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貫徹落實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進淄博市委「六大賦能」行動,讓「文化賦能」和「產業賦能」融合共振,以平臺思維加快提升淄博優質文創產品知名度與影響力,淄博市委宣傳部創新打造「齊品·淄博」品牌,助力文化企業產品銷售,為特色文創產品宣傳推介,以品牌優勢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近日,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走進轄區企業,深入挖掘企業產品升級、文化創意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助力企業做大做強、以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來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專注科研創新 山東矽元成為現代陶瓷領跑者
始終專注科研創新,改造傳統產業,山東矽元成為了現代陶瓷的領跑者。作為陶瓷新材料研究、開發和生產的行業龍頭企業,近年來,山東矽元在科技陶瓷領域作出的優異成績和突出貢獻。1月8日,記者走進該企業,探尋企業不斷創新發展的動力所在。
以國宴用瓷標準打造家宴用瓷
中華龍系列、魚子藍系列、金玉滿堂系列……1月8日,記者走進山東矽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矽元」)展廳,就被這裡一件件「科技與藝術」融匯而生的陶瓷產品所吸引。
「山東矽元的高級日用瓷器作為國瓷瓷,是國內第一品牌,享有『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陶瓷行業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等美譽。」山東矽元藝術總監毛曉東對記者說。淄博陶瓷被譽為「當代國窯」的由來,是從1984年矽元瓷器走進中南海開始的。作為淄博陶瓷最有代表性的企業之一,山東矽元為淄博贏得「當代國窯」的美譽居功至偉。37年來,矽元瓷器一直作為國家元首和國家機關用瓷,堪稱奇蹟。山東矽元生產的日用陶瓷,更是見證了眾多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時刻。
「日用瓷器不僅具有使用功能,還要有文化內涵。從『中華龍』系列到『光耀盛世』到『儒風』,我們的瓷器是文化載體,輸出的是中國魂、中國形象。」毛曉東說,山東矽元的每一件瓷器,都努力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山東矽元的中華龍系列餐具。
材質、器形、花色,是日用陶瓷決勝市場的必備條件。但在山東矽元,這個以創新發明為主要生命力的陶瓷科研巨人看來,要使產品最終脫穎而出,並經久璀璨,僅憑這些還不夠。矽元人的秘訣是,先人一步,創新引領市場,從而在時代的脈搏中從容躍進。
「創新,是矽元發展的一個靈魂和脈絡。只有創新才能融入時代發展的元素,以文化為根基,賦予瓷器更多的生命力。」毛曉東說,「參加齊品·淄博活動,矽元主要選取了家宴用瓷,比如經典的天鵝杯、蘭心杯、國泰杯、中華單杯以及金玉滿堂杯和龍鳳杯。酒具和茶具主要有清音酒具、四合如意茶蓋碗等,當時還選了矽元扭轉乾坤、豹紋釉的吉祥牛兩件雕塑作品。矽元將國宴用瓷的設計水準融入到大眾常用的瓷器當中,以國宴用瓷的設計標準打造家宴用瓷,用國瓷的標準重塑民瓷的標杆。」
「參加齊品·淄博活動,是政府、消費者對矽元品牌和產品的認可。齊品·淄博活動是由官方發起,具有很強的公信力,對矽元的品牌宣傳起到了積極作用。我們也在積極探索除傳統銷售渠道之外的媒體渠道,齊品·淄博活動給企業搭建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在直播當天,我們的產品在上線很短的時間內就全部售罄升。直播結束後,很多的消費者通過齊品·淄博活動的熱線電話、微信號等方式聯繫到我們的銷售部諮詢產品。直到中秋節,還有很多的消費者通過齊品·淄博聯繫到我們。可以說,齊品·淄博不但促進了銷售,還為我們的產品打開了更為寬廣的銷路。」毛曉東說。
山東矽元的金玉滿堂茶具。
不斷書寫「淄博陶瓷 當代國窯」新篇章
山東矽元成立於2008年,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山東省矽酸鹽研究設計院,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單位、中國標準化委員會陶瓷分會副主任單位,主要從事高級日用陶瓷、現代陶瓷新材料的專業研發設計、生產和經營。
成為國瓷,必然有過硬的技術與品質。人才濟濟加上科研專業化,讓山東省矽酸鹽研究設計院在新材質研發過程中如虎添翼。
從上世紀70年代末,山東省矽酸鹽研究設計院在日用瓷領域先後研製出5種新材質,被譽為「五朵金花」:滑石瓷、高長石瓷、高石英瓷、魯光瓷、人工合成骨瓷。除魯光瓷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外,其他4種瓷質均獲得國家發明獎。
「評價一種高端日用瓷的好壞首先就是它的熱穩定性,比如說即冷即熱,國際上骨瓷的溫度是180攝氏度,矽元可以做到到210攝氏度。其次,高石英瓷機械強度要更高一點,所謂的機械強度,就是和其他瓷種相碰撞,高石英瓷被磕碎的機率比其他瓷種要低。再者,高石英瓷顏色溫潤,在燈光下非常通透,有點兒淡淡的象牙黃色。這三大優勢,高石英是比其他瓷種是比不了的。」 毛曉東表示,正是一代代「矽元人」60多年的創新探索,才成就了現在的矽元。
明黃色的底色、海底藍色的二龍戲珠和雲朵,渾厚端莊又不失精巧玲瓏。山東矽元的中華龍蓋杯和系列餐具,是由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陳貽謨設計的產品,其富麗堂皇,高貴典雅,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和時代氣息,1999年9月29日被當作國宴用瓷正式啟用。
1999年,釣魚臺國賓館在全國範圍內遴選國宴用瓷,各大陶瓷產區的知名陶瓷企業都紛紛參與。山東矽元以陳貽謨為代表的設計人員,參考中國歷代古瓷珍品,靈活運用民族元素,突出瓷器的材質和釉料優勢,研發設計了「中華龍」系列產品。這套產品從全國各大陶瓷產區脫穎而出,陸續進入釣魚臺國賓館、中南海。
時間回歸到2001年,第一屆中國淄博國際陶瓷博覽會激起了全國對淄博陶瓷的關注,魚子藍釉在原有的技術上再度被重新研究開發。經過矽元人的不斷努力,不斷試驗,魚子藍的呈色穩定性大大提升,最終完美的展現在世人面前。窯變,360度立體開片,集這兩項技術於一身的矽元魚子藍,在技術、效果及文化價值上完全超越了歷史上的窯變開片瓷,一經面世便豔壓群芳。
2016年5月,美國著名慈善家貝林到淄博為即將建成開館的美國黑鷹博物館選購藝術品,對山東矽元展廳的魚子藍讚不絕口,立即購買並帶回美國作為博物館的展品。之後,山東矽元「魚子藍」先後被多家重要機構收藏。
2018年,上合青島峰會召開。山東矽元「魚子藍」因是罕見的世界水準,品質高端彰顯中國氣派,被選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國禮。矽元「魚子藍」再次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37年國瓷歷史,彰顯的不僅是實力,更是一種勇於進取不懈創新的精神。多年來,山東矽元完成了無數次國家禮賓用瓷任務的研製和生產,不斷續寫「淄博陶瓷 當代國窯」的新篇章。
山東矽元的氮化矽陶瓷元器件廣泛應用於航天、化工、機械等領域。
專注創新 自主研發陶瓷膜達國際先進水平
匠心求變,傳承與創新缺一不可。
陶瓷作為傳統產業,需要不斷創新與突破。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山東矽元「以創新求發展、以專業成大業」為理念,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特別是以原創發明引領和創造市場。
2006年5月,山東矽元第一把全瓷刀問世,這標誌著經過一年多的技術攻關,山東矽元成功實現了工業陶瓷民用化。沿著這一思路,山東矽元創新研發出陶瓷系列廚具產品,加速打造中國科技時尚生活類陶瓷的第一品牌。陶瓷刀最早是由日本京瓷發明,是用氧化鋯陶瓷材料製作而成。但是,日本京瓷開發的陶瓷刀只有刀片由陶瓷製成,刀柄卻是塑料的。經過奮力攻關,山東矽元新材最終研製成功適合做刀柄的特種陶瓷,並成功解決這種瓷在上釉、貼花裝飾上的技術難題。
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做中國最好的陶瓷。秉承這一理念的矽元人始終把創新當成自己的使命和企業的生命。
山東矽元一直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並每年把銷售收入15%以上的資金用在技術研發上,並對科研進程給予全力支持與配合,就是為了提升陶瓷品質,不斷引領行業發展。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山東矽元就已經在造紙設備行業內嶄露頭角,1994年,矽元依託於自身完備的科研平臺,完成了「造紙機真空吸水箱全陶瓷面板的研製」項目,於1995年11月通過省級鑑定,並在1997年相繼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
山東矽元自主研製的除渣器陶瓷錐體,現已形成30餘個系列、200多個品種,憑藉抗衝擊、耐磨損、耐腐蝕的卓越品質,暢銷海內外高端市場。
2017年4月14日,由中國造紙學會主辦,山東矽元的國產陶瓷脫水元件在高速紙機應用研討會暨矽元產品發布會在浙江溫嶺市召開。近年來,矽元為紙機配套生產的陶瓷脫水元件,已為造紙行業整機裝備產能在15萬噸/年以上的近百條包裝紙生產線、特種紙、生活用紙生產線配套。在中、高速紙機上應用已完全能夠替代進口產品,打破了國外脫水元件品牌在高速紙機領域的壟斷局面。目前,山東矽元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造紙機械耐磨陶瓷部件生產基地,陶瓷脫水部件是唯一可與同類進口產品競爭的國內品牌。
此外,山東矽元自主研發的陶瓷膜達國際先進水平,可替代進口產品。陶瓷膜解決了高滲透選擇性膜製備、支撐體低溫燒結等關鍵難題,並形成了每年1萬平方米的產能,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其中,授權專利2項,國際發明專利2項,這是淄博功能先進陶瓷領域取得的又一科研成果。
63年來,山東矽元專注科研創新,憑藉過硬的產品質量及專業的技術服務,始終處於國內陶瓷領域的領跑者位置,並以日新月異的品質不斷開創現代陶瓷未來。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金昌 通訊員 曹亞瓊 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