的
    提到星巴克,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咖啡,但是,星巴克成功的原因卻與咖啡無關。從「小美人魚」進化成連鎖遍布全球的「綠巨人」,世界上的咖啡店很多,憑什麼人們只記得星巴克?本篇文章以星巴克高級主管霍華德·畢哈的視角,以他自身的經歷為基礎,分享了他在領導星巴克期間發現、實踐和學習到的經驗。
  • 玩了22年的杯子,星巴克還能不能好不好賣咖啡了?
    常逛星巴克的人應該都有注意到,星巴克的咖啡新品遠沒有杯子新品出得多,「去星巴克不是買咖啡,買杯子才是我的生活常態。」每次星杯一出新款,總能穩穩噹噹地讓年輕人掏空錢包,這幾年星巴克的櫻花杯貓爪杯被瘋搶,炒出天價,不是說這個杯子有多好看,而是因為這個杯子來源於「星巴克」。
  • 大家都想咖啡創業,看看星巴克和瑞幸的數據,你可能會打消念頭
    瑞幸一年賣了近1億杯咖啡,一杯咖啡的評價價格是10元,單杯咖啡的材料成本是5.2元,加上店面、人工成本,一杯咖啡的總成本是16.9元,算下來一杯虧了6.9元。 品牌效應 接下來,再來看兩家企業現階段的目標。
  • 星巴克繼貓爪杯之後,又推出「情侶杯」,顧客:賣杯子還是賣咖啡
    平常根本沒有這樣的活動,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星巴克推出的情侶杯,星巴克是非常高檔的一家咖啡店,對它的名字呢我們非常熟悉,和我們在小店裡喝的咖啡根本就不一樣,因為人家名氣比較大,賣的咖啡呢也就比較貴,現在社會經濟發展那麼快,人的思想都已經改變了,特別注重生活的享受,注重精神層面的享受,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到西餐廳裡面去喝咖啡吃牛排。
  • 臺灣星巴克開始賣咖啡精釀啤酒了
    2017年伊始,臺灣星巴克首次引入「星巴克之夜」概念,開始在特定商圈分時段經營,除了全時段供應的各式咖啡飲品外,在飲料單中加入了酒類。這個下午4點會搖身變成小酒館的咖啡店,也正式進駐了中國。星巴克賣的酒中,除了葡萄酒和氣泡酒,還有精釀啤酒,包括:哥倫比亞香草奶油艾爾(Columbia Vanilla Cream ALE 4.5%)瓜地馬拉節慶司世濤(Guatemala Holiday Coffee STOUT 8%)熱帶果香IPA(Tropical IPA 6%)這幾款酒以杯酒方式供應。
  • 星巴克,我懷疑你根本就不是個賣咖啡的,「證據」還挺多……
    這個大牌就是【星巴克】,這位咖啡屆的扛把子最近搗鼓了個大事情,竟然把咖啡店開進了溫室花園!這個新店便是星巴克在東京開設的全球首家溫室花園店。在這裡,你不僅能在1500㎡的花海中喝咖啡賞花,甚至還為你提供了水族館,體驗邊喝咖啡邊餵魚的樂趣......整個夢幻的溫室花園,都是由日本知名花店和咖啡設計團隊ParkERs打造,把1500㎡的玻璃房藏進櫻花裡,室內室外300種藤蔓花草,360度都圍繞你盛開。
  • 瑞幸財務造假22億,為什麼它不能好好賣咖啡?
    想要了解咖啡行業的全貌,可以點這裡看之前我們的咖啡行業深度測評完整版,點擊藍字即可查看《開咖啡館傾家蕩產?全案解析星巴克、瑞幸、自助咖啡、咖啡陪你…揭秘咖啡投資慘狀》。  原文較長,以下是瑞幸相關部分。  在中國,瑞幸已經成為規模僅次於星巴克的第二大連鎖咖啡品牌。  在強勢資本的助推下,瑞幸咖啡2018年前9個月虧損高達8.57億元。
  • 瑞幸咖啡不是賣咖啡的,蔦屋書店不是賣書的
    當luckin不賣咖啡時,也許才競爭更少,活得更好;當luckin從咖啡行業的效率「革命者」升級成泛零售行業的效率「諮詢師」時,也許才能持續發展,「基業長青」。
  • 星巴克國內為何貴一倍?7個國家10城市星巴克咖啡價格表
    新浪財經全球新聞眼調查員曾採集7個國家10個地點的中杯星巴克基本款咖啡價格進行比較,發現大陸星巴克確實比較貴。(圖表來源:新浪財經紐約站羅綺梅)  市場競爭更充分、中外人員交往更頻繁、信息透明度更高的狀況下,國際品牌的價格體系也會隨之調整,一些不客觀的歧視行為會不得不逐漸消弭。特別是與日常消費相關的、價格敏感度高、透明度高的產品,內外價格趨同會更快。
  • 咖啡的顏色:星巴克的價值
    年前收到星巴克APP的一份年度帳單,顯示我在2020年一共累積342.8顆星,買了476杯星巴克。作為一名不算資深的咖啡愛好者,雖然現在有很多對星巴克標準式咖啡的不認可聲音,不過就我這麼一個中國人而言,它的味道沒那麼差。
  • 在肯德基十幾元一杯的咖啡和星巴克幾十元的咖啡,差別在哪裡?
    提起咖啡館,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想到了星巴克,在不少人眼中,星巴克是逼格的代名詞,喝星巴克的時候還得先拍個照發到空間才行,星巴克一杯咖啡都要好幾十元,那麼它和肯德基裡邊那種十幾塊錢一杯的咖啡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 星巴克咖啡貴嗎 一杯咖啡需要多少錢?
    對於星巴克,其實這是大家最熟知的品牌之一了,畢竟中國有很多城市都有星巴克門店的,許多人在空閒的時候去星巴克喝一杯咖啡的。可是現在,大家對於星巴克咖啡價格是很關注的,那麼你知道星巴克咖啡貴嗎?你有喝過星巴克嗎?
  • 一杯咖啡的遭遇,星巴克變多了;咖啡之翼賣咖啡機了;瑞幸很不幸
    本土開始比較早做連鎖咖啡店的應該是咖啡之翼了,當時太平洋咖啡已經成立了8年之久了,不過它的定位是一家餐館,咖啡支是一個附屬品。現在的好多年輕朋友度意咖啡之翼這個品牌知道的估計不多,那就對了,因為說是連鎖,也沒有多少家店面。太平洋到時候到時經常見到,餐館嘛,還是有一定格調的餐館。
  • |資本|星巴克|融資|咖啡|造假|...
    星巴克的咖啡,也有很多人覺得不好喝,這是每一個人的Personal taste,只是很多中國人被教育得喝星巴克,認為星巴克應該就是咖啡的味兒,其實還有很多其他味兒的咖啡。所以,什麼才是真正咖啡的味道,我覺得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 除了海底撈,星巴克你也學不會!
    同樣在咖啡零售行業,星巴克,你也學不會。在中國,幾乎所有咖啡館都以星巴克為目標和模仿對象,然而,許多年過去了,卻並沒有中國的星巴克誕生。上島咖啡、咖啡之翼等一眾追隨者紛紛敗退,一地雞毛,以網際網路方式做咖啡的瑞幸咖啡在經營上算是比較成功,但是自身模式完全與星巴克南轅北轍。學我者生,像我者死,這是星巴克對模仿者最不可一世的註解。
  • 星巴克:「做咖啡是副業,做杯子我們是認真的!」
    剛剛進入2020年的第一周,星巴克就開始了他們新年的第一項業務——賣杯子。鼠年限定杯著實好看,外觀造型上的美式設計風格加上背後中國鼠年新年的內涵,僅僅是預售爆照,就已經在各大媒體網絡引起了相當的熱議。其實我從來不懷疑這條從美國來的海妖,在設計各種杯子上下的功夫會比研發咖啡少。
  • 雀巢、星巴克、瑞幸都賣的掛耳咖啡,是不是創業的最佳機會來了?
    萬萬沒想到,疫情下拯救咖啡館的是一包掛耳咖啡。長沙一家叫仰望咖啡的品牌,兩個月賣500多盒,平常一個月賣不到幾盒;北京的Flykoi coffee,一天賣2000-3000元,比平時多4倍;山東的藍蓮咖啡,通過朋友圈一個月賣了700包掛耳咖啡。
  • 星巴克到底賣的是什麼,為什麼會創業成功
    星巴克在咖啡界裡屬於什麼地位?最近一檔《非你莫屬》的節目裡被一位小夥子一針見血的解讀了星巴克屬於什麼檔次的咖啡!當主持人問他:「你覺得星巴克在咖啡界裡屬於什麼檔次的咖啡」?這位小夥兒直言不諱的說:「星巴克是一家非常有名的企業,但是星巴克所做的是商業咖啡。什麼是商業咖啡?就好比說,今天你餓的不行了想去吃碗麵,你口袋裡有很多錢,而且你還有很多時間,然後就找了家特別有名的蘭州拉麵館。正宗的湯,正宗的料,結帳時老闆問你要100元,你覺得這家面味道確實不錯,值這個價,而且你也有這個經濟實力!
  • 星巴克不是咖啡公司,而是數據技術公司
    本文重點介紹了星巴克使用數據的五個最有趣的例子: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的競爭優勢。有人認為,一種令人信服的說法是,星巴克不再是一家咖啡企業,而是食品和飲料領域的一家數據技術公司。星巴克比大多數公司更好地展示了數據、技術和商業之間的關係星巴克並不缺乏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