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陶瓷與琉璃產品的主要產地都在博山區。博山地近沂蒙山區,風俗亦自成一格。
·日用細瓷與美術陶瓷·
博山陶瓷生產可上溯至原始社會末期,而且從那時起生產傳統數千年不曾間斷,龍山文化時期的黑陶、商代的白釉陶、春秋戰國時期的灰陶、北魏時期的粗瓷一脈相承。到宋代,制瓷業盛極一時,官府設官收稅,留下了「磁窯務」之名。明代,「陶者以千數」,清代民窯蜂起,新品迭出。新中國成立後,陶瓷生產大發展,利用當地資源,創製精美高級日用細瓷,研製成功滑石質瓷、魯玉瓷、骨灰瓷、寶石瓷等日用陶瓷的四大新系列。
滑石質日用細瓷,潔白晶瑩,潤若乳汁,又稱乳白瓷,其變種又有象牙黃瓷和魯青瓷,所制茶具、餐具典雅大方。魯玉瓷,也稱高長石質日用細瓷,胎白如紙,質地如玉,故名「魯玉瓷」。骨灰瓷,白度高,透明度好。寶石瓷利用當地豐富的焦主石為原料,加入不同色劑,制為咖啡色、奶油色、曙光纖色、釉滴綠色等各類茶具餐具,以其成色自然,稱其為色瓷,又因以焦寶石為原料,得名寶石瓷。
博山美術陶瓷歷史悠久,龍山文化時期的蛋殼陶、宋代問世的雨點釉、茶葉未釉至今被視為珍品。近年恢復了傳統的名貴色釉雨點釉、茶葉末釉、雲霞釉,創新出紅金晶釉、雞血紅釉、金星釉和幾十種黑釉系窯變花釉,又發展了刻瓷、陶瓷雕塑、園林陶瓷、仿古陶瓷和彩陶繪畫等藝術陶瓷等門類。
雨點釉,又名油滴瓷,日本稱為「天目釉」。這是在墨黑色的釉面上,布滿帶有金屬光澤的小圓點,用它盛茶金光閃閃,盛酒銀光熠熠,映日晶瑩奪目,「尺瓶寸盂視為無上之品,茗甌酒盞嘆為不世之珍」。茶葉末釉,在近橄欖色或墨黑色釉面上,布滿似茶葉末樣的晶體,古人稱讚「黃雜綠色,嬌饒而不俗,豔如花,美如玉,範為瓶,最養目。」今用其制為文具、瓶、罐等器皿,令人回味無窮。金星釉最宜裝飾檯燈。藍鈞釉用以裝飾各種盤、碗等器物。
刻瓷是用鑽石刀、合金鋼刀、小錘等器具在燒制好的瓷胎上鏨刻出畫面,著色後成為藝術品,人們評價為有「金石味」。常見的製品有掛盤、壁畫、文具等。
陶瓷雕塑,集繪畫造型、釉色裝飾幹一身,作品多為人物與動物。
園林陶瓷,在缸器生產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製品有瓷桌、瓷凳、花缽、魚缸,而其代表作則是二龍戲珠大花瓶,最大的,高達3米,可謂「陶瓷巨人」。
仿古陶瓷的精品是蛋殼黑陶,此外還有仿青銅器、仿唐馬、仿宋瓶等作品。
彩陶繪畫是藝術陶瓷裝飾新創造。其中彩陶掛盤藝術特色最為突出,它用各種色彩的釉為顏料,採用木刻和中國畫寫意的手法,在施以烏金釉的陶坯上繪畫,經過窯變,產生美妙的畫面。
·琉璃料器與內畫·
琉璃是我國工匠的一種創造,因外觀流光陸離,古稱「流離」,後來寫定名稱力「琉璃。」明代嘉靖《青州府志》記載:「琉璃器出顏神鎮(今博山),以土產馬牙、紫石為主法,用黃丹、白鉛、銅綠焦煎成珠,穿燈屏、棋局、帳鉤、枕頂類,光瑩可愛。」清康熙年間在北京營造琉璃窯時,不斷到博山聘選工匠,索運材料,當時博山西冶街的城門銘刻著「珍珠瑪瑙翠,琥珀琉璃街」十個大字,琉璃生產,盛極一時。
博山琉璃生產發展到今天已有內畫、刻花、花球、珠簾幾個系列、2,500多個花色品種。
琉璃雕刻獨具風格,尤以套料雕刻引人注目,有瓶、碗、盤、盞等品種。近年又推出雕刻與內畫相結合的作品。《博山琉璃塔》高40釐米,分七層套料精雕,每層分六面,每面雕圓形、六角形、八稜形塔窗,以33幅畫面,繪出《紅樓夢》主要故事,並以九面題詩落款。玲瓏多姿,人物紛繁,堪稱一絕。
琉璃花球問世於清末,以晶瑩透亮的琉璃外殼,內包魚、蟲、花、鳥、獸等,製成圓、扁、方等多樣形體,總稱為琉璃花球。「滾瓣菊花球」、「萬年青花球」、荷花青蛙花球」,都被稱讚為「開不敗的鮮花」,而最受人歡迎的,還是「太湖泡石」大花球。
琉璃料珠可用以串制珠簾 (俗稱「珍珠簾」)、發卡、髮帶、胸花、衣帽飾件、項鍊、手提包等。新創新的大型琉璃掛屏《百花爭豔》更是光彩照人。
內畫技藝首先施用於琉璃鼻煙壺的裝飾,首創內畫技術的是北京藝人,光緒年間傳入博山,形成山東畫派。內畫創作時,削尖一根竹籤,使一端微彎,製成細竹筆,伸進高不過幾寸、口小如豆的壺內,反手作畫,要求十分細密,被稱為「神話般的藝術」。近年博山內畫藝術新品迭出,《梁山一百零八將》、《洛陽興殿圖》、《紅樓夢》、《清明上河圖》、《百美圖》、《百駿圖》、《百子圖》、《嶽陽樓》、《李時珍》,件件巧奪天工。其後又有《內畫料珠十八羅漢》、《內粉畫壇》、《內畫香水瓶》、《內畫項鍊》、《內畫鎮紙球》等一大批創新作品問世。
·深夜娶親·
博山地方娶親,不像別處那樣,白日迎娶,熱熱鬧鬧,而是深更半夜,悄悄將新娘抬回婆家。而且,舊時風俗,良辰吉日,新婦絕不打扮,身著破衣爛裙,頭上胡亂挽個大髻角,臉上更不施粉脂。進婆家門,就以這身裝束上炕盤腿「坐帳」,坐罷,才換新衣梳妝。
現在雖然結婚之日不再穿破爛衣裳,但夜娶之風仍很流行。
相傳,明朝末年,博山西河鎮出了一個大惡霸,名叫翟三胡,自恃家傳皇帝賜予的「丹書鐵卷」,不受王法約束。翟三胡好色成性,打聽到誰家娶親,他必趕去享受初夜權。因此,周圍百姓不敢白日娶親,都改為夜間偷偷迎娶,為防不測,又故意將新娘打扮得蓬頭垢面。年人形成風俗,一直流傳到現在。
但是,若從婚俗演變的歷史著眼,夜娶的風俗很可能是古代搶婚的一種遺存形式。
去歐洲旅遊買什麼特產好?
旅行文化探尋:孔望山佛像之謎
尋古探今:扶餘大金得勝陀頌碑
旅行中國:西昌旅遊住宿攻略 西昌住宿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