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收到星巴克APP的一份年度帳單,顯示我在2020年一共累積342.8顆星,買了476杯星巴克。作為一名不算資深的咖啡愛好者,雖然現在有很多對星巴克標準式咖啡的不認可聲音,不過就我這麼一個中國人而言,它的味道沒那麼差。
能在中國,2019年就發展到4000多家店,佔星巴克全球門店的八分之一,我相信星巴克徵服的不僅是我這麼一個中國人而已。而這,星巴克只用了20年。
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國貿開了它的第一家店。剛好在那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轟炸了中國位于貝爾格萊德中心的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反美情緒在那一年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
不過似乎星巴克在中國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政治軍事歸政治軍事,經濟歸經濟,兩年後的2001年,《經濟學人》雜誌專門就星巴克在中國的情況做了一番調查,結果顯示,熱血的反美情緒並沒有對星巴克造成太大的影響。不過那時,根據《經濟學人》的數據,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只有35家,主要在北京和上海。
Yet as Starbucks can testify, hot-headed anti-American nationalism in China has remarkably little impact on consumer preferences.
為什麼敢於在一個常年以茶為日常飲品的國度引進咖啡?星巴克現任董事會名譽主席,當時的星巴克CEO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有自己的一套價值體系。
「最主要都挑戰就是如何將咖啡文化引進到一個習慣於茶文化的國度。」(「The main challenge is to introduce the coffee culture to a country that’s so used to tea.」)舒爾茨在他都回憶錄中寫下了當時的心情。
不過,咖啡與茶雖然完全不同,但有一點相通,都是文化,多樣性的文化可以並存,只要方法得當。
「第三空間」這個星巴克特有的咖啡文化是舒爾茨一直所打造的一種更加具有多樣性的咖啡文化屬性。《紐約客》作者Jonny Auping寫道,在星巴克這個第三空間中,無論你在交友,還是在寫你的小說,或者是被採訪等等,你能感受到這個空間裡文化多樣性的存在,在這個環境裡,咖啡的顏色雖然是黑色,但世界的顏色卻是彩色。
At Starbucks, we take our aesthetic very seriously. Whether you’re catching up with a friend, working on your first novel, or being interviewed for a job that is almost certainly a pyramid scheme, we want our customers to feel like they’re in an environment that embraces culture.
似乎是舒爾茨對中國的判斷具有天然的敏銳性,也或許是中國的發展的一個必然的結果。星巴克的「第三空間」固然超前,但是倘若是在一個中產階級並不壯大的社會裡,世界的顏色不可能是彩色,也不是黑色,而是灰色。趕上了中國21世紀快速發展的列車,星巴克的「第三空間」理念也在中國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認可。
星巴克在中國,除了引進美國文化以外,它所做的還有對接中國的各類事業,因為這符合多樣性發展的理念。
2010年,星巴克在雲南投資了種植園,這無疑是對當地農民的巨大支持。現在,星巴克的雲南咖啡豆都來自於其在雲南的10萬公頃的咖啡種植園。因為星巴克,雲南的咖啡豆在全球和哥倫比亞咖啡豆和衣索比亞咖啡豆齊名,成為世界咖啡豆家庭中的一員。
當時,舒爾茨的目標是在當年將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擴張至1000家。
2017年,星巴克全球最大門店在上海開業,當時有很多外企還在批評中國對外商的政策不夠好。不過,星巴克的做法卻是給員工在同領域中最高的待工資,同時,給星巴克員工買五險一金。
2018年5月16日,星巴克在中國舉行了它在中國的第一次投資人大會。在大會上,舒爾茨宣布,在未來五年,星巴克將進駐到中國的100個3線、4線城市,最終在5年內形成有6000家門店規模的中國市場。
霍華德在接受CNBS的採訪時說,「如果有一天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超越美國,我一點都不會感到驚訝。」(「If one day there are more stores in China than in the US, I wouldn’t be surprised. 」)
如果說星巴克僅僅是賣一杯咖啡,舒爾茨不會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舒爾茨也在政治領域以商業的方式維護著他的多樣性價值理念。
《時代》周刊在2018年有過一篇報導,題目直接明了,叫《星巴克主席表示,種族偏見的培訓只是星巴克多樣性理念實踐的一個開端》(Starbucks Chairman Says Racial Bias Training Is 'Just the Beginning' of Its Commitment to Diversity)。
據報導,舒爾茨接受該採訪後,超過8000家的星巴克在當天下午閉店,進行了有關避免種族偏見的培訓。而這也成了星巴克全球員工培訓的一項新內容。
more than 8,000 Starbucks stores close for the afternoon to conduct racial bias training.
早在2013年,舒爾茨還就對同性戀婚姻公開表示過支持。面對合伙人和投資人的挑戰,舒爾茨也堅決地表示,「這不是我的底線問題,這是關於尊重多樣性的問題。」(it’s not about the bottom line but about 「respecting diversity.」)
或許舒爾茨從來就沒有刻意區分過商業與政治,作為一名對美國政治失望的商業大佬,退休後的舒爾茨沒有銷聲匿跡,而是繼續在世界的舞臺上實踐他的理念。去年曾一度有傳言他將以獨立人的身份參選2020年的總統選舉。不過他最後予以否認。
在接受《紐約時報》的採訪時,舒爾茨表示,他的錢與其花費在總統競選中,不如將這些錢投資到能夠促進人們更加誠實、文明的人和團體中,這樣會以超越美國兩黨政治僵局的方式推動國家的發展。
Mr. Schultz said that the money he had been prepared to spend on a presidential campaign would instead be invested 「in people, organizations and ideas that promote honesty, civility and results in our politics, and that move the country beyond two-party gridlock.」
這或許也是他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賀信的內在原因。畢竟,中國與美國的並存就是世界多樣性的一種體現,也是專屬於舒爾茨的行為模式——跳開美國兩黨一些反華政客來促進中國與美國在未來的關係。
茶與咖啡,並非不能相處,也並非絕對排斥,咖啡能在中國得到接納,就足以說明中國對外來文化的接納性之高,但這並不必然就一定是要以中國人放棄喝茶而作為接受的條件,而恰恰應該是舒爾茨所說的在中國的經營理念,「星巴克在中國並不是以一家美國公司的身份,事實上,我們把自己當成是一家中國公司。」
「We are operating Starbucks in China, not as an American company; we are actually operating here as a Chinese company。」
換成中國的俗語,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