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茶談

2020-12-23 老醯兒諞晉

古人對待茶的情感十分濃鬱,由茶而發展出了茶道、茶藝、茶品等有關茶的文化這樣便透露出來古人對茶的深厚感情。飲茶在古代是一種修行養生之道,更是一種高雅的時髦風尚,其實也是一種品位與層次的體現!文人墨客在品茗作詩的同時,又在進行著友誼的交流以至感情升華。茶文化的氛圍與詩文的創作之完美結合,從而使得茶詩形成了形式與內容的雙重美感。

當中國茶文化與詩文化的有機結合,便產生了一種形式多樣,意蘊深厚的文化載體——茶詩,中國古代茶詩在一定程度上包涵了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精華,融匯了三家學說的基本原則,以至成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文化極具典型的標誌性符號。茶文化中包涵了文人對人生,對生活的感悟,使得茶與詩融合的渾然天成,促成了一種較高的哲理意味。

有擔當的人或者說有責任心的知識分子,在創作茶詩時寄託著一番情感,他們高於塵埃去俗之外的心態在茶詩中表現出的孑然獨立之姿,香茗清汾飄逸文中吟詠出一股浩然之氣!

文人們在創作茶詩時寄託了一種情感,他們高傲於塵埃之外的心態,以茶樹孑然獨立之姿,香茗的清汾飄逸中吟詠出來,同時,更成為他們的知己,甚至於幫助他們去尋找到自己的人格理想,因為詩的吟詠而具有獨特的文化底蘊。

一、茶詩的興起與繁榮

中國既是詩的國度亦是茶的故鄉。先秦兩漢時期,茶事已經開始萌芽,茶聖陸羽曰:「茶之為飲,發於神農氏,而聞於周魯公。」茶的歷史在中國古代是源遠流長,它最早的身影可以追朔到先秦時期的《詩經》,先秦之後發展的兩漢時期,文人則開始飲茶,其中司馬相如、楊雄和王襄等人特別突出。晉朝時期,文人則開始飲茶並且茶以其獨特的魅力贏得廣大人民的青睞。「芳茶冠文情,溢味播九州!」飲茶之風開始盛行。

唐代是中國茶文化的鼎盛期,存在著大量有關茶的詩歌不斷地問世。唐文化的繁榮與其開放的社會環境密切相關,但是有一點是關鍵,文化繁榮是以經濟繁榮為前提的,農業和手工業進一步發展,也為文人創作形成了一定的基礎,試想如果經濟不發展能有當時的社會氛圍嗎?文人開始郊遊,謳歌酬唱當時的社會狀況寫下了大量的茶詩,言茶妙用,宣茶功效,普及茶文化。上流階層的推動引領廣大人民的社會風尚,風氣所及,人民通過膾炙人口的茶詩,既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又逐漸了解茶的味道和益處,兩全其美且一舉兩得何樂不為呢?

茶詩是見證中國古代茶文化的重要載體,唐以詩稱冠,而唐代又是茶文化興起的重要時期,從而使茶詩也得到了蓬勃發展,綻放出其燦爛奪目的光彩。唐代飲茶風俗瀰漫著全國「王公朝士無不飲之」,極大地推動了飲茶之風尚的傳播與發展。

隨著茶文化的進一步普及,飲茶之風從宮廷,士人階層,逐步普及到了社會各個階層,尤其是陸羽的《茶經》問世以後,對於茶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而加快了唐代茶文化風尚的普及。

《茶經》的出現,不僅是當時飲茶之風行,而且是茶道盛行的的具體表現,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現使「天下蓋知飲茶」之風,極大地推動了飲茶風尚的傳播與發展。

隨著茶文化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飲茶之風從宮廷、士大夫階層逐步推廣到社會各個階層,特別是受到了廣大老百姓的喜愛和歡迎。全國各地都可以看到「螢影夜攢頻燒起,茶煙朝朝認雲歸」的景象,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出現了大量的詠茶佳作,涉及茶的栽、採、制、煎、飲,以及茶具,茶禮,茶功,茶德等等一系列有關茶的文化,文人雅士以茶喻人,將自己的理想人格印照在茶的詩句之中,這樣的文化底蘊之深厚,可見一斑!

茶文化始於唐,興於宋那麼與唐朝相比,宋之文壇更是茶香飄逸,茶文化、茶詩歌真是百花爭豔,格外芬芬。可見宋朝在真正意義上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與興盛。隨著文人士大夫地位的進一步提高,茶與文人精神世界的溝通變得更加密切,這也說明飲茶在宋代文人的生活中佔據著重要位置!

入宋以後,文人雅士越發練就飲茶悟道之功夫。他們認為茶可以幫助士子們升華思想,所謂品茶悟道。「無物滋碎珠,來烹北苑茶。」作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茶已經升華為一種哲理追求,成為一種宋代文人的修身之道和精神寫照。在蘇軾、黃庭堅等大文豪的涉茶之作中便滲透著禪詩秒理,充滿著哲理精神的人生智慧。唐宋文人在飲茶的過程中得到了禪悅,才使得禪茶一味之論調深入人心,成為中國古代茶文化的一個重要精神內涵!

二、唐宋茶詩文化背後的意蘊

在唐宋茶詩文化中蘊含哲理性的茶詩一般都與儒教,佛教,和道教文化或者與詩人的品格修養有關。中國古代茶文化本來就是一個多元素的聚合體,它既有自身的歷史文化積澱,又存在著對外文化元素的改良。自唐代開始,茶文化便吸收了多種文化元素,所以說茶事體現了大唐「三教合一」的宗教理念,且融匯了三教文化的核心。

那麼,這個核心是什麼呢?其實就一個字「靜」!只有靜下來心來,才能冷靜構思;只有冷靜下來才能有所謀略;只有冷靜下來才能產生智慧,靜心養性,稍安勿躁,靜心才能生智。正確地講應該是茶能生智,而不是急中生智!無論是佛教的禪理,道教的天人合一,還是儒教的中庸在大唐茶文化中都有突出的表現。一個茶猶如一面鏡子照亮了大唐的文化全局,展示出了世人心中的「盛唐景象」。茶事已經成為「道」的載體,當茶被升華為精神的茶,文化的茶時,人們便可以在品茶過程中注入自己的精神追求。

茶之為悟,最為高貴與醇厚,而茶人、茶事也須相應地純潔無邪乃至平靜和諧。「君子愛茶,因為茶怡無邪」。這句話用在儒家人格思想和茶文化觀念上是再恰當不過。儒家文人正是以這樣純潔的茶品比擬人品的思想向世人展示出他們對高尚品德的無限追求,在漫長的茶的歲月裡,「中庸之道」始終是儒家積極倡導並予以自覺貫徹並追求的哲理境界和審美情趣,文人雅士借茶修性,借茶修身,借茶養心,從而使自身的人格與茶品交融,與茶品交流以至達到至善、至美、至真之境界。

佛教文化傳入中國以後,便和中國的茶結下了不解之緣。僧人飲茶為了坐禪悟性,努力去探尋茶理和佛理相同之處。佛家講求戒躁,茶講究的是靜,是否有異曲同工之理呢?試想一顆浮躁的心,一個急躁的心能品出好茶的味道嗎?回答是肯定的!唐代趙州以穩禪師,每每發言時先說:「吃茶去!」將吃茶從具體生活上升到超脫自我的一種「悟」,從而具備了一種嶄新而且深刻的文化底蘊。

佛家講求明性見性,頓悟成佛。在佛家看來茶這種自然之物可以悟道見性。佛家參禪和品茗二位一體,水乳交融,茶和禪在精神特質上的交流與相同,共同追求著精神境界的提純和升華,讓人們在品茶中達到物我兩忘的超脫境界與哲理追求。唐代杜牧的《題禪院》云:「茶煙輕飄落花風。」這裡的茶煙本指煎、煮茶時出現的茵茵之氣,其升華出的是一種只可意會 不可言傳的意境,飲含著「茶禪一味」的機緣與奧妙。

道教講究「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天下統一,所以更加注重自我精神與茶品的完美結合,且以茶藝的形式更加密切地結合在一起,一杯茶,一縷青煙,甚至沸騰的一串泡沫都能引出一片情思,他們認為茶乃契合自然之物,採天地之靈氣,長期飲茶可以使人輕身換骨,清除體內汙濁之氣。將道家的哲學思想融入到實際的飲茶生活當中既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也透露出了茶人那種「更覺鶴心通杳冥」的「物我玄會」的絕妙感覺。

三、從茶詩看文人品茗之境界

茶一般生長於山野之間,有的生長於高山峻岭之上,受到天地萬物的營養滋潤,尤其是接受太陽光給予的靜華,,且有「甘露滋潤」」使其具有性情雅致簡樸,其味苦中帶甘,其湯清淡恬靜。茶的這種特質契合了儒家的中庸之道,清廉的品性。鍥合著道家的返璞歸真之神韻,適合佛家恬靜淡泊之人生態度,少生貪念,多生一些安靜之心,而且人品茗也人品茗也只有的三種境界。

1.意境——超脫之境

在唐詩中,我們可以經常看到詩人們那種建功立業的積極心態,就是在這樣一種賦於文人極高出士熱情的時代,同時也給予敏感的詩人更多的失落與無奈,無奈於沒有機會與條件去報效國家,只能拿起手中的毛筆為武器去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去呼喊與奔走相告,有良知的文人墨客一直以為弘揚正氣是他們力所能及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某一時當現實與理想產生矛盾時,他們會轉變思想,隱歸山林,邀之知己,品一壺清茶,去探討新的思路。

茶的清心、淡泊恰恰符合了文人的這種心態,文人對茶的追求,不單單是在於茶本身,而在於追求一種純靜深遠,空靈虛靜的意境。世人都說在盛世學會歸隱,亦懂的超脫的人才是聖人,而在亂世去歸隱則是逃避。詩人天性敏感,因此他們總會及時發現問題而懂的激流勇退,在亂世中保持著一分超脫的境界!

對於文人來說,隱逸情懷的表現在詩中就是對超脫行為的讚美與探尋,唐代詩人用茶詩來表達隱逸之情,使自己牽累於塵世的心情得到暫時的休閒與安寧,茶能成為這些遭遇坎坷和挫折的文人之安慰劑,許多文人隱者以茶為媒介,為吟詠中心從而展示其精神風採,領悟其自然之道,共同抒發著他們的感受,呼喊著那些不清醒的人之靈魂!

2禪境——禪茶一味

禪與茶歷來源遠流長,唐宋時期品茶論酒,研佛布道已經成為很多文人雅士追求的一種生活境界。二者都強調人的身心與自然和諧相處,而茶禪一味正是指茶道與佛道精神相近、相通、相融的高度概括。

許多文人都喜歡飲茶,茶文化中所蘊含著博大精深學說與宗教思想有一種強烈的吸引力。茶禪一味的智慧、境界向我們展示茶文化與禪宗結合的內在精神,其自身所展示出獨特風格和高超智慧以其境界也開闢了另一種新的文化形式與文化渠道,為文人墨客提供了一條嶄新的文化領域。在士大夫心中,茶已經超過了它的自然屬性成為與禪境相連的精神媒介。

茶禪一味就是使日常化與哲理化同時出現,它不但有一種哲理思想的辨證,還有要故意跳出有關概念的束縛而達到一種智慧的境界。

其實茶道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就是一種溝通佛、儒、道各家之媒介。茶詩歌讚美茶性溫和清雅高尚,是借茶言志,飲茶修身,種茶育德,品茶謀略,都是對人生的美好寄託。當茶成為唐代文人生活的常用飲品,從此以後茶便具備了一種詩意或詩情。

茶的詩意與詩情體現為一種親近自然,順其自然的人文情懷。它反映出文人對人生意義的追求以及對生活本質的解讀。一個人活著是為了什麼?任何事情,如何時間都去為自己考慮,任何情況下都想的是自己的利益,你只能是一個低級趣味的人!一個人活在世上處處為別人著想,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你將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總而言之,這是一種哲理的指導。茶與詩一樣,註定要沾染上中國古代傳統哲學的色彩,成為能夠代表我國傳統文化的關鍵詞彙之一。

3.仙境——羽化登仙

盛唐時期社會各個階層普遍信仰道教,皇室崇道,百姓奉道,文人雅士也崇尚道教,與交道者外遊視為風雅。在這種氛圍下,文人雅士所作茶詩也自然而然注入了道家之「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哲學思想。在道家的茶詩當中,表現為人對自然的回歸與和諧的渴望,以及人通過品茗時達到對「道」的哲理追求與探索。

道教的精髓就是站在九天絕頂之上去看人間,用一種超然物外的態度去看待人間所有的喜怒哀樂,根本不會被名利和金錢所誘惑與束縛,老莊思想給了文人們可以衝破一切傳統束縛,獨來獨往昂首闊步的勇氣。在遭遇了現實政治思想破滅的挫折之後,詩人們渴望在不同凡響的體驗中擺脫庸俗常規的機械循環生活方式,並逐步升華為道家自然本體和人格魅力相統一的哲學意義。

唐代皎然《飲茶歌詨崔石使君》,不僅把飲茶的過程上升到精神層面,還提出了「茶道」之概念,所謂「得道」是品茶悟道之意,即通過品茗而進入藝術世界,文學世界,還能悟得人生處世之道,以達到人生哲理的高度,所以茶道不單純是制茶之道,而是品茗之中能夠悟出的人生之道!

四.茶詩與文人的志趣

唐宋時期,由於科舉制度的盛行,廣大文人們有幸身處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政治生活的黃金時期。他們渴望展示和表達心中的志向,但是歷朝歷代宦海深沉都是司空見慣之事,文人在施展抱負時往往會以茶怡情明志,舒展自己的才華。在仕途受挫則以茶來慰籍心靈,以達淡然之境。士子們不僅將茶當作一種生活的情趣,而且在抒發感性認識的同時,更多的是表達出自己理性的認識志趣。

「君子之交淡如水(茶)」茶文化在唐宋時期的發展,促進了這一時期社會生活的豐富以及多樣化。飲茶象徵著一種寧靜淡泊的生活狀態,以至於寧靜致遠、潔身自好、志存高遠的內心追求,頗受廣大文人墨客推崇,也漸漸成為尤其是宋代文人雅士結識好友,藉以抒懷的一種有效途徑。

以茶會友或者說以酒會友成為當時唐宋文人們十分喜歡的一種文化交流活動!唐宋時期的文人非常喜歡喝茶,喝茶不僅是那個時代的潮流和風尚,更是文人墨客之雅趣。閒來無事約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一點非常重要,所謂:「道不同不相為之」。在一起品茶論道,一來可以洗淨心中的煩惱,悠然自得地感受到那份寧靜淡泊的閒情逸緻,二來可以通過品茗忘卻官場名利的紛擾與勾心鬥角。三來文人騷客互贈茶葉來維繫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文人雅士因飲茶而結緣,不會參雜任何利益糾紛,正如那一杯香茗一樣清新而淡雅,沁澈心扉,意味深長,文人墨客間感情也同樣是單純而誠摯的細水長流!

盛極一時的唐宋茶文化,融匯儒釋道三家思想智慧之精華,滲透人與自然之間的真善美,文人騷客在吟yinyiy吟詠品茶的習俗中來寄託人生際遇,個人心志與理想追求,寧靜淡泊悠遠綿長的茶性,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尤其是排除了金錢對人的誘惑,能夠靜下心來一心一意去創作,以便拿出有利於國家,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人民的好作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樣的心情,這樣的茶性往往與詩人情懷和追求的雅致文化精神相吻合,並且能夠從中感悟到「淡泊」與激烈的官場鬥爭是多麼的下作!茶文化之所以高雅與文人淡泊名利之層次明顯高於附炎趨勢的小人,甚至是促成文化審美趨雅避俗的時代特徵。

茶的品質是清幽淡雅,文人喝茶講究的是品,在品茶的過程中,修身,養性,育德以此來達到心靈的平靜,他們追求的是一種寧靜淡泊,空澈清靈的意境。飲茶成為唐宋士大夫階層對自己身份和品格的一種自我定位,茶代表著他們超凡脫俗,順其自然的一種人生態度,在茶香的薰陶下,他們於品茗中修德養性,在品味和欣賞茶中閒情逸緻的妙趣。

通過各種茶事,中國古代文人墨客抒發著各自的生活感嘆與人生理想,既可以傳達出自身的精神活動,又可以寓意心中的未來是充滿了期待與憧憬。在唐宋時期的茶詩中,茶事和茶情本身就被賦予了不同的精神象徵。茶品和人品在無形之中形成一種「合一」的狀態。詩人們在飲茶的過程中首先感受到的是寧靜致遠,其次是超凡脫俗。茶不僅僅是文人士大夫階層調節化與隱之間矛盾之載體,更代表著一種入世之是非對立的圓融心態。茶詩中的審美特徵與文化哲理的思辯性,以及與中國古代文人志趣高雅超脫物外的情操息息相關。天人一氣,人茶交融,這就是古代文人墨客真實的心態與理想,亦是古人觀尚人類生命旅程,思考面對人生的一個重要的載體!

因茶而論,品茶論人生,茶可以滋潤人生,茶亦可感悟人生,品茶論道,閒情逸緻又豐富了人生!兩全其美又何樂不為?

作者:王恭建

2020年12月3日

相關焦點

  • 茶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所謂「茶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要飲到好茶,泡茶是關鍵。茶道便是在泡茶中發展出來的,從準備泡茶,到泡茶,到飲茶,都很有講究。 茶葉、開水的比例以及衝泡的時間視具體情況而定,個人可以在泡茶的時候多家留意,反覆實驗幾次,便可泡出一杯好茶。
  • 酒葫蘆: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水滸傳》第二十九回寫快活林酒店的門前有兩把銷金旗,上寫「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其中的「壺」即指酒葫蘆,非陶瓷酒壺。古代有一種樽也以葫蘆製成。
  • 3首描寫喝酒的古詩詞,真可謂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而酒是日常生活裡離不開的一項東西,古人不但喜歡喝酒,還喜歡在詩詞中記錄下喝酒的喜怒哀樂,流傳千百年,讓人津津樂道。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文化愛好者。記得關注我,和我一起欣賞流傳千古的3首描寫喝酒的古詩詞,真可謂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第1首,《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四大名著最動人的60句話: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在這同與不同的交織裡,四大名著各自上演著自己的故事,獨自煥發著自己的光彩,而最終熔鑄為一個整體。 情、義、爭,掙扎、糾葛、交替,在繁華落盡的滄桑巨變裡,義無反顧地奔向悟的結局。下面這60句動人的話,出自不同的故事、人物和情境。拋開這些具體,它們所指向的,又何嘗不是一種種普適於所有人的人生意蘊?
  • 「壺小乾坤大,茶薄人情厚」|嶺南文化之嶺南工夫茶的那些事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栽種茶樹、製作茶葉的國家, 早在遠古時代,「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而解之」,我們的祖先發現了茶它的藥用價值。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茶開始與宗教扯上聯繫,成為佛家禪定入靜的必備之物。
  • 武林茶事|山中無日月,共赴一場關於茶的修行.
    店內的空餘處出售著很多器物,據店員所說,大都是是主理人的收藏,整個空間就像是一個茶道具的小型美術館。一樓是三間榻榻米茶室,每個茶席之間間距比較大,如果坐滿了人,茶席與茶席之間也不會因為講話而竄音,在一定的空間,保持著這恰到好處安靜。
  • 面對一杯上好的茶
    冬天走到深處時我輾轉在異鄉的南嶺北麓收一些落在梅蕊裡的雪晨曦臨幸過的雪煮一壺清澈透明的水看得見過往的水泡一杯輝映著時光的茶氤氳著禪意的茶有茉莉的味道有祁紅的色彩明淨未來的日子一片葉子的沉浮間蕩漾著人生百態有人低語淺笑有人恍然大悟有人寧目養神面對一杯上好的茶
  • 你泡的茶不好喝,原來是沒醒茶!
    丨本文由小青話茶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青話茶丨作者:小青1、生長於天地之間,採天地之精華,汲日月之靈氣。茶,是大自然給我們的饋贈。因此,茶值得每一位愛茶之人用心對待,用心品嘗。珍藏一款好茶,在某日將其取出品飲,需先將其喚醒,令其充分釋放靈韻精華,方能品到一杯好茶。故想要品得茶之真味,醒茶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 喜茶再怎麼漲價也不怕,自己做好喝的水果茶,簡單4步,清爽解暑
    喜茶再怎麼漲價也不怕,自己做好喝的水果茶,簡單4步,清爽解暑最近有個特別逗的事兒,說的是網紅茶飲巨頭之一的喜茶做活動,獲獎的粉絲又不是自家茶粉兒,繼星巴克粉絲,茶顏悅色粉絲後,這次獲獎的是COCO都可茶飲的粉絲,以至於連喜茶自己都搞笑回應「終究是錯付了
  • 茶之仙異:陸羽《茶經》中的玄怪故事
    都說「壺裡乾坤大,杯中日月長」,不知是暗藏古代農業社會那樣好日子綿延至天長地久的希冀,在幾片樹葉和一升清水中,安放餘生歲月的恬靜淡泊,還是說,茶已經遠遠超出了它本身的功能性價值與含義,通過東方樹葉的魔力,似乎還寄託了千年以前古人對「舉頭三尺有神明」的敬畏與神思。
  • 《紅樓夢》裡的茶
    一、「楓露茶」第八回寫道:寶玉吃了半碗茶,忽又想起早起的茶來,便問道:「早起沏了一碗楓露茶,我說過,那茶是三四次後出色的,這會子怎麼又沏了這個茶來?」當得知給李奶奶吃掉後,怡紅公子大發脾氣。第七十八回寫道:寶玉備了「群花之蕊,楓露之茗」等四樣晴雯所喜之物來祭晴雯,其中就有楓露茶。楓露茶的產地現在已不可知。
  • 夜寒風簌,圍爐煮茶
    席簾紙閣護香濃,說有談空愛燭紅。高飣羶根澆杏酪,旋融雪汁煮松風。康年氣象冬三白,浮世功名酒一中。無事閉門渠易得,何人躡屐響牆東。圍爐夜話,會友煮茶,畫面溫暖且有情致,時人多感文人的浪漫而今難尋,形式可學,而心態難循,可暢談而不高談闊論者難尋。
  • 喜茶、奈雪、樂樂茶都在賣的桃子飲品,一次給你3款做法!
    7月,是悠長夏日裡最明朗的月份荔枝、楊梅、西瓜、蜜桃、杏紛紛接著登場唯獨擁有姣好容貌、性感身材、飽滿多汁的蜜桃>是唯一人們在夏日裡眼巴巴等待的水果細膩香甜的果肉入口間隨汁水散開,唇舌微微收卷捨不得生甜蜜的汁水浪費丁點兒禁不住桃子的誘惑飲品品牌也開始忙碌起來了
  • 茶:香氣逾千年 杯小乾坤大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與國人相伴千年,早已融入華夏文明的基因。2020年4月29日,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鎮的生態茶園(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小時候印象很深的是,家裡來了客人,一定要泡杯好茶。這其實是很多人家的禮節。」趙丹說,「那時候就覺得茶是個好東西,是一種媒介。」
  • 品性如茶,茶悟人生——周瘦鵑與茶的不解之緣
    愛玲愛茶,人盡皆知。她的小說《傾城之戀》裡,流蘇與範柳原到香港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喝茶。「柳原舉起玻璃杯來將裡面剩下的茶一飲而盡,高高地擎著那玻璃杯,只管向裡看著。」對面的流蘇問有什麼可看的時候,範說,「你迎著亮瞧瞧,裡頭的景到使我想起馬來的森林。」此時流蘇只見「杯裡的殘茶向一邊傾過來,綠色的茶葉粘在玻璃上,橫斜有致,迎著光,看上去像一棵翠生生的芭蕉。
  • 【明月煙花雨醉夢梨花白】聽 茶
    敬請關注各大詩歌朗誦群及網絡發布原創作品!】感謝金牌主播 湘緹 甜美氣質高雅的聲音美學,將【勝鬘夫人法譯中-美女與野獸】詮釋童話故事的情境,用聲音演繹每一個角色扮演,聆聽如沐春風的聲音感動了人心……希望師友們能給予我們支持與肯定…
  • 世俗塵囂裡喝的不是茶,是清靜
    閒時,泡一杯茶,在婉轉優雅的茶香下靜靜品茗,伴隨著幽幽茶香韻潤調節下,心情趨於平靜,不再為社會人間浮燥而停留哀嘆!不再為凡塵事俗的名利而追逐。乾坤雖大,唯吾與世無爭。要的只是停靠在心間那一份超脫和撒脫。
  • 朗誦:清淺歲月,於一盞茶裡清歡
    清淺歲月,於一盞茶裡清歡作者 | 心柔 · 朗誦 | 茉清攝影 | 藍貓 · 編輯 | 絹子時光溫良如水,漫過四季如歌。清淺歲月,於一盞茶裡清歡,伴一朵花開曼舞。 清風過處,給自己一個淡淡的微笑,一份淺淺的期許,捧讀一章唯美的文字,烹煮一壺禪意的香茶。於一個人的時光中,靜享內心的愜意與安然。生活,就應該有快有慢,有起有落,錯落有致,才有趣味,跌宕起伏,才有況味。日出日落,春種秋收,該來則來,該去則去,生活其實很簡單。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如飲禪洱,隨心,隨性,平淡而醇厚,簡單而真實。
  • 茶,豐盈了年華
    在寒冷的冬天裡,聚兩三友人,靜坐室內一角,「圍爐烹茶」便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幸事。對於愛茶人而言,每天的喝茶時光,是將自己從忙碌生活中暫時解放出來的一種儀式,是忙裡偷閒的暫歇,也是緊張生活的一杯鬆弛劑。一壺清茶,兀自芬芳,將人間萬事搓成一縷縷茶葉,輕投於水,任其舒展釋放,幾許流連,幾許微醺,空氣裡都是茶香。有茶相伴,那暖暖的溫度,由內而外地將身體的每一個毛孔熨帖,說不出的酣暢與舒服,通透了靈魂,蕩滌了心靈。
  • 【詠茶】文社詩友臨屏接龍專輯‖文社社刊總第194期
    19、吃茶文/忘塵別舍雲霧嵐輕潤綠芽,彈春奼女指尖丫。三鍋揉捻相連貫,壺沏冰肌一嚼茶。20、茶味人生文/煙雨若夢閒醉清茗入口香,茶禪一味盞中揚。沉浮起落乾坤舞,苦樂年華日月長。         45、茶文/歸藏簡淡人生一縷煙,紅塵萬丈任頹遷。攬霞洗月乾坤煮,暗許壺中三萬天。46、吟茶文/紫竹翁林下閒人山野風,經倫滿腹在壺中。聲聲飲盡杯中月,縷縷茶香溢帝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