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報業·魯中晨報淄博8月19日訊 「琉璃」一詞如何用英語正確表述,一直以來存在不小的爭論。昨天,淄博市陶琉輕紡產業發展中心發布信息,正式定為glaze。至此,琉璃英文翻譯終有定論!
琉璃,被譽為中國五大名器( 琉璃、金銀、玉翠、陶瓷、青銅) 之首,同時也是博山地域文化的傑出代表。千百年來,一代代爐匠們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燦爛的琉璃文化,在中華琉璃文化史上書寫下了輝煌的篇章。今天,琉璃藝術依然煥發著獨特而巨大的魅力,熊熊不絕的千年爐火、精湛高超的琉璃工藝、精美絕倫的琉璃製品、享譽中外的琉璃名家。
2018中國博山琉璃文化藝術節上,藝術家們展示大型琉璃珠簾。
說起琉璃,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淄博博山,在某種程度上,博山成了中國琉璃的代名詞。走進博山,漫步在青州古道滄桑的青石路面,抬頭仰望爐神廟歷經歲月洗禮又換新顏的容貌,更加體會到這座城市的與眾不同,無愧於「匯各地良工之精華,集天下名器之大成」。
今天,記者聯繫到淄博市陶琉輕紡產業發展中心陶博會辦公室了解到,「長期以來琉璃和玻璃的差別,琉璃的英文翻譯哪個詞語更準確一直困擾著很多業內人士。淄博市陶琉輕紡產業發展中心根據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張嵐老師的考證,將玻璃的英文翻譯認證為glass,琉璃的英文翻譯認證為glaze。」
根據《大英百科全書》原文介紹:
Boshan itself was a later development. The centre of an important ceramics and glaze industry, in the 16th century it was wealthy enough to warrant having its own tax bureau. In 1734 the city had developed to the point that it could become an independent county.
譯文:在群山連綿的魯中腹地,有一座秀美的山城——博山。這裡古稱顏神鎮,是後來發展起來的,在16世紀已成為重要的瓷器和琉璃工業中心,富裕程度足以擁有自己的稅務機關。1734年,博山發達的程度足以使其成為獨立的縣。
據史料記載,早在盛唐開元時期,即有李亢「不聞淄州出琉璃乎」之問,及至蒙元一朝,博山琉璃窯爐已是天下皆知,清朝建立後,博山琉璃臻入佳境。清朝歷代皇帝對於琉璃都有著異乎尋常的喜愛,創建官窯,遴選御匠。滿朝文武、達官貴人莫不以精美貴重的琉璃作為身份的象徵。
博山實驗中學原副校長、博山區文化研究院顧問徐傳國先生告訴記者,前年,他在幾個微信群詢問過:玻璃和琉璃是不是一回事?琉璃業界人士說:是一回事,都叫玻璃,因為化學成分是一樣的。
徐傳國認為只是成分一樣,就定為一樣的東西,總讓人不大信服。於是,徐傳國查了英文詞典:玻璃是glass,琉璃是:coloured glaze或者gIaze。
「既然一樣,為什麼英文也是兩種叫法呢?英文的玻璃gIass,有玻璃,玻璃杯,酒杯的意思,與玻璃有關,這與博山人所說的玻璃是一致的。cloured gIaze,cloured 指有色的,gIaze指釉,釉料,有這兩個詞表示琉璃,表達了兩個信息:一是與玻璃的區別是一個帶色一個不帶色(透明);二是琉璃是燒制陶瓷的釉產生的。《大英百科全書》在確定博山玻璃的用詞時,他們沒有用gIass,而是用了gIaze,這表明他們也認為與他們認知的gIass不是一回事。」徐傳國多年來從事英文教學,他認為單從用詞來分析,博山琉璃可能與燒制陶瓷時所生成的釉有關,博山陶瓷釉料與琉璃用料如果相同或相近,也會證明這一點。
「博山唐代就出煤炭,宋代生產陶瓷,元代製造琉璃,按時間順序來看,從生產陶瓷的秞中發現並分離山琉璃的可能性是有的。如果得以證實,說明博山琉璃具有原創性或自創性。《大英百科全書》有對博山琉璃的那段文字來看,他們在確定用詞時,尊重了博山琉璃的原創性。」徐傳國表示。(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波 報導)
孩子們被人立琉璃的一面琉璃藝術牆吸引。
博山的琉璃製品琳琅滿目。
用琉璃製作的葡萄栩栩如生。
一位琉璃工人正在製作琉璃燈工。
淄博的琉璃發展了出形式多樣的產品。
【來源:魯中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