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白的詩中有16%提到酒,那麼他愛喝是什麼樣的酒呢?

2020-12-22 情緒飄泊漢八

眾所周知,李白喜歡喝酒。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寫道:李白一百首詩,長安睡在城裡的一家餐館裡,但皇帝不想上船,聲稱他是個酒仙。據統計,他的詩中有16%提到酒。能喝這麼多酒,是他酒耐量超高,還是唐代酒太低?

所謂「會須一飲三百杯」,「莫厭狂歌酒百杯」雖然被詩人誇大了,但他也揭示了一個事實:唐代的葡萄酒受釀造工藝的限制,程度一般不高,因為蒸餾釀酒方法必須在唐和宋元之間發明。當時釀酒主要是用曲谷自然發酵釀製,如果他與現代白酒相似,應該是黃酒。

我們來談談當時最常見的穀物酒釀造。當時,酒一般是用糧食(通常是大米)、水和曲,按一定比例混合,裝入大甕中密封,等待發酵完成。發酵時間通常從幾天到幾個月不等。是差不多撒石灰的時候了,因為裡面有微生物。過度發酵,酒很容易變酸,灑上石灰結束髮酵過程。

釀造到這個時期的酒也可以喝,唐朝稱之為「白酒」,然而他看起來並不清晰,而是淺綠色,他不僅渾濁,還漂浮著一層潔白如蟻的漂浮物。即使看起來不好喝,但從唐代開始,他在歷代都很有名:「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這首詩描述了這種酒。當時,許多文學作品都用綠色來形容酒。還是因為釀造工藝的問題,曲的質量難以保證,經常與其他微生物混合,在釀造過程中酒變綠。

這個「白酒」,也稱為「綠蟻酒」,有一個更大眾化的名稱,即「濁酒」,杜甫有雲「潦倒新停濁酒杯」。如果生產商在製酒的過程中更加注意保持曲和酒的純度,那麼曲就會變紅,酒會變黃,最好是琥珀色,這與現代的「黃酒」相近。白居易:「世間好物黃醅酒」,李白喜歡喝琥珀色葡萄酒:「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我們來談談唐酒的味道,不是我們現在喝的那種辛辣刺激的感覺,而是「有點甜」。在詩歌和散文中,人們經常用「一」來形容酒,如「花枝如火酒如餳」、「湖魚香勝肉,官酒重於餳」、劉禹錫等。40-50度的高烈度白酒是通過蒸餾製成的,這項技術直到元朝才被引入。在此之前,唐宋時期的最高酒精含量不會超過二十度。大多數與酒麴發生反應的酒糟都是糖化的,只有少量的酒糟在糖化後可以繼續液化,因此唐代酒的主要口味是甜的,而不是辛辣的。因此只有李白表示的「飲中八仙」才能「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唐代除了糧酒之外,還有一種酒,就是「葡萄酒」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將葡萄酒引入古代中原地區可以追溯到西漢的張騫通西域。然而在唐朝以前,中原人不能自己釀造葡萄酒,他們只能從西域進口製成品,這些產品售價很高,普通人不能喝。李白使用「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寫入葡萄酒的值。

唐初,唐朝軍隊開闢了西域,並將高昌國,即現在的吐魯番地區為國家,同時,將地方特色馬奶子葡萄和釀酒技術引入中原地區。當時的河東地區(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可能是葡萄酒在大陸的集中產區,「河東乾和葡萄」聞名於世,也是皇家貢酒。李白非常有可能見過葡萄酒的生產過程,他曾經寫過「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我認為詩人喜歡喝酒,有可能對釀酒感興趣。

除了糧酒和葡萄酒之外,唐代的人們和許多現代人一樣,喜歡把各種藥材泡在谷酒裡,據說這樣既滋補又健康。例如,李白喝過菊花酒:「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和桂花酒:「送行奠桂酒,拜舞清心魂。」

「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這個「酒中仙」必須是,只有當你喝醉了,你才能像上帝一樣真正自由。

作者:徐敏

編輯:任曉斐

相關焦點

  • 李白都喝的是什麼酒?
    李白愛酒盡人皆知。杜甫著名的《飲中八仙歌》裡,以李白「酒中仙」壓軸,「李白鬥酒詩百篇」。
  • 《將近酒》中李白提到的"岑夫子"是誰呢?/《將近酒》及譯文
    《將進酒》中李白提到的"岑夫子"是誰呢?             岑夫子,就是李白的好友岑勳。岑勳何許人也?他就是給《多寶塔碑》撰文的人。       詩仙說"別說什麼錢不多啊,快叫孩子們把你那五花馬,千金裘拿去換錢買酒來,咱喝它個一醉方休!″這麼不客氣,把人家的寶貝當自己的呢,也不怕把人家喝破產。可見,岑夫子和詩仙關係有多親密,他們是可以敞開心隨便說話的。       人生有如此好友,夫復何求!
  • 李白最喜歡喝哪種酒,你知道嗎?
    李白愛酒人盡皆知。有人無聊的時候曾做過統計,他的飲酒詩約一百七十首,佔其詩文存世量的百分之十六。有才青年李白可以說是喝遍天下:新豐美酒、蘭陵美酒、西域美酒、米酒、果酒、黃酒、白酒、清酒、綠酒、淥酒、漉酒…等。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 酒壯詩人膽,如果沒有酒,李白哪能寫出這麼狂的詩!
    如果要讓我選出古詩中最狂的詩是那句詩,我會選擇最狂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那麼第二狂的呢?我選擇「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第三狂呢?我選擇「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而這些詩句都出自同一首詩《將進酒》。
  • 李白鬥酒詩百篇,林黛玉也有這愛好?你看她喝的是什麼酒
    在詩歌的世界裡,詩與酒總是形影不離,這當中最著名的當數李白,「李白鬥酒詩百篇」的名句,眾口傳誦。
  • 【讀李白詩 喝李白「喝過」的酒】
    人生得意之時就要盡情的享受歡樂,不要讓金杯無酒空對皎潔的明月。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幹就必然是有用處的,千兩黃金花完了也能夠再次獲得。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如果需要也應當痛快地喝三百杯。岑勳,元丹丘,快點喝酒,不要停下來。我給你們唱一首歌,請你們為我傾耳細聽。
  • 李白的「朋友圈」——意像篇——酒
    李白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據考證,李白的詩中有名的如《將進酒》,《月下獨酌》等多次被人引用,如杜甫、蘇軾等也都曾化用過李白的酒詩,無不名噪一時。而後世描寫李白之時,也總離不開酒,更有個別甚者,在後來將「太白遺風」做為酒樓門匾,一直流傳至今,使得酒仙之名甚至高於詩仙.
  • 為那唇間一口酒,古人到底有多努力?
    一杯溫酒入喉,曲水流觴數千年,酒成為經年不息的話題。前茅臺董事長一番發言便引起廣泛的討論:「所以他們說年輕人不喝茅臺酒,是還沒到時候,二十多歲他在玩。那個是小孩子還不懂事,不曉得選好酒喝。」 不禁好奇,怎樣的酒稱的上好酒呢?我想這個古人最有發言權。
  • 李白鬥酒詩百篇……你給老子喝的是假酒吧?——酒文化
    這個根據對酒質的要求,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增減用量,比如您希望 釀出來的酒比較濃鬱,那麼就少放點兒水,多放酒麴,多放米。第三步,開壇。酒麴、米、水在甕內發酵時間需要多久呢?也是根 據個人要求,如果您是個急嘴子,做了酒就想喝,那封酒六七天以後, 馬馬虎虎的也就能開壇取酒了。
  • 酒酒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這樣經典的詩篇他設想雲朵想與楊貴妃的衣裳媲美花兒想與楊貴妃比妍杜甫在《飲中八仙歌》裡提到「李白鬥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詩酒同李白結了不解之緣李白自己也說過「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啥李白一次能喝三百杯?專家:換你也能喝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唐·李白《將進酒》節選 我們讀唐詩宋詞的時候可能會注意到一點,那就是古代詩人也太愛喝酒了吧?動不動就「獨酌」一番,其中又以李白為翹楚。
  • 酒與詩
    人生在世不稱意,李白就這樣醉醉醒醒,醒醒醉醉,忽而仰天大笑出門去,忽而拔劍四顧心茫然,忽而又舉杯邀明月共飲。只是,明月怎知李白心?充其量醒時同交歡罷了。嗚呼,千古詩人,豪情萬丈,終是愁苦一生。東坡居士比之太白先生似乎幸運得多,故他的詩中多了些曠達少了些苦悶。他的酒量似乎不在太白之下,一生行行停停,吟吟唱唱,也都離不開一個「酒」字。
  • 【酒中真味】酒酒酒酒酒酒酒酒
    人生的快樂因為有酒,而暖意融融。酒後真情流露,率真而自然,顯出極端的一種美麗來,讓人沉醉的豈只是酒呢?  李白說: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張(蟲賓)說:沉醉不愁歸棹晚,晚風吹上子陵灘。  白居易說: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酒到底是惡還是善?
    而反觀李白,估計沒幾個人拼酒拼得過他(當然,那時的酒酒精度很低)。躺著喝站著喝和月亮喝和星星喝,就算在皇帝面前也照喝不誤!古往今來,還沒有哪個文人能像李白一般愛酒。他嗜酒的名氣之響,至今無人比肩,曾作詩道:「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李白對酒的痴迷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境地,後人統計,李白直接寫酒的詩便佔據了他所作詩歌總數的1/4。正因為酒,李白的才華方能展現得淋漓盡致。
  • 酒是水質的詩;詩是心釀的酒
    而酒,作為一種物質產物,同樣給人帶來嗅覺和味覺上的享受,帶來身心的愉悅和豐富的聯想甚至幻想。  酒至酣時似夢似醒,能使人如行走詩中,如仙如幻,其味無窮。    在人類詩歌歷史的長河中,也經常伴有酒的身影,有人說:「酒是水質的詩,詩是心釀的酒。」  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那些與酒有關的精彩詩句。
  • 詩好酒好,地難找啊,李白詩中的「蘭陵」到底是在哪裡呢
    而詩中蘭陵究竟在何處,一直是人們爭論的話題。上述這首千古流傳的佳篇是李白的得意之作,在這首詩裡,他一反消極情緒,對遠離故鄉,旅羈異地發出了樂觀的吟唱,「蘭陵」的名氣,「鬱金」的香味,「琥珀」的光澤,加上「玉碗"來盛,集色、香、味、器齊全,使詩人興奮而陶醉,啟開了暢飲之念。由於李白詩文由後人結集,詩中「蘭陵」地名是何處也同其他詩中的一些人名、地名而同時成了後人難解的謎!
  • 劍仙李白充滿殺氣的一首詩,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
    李白的很多詩都別具一格,並且寫得也是極為獨特,一些經典的作品不僅抒情,有的還充滿了哲理,又由於他還是一位劍術高手(唐朝劍客中李白排名第二),為此也是寫過了很多充滿殺氣的詩,譬如大家比較熟悉的《俠客行》,那就是一首很有殺氣,同時也經典的一首詩。在這首詩中李白用一種浪漫主義的口吻把一位古代的俠客描寫得活靈活現,不僅突出了俠客的高超的劍術,同時也寫到了俠客身上的那種精神。
  •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用詩和酒勾畫出一幅盛世大唐的模樣
    文/喬平提到酒,你會想到什麼?推杯換盞的場面?晃晃悠悠的醉態?把酒言歡?借酒消愁?這些也許都會有。但是,我今天說的是與詩有關的酒,對,歷來都有詩酒不分家的說法。那麼,提到唐詩,你第一個想到的是誰?這個人大概非婦孺皆知的李白莫屬了。
  • 詩酒人生——唐伯虎
    古往今來,飲酒而題,酒香飄溢的佳句篇章數不勝數,詩從酒出,酒添詩興,二者相輔相成,形成中國獨有的詩酒文化。說起唐伯虎來,想必我國不知道他的人不多,早些年一部《唐伯虎點秋香》更是使得他家喻戶曉都知道了唐伯虎其人。「坐對黃花舉一殤,醒時還憶醉時狂。」今人談古代賢者才子,難免被這個放蕩不羈,風流倜儻的江南才子所顛覆。
  • 葉兆言: 酒是高粱寫的詩丨《十月》·濃香風雅
    結果呢,光打雷不下雨,不了了之。 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習慣說「祖國呀,母親」,不說祖國是父親。現實生活中,好像大家也不太知道有父親節,今年六月某一天,突然接一電話,問知道不知道父親節,問父親節到了,會有什麼樣的懷念。不說不知道,說了心生慚愧,自然而然想到了父親,想到父親生前喝酒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