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陪你酒話連篇的
大羅言酒
全文字數:1409字
閱讀時間:3分鐘
高山族以稻作農耕經濟為主,以漁獵生產為輔。高山族的手工工藝主要有紡織、竹編、藤編、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高山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大體可分為泰雅、鄒、排灣三種語群。
至2001年7月17日,已確認的高山族族群為13個:泰雅人、賽夏人、布農人、曹人(1998年11月更名為鄒族)、魯凱人、排灣人、卑南人、雅美人、阿美人、噶瑪蘭人、太魯閣人、撒奇萊雅人和賽德克人。
歷史上,特別是明代以前,並沒有高山族這個名稱。高山族民族來源是多源性的,但主要來自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自漢族居民移居後,原住民族分化為兩部分:
一部分定居平原,與漢族融合,稱為平埔人,包括西拉雅族21社,洪安雅族13社,巴布薩族9社,巴則海族4社,拔埔拉族4社,道卡斯族6社,凱達格蘭族28社,噶瑪蘭族34社。另一部分仍定居於山區,受漢族影響較少,至今保留著原住民族語言、風俗、習慣等特點,現高山族,一般指這一部分少數民族。
高山族世代相承的傳統習俗中,有許多華南古文化的特質,諸如:
巢居、公廨、舟楫、杵臼、木鼓、生食海產、嗜檳榔、嚼米釀酒、竹筒飲酒、跣足、蹲踞、羽冠、卉服、珠貝、貫頭衣、筒裙、斷髮文身、鑿齒、涅齒、穿耳、琴簫挑逗、構屋笄居、崖葬、洗骨葬、歌舞、鞦韆、木雕、獵頭、祭祀、巫術、太陽與蛇和鳥崇拜、祖先崇拜、洪水神話、射日神話、連名制度,等等。
姑待酒是高山族的傳統飲料,姑待酒平常盛於葫蘆中,和以泉水飲用,是為外出勞動時解渴解饞佳釀。姑待酒也叫「嚼酒」,做酒的原理是利用人類唾液發酵的原理,是做酒的方法裡面最原始的一種。
在古代,只有南北朝時期,當時的原住民才使用這種比較獨特的造酒術。在高山族中,女子的主要工作的其中一項就是釀酒。畢竟在高山族的傳統中,判斷女子賢惠的三個標準分別是,會織布,會養家畜,會釀美酒。
高山族的阿束社流傳著這樣一首《頌祖歌》:「我祖翁最勇猛,遇鹿熊活捉,鬥走直同馬,遇酒縱飲不醉」,從中可以看出高山族祖先的勇猛不凡,豪氣沖天的氣勢。飲酒的習慣與高山族居住的環境、勞作的需要和與大自然搏擊時需要的勇氣是有直接關係的。
酒,在高山族的飲食文化中佔據相當重要的地位,除了阿美人之外,其他地區的高山族人幾乎都嗜好飲酒。在他們日常生活和社交生活中,到處可以尋見酒的影子。舉行婚禮,嬰兒落地,喜慶節日,建房造屋,狩獵漁撈,宗教祭祀,無不與酒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為此,他們要事先釀好酒,以備酒宴狂歡時飲用,平時,他們會向漢族商人買酒,或以獵物交換,等酒一到手,就會飲個痛快,直到半醒半醉,才再帶幾瓶回家。
對高山族來說,飲酒不只是男人的專利。據清代史書記載:高山族人善於釀酒,待到酒熟時,便各自攜帶自家釀的酒,到村社裡會聚,男男女女,群坐在地上,用木瓢或椰碗取酒,邊飲邊舞,一片沸沸騰騰,連續三個晚上狂歡,毫無醉意。即使用做糧食的粟都充當了釀酒的原料,他們也不會反悔。
西拉雅人婚嫁的那天,必然要抬豬扛酒大大地熱鬧一番,屆時,還要請來通事。士官和所有的親戚。豐年家的歌中唱道:「今逢豐年大收,約會社眾,都須釀美酒,齊來賽戲,願明年還似今年。」巴布薩人更是把聚眾會飲、壯膽行色貫穿在捕鹿的全過程。「今日歡會飲酒,明日及早捕鹿。」事完再來會飲為了使自己的飲酒活動具有更誠、合理的的色彩,凱迪加蘭人還這樣邀請祖先:「虔請祖父,虎請祖母,爾來請爾酒…… 」
高山族人水可以不喝,但酒不能不飲,展現了他們狂放不羈的民族魅力。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往期精彩內容 ---
火鍋&小酒酒 搭配指南
醉倒在酒罈邊的「怒江」
六安獨特的「小吊酒」
走嘛,到永州克喝酒
廣西百色:黑衣壯
怒族的「酒」之怒
-- END --
自己動手也能釀造出口感清醇
營養豐富的果酒
掃碼加群
獲取 零失敗 的釀造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