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對認知領域的影響和作用,專業人士必看!

2021-01-11 文眼看世界

哲學到底對認知科學研究有哪些幫助?通過描述哲學家在認知科學研究中扮演的某些角色,我們可以間接地回答這個問題。這些角色包括拓荒者、建築監理、禪師、繪圖員、檔案管理員、拉拉隊隊長等。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預先依據哲學家使用的論證、概念分析以及歷史視角等主要研究方法刻畫出哲學家的特徵。

什麼是哲學家?

辨別哲學家或者具備哲學式思維的認知科學家的最佳方法,不是依據他們所討論的主題,也不是依據他們所處的圈子,而是依據他們使用的方法。標準的心理學家實施和分析心理實驗,神經科學家則觀察和研究大腦,語言學家收集和總結語言資料,而計算機科學家則要編寫程序。依此類推,哲學家首先使用的方法是討論,當然他們也非常倚重概念澄清,進而,他們也較為倚重歷史視角。儘管其他認知科學家也可能經常會用到這些方法;不過,唯有哲學家對這些方法的運用才稱得上是專業的。

論證的重要性

柏拉圖職業性的辯護與論辯方式顯著改變了西方哲學的發展,自此以後,論證一直是哲學最重要的工具。這樣,當哲學家試圖確立某個論題時,哲學家常常回溯並選擇某些公認或較少爭議的前提,由此推出這個論題。當哲學家評估某個觀點的時候,他們要麼分析支持這個論題的論證邏輯,要麼搜尋反對這個論題的可能論證。一般來說,哲學家不會過分苛求認識世界的經驗研究。

比如在看待心靈是否可以被看作一臺計算機這個課題時,眾多專家和學者就會首先展開論證。計算機科學家則嘗試編程,並且通過更加便捷的計算機來運行更能夠說明問題的程序。神經科學家則費力地探究大腦的內在機制,等等。然而,哲學家的路子似乎較為簡單。哲學家所真正需要的就是一個好的論證,用帶有邏輯的辯護和論證就可以推翻或證明這個課題,而這正是現代哲學的現實運用之一。

顯然,論證已經成為哲學家的首要技能,因為論證對於哲學的重要,就產生了一門系統的亞學科——邏輯學,邏輯學已經證明對認知科學的發展相當重要。不過,通過反思邏輯學家在一些基本問題上的爭論,我們就能夠了解到,論證並不是哲學家使用的唯一技術,純粹的論證需要補充其他的一些技術。

一般而言,論證分為演繹論證和歸納論證兩種。兩者的區別主要涉及前提對結論的支持。演繹論證中的前提保障結論有效性,也就是說,如果前提真,那麼結論必真。前提對結論的保障可稱為有效性。歸納論證的前提與結論之間則不存在必然的關係;如果前提真,那麼結論的真只是或然的,並沒有必然性。

演繹論證明顯更優於歸納論證。不過,我們常常很難分辨一個給定的演繹論證是不是真的有效。邏輯學家為此構造了詳細的規則和方法。如果某個論證通過某種特殊的形式語言(例如命題演算或者謂詞演算)來表述,那麼這些規則和方法就可以保障演繹論證的有效性。例如,遵循規則,我們就能夠輕易地判斷下面的演繹論證在謂詞演算中是有效的。

概念澄清對於哲學的意義

概念是思維的起點,是構成判斷(命題)和論證(推理)的最基本要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概念,是進行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所以一定要對概念進行澄清,尤其在哲學和認知領域。

概念澄清的三個標準方法:

1,依靠直覺

哲學家首先假定要澄清的概念的存在。哲學家把自己當作普通人,把自己看作能夠以日常方式同他人和其他語言交往的普通人,哲學家已經理解了心靈、信念或者疼痛等概念;或者由於哲學家把自己當作認知科學界的一分子,這樣哲學家就具備了句法或者語義等某些技術概念。剩下的問題就是澄清這些概念,也就是使這些概念的結構完全清晰化。

直覺在這個時候就開始發揮作用,面對包含這個概念的一系列命題,你需要決定是否接受這個概念。在某些命題中這個概念是可接受的,而在某些命題中這個概念是不可接受的,你的選擇和判斷僅僅是求助於你自己的直覺。不管是作出哪一種決定,你都會認為是某些直覺之光使概念清楚明白起來。

簡言之,即一旦你能夠分辨所有直覺為真的命題和所有直覺為假的命題,那麼你也就澄清了與命題相關的這個概念的本質。如果合理使用,直覺會成為一種有價值的方法。在很多情況下,「思想實驗」 ——通過直覺假設情境——是有效探究概念某些方面的唯一途徑。然而,哲學家往往誤以為直覺自身就足以澄清概念,其實並非如此。

2,特定實踐

最初的一些觀察、語句、推論以及相關的非語言實踐。對此,哲學家經常需要做一件素樸工作:研究特定語詞和短語在特定語境中的標準用法。這種活動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語言分析。

例如,考慮相對較新的認知科學概念「分布式表徵」的意義。普通哲學家使用脫離實際的直覺基本上無法澄清這個概念的意義,主要原因是哲學家對這個概念太生疏。澄清這個概念的方法是聚焦於:從事研究的認知科學家是如何在大量真實日常情境中實際使用「分布式」和「分布式表徵」術語的。這種語言學研究的實施,能夠向我們揭示出一個多維度、富有特色以及具有相當潛在理論意義的表徵概念。在概念意義的澄清問題上,如果單純依賴奇異命題可接受性的直覺判定,那麼這是很難做到的。

3,歷史視角

哲學的歷史訓練和歷史視角培養則是對過去思想和運動的持續審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能夠嫻熟地掌握亞里斯多德、阿奎那、休謨、康德、弗雷格以及維根斯坦等傳統哲學巨擘的思想和論證。這樣,比起其他認知科學家來說,哲學家能夠更加徹底地精通思想史上的普遍性命題。這種哲學訓練轉變為一種解決問題的獨特哲學方法:對哲學史上不斷積累的命題洞察與論證的運用。

歷史視角至少通過兩種方式推動認知科學發展。首先,歷史視角引發我們關注當前問題在歷史上出現的正面論證和反面論證。這有助於認知科學家避免折回到舊的理論基點,這些陳舊理論仍然不時地為認知科學家所接受。其次,歷史視角提升了認知科學家對問題多維度和細微性的理論鑑賞力。這不僅能夠彌補思想的缺陷,而且能夠激發認知科學家的新思維。

事實上,英國哲學家霍布斯在人類認知本質的問題上,已經率先表達了當代人工智慧和主流認知科學所持有的立場,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

哲學家所扮演的角色

哲學家的特徵可以通過他們使用的典型方法得到界定,這些方法是論證、概念澄清以及歷史視角。如果所言非虛,那麼哲學家怎樣做才算合格呢?哲學家在認知科學中實際扮演什麼角色呢?

總結起來,哲學家所扮演的角色都基於兩個主要目的: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哲學角色的多樣性;其次,把哲學活動的重要意義引向更廣闊的領域。

角色1:開拓者

哲學的任務就是嘗試去解決任何人都還不知道如何解決的那些問題。哲學的這種洞察通過一種相當直接的方式應用於認知科學 。 解決沒人知道如何處理的問題,努力把這些問題轉化為科學上容易解決的問題。

事實上,是哲學家率先提出和討論認知科學的所有主題——智能本質、知識本質、知覺、行動、想像、概念、心理表徵以及思維過程與生物大腦的關係等等。

鑑於哲學的貢獻,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當代認知科學建構所依賴的最基本思想都起源於哲學的成就。

角色2:認知心理學家

即使你不是哲學家,但如果要檢查基礎假設,也至少需要不時地把標準科學方法置於一邊,而運用哲學的反思;哲學家實際上最常扮演的角色就是檢查基礎理論假設。在經常性的認知侵染下,他逐漸就會成為一個極具專業性的認知心理學家。

不少心理學家逐漸清楚地意識到,行為主義的基礎假設不能讓實驗心理學產生更大的成果,如果加入哲學來仔細地表述這些假設,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論證這些假設的不足,並且提出促進心理學發展的新原則,這些都可以用哲學反思來完成和實現。

同樣,當代認知心理學的基礎假設也需要得到表述、澄清和估價;儘管這件工作最好由認知心理學家來做,不過他們需要不時地遠離認知心理學的日常研究並且從事一些哲學研究。事實證明,這些是必須且有益的。

角色3:藍圖設計師

哲學家塞拉斯曾經這樣刻畫哲學的目的,即「去理解事物(在這個概念最寬泛的意義上)是如何貫通結合的」 。如果由此來理解認知科學中的哲學,這就意味著哲學家的一個角色就是理解和描述各種認知科學構成是如何恰當組織起來的(或者是如何相互衝突、作用的)。通過這種活動,哲學家製作了認知科學的大規模概念圖譜;因此,我們把哲學家看作認知科學的藍圖設計師。

成功描繪一幅圖譜需要了解這幅圖譜覆蓋的各種領域,當這幅圖譜覆蓋像認知科學這樣跨越眾多不同學科的領域時,對描繪圖譜的要求也就更高。從實踐和理論上考慮,哲學家都很勝任這個工作。

寫在最後的話——

總之,把認知科學中的哲學家視為一個總與心理學家、語言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等不同且隔離的人可能是錯誤的,或者主張哲學家所從事的是完全不同並且獨立的任務也可能是錯誤的。認知科學是一門交叉科學,而哲學更是一門內容廣泛的智慧之學,這不僅意味著很多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在其統轄下工作,而且意味著追問的本質已經轉變為對各種相關學科的方法和觀念的反思。作為哲學家的認知科學家和其他領域的認知科學家之間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並且在匹配各自領域的問題之間也不存在明顯的界限。大量重要的哲學工作,被不時扮演我們所敘述的某一角色的科學家所完成。事實上,最好的認知科學哲學將由完全熟悉經驗研究的人來完成,這就如同最好的經驗研究將由具有哲學立場性和嚴格性的人來完成一樣,都具有著交叉和跨界的性質。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哲學、哲學專業?
    哲學對人們的社會實踐和各門具體科學的研究起著指導作用,為各門具體科學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第四種:英國哲學家羅素對哲學的定義:哲學,就我對這個詞的理解來說,乃是某種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學習哲學,和我們的老本行是分不開的(既然來到哲學專業,咱們就不是業餘的),哲學專業就是帶領我們走向哲學的深淵。
  • 專業解讀:哲學專業介紹與就業前景解讀
    一、哲學類專業介紹 哲學是人文科學領域內的基礎學科,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 在學校推薦方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的哲學專業實力超強;吉林大學號稱哲學界的「東北王」,偏重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武漢大學的哲學專業是我國唯一一個完備程度上可以和北京大學媲美的老牌專業;浙江大學的東方哲學(尤其是日本哲學)較有特色;華東師範大學在中國現代思想文化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 金融人士推薦八大必看電影
    金融人士推薦八大必看電影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07.14 星期五 本期財富周刊,我們特邀八位來自島城銀行、保險、證券等行業的金融人士,向你推薦入行必看的八部電影,一起來賞析吧。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記者張譯心傅春曉整理1.守護夢想永不放棄推薦影片:《當幸福來敲門》    《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
  • 韓流專業人士選出的各領域代表人物—男團篇
    看完專業人士對SOLO領域的排名,再來關注下男女團方面的情況(SOLO排行榜以及評分規則看上一篇文章)SEVENTEEN3位SEVENTEEN, 42分代表作《CLAP》《Pretty U》《Very Nice》《萬歲》《不想哭》相關人士評價
  • 哲學專業怎麼樣?什麼類型的人適合讀?
    哲學對大多數人來說比較陌生,老紀也了解不多,在這裡只能給大家做一些簡單的學科介紹,老紀也根據自己對哲學專業的認知,給大家分享對哲學專業的看法。在百科裡「哲學」源出希臘語philosophia,意即"熱愛智慧"。
  • 聊聊一個創業者的認知邊界和困境.丨【長文慎入】
    百度百科這樣寫道:認知水平是指個體對外界事物認識、判斷、評價的能力,認知水平的高低與實踐經驗,知識水平、思維能力,信息儲量等因素有關,是影響人們思想形成的主觀因素之一。我百度和知乎了下,結合自己的理解:認知水平主要由知識結構、智能和經驗等要素決定,它影響我們對事物的理解深度和認知結果。
  • 如何正確的認知打坐的功能和作用
    如何正確的認知打坐的功能和作用!,也不會感覺到自己從日常瑣碎的的生活瑣事中脫離出來,因此對於初學者來說,有心理暗示的作用。不同的思維意識內容可以訓練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譬如訓練五眼(肉眼通、天眼通、慧眼通、法眼通、佛眼通),你的思維意識必須是觀照,以觀照這種意識來激發大腦內部的所有視覺神經,並且五眼不同,功能也不同,所以肉眼通、天眼通、慧眼通、法眼通、佛眼通、都會有各自不同的思維意識內容來配合訓練,並非只是觀照就能夠獲得五眼,簡單的觀照只能獲得肉眼通和天眼通,並不能獲得慧眼、法眼和佛眼。
  • 看看專業人士怎麼說!
    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專業人士是怎麼說的吧!小編相信,只要大家在網上隨手一搜,五花八門的除甲醛方法,真可謂是應有盡有,像橘子皮、柚子皮等各種果皮,更被不少業主用於室內甲醛治理。專業人士表示:用果皮來去除甲醛,只是將甲醛難聞的氣味給掩蓋住了,使得大家聞不到甲醛的異味,誤以為甲醛汙染已經被清除出去了,而實際上,果皮對甲醛的治理,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將在控制和決策層面將深入影響到金融領域
    未來幾年,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會有更廣泛和深入的應用,特別是在控制和決策層面將深入影響到金融領域,比如在金融方面可以對投資決策進行優化。而人們普遍意識到的是,alphago的這場勝利,將會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一場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所引導的革命,廣泛地影響到金融領域。
  • 坤鵬論:瑪麗的房間和哲學殭屍 心靈哲學二元論派的詰問
    如果真想讓自己的認知提升,就該拋棄「這是常識呀,還用問嗎?等類似想法,因為90%以上的時候你其實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回事。而我們認知中絕大多數常識,其實都是別人灌輸給我們的,父母、學校、專家、社會……偏偏我們還以為它們都是我們的自己發現所得。所以,如果真想讓自己的認知提升,就該拋棄「這是常識呀,還用問嗎?等類似想法,因為90%以上的時候你其實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回事。
  • 影響決策的三種認知偏見:重複曝光、維持現狀和眼見為實
    編者按:儘管我們總是願意認為自己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但我們總會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這比我們願意承認的程度深多了。因而在做決策的時候,清除地認識到自己可能有的認知偏見可以輔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本文作者Isabel Hazan從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暢銷著作《思考,快與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截取了影響我們決策的三種認知偏見,即重複曝光偏見、維持現狀偏見和「眼見為實」偏見。本文發表在Medium上,原文標題How Our Environment Makes Decisions For Us。
  • 宋冰: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應用
    【文/宋冰】關於「中國將在未來數十年裡引領全球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創新」這個話題,世界各國的專家們已經進行了大量討論。然而,截至目前還沒有西方媒體對中國哲學界在「人工智慧給人類帶來的威脅」和「人工智慧的倫理道德」這兩個領域裡的討論給予報導。
  • 哲學專業的出路在哪裡?人們誤認為的畢業即失業是不存在的
    我國哲學專業辦得最好的大學QS全球教育集團3月3日在倫敦發布了第10年度排名,其中共有11所中國內地高校進入哲學學科排名榜單,他們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和浙江大學。
  • 索羅斯的「反身性」哲學到底什麼意思
    可錯性與索羅斯的哲學信仰一脈相承索羅斯的哲學根基主要是來源於卡爾·波普的證偽主義,還有部分是來源於哈耶克的《感覺的秩序》和《科學的反革命》。證偽主義可以說是認識論上的一次革命,它震耳發聵地提出了新的觀點。它認為所有的科學知識都是暫時的,都是等待被證偽的,一些今天看來顛簸不破的真理,很可能只是明天的謬論而已。
  • 尹軍:生活中的有心人 認知學的探索者
    寧波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的副教授尹軍就是社會認知領域的一位探索者。多年來,他通過採用成人、兒童發展與認知建模多視角的研究,嘗試建立哲學與人工智慧視角下的社會認知研究體系,希望將社會認知的神秘面紗緩緩掀起。好奇叩響科研大門當你走在路上,突然看到前方有一對情侶,是從兩人中間穿過還是從旁邊繞過去?顯然前者更省時間,但大多數人會選擇後者。為什麼呢?
  • 視頻丨金融圈人士必看的十大經典金融電影(上)
    視頻丨金融圈人士必看的十大經典金融電影(上)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19 18:04:01
  • 《天道》揭示的4種認知層次:你認知的深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為了給刑警隊的女友芮小丹,在貧困村創造一個神話,策劃了格律詩公司和行業巨頭樂聖公司之間「以小勝大」的精彩商戰,從而讓負責音響加工的王廟村村民脫貧。劇中不僅探討了哲學、人性、商業等多層次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還展現了社會文化背景、環境、學識對一個人的影響。而所有的這些,將決定一個人的認知能力。
  • ...領略思想寶藏:「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第一季成功舉辦
    哲學院教師廣泛參與,在學術界和知識界產生了重要影響。面對發展中的問題,劉大椿先生認為,應當積極應對,秉持以下兩個基本態度:第一,要把科學技術哲學的良性運行和科學技術的良性運行聯繫起來,堅持對科學技術全面審度的態度,警惕漠視甚至反對科學的虛無主義傾向,另一方面,不應僅僅將科學視為功利性工具,要重視科學作為思想武器的批判作用。第二,要充分發揮自然辯證法課程的思想教育功能與通識作用,在課程的定位和建設中,堅持「基點不動搖、功能有特色、學科要開拓」。
  • 「情感哲學屋」百家號娛樂領域排行-哪個領域更適合新手作者?
    情感哲學屋的簡介為用哲學的眼光看世界。,是一家主旨明確、領域專注的自媒體作者,截止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在百家號上發布了超過5篇的遊戲內容,最近該作者創作的文章中暫無熱點詞。  情感哲學屋百家號近期文章情況 情感哲學屋最近一個月文章表現質量分布為,0%為優質文章,20%為中等文章,80%為普通文章,以下為各類文章近期案例。
  •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科研成果評價意見出臺 「十不得」能否根治...
    尤其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者來說,職稱評定、崗位聘任等都離不開論文這桿秤。但當「論文」前加上一個「唯」字,就讓學術研究籠罩上功利化的陰霾。  長期以來,「唯論文」是高校評價體系中揮之不去的痼疾。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十不得」,旨在打破「唯論文」的不良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