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婦傳飲,謂之交杯」:談合巹禮的演變,品宋代「交杯酒」文化

2020-12-27 文小新1993

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度,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就非常注重生活中的儀式感,而這種儀式感,用更加專業嚴謹的詞語來說,我們通常稱之為禮制。自周公制禮作樂以來,《周禮》誕生,便將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納入了禮制的框架之中,大到國家的祭祀軍事,小到普通人家的一日三餐,宮廷裡的宴飲,又或者是民間普通百姓的婚喪嫁娶,都有了可以依例而循的定製。而自古以來,愛情是人們人生中不能迴避的主題,因此就有了婚禮的產生,又因為時代和地域的不同,便隨之而產生了不同的婚禮習俗。

我國古代自《詩經》起,就對男女之間的愛情進行了大膽開放寫實的描繪,古代人民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來寫新娘的嬌俏動人,以「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描寫對新人早生貴子的美好祝願,又以「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來寫新人在結婚以前的各種濃情蜜意。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先民對於愛情和婚禮,始終都懷揣著最誠摯的祝福和希冀。而關於不同的婚禮習俗,也由於地域的差別而有了不同的表現形式,其中流傳最廣、時間最長的,莫過於婚禮上合巹的習俗。

所謂合巹,其別稱為交杯酒。顧名思義,就是新人在婚禮上分別用右手端起酒杯,兩人兩手交纏,一起喝完手中的酒,交杯酒喝完,便算是成為了真正的夫妻了。隨著歷史的發展,我國古代婚禮的眾多習俗大多都由於不能夠適應時代的需求,而遭到了淘汰,但是我要喝交杯酒之一是,至今仍然都活躍在不會是城市還是鄉村,不管是富人階層又或者是平民百姓,在婚禮上面的重要儀式。那么喝交杯酒究竟有著怎樣的發展歷程?在我國最為富庶的王朝宋代,交杯酒又有著怎樣的發展?其產生和發展的原因又是如何?讓我們通過本文來一一揭曉答案。

一、合巹禮在宋代以前的發展歷程

合巹禮起源於周朝,最早出現合巹這一記載的是《禮記》,載曰「婦至,婿揖婦以入,共牢而食,合巹百酳,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對此,孔子的後人孔穎達解釋「共牢而食者,同食一牲,不異牲也......合巹,則不異爵,合巹有合體之義。」也就是說,還在周朝的時候,新人結婚時,將一剖為二的葫蘆中所盛的酒一起飲盡,這一儀式行完,就代表新人正式成為了一對夫婦,將來共同面對人生中的風風雨雨。

而關於合巹禮的傳說,還與一位神話故事中的人物有關,那就是伏羲。前面已經提到了,合巹禮上是用剖開的葫蘆作為酒器的,而伏羲,正是以葫蘆作為盛水道具的第一人。在陶器尚未發明出來的上古時代,人們為了解決儲水和飲水問題想盡了辦法,他們曾經嘗試過用瓜皮、樹皮、樹葉等作為取水用具,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最後,還是伏羲發現,成熟的老的葫蘆在曬乾之後用來取水是最好的,因此,葫蘆就成為了最好的取水用具。在此基礎上,相應的制瓢技術被發明出來,而這一現象的出現,也就成為古代先民們在發明了火和石器以後最偉大的發明。伏羲也因此有了「匏析成瓢」的別稱,因此,合巹禮的出現,也蘊含了人們對伏羲的紀念之意。

發展到秦朝,合巹禮又有了新的流程,新人們不僅僅是只飲一杯合巹酒,在飲合巹酒之前,往往會先飲兩杯裝在青銅所製成的爵中的酒。而巹又是由一種很苦的瓜曬乾後製成的容器,所以倒進去的酒也難免粘上苦味,而新人在飲完合巹酒後,就象徵著以後兩夫妻同甘共苦,合為一體了。

漢朝時期合巹酒的習俗沒有多大變化,只是不再飲用葫蘆瓢所盛的酒,而是產生了專門的酒器,同時也不是將酒喝下,而是用酒器中所盛的酒漱口,就算完成了合巹禮,合巹禮在社會上分布範圍較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土於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子竇綰的墓中,就有青銅製成的合巹杯,由此可見合巹禮廣泛分布於社會的各個階層之中。

魏晉時期的合巹禮沿用前朝的風俗,但也有一些新的發展,就是原先用來盛放酒的葫蘆瓢又一次出現,但並不是用來盛酒的,人們將剖成兩半的瓢上繫上一根紅絲帶,等到婚禮儀式結束,就用這根紅絲帶將兩個瓢合併成一個葫蘆,象徵著夫婦二人從此合為一體,永遠都不會再分開。而發展到隋唐時期,由於經濟實力的顯著增強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提高,在合巹禮上出現了越來越精美的酒器,人們不但可以選擇用葫蘆盛酒,也可以選擇用琥珀杯、青銅杯、銀杯等不同材質製成的杯子飲合巹酒。因此隋唐時期關於合巹禮的發展,就是提供了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為合巹酒的盛放器皿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選擇。

但是截止到唐朝,合巹禮都只能稱作合巹禮,還不能叫交杯酒,這一稱謂的變化,則是到了宋朝才開始發生改變的。那麼宋朝時期的合巹禮如何?與前朝相比又有怎樣的變化呢?

二、宋朝合巹禮的內容

宋朝的人們行合巹禮時所用的酒杯大多是木杯,而葫蘆也早就不再用來盛酒了。在婚禮儀式以前,用大紅色和大綠色兩種顏色的絲線將酒杯的底部交纏在一起,系成一個同心結的形狀,新人們在婚禮上各自選擇一杯,先飲一半,然後再交換對方手中的酒杯,將剩下的一半都喝完。這就是最早的關於交杯酒的由來,後來發展到人們乾脆不分兩次喝酒,直接交臂而飲。在喝完酒之後還要將酒杯扔擲在地上,並且男女所扔的力度也有規定,一般男性應該較為大力,而女性只需要輕輕扔在地上就好。

那麼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由於力氣較大,最後酒杯應該是覆於地上,而用較小力氣扔在地上的酒杯自然是上仰的,也正暗合了男俯女仰、陰陽和諧的意味,象徵著往後日子大吉大利,順應自然,並且多少帶有佔卜的色彩。後來人們也漸漸不採用扔酒杯的方式了,而是直接將酒杯一正一反放在新人的床下,寓意大吉大利,往後早生貴子,兒孫滿堂。人們在研究宋代的婚慶習俗一直都是往往帶有一種這樣的看法,認為宋代的這一合巹禮對於女性來說,是社會地位的下降。因為在宋以前的合巹禮中,新人們用的酒器是連體杯,象徵夫妻地位平等,而宋朝所用酒杯則是分開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女性地位的下降。

吳自牧就曾在其著作《夢粱錄·嫁娶》中記載了這一做法「禮官......命妓女執雙杯,以紅綠同心結綰盞底,行交巹禮畢,以盞一仰一覆,安於床下,取大吉利意。」這是民間風俗的記載,而宮廷當中,尤其是帝後大婚,差不多也用這一制度,只是場面上,不管是儀式所用的時長,還是所用的道具都更加華麗精美,只是氣氛不如民間輕鬆愉悅,相反,多的是一份莊重和威嚴。

最早關於交杯酒的記載的是北宋時期著名學者王得臣在《塵史·風俗》的記載,載曰「古者婚禮合巹,今也以雙杯釆絲連足,夫婦傳飲,謂之交杯。」可謂是如實記載了北宋時期民間的婚俗,也可以體現出合巹禮在宋朝時期與前朝的不同之處。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娶婦》中也曾記載:新人「用兩盞以彩結連之,互飲一盞,謂之交杯。飲訖,擲盞並花冠子幹床下,盞一仰一合,谷雲大吉,則眾喜賀,然後掩帳訖。」可見交杯酒的習俗在民間婚禮儀式上的盛行。

除了合巹以外,宋朝的婚禮中也還有非常豐富且有趣的習俗,如撒帳、坐帳等,都是民間婚慶圖吉利和熱鬧的重要步驟和儀式。宋朝的合巹禮的最大特點,就是對禮節和意頭的嚴格,對於前者來說,禮節就包括行合巹禮的時辰、時長,新人們在行禮時所說的話、圍觀的群眾們該有怎樣的反映、不能做什麼等等,都有較為嚴格的規定,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儘量避免意外情況的發生,保證婚禮能夠順利的正常的舉行。而關於好的意頭就像前面所說,新人互相飲酒,一起將酒杯扔擲在地上,所用的力度大小,關於這些規定,則正好體現了人們對新人日後夫妻和諧、子孫昌茂的美好祝願。

任何社會現象的產生,背後都帶有一定的社會推動力,而宋代合巹禮的形成,也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那麼,宋代合巹禮產生的原因又有哪些?

三、宋朝合巹禮的形成原因

作為婚禮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巹禮有著深厚的歷史發展基礎,其形成與發展的原因也受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從經濟方面來看,宋朝是我國古代最為富裕的一個王朝。隋唐時期為宋朝的經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京杭大運河的開闢又溝通了南北經濟,使得許多大中型城市的產生成為可能,而宋朝的經濟也以大運河為依託獲得了顯著增長和進步。因此市民階層不斷發展壯大,在重農抑商政策的鬆動下,有許多百姓們也紛紛投身到商人的階層,因此大家手裡的錢都漸漸的多了起來,就不滿足於,僅僅是物質上的消費,更是從精神上的追求也高了一個境界。

而物質和精神上的提高,體現在婚慶方面,則是婚慶中硬體設施的增強和理念方面的創新。光是合巹禮,宋代就多了前朝所沒有的內容,在酒器和其他婚慶流程中所必備的用具方面,也都比前朝更為精美昂貴。同時,由於人們不再是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擔心農業問題,有更多的人投身於商人和市民階層,這樣一來人們就會在本來就是男女大事上的婚慶方面投入更多的心思,因此也賦予了其更豐富的含義。

從思想方面來看,就是前面所提到的觀點——宋代合巹禮在某些方面體現的是女性地位的下降,這是程朱理學在社會上佔主流思想的重要表現。自南宋的朱熹發明理學,就對原先儒家的思想進行了一定的改造與傳承,而在其中提出的,女性應當遵從三從四德的說法則嚴重的束縛了宋代女性的發展,也導致了其社會地位的下降。因此在合巹禮中,女性對男性的關係由平等逐漸變為依附,就是受理學思想的影響。

從政策方面來看,是科舉制度在宋朝的完善和發展為合巹禮的演變提供了理論基礎。宋朝繼承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選拔了一大批人才前往中央做官,而當時選拔人才時的考試科目,便是從儒家思想當中選取的,這也就要求參加科考的人們必須熟讀四書五經,對古代的歷史也必須有一定的了解。而合巹禮作為婚慶習俗當中的重要步驟,自然有著悠久的歷史,因此大批士子們自然也會對這一有著悠久文化的禮節產生尊崇之心,也因此傳承這一禮節。

四、結語

我們現代社會的婚禮,有香檳,有金碧輝煌的殿堂和教堂,也有莊嚴潔白的婚紗和悠揚的頌歌與激昂的婚禮進行曲。在眾多年輕人都崇尚西方禮節婚禮的時候,卻也少有人能夠記住,其實我們自己的中式婚禮,也與同樣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深厚的歷史底蘊。

合巹禮作為傳統婚禮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歷經千百年的發展而不衰,並且穿過千百年的歲月,至今也流淌在我們的眼前,而傳承這些優良的婚慶習俗,才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與應該做到的義務。

相關焦點

  • 「交杯酒」——交一份不離不棄的承諾
    喝「交杯酒」這一習俗源於先秦時期。《禮記·昏羲》有記載:新郎、新娘各執一片一剖為二的瓢飲酒。其意是象徵一對新人自此合二為一,夫妻間享有相同的地位,婚後相親相愛,百事和諧。唐宋時期,瓢換成了杯盞,被稱為「交杯酒」。新人交杯喝酒的時候,首先各自先飲一半,再換杯共飲,飲完後則將酒杯一正一反擲於床下,意為「心心相印,百年好合」。
  • 霍建華林心如互餵「交杯酒」恩愛十足,喝交杯酒有什麼寓意?
    在現代生活中,喝酒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工作以後需要應酬,中國人在酒桌上談生意,這話不是沒有道理的,因此之前還有新聞說,公司招聘要求能喝下二兩白酒之類的。但有一種酒,平常喝不到,並且他也萬萬不能隨便喝,這個酒就是交杯酒。交杯酒是什麼 ?
  • 古代新婚之日用的酒杯長什麼樣子,交杯酒的習俗從何而來
    下面我們看到的這張圖片即為梅瓶,早在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對梅瓶就作出了具體解釋,他指出:「梅瓶口細而項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窄,於足則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曰梅瓶也。」梅瓶現今我們婚禮上有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新郎新娘共飲交杯酒」,其實在我國古代就有新郎新娘飲交杯酒的習俗,交杯酒的早期名稱叫「合巹」,是我國古代結婚儀式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程序。
  • 正婚之禮:牽巾三拜 合巹同牢
    北宋時,新婚日先拜家廟,行合巹禮,次日五更,用一桌,盛鏡臺鏡子於其上,望上展拜,謂之新婦展拜。至南宋,則改在新婚當天,坐富貴禮後,新婚夫婦牽巾到中堂先揭新娘蓋頭,然後「參拜堂,次諸家神及家廟,行參諸親之禮」。清代和民國時均有將拜天地和拜祖先統稱為拜堂禮之說。後世一般在迎娶當天,新郎新娘先參拜天地,復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長的儀式(也稱拜高堂、拜花堂),再行夫妻對拜。
  • 古代婚禮搶親你知道嗎,為何要用葫蘆共飲合歡酒,還要綁在一起呢
    古代婚禮房間兩位新人是要先祭拜祖先,行合巹(jin)禮。合巹禮始於周代,合巹是什麼意思呢?合巹是指兩位新人,在洞房的時候共同引用合歡酒。巹呢,其實就是我們生活當中的葫蘆,古人稱之為「巹」。古人把「巹」鋸成兩半,用來盛合歡酒,夫妻倆人一人拿一個。葫蘆的味道是苦的,用它來盛酒必定是苦酒。這裡面有個很美好的寓意,夫妻用葫蘆喝酒,一人一半,合起來就是一個。
  • 【茶百科】文化盛世的「唐宋」,給茶留下了什麼?
    飲用時,加調味品烹煮湯飲。隨著茶事的興旺,貢茶的出現加速了茶葉栽培和加工技術的發展,湧現了許多名茶,品飲之法也有較大的改進。此時,對茶和水的選擇、烹煮方式以及飲茶環境和茶的質量也越來越講究,逐漸形成了茶道。由唐前之「吃茗粥」到唐時人視茶為「越眾而獨高」,是我國茶葉文化的一大飛躍。
  • 俗語:人可交杯,不可交財,是什麼意思?為何不能交財?
    什麼是交杯?什麼是交財?交杯是喝交杯酒,婚禮我們都參加過,新郎新娘手挽著手喝交杯酒,寓意永結同心,永不分離。所以交杯的意思就是永遠是好朋友,永遠不分開。交財就是以金錢為基礎的交往,一般出現在一些商人身上,利益為上,當利益不再有的時候,友誼也就結束了。
  • 從一杯茶中品飲生活
    從一杯茶中品飲生活曾經還略顯青澀的小姑娘,如今成了舞臺上人人敬仰的演員,宋丹丹老師的一生,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從一杯茶中品飲生活雲端蜜芽古樹普洱茶不就是如此。長久的研磨中,雲端蜜芽變得越來越好,傳統的苦澀、濃烈變成了如今的溫和、蜜香,透亮,成為年輕茶客心中的一味佳飲,成為新普洱界的一個好「作品」。
  • 古代皇后的新婚之夜!
    因為飲了點酒,還可以把雙方的情趣調節到位,也算是上床前的一種調情手段。所謂的「合巹禮」,就是民間所謂的「喝交杯酒」。 「合巹」,本意是把剖開的瓠合為一體,古時多用之盛酒。把帝、後各自瓠內的酒摻和到一起,共飲,即是「合巹」。這種交杯酒可不是現代婚禮上互飲對方的酒杯,而是各自喝摻到一起的酒,現在的喝交杯酒形式應該是鬧新房的產物。
  • 宋代最「瘋」的一首飲酒詩,如夢如幻,亦真亦假,開篇就令人捧腹大笑!
    在唐代,「詩仙」李白便曾寫道「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詩聖」杜甫也有詩句說「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詩魔」白居易更是有「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怡然情趣。到了宋代,大文豪蘇軾有「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詞中之龍」辛棄疾則有「一飲動連宵,一醉長三日」;便是身為女子的李清照喝起酒來也是不遑多讓,也曾寫道「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 宋代最「瘋」的飲酒詩,如夢如幻亦真亦假,開篇7個字就令人捧腹
    到了宋代,大文豪蘇軾有「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詞中之龍」辛棄疾則有「一飲動連宵,一醉長三日」;便是身為女子的李清照喝起酒來也是不遑多讓,也曾寫道「昨夜雨疏風驟。
  • 家具演變對中國古代士人「雅」文化的影響
    問人何得至此,人云:「豬食禾,因射中之,隨逐而來。」老人云:「牽牛蹊人之田而奪之牛,不亦甚乎?」命一童子令與人酒飲。前行數十步,至大廳,見群仙,羽衣烏幘,或樗蒲,或弈碁,或飲酒。童子至飲所,傳教云:「公令與此人一杯酒。」飲畢不飢。又至一所,有數十床,床上各坐一人,持書,狀如聽講。…… 「牽牛蹊人之田」云云,是用著《左傳》的典故,見《宣公十一年》。
  • 茶道起源之地及茶道的演變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譽為是道家的化身。
  • 每一杯酒都是歷史的沉澱
    如宋代的範仲淹曾有作品:「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當然,經過提煉的清酒也有,但是成本高,所以價格也水漲船高,一般人是負擔不起的,如李白的《行路難》中有寫到:「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也寫出了清酒的價值很高。 古時,人們在成婚的時候也會喝酒。
  • 佟大為與孟非共飲「交杯酒」告別《非誠勿擾》 「土豪哥」999朵玫瑰霸氣求婚
    佟大為現場談及女兒父愛爆棚,女兒送的「一塊錢」生日禮物更是感動全場。此外,還將有小個子「藍精靈帥哥」與高個子「美女鎮長」甜蜜牽手,美麗的愛情童話現實上演。 佟大為與孟非共飲「交杯酒」 「期待再回來,親手把餘燕送走!」
  • 杯觥之間:宋代的酒桌與政治
    然自古而來,酒桌也常常不是單純的聚飲,所謂「一鬥亦醉,一石亦醉」,端看場合。酒桌一旦與政治掛鈎,便有各種故事發生,令人欷歔,桌上較量或許不輸戰場。陳峰此文,專撿宋代往事聊一聊。杯觥之間:宋代的酒桌與政治 文 | 陳峰宋代以前,「酒池肉林」「鴻門宴」「青梅煮酒論英雄」及「曲江流飲」之類的酒場故事,都與政治存在關聯,或揭露沉湎誤國之禍,或描寫暗藏殺機之心,或表達指點江山之意,或彰顯仕宦交遊之趣。不過就政治話題而言,這些酒桌上的往事,都遠不及宋朝那樣豐富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