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杯中映著明月,紙香墨飛辭賦滿江;今宵杯中映著明月,豪傑英氣大千錦亮……」當年唐朝樂隊的一首《夢回唐朝》,點燃了無數年輕人對大唐盛世的「嚮往」。20多年過去了,「回到唐朝去」仍是不少人內心深處的溫暖嚮往。最近又有人說「宋朝才是中國最好的時代」,以往「積貧積弱」的印象其實被我們誤讀了。
拋開孰優孰劣,這種爭論本身足以證明,唐朝和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兩個偉大時期。這種偉大,除了經濟上的繁榮昌盛外,還體現在文化上的登峰造極。
而茶,也在這兩個偉大的歷史時期發展到一個巔峰,一舉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基礎。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茶經》的寫就標誌著中國傳統茶學的形成,由此構建的茶學框架不僅被1300多年後的現代中國所繼承,更深深影響著全世界的茶文化體系。隋唐時,茶葉多加工成餅茶。飲用時,加調味品烹煮湯飲。隨著茶事的興旺,貢茶的出現加速了茶葉栽培和加工技術的發展,湧現了許多名茶,品飲之法也有較大的改進。此時,對茶和水的選擇、烹煮方式以及飲茶環境和茶的質量也越來越講究,逐漸形成了茶道。由唐前之「吃茗粥」到唐時人視茶為「越眾而獨高」,是我國茶葉文化的一大飛躍。從陸羽《茶經》規範品茶的二十四器,品飲的法度謹嚴,儀軌清晰,法門寺出土金質茶器更有實物印證這一切。宋徽宗《大觀茶論》和蔡襄《茶錄》相對比,宋代茶事都更偏重茶葉產地、製造及點茶的細節,重視審美,細膩的審美吸引了各級文人競相參與到茶中來。宋代茶文化同宋代整體國運、皇帝意志密切相關,快速發展的宋代經濟,高度發達的文官體系,以宋徽宗為首的苛刻挑剔的茶審美,造就了宋代茶文化極度地精緻化。如宋代盛行的建窯建盞,至今極具審美、研究價值的「官、哥、汝、定、鈞」瓷器,這些都與茶文化相互助長。在宋代更有文人雅好的「分茶」遊戲,後逐步演變為「茶百戲」。飲茶的陶瓷茶具,也在茶文化的影響下,由最初簡單的喝茶工具,逐漸演變成具有審美意識的文化精神載物。這種演變,不僅僅體現了中國陶瓷手藝的精湛,也反映當時唐宋兩個朝代,各自的時代特點、人文情懷以及生活習俗。還表現出了在歷史發展中,人們在審美和精神上,有了更深層次的追求。如今,在諸多茶的製作工藝上,我們已經看不到唐宋時期團茶、餅茶的身影了,有幸普洱茶還承載著的唐宋遺韻。讓我們在品飲普洱茶時不但感受到「品味歷史」的精神愉悅,還會遙想起那時的物華天寶、紙香墨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