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百科】文化盛世的「唐宋」,給茶留下了什麼?

2021-02-08 津喬普洱


「今宵杯中映著明月,紙香墨飛辭賦滿江;今宵杯中映著明月,豪傑英氣大千錦亮……」當年唐朝樂隊的一首《夢回唐朝》,點燃了無數年輕人對大唐盛世的「嚮往」。20多年過去了,「回到唐朝去」仍是不少人內心深處的溫暖嚮往。最近又有人說「宋朝才是中國最好的時代」,以往「積貧積弱」的印象其實被我們誤讀了。

拋開孰優孰劣,這種爭論本身足以證明,唐朝和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兩個偉大時期。這種偉大,除了經濟上的繁榮昌盛外,還體現在文化上的登峰造極。


而茶,也在這兩個偉大的歷史時期發展到一個巔峰,一舉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基礎。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茶經》的寫就標誌著中國傳統茶學的形成,由此構建的茶學框架不僅被1300多年後的現代中國所繼承,更深深影響著全世界的茶文化體系。隋唐時,茶葉多加工成餅茶。飲用時,加調味品烹煮湯飲。隨著茶事的興旺,貢茶的出現加速了茶葉栽培和加工技術的發展,湧現了許多名茶,品飲之法也有較大的改進。此時,對茶和水的選擇、烹煮方式以及飲茶環境和茶的質量也越來越講究,逐漸形成了茶道。由唐前之「吃茗粥」到唐時人視茶為「越眾而獨高」,是我國茶葉文化的一大飛躍。從陸羽《茶經》規範品茶的二十四器,品飲的法度謹嚴,儀軌清晰,法門寺出土金質茶器更有實物印證這一切。宋徽宗《大觀茶論》和蔡襄《茶錄》相對比,宋代茶事都更偏重茶葉產地、製造及點茶的細節,重視審美,細膩的審美吸引了各級文人競相參與到茶中來。宋代茶文化同宋代整體國運、皇帝意志密切相關,快速發展的宋代經濟,高度發達的文官體系,以宋徽宗為首的苛刻挑剔的茶審美,造就了宋代茶文化極度地精緻化。如宋代盛行的建窯建盞,至今極具審美、研究價值的「官、哥、汝、定、鈞」瓷器,這些都與茶文化相互助長。在宋代更有文人雅好的「分茶」遊戲,後逐步演變為「茶百戲」。飲茶的陶瓷茶具,也在茶文化的影響下,由最初簡單的喝茶工具,逐漸演變成具有審美意識的文化精神載物。這種演變,不僅僅體現了中國陶瓷手藝的精湛,也反映當時唐宋兩個朝代,各自的時代特點、人文情懷以及生活習俗。還表現出了在歷史發展中,人們在審美和精神上,有了更深層次的追求。如今,在諸多茶的製作工藝上,我們已經看不到唐宋時期團茶、餅茶的身影了,有幸普洱茶還承載著的唐宋遺韻。讓我們在品飲普洱茶時不但感受到「品味歷史」的精神愉悅,還會遙想起那時的物華天寶、紙香墨飛。

相關焦點

  • 唐宋如何成為中國的「代號」?
    唐宋兩朝的故事一直是影視劇改編的熱門素材,相關的熱門影視劇也層出不窮。近有剛完播的《清平樂》,以北宋為背景;去年引起廣泛討論的《長安十二時辰》則是給大家描繪了一幅盛唐氣象。再往前看,《大明宮詞》和《大宋提刑官》,都已成經典。
  • 大隋王朝:終結魏晉南北,成就唐宋盛世,被歷史屏蔽四十年
    可惜在於,隋煬帝和唐太宗這兩個人,明明一個留下千古罵名,另一個成了千秋明君,卻又有那麼多的相似之處。我們不禁好奇: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暴君隋煬帝死後不久,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明君唐太宗。這兩者之間有沒有什麼聯繫?或者說,隋煬帝到底給繼之而起的唐朝帶來了什麼?
  • 茶煙輕颺落花風 [最全茶煙意境詩詞]
    喜茶日久,所見對聯也多為茶聯,近幾日都見到「竹雨松風琴韻,茶煙梧月書聲」一聯。心情隨有了想對關於「茶煙」一詞更深的體會與感觸。
  • 茶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茶談
    唐宋文人在飲茶的過程中得到了禪悅,才使得禪茶一味之論調深入人心,成為中國古代茶文化的一個重要精神內涵!二、唐宋茶詩文化背後的意蘊在唐宋茶詩文化中蘊含哲理性的茶詩一般都與儒教,佛教,和道教文化或者與詩人的品格修養有關。中國古代茶文化本來就是一個多元素的聚合體,它既有自身的歷史文化積澱,又存在著對外文化元素的改良。
  • 什麼是「伏」?在「Dog days」,喝點什麼比較好?
    什麼是「伏」?「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其日期是按節氣的日期和幹支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按農曆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幹支紀日法中帶「庚」的日子稱為庚日)為初伏(也稱頭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也稱二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也稱三伏)。
  • 【茶百科】鄭宅茶 興化府歷史貢茶
    據清代徐昆《遁齋偶筆》:「鄭宅茶,閩中興化府城中鄭氏所制,有茶二株,香美甲天下,雖武夷巖茶不及也。所產無幾,鄰近有茶十餘株,味甘美,合二十株。有司先時使人謹伺之,烘焙如法,籍其數以競貢,間有烘焙不中選者,以餉大僚。然亦無幾。」相傳鄭宅茶就是南湖鄭氏三兄弟從建溪引種的在今園莊楓林種小茶。
  • 2部講述唐宋盛世的神級紀錄片,孩子一生必看(直接觀看)
    唐宋時期,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巔峰時期。然而,本應比翼齊飛的兩個朝代,在大多數現代人的心中,確有著天淵之別。今天,邀請大家一起,通過《大明宮》和《追尋宋金時代的別樣生活》這兩部紀錄片,去探究那個繁榮的盛唐和「弱雞」的大宋。
  • 《歡樂頌》五位美女VS五種茶,總有一款適合你!
    5位不同稜角、不同人生際遇,甚至做人的5種不同層面,性格決定命運,人有人格,茶有茶格,她們的性格是不是更類似5種不同的茶?安迪---普洱茶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對人對己毫不手軟,平庸的生活由她過來,便是妙曼多姿活色生香。無聊生事有之,愛恨分明有之,一針見血有之,心懷惻隱亦有之:這姑娘活得肆意瀟灑、我行我素,能讓你恨得牙痒痒,又能讓你愛到心窩子裡去。這些對於旁人來說,偶爾帶刺,但對自己,活得那麼自我、那麼真實、那麼快樂。  那麼最像臺灣烏龍茶,特別是高山烏龍茶。
  • 從「煎茶法」到「點茶法」,聊聊宋朝的「點茶」文化及後續發展
    因此,茶文化也在宋代再次得到發展,並出現了屬於宋代特色的「點茶」文化,那麼,到底什麼是「點茶」呢?何為「點茶」1、從「煎茶法」到「點茶法」中國是茶的故鄉,茶很早就出現在古代達官貴人的飲品之中,並逐漸與時代文化相融合。
  • 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見證唐宋成都繁榮的大都會
    徜徉在寸土寸金的春熙路、紅星路步行街,你會感受到都市心臟蓬勃的脈動;在你的腳下,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則訴說著這座2300多年的歷史名城的厚度和底蘊。時尚與歷史,商業與文化,在此交融,彰顯出一座城市獨特的氣質。2007年10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為配合IFS國際金融中心工程項目建設,進行了文物勘探工作。
  • 都知道「唐宋八大家」,那「明清八大家」都有誰?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名聲如雷貫耳,共同撐起了中國文化的唐宋盛世。「唐宋八大家」之名,始於明代「唐宋派」古文家茅坤所編的《唐宋八大家文鈔》。那麼,在另一個堪稱文化勃興時期的明清時代,有沒有具備類似地位的文學家可以並稱呢?
  • 湖南安化習茯茶,一段中國茶的文化故事
    味蕾上春天的味道再次浮現出來,誘惑著蠢蠢欲動的心,想要去品嘗那最新鮮的茶味。而在湖南安化,這種味蕾的誘惑來得更加強烈。南宋文人王炎詩云:「嵐光野色共扶輿」,正是安化大野之境的「嵐光野色」,賦予了安化黑茶最讓人刻骨銘心的期許;也正是這份期許,激發了天下愛茶人對「安化好山好水出好茶」的無限遐想。
  • 看完《知否》中的點茶,才知道:在宋朝,喝杯茶究竟有多麻煩?
    自古以來,茶在我國文化就佔據一席之地。 而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其中有一集明蘭三姐妹跟隨著一個從宮裡來的嬤嬤學習,其中有一項卻是點茶。 我們卻發現:咦?這茶不是用來泡的嗎?
  • 【警營文化】盛世中國-我們的祖國
    【警營文化】盛世中國-我們的祖國 2020-12-31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