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禮搶親你知道嗎,為何要用葫蘆共飲合歡酒,還要綁在一起呢

2020-12-24 名羊讀史

俗語講人生三大幸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他鄉遇故知。」為什麼把結婚放在第一位呢?在古人看來:「男有室女有家」,才是人生大事。

說到結婚,人人都參加過,也是每個青年男女必經的儀式。現在的年輕人對古風婚禮很感興趣,但你知道古人結婚是什麼樣子嗎?下面我們來說一說,古人是如何結婚的。

01婚禮的由來

古代婚禮

婚禮是怎麼來的呢?據史書記載,最早的婚禮出現在春秋時期的《儀禮.士昏儀》。大家發現沒有裡面有個「昏」字,原因是古人認為人生中兩對新人婚禮儀式,稱之為「昏」。

「昏」顧名思義,是指黃昏。我們現在的婚禮,都是在白天舉行。那麼古人為什麼會選擇在大晚上的舉行婚禮呢?說到這個原因,還有一個小故事,在古代以前有掠婦女風俗,就是所謂的搶親。

這些出現在影視劇的狗血劇情,想不到在古代真實的發生過吧。搶親的過程是什麼樣的呢?搶親的過程是:男子會拿一個木棒,在女子不注意的時打昏,在悄悄地偷走。女同胞們是不是慶幸沒生在古代。

古代婚禮

這種掠奪的行為,當然要選擇在晚上了,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能作為掩護,讓這些搶親的,能讓搶親者順利得手,所以說最早的的結婚就是所謂的搶親,結婚就結婚,還挨一木棍,這實在有點那啥。

婚禮最重要的一項是拜高堂和拜天地,這個儀式也一直延續至今。說到拜高堂和拜天地,在古代婚禮也是很重要一項。拜天地呢,是對天地神明敬奉。拜高堂,是我們對孝道的一種體現。

02古代拜堂儀式

說到拜堂風俗,最早出現在唐朝時期,兩位新人首先要拜公婆稱之為拜堂。這和現在的我們拜堂有所不同,不是婚禮的當天拜,是第二天才拜堂的。到了北宋時期,新婚夫婦的拜堂也有所不同。

古代婚禮房間

兩位新人是要先祭拜祖先,行合巹(jin)禮。等到第二天五更天的時候,新娘則把鏡子擺在桌子上進行拜禮,稱為拜堂。這樣的拜堂風俗一直持續到了南宋時期,拜堂的儀式才改在婚禮的當天進行。

後來南宋的這種風俗一直延續至今。合巹禮始於周代,合巹是什麼意思呢?合巹是指兩位新人,在洞房的時候共同引用合歡酒。巹呢,其實就是我們生活當中的葫蘆,古人稱之為「巹」。

古人把「巹」鋸成兩半,用來盛合歡酒,夫妻倆人一人拿一個。葫蘆的味道是苦的,用它來盛酒必定是苦酒。這裡面有個很美好的寓意,夫妻用葫蘆喝酒,一人一半,合起來就是一個。

外國人也喜歡古風婚禮

象徵著夫妻合二為一,因為在喝酒時,葫蘆味道是苦澀的,也是表示夫妻倆人以後同甘共苦的深意。佩服古人的智慧,不想現在的我們,有些婚禮鬧得很厲害,甚至婚禮當天拿掃把打新郎的比比皆是。

03古代婚禮的美好寓意

結婚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何必鬧得不愉快呢,扯得有些遠了。到了宋代以後,合巹禮,演變為兩位新人的交杯酒,交杯酒也有很多美好寓意,用紅色的布或者紅色的紙張,把兩個酒杯連起來。

這麼做的寓意是兩位新人以後便連城一體。喝完交杯酒以後,把酒杯要扔到床底下,如果酒杯正好一仰一合,象徵著夫妻倆人幸福美滿,是大吉大利的好兆頭。

古裝新娘

我們在看古裝影視劇時,經常能聽到結髮夫妻一詞。所謂的結髮在古代稱之為合髻,將兩位新人的頭髮打成一個結,是夫妻永不分離的美好含義。結,顧名思義,是合為一體的意思。

結髮呢則是兩位新人的第一次結合,頭髮打完結以後,休息時必須要同睡一個枕頭,結髮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必須是新人第一次結婚,才能成為結髮夫妻。如果是年第二次結婚,則不可以使用結髮這個儀式。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結髮夫妻,也就是指第一次結婚的原配夫妻。在古代有三妻四妾的風俗,娶妾的男子以及續弦等,是不能得到結髮的尊稱。現在很多的青年男女,對宣統文化和古風穿著,有著濃厚的興趣。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古裝婚禮,比如:坐花轎、合巹、結髮等等。都是婚禮的美好內涵,永遠都不會過時。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夠攜手同行,讓優秀的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相關焦點

  • 古代結婚新娘三天回門,除了這個,你還知道哪些婚禮的習俗
    成親在古代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兩人成親之前要先驗看八字,八字合適之後還要選擇黃道吉日,就連拜堂的時間都要選擇一個吉時。而定親之後女方要自己製作嫁妝,男方也要負責聘禮,可謂是規矩多多。成親之前規矩如此之多,那麼成親後是不是就能消停了?其實不然,鳳冠霞帔、三書六禮的古代婚禮遠不止拜堂這麼簡單。或者說,拜堂才只是剛開了個頭而已。
  • 2020最新中式婚禮漢唐策劃流程新中式婚禮策劃方案
    3、沃盥禮新人在進行婚禮儀式前,需要把自己的雙手洗乾淨,意味這清潔自己的身體與心靈來參加這場神聖的婚禮。4、對席禮新人雙方需要面對面坐著,表示即將進入婚禮的正是儀式,意味著從今以後要一起生活。6、合巹禮吧一個完整的葫蘆切一分為二,庵後用一根紅線栓起來,在葫蘆裡面裝滿酒,因為葫蘆味道是苦的,所以裡面裝的酒也是苦的,新人雙方需要飲下這葫蘆裡面的酒,意味著新人雙方從此以後將合二為一,也寓意這夫妻雙方今後要同甘共苦。
  • 葫蘆是什麼?
    合巹即新夫婦在新房內共飲合歡酒。舉行於新郎親迎新婦進入家門以後。起於上古。本用匏(葫蘆)一剖為二,以七將兩器(瓢)之柄相連,以之盛酒,夫婦共飲,表示從此成為一體,名為「合巹」。後世改用杯盞,乃稱「交杯酒」。宋代並有行「合巹」禮畢,擲盞於床下,使之一仰一覆,表示男俯女仰、陰陽和諧的習俗,帶有明顯的性,象,徵的意味。還有通過看擲於地上兩個杯的俯仰來看日後夫婦是否和諧。
  • 「夫婦傳飲,謂之交杯」:談合巹禮的演變,品宋代「交杯酒」文化
    顧名思義,就是新人在婚禮上分別用右手端起酒杯,兩人兩手交纏,一起喝完手中的酒,交杯酒喝完,便算是成為了真正的夫妻了。隨著歷史的發展,我國古代婚禮的眾多習俗大多都由於不能夠適應時代的需求,而遭到了淘汰,但是我要喝交杯酒之一是,至今仍然都活躍在不會是城市還是鄉村,不管是富人階層又或者是平民百姓,在婚禮上面的重要儀式。那么喝交杯酒究竟有著怎樣的發展歷程?
  • Rain婚禮的小黃花,是傳說中的金合歡
    只花了7500元的婚禮,低調卻幸福滿溢,然而,讓小狗仔真正感興趣的卻是它:二人婚宴餐桌上的配花,金合歡。你知道它有哪些特殊的含義嗎?每年1-3月,正值北方寒冷的冬季,卻是金合歡開得最旺的季節,它預示著春天的到來,隨意兩三朵,替你說出心中隱藏的愛。
  • 婚慶人必收乾貨:中式婚禮的8個迎親習俗
    在過去,新郎是受父親之命去迎親的,到了女方家,女方的人要出門相迎,新郎進門要獻上禮品雁,這個禮俗叫「奠雁」,是古婚中比較重要的儀式。【1】迎親方式及意義現在所沿用的花轎始於宋代,在迎親的隊伍中,也包括了鼓吹的樂隊。清代北京的婚禮,大多有模仿帝王儀仗的趨向,迎親隊伍中有挑夫拿著「開道」、「迴避」的大字木牌和提燈,還舉著金瓜、斧鋮等什物,新郎戴官帽,新娘則鳳冠霞帔。
  • 高山族:水可以不喝,酒不能不飲
    每天陪你酒話連篇的大羅言酒全文字數:1409字閱讀時間:3分鐘高山族以稻作農耕經濟為主,以漁獵生產為輔。高山族的手工工藝主要有紡織、竹編、藤編、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姑待酒是高山族的傳統飲料,姑待酒平常盛於葫蘆中,和以泉水飲用,是為外出勞動時解渴解饞佳釀。姑待酒也叫「嚼酒」,做酒的原理是利用人類唾液發酵的原理,是做酒的方法裡面最原始的一種。在古代,只有南北朝時期,當時的原住民才使用這種比較獨特的造酒術。在高山族中,女子的主要工作的其中一項就是釀酒。畢竟在高山族的傳統中,判斷女子賢惠的三個標準分別是,會織布,會養家畜,會釀美酒。
  • 搶親遊戲合集 | 學會這幾招,讓你的婚禮嗨爆全場!
    最 佳 婚 禮 攝 影這裡為你精心準備了最有用的婚禮攝影內容馬上又到國慶婚禮旺季了,作為婚禮攝影師
  • 趣談中國古代酒歷史,李白為何會講「會須一飲三百杯」這種豪言?
    唐代大詩人李白既是詩仙也是酒仙,他特別喜歡喝酒,還曾經講出「會須一飲三百杯。」這種豪言壯語,三百杯,仔細想想,好像李白的酒量還真是不淺呢,李白真的這麼能喝嗎?這是要從中國古代酒歷史講起,在甲骨文中,就已經有了「酒」字,是一個酒罈子的形狀。其實早在甲骨文出現以前,中國就已經有了酒,傳說夏朝時候的杜康第一個發明出酒的人。小編在《說文解字》中也看到了這個說法。
  • 葫蘆擺在正確的位置才能發揮風水妙用,您知道嗎?
    其味甘可利尿消腫,丫腰葫蘆、圓葫蘆因其味苦,皮質硬,人們把其曬乾後去皮來做容器,象水瓢、酒葫蘆、油葫蘆、藥葫蘆等,神話中的太上老君用葫蘆來裝上他煉好的金丹,更增加了其神話意義。人類的智慧也造就了葫蘆更多的用處,多個葫蘆綁在一塊製作葫蘆筏,裡面裝上砂子,火藥製成的火藥葫蘆等,用處之多,不乏其說。鐵拐李的葫蘆不但漂洋過海,還內盛各種仙品,是人們美化葫蘆的佳作。
  • 新婚燕爾,新娘子為何要「三天回門」?古代家長的做法太智慧了!
    新婚燕爾,新娘子為何要「三天回門」?古代家長的做法太智慧了!壓箱底的現代含義大家都懂,舊時的「壓箱底」,有多少人見過?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青年男女到了適婚年齡,組建自己的幸福小家庭,是人生之常。
  • 中華葫蘆文化,是全人類的財富
    還有孫悟空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的情景,仙丹也是用葫蘆裝的。中國的好些民族都有起源於葫蘆的神話,葫蘆被當作祖先的來源看待。從文獻上看,我國古代民間就有以葫蘆等為多子象徵的信仰。有些民家在屋梁下,懸掛著葫蘆,其稱之為「頂」,據說有此措施後,居家比較平安利;較講究的民眾,則用紅繩線串綁五個葫蘆,稱為「五福臨門」。
  • 古代宮廷的宴飲
    古代宮廷不定期舉辦宴飲活動,並且排場很大,大多是君主對大臣舉辦的活動,還要有歌舞娛樂活動,以此增進友誼,強化臣屬的忠心。真是酒無好酒,宴無好宴。大宋時期,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後,或許受了宴飲風氣的影響,召集掌握兵權的大將一起喝酒,也就是宴飲,在宴會上杯酒釋兵權,算是用和平方式解決了兵權的問題,把兵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即便有些武將不喜歡交出兵權,最後也被勸說,老老實實交出了兵權,而這種選擇是通過宴會的方式來解決的,並沒有動一刀一槍,也沒有給誰栽贓陷害。
  • 人生四大喜,古代「花燭夜」的儀俗和過程
    因為不需要你遠走他鄉。不需要你寒窗苦讀。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可以享受到的浪漫和激情之夜。洞房,是一個非常非常古老的詞。據說源於原始社會的洞穴時代,因為原始社會時期所謂的房子,就是山洞。根據對母系氏族村落的考古研究發現,那個時候的婚俗情況是,男女雙方結婚,男方就得搬到女方的家裡生活(不知道有沒有給男方彩禮)。
  • NCC___大型集體公益漢式婚禮招募新人了
    娶我吧用最「中國」的方式!
  • 古代的酒與現代的酒一樣嗎?淺談國人對酒為何如此迷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王翰說起到酒文化,中國人肯定非常熟悉,因為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每一個中國人都離不開酒,並且都有著自身的酒文化。小到朋友之間聚會喝酒聊天,大到商場談生意的觥籌交錯,中國人不能沒有酒,因為沒有了酒就沒有了意境,同時也沒有了更深入的交流。雖然古代人和現代人都愛喝酒,那麼兩者之間的酒是否有差異呢?而且,明明喝酒傷還誤事,為什麼幾千年以來中國人對酒如此迷戀?這其實背後大有講究。
  • 文玩葫蘆分幾種?文玩葫蘆圖片欣賞
    初始時葫蘆作為功能上杯、壺的用途,葫蘆剖開兩半,作為盛水、盛酒之器皿。而葫蘆剖開又稱為「巹」,即古代舉行婚禮時用作酒器的瓢,寓意美滿好合,故結婚又名「合巹」。葫蘆諧音「福祿」,寓意吉祥吉利,驅災闢邪,人丁興旺。屋梁下懸掛葫蘆,稱為「頂梁」,寓意全家平安順利。紅繩線串綁五個葫蘆懸掛,稱為「五福臨門」。
  • 為何古代皇帝結婚時,要讓皇后先吃個餃子才能行房?原因很簡單
    雖然古代有「一夫多妻制」,但是嚴格一點說,應該叫做「一夫一妻多妾制」。因為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平民百姓,都只能娶一位正妻,再找都算是納的小妾。和皇帝結婚的「正妻」一般都會被封為皇后,之後被選入宮中的「妾」也有可能被封為皇后,歷朝歷代不一樣。那麼既然是只結一次婚,婚禮肯定是非常隆重和特別講究的。
  • 《紅樓夢》中的葫蘆
    不過這裡的「葫蘆」非指實物,而是一種修辭方法,實指「糊塗」。以「葫蘆」諧音「糊塗」,早在宋元時就相當流行,原作「葫蘆蹄」,又作「葫蘆提」「葫蘆題」。如宋張耒《明道雜誌》就有「安能霹靂手,僅免葫蘆蹄耳」之句,其後戲曲作品中用得最多。如「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只不如葫蘆蹄每日相逐趨」「和你也葫蘆題了也」等。《紅樓夢》提到葫蘆實物的地方有兩處。
  • 詩人飲宴之時,隨手寫下一句歌詞,不料成為千古名句
    溫庭筠有個外號叫做溫八叉,是說他才思敏捷,其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比曹植的七步詩還要厲害。關於他的作品,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那句「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這句詩出自於他的《新添聲楊柳枝詞》,一共兩首:一一尺深紅勝麴塵,天生舊物不如新。合歡桃核終堪恨,裡許元來別有人。二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