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慧韜 人文清華講壇
江小涓:星巴克的定價為什麼合理
原料不足4元、定價近30元的星巴克是暴利嗎?近日,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教授接受人文清華獨家採訪,為你透視咖啡背後的服務經濟。
星巴克何以價高?
2013年10月,國內某權威媒體批評國際知名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Starbucks)在中國故意抬高價格。記者發現,一杯星巴克中杯拿鐵咖啡原料成本不足4元,但北京的售價(27元)全球最貴,超過倫敦(24.25元)、芝加哥(19.98元)和孟買(14.6元)。這則新聞引發了廣泛社會討論,有人認為星巴克是在中國牟取暴利的「土豪」;也有人認為這是市場行為,「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而江小涓教授給出的答案是:星巴克零售價合理。
在她看來,解答這個問題的關鍵點是,服務業。
江小涓指出,多數消費者都認同「去星巴克不全是喝咖啡」這個理念,比起咖啡豆、糖漿、牛奶,人們消費的是文化、情調,是輕鬆的氛圍,是約會同事、朋友和商業夥伴的場所,也是許多學生學習的場所。直白而言,人們是在為服務付費。
星巴克甄選上海烘焙工坊
而關於北京星巴克價格高於英美等國的情況,江小涓指出,星巴克中國門店的翻臺率遠低於美國,許多人喜歡一坐幾小時而非像美國人一樣匆匆帶走,這種單位面積客流量小的特點必然導致價格高企,但付費帶給消費者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滿足是「實實在在」的。她並不怕被批「替星巴克說話」:「這是對服務業本身的理解,不是外資內資的問題。」
為了了解整個咖啡業的情況,除了洋品牌,江小涓還調查了本土咖啡廳,比較有名的武漢長長久久咖啡店也表示30元/杯才能勉強盈利,其負責人表示,一杯咖啡的原料成本確實只有四五元,但加上房租、裝修、經營管理等費用,成本就非常高,套用一句當時的流行語表示:「哥賣的不是咖啡,是房租。」
用江小涓的話概括,原料成本「在現場服務業中永遠都是小部分」。「一條魚到商場買20元,餐廳給你端上來要賣200元,他賣的是服務。」江小涓認為這是服務經濟時代應有的理念:「他賣的是殷勤周到的服務員,賣的是裝修很漂亮的餐廳,賣的是後臺的廚師,賣的是營銷等等很多東西,而絕對不只是那條魚,所以你不能指責說餐廳賣一條魚貴。」
「服務業提高比重的宏觀含義是國民經濟中服務業的份額不斷上升,相應的微觀表現就是產品價值鏈中服務部分所佔比重愈來愈大。換一種表述,就是在商品最終價格中服務環節『加價』較多甚至超過製造環節或農業生產環節。」生產製造環節能應用先進技術設備,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雖然單位勞動成本不斷上升,商品價格卻不漲甚至下降;而服務環節需要人對人的服務,不能採用替代勞動的技術,無法抵消勞動成本上升的影響,單位勞動成本不斷上漲,最終體現在消費者承受的價格上。
數字時代服務業何以不同?
這種難以替代的勞動成本也造就了傳統服務業的性質——一個「生產力停滯」的低勞動效率部門。對其與一國經濟發展的關係,傳統經濟學和國際經驗認為,服務業佔到主要比重之後經濟增長的速度會下來,因為太多資源投入到低效率的部門了。
在中國,2012年,服務業佔GDP比重首次超過製造業,標誌中國正式進入服務經濟時代,一個「服務業比重往上走,經濟速度往下走」的「喇叭口」似乎已經打開,但江小涓卻表示,中國的服務型經濟並不註定增長放緩,這是因為中國是在網絡和數位技術時代進入服務經濟時代的,網際網路的廣泛滲透使服務的提供效率得以「發生巨變」,從而使數字時代的服務業呈現出三個新特點:
一是規模經濟極為顯著。傳統服務業的生產和消費往往要求同時同地進行,但網絡服務的初始成本很高而邊際成本很低,特別是在可複製的文化類、信息類服務中,規模效益顯著。
二是範圍經濟極為顯著。網際網路時代,一批以「經營平臺」為特徵的巨型企業迅速發展,與過往的實體平臺相比,依託網際網路的平臺「規模極大,連通成本很低,有以去中心化為原則的自動匹配算法作為技術支撐,有著強大的競爭力」。
三是長尾效應極為顯著。「長尾效應」指在網際網路時代,當產品和服務多樣化的成本足夠低,眾多個性化強、需求不高的產品和服務也得以「上架」,其匯聚成的市場份額甚至超過少數熱銷產品,就好似熱銷產品構成的軀幹之後「拖了一條細長的尾巴」。
中國服務業何以「逆勢」?
2018年以來,江小涓在多次演講和發言中提出了一個「願望」:「我們希望有中國特色,有全球化,有網際網路數位技術,服務經濟時代不必然要進入中低速增長時代,中國有可能突破先行者的規律,繼續保持相對較快增長。」她強調:「雖然從先行者的經驗看,進入服務經濟時代,會面臨著很多的約束,可能經濟會下行。但是好在我們趕上了網絡數字、AI技術,我覺得中國可以比先行者稍稍再樂觀一些。」
在「新服務經濟時代」,中國有何不尋常之處,使其服務業發展可以比先行者樂觀?
在江小涓看來,作為大國,中國在高度聯通的新服務經濟時代本身就具有優勢。她在2019影響力峰會上發表演講時就指出:「因為聯通技術是需要規模經濟的。網絡和數字時代大國的服務業可以首先依託國內市場快速發展,很多小眾項目,只有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人群感興趣的服務,在中國可以達到規模經濟商業運作的程度。」
此外,新服務經濟時代還將為中國在國際競爭中賦能。實際上,雖然過去四十年全球化發展迅速,但近些年,國際貿易投資增長勢頭受阻,全球價值鏈貿易增長停滯,中國的全球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也有增速放緩趨勢,出口佔GDP比重回調——「提升全球化程度的高峰期已經過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江小涓判斷,「中國有可能成為服務貿易方面一個強大的競爭者」。她認為生產型服務業有望成為中國的優勢產業。以家具製造為例,僅在深圳一地,負責家具設計的企業就有60多家,這一細化程度和專業度需要極大規模的製造業支撐,因此「只有大國的產業能夠託住非常細分的生產型服務業」。通過技術發展繼續促進位造業和服務業融合,中國服務業可以先依託國內市場變得成熟而具有競爭力,而後進入國際市場。
傳統經濟學理論何以需要重塑?
而就規律本身而言,用傳統的、國外的經濟學理論框架去分析中國,本來就有不合理之處。
實際上,中國的發展一直伴隨著國外理論界的質疑,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甚囂塵上的「中國崩潰論」就是例證——因為不符合西方經濟學想像中的模式,所以中國被認為是「走不遠」的。但江小涓在接受人文清華採訪時指出,這恰恰說明傳統理論框架「不夠寬」,「還沒有容納中國作為一個重要力量的事實」。
她認同學習借鑑西方經濟理論的重要性,「人類的智慧在哪都是一樣,不會做出一個錯誤層出不窮的理論框架來,所以你要相信他們的理論有可以借鑑的地方。而且剛開放的時候確實對我們理念的創新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她同時指出,「中國有自己的國情,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達到了和他們一樣的發展效果後,我們能不能想一想中國有什麼理論元素可以提煉,有什麼理論框架可以加入進去,以前是我們在想,現在他們也在想為什麼中國做得好,所以我覺得對中國的實踐作出理論概括,作出學理的分析,然后豐富、提煉、升級,我們大概可以制定出共同接受的新理論框架,這個前景還是可以期待的。」
她是有使命感的學者,亦是學者型官員,
她先後任職中國社科院、
國務院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用雙腳丈量中國大地的變化,
開展眾多見證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
她預見中國將成為工業大國,
她大力提倡對外開放,
率先研究服務業,關注數字經濟,
並提出要重塑傳統經濟理論。
她始終以獨立思考講述中國故事,
三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並榮獲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她就是傑出的中國經濟學家
——江小涓
江小涓,現任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1989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擔任過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財貿經濟研究所所長等職。2004-2011年任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2011-2018年任國務院副秘書長,2018年3月起任現職。長期研究宏觀經濟、產業發展、對外開放和公共政策問題,研究成果多次獲獎,包括三次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及第五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原標題:《江小涓: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是房租(內附講座預告、領票攻略)》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