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哲學、哲學專業?

2020-12-25 梧院哲學

哲學?哲學專業?

一時間,還沉浸在在高考結束的喜悅裡,

一不留神,便不知道你將成為一名大學生。

對於不小心選擇了哲學專業,即將進入大學的小萌新們,

是不是想來一句,哲學 ~什麼鬼?

不錯,哲學是個什麼鬼,哲學是什麼?接下來我們來一探竟.......

無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想必大家都對這本書非常熟悉↓↓

沒錯就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與哲學》,想必作為文科生的小萌新們還能脫口而出「哲學與世界觀的關係」、「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關係」、「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而作為理科生的小萌新們卻是一臉蒙蒙看著,想到每次上政治課的時候都昏昏欲睡的樣子,便不由得害怕。其實不然,高中所學的哲學和大學所學之哲學又非完全相同。

「哲學」(英語: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α)

一個神秘而又熟悉的詞語,19世紀70年代,日本啟蒙思想家西周借用古漢語譯作「哲學」,1896年前後康有為等將日本的譯稱介紹到中國,後漸漸通行。「愛智慧」就是「哲學」一詞的原意,哲學不是智慧本身而是愛智慧;之後經過一系列的下定義,便成為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哲學,思考、追求真理的過程就是哲學的本質。說了這麼多,原來「哲學」一詞只是是我們對希臘語、英文「愛智慧」的翻譯。哲學可以看作一種尺度。這種尺度的作用在於,從理性存在物本身出發,去尋找理性的本質(本源)以及自存與世界其他存在物的關係。哲學是對普遍而基本的問題的研究,這些問題多與實在、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語言等有關。

翻譯只是個所謂的叫法,而真正的「哲學」本身確是伴隨在我們日日常生活中的,只是我們沒有刻意去探討,當我們以專業化的角度去探討它,這就成為了所謂的「哲學專業」。探討就是思考的結果、是思想的凝聚也是智慧的結晶,因此哲學是一種思想活動,按照愛智慧的說法,便是一種向著智慧的活動。在學術界裡,對於哲學一詞並無普遍接受的定義,也預見不到有達成一致定義的可能。單就西方學術史來說,哲學是對一些問題的研究,涉及等概念。

下面就跟著小編去感受一下哲學的眾多定義↓↓

第一種:

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哲學就是元知識、元理學,即所謂大道至簡。哲學任務就是對現實世界進行元理層面的把握,把多綜合為一或把一區分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達、系統構造,這樣的元理系統才適用於闡釋世界或指導實踐。哲學是元理,科學是原理、方法、事實,元理與原理劃分並非絕對,實用依據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時刻記著即時可用的元初理論,原理是可以查工具書利用的基礎理論。

第二種:

哲學是對宇宙(世界)整體研究的科學,是探究宇宙的本質或本原及其存在和發展的狀態和最一般規律的科學。

第三種: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理論體系,是人們對於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的根本觀點的概括和總結。哲學對人們的社會實踐和各門具體科學的研究起著指導作用,為各門具體科學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

第四種:

英國哲學家羅素對哲學的定義:哲學,就我對這個詞的理解來說,乃是某種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它和神學一樣,包含著人類對於那些迄今仍為科學知識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學一樣是訴之於人類的理性而不是訴之於權威的,不論是傳統的權威還是啟示的權威。一切確切的知識(羅素認為)都屬於科學;一切涉及超乎確切知識之外的教條都屬於神學。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還有一片受到雙方攻擊的無人之域,這片無人之域就是哲學。

第五種:

柏拉圖指出:「thauma」(驚奇)是哲學家的標誌,它是哲學的開端。柏拉圖滿蘊深意地說:「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驚奇)之女,並無誤溯其血統。「iris」(彩虹)向人傳達神的旨意與福音,哲學是由驚奇而發生。在其注目之下,萬物脫去了種種俗世的遮蔽,而將本真展現出來。由此,它把自己展現為一種真正解放性的力量。

第六種:

亞里斯多德在《形上學》中說: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於驚奇而開始哲學思維的,一開始是對身邊不解的東西感到驚奇,繼而逐步前進,而對更重大的事情發生疑問,例如關於月相的變化,關於太陽和星辰的變化,以及關於萬物的生成。一個感到困惑和驚奇的人,便自覺其無知。

第七種:

黑格爾認為:哲學是一種特殊的思維運動,哲學是對絕對的追求。「哲學以絕對為對象,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黑格爾《小邏輯》。

第八種:

愛因斯坦這樣談論哲學:如果把哲學理解為在最普遍和最廣泛的形式中對知識的追求,那麼,哲學顯然就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

第九種:

十八世紀德國著名浪漫派詩人、短命天才諾瓦利斯(1771—1801)關於哲學的定義:哲學是全部科學之母,哲學活動的本質原就是精神還鄉,凡是懷著鄉愁的衝動到處尋找精神家園的活動皆可稱之為哲學。

第十種:

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學定義:「就是對於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思想」。中外哲學的產生皆起源於疑問。

第十一種:

胡適在他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指出:「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

看到這些,大家是不是已經感到暈頭轉向了呢?

其實要繼續舉例下去還有很多,關於「哲學是什麼」的問題是每一學習哲學的人必須面對的問題,然而這個問題卻又是繁瑣難以回答的,它既引人入勝又令人困惑,是古往今來哲學家們最感興趣又最頭疼的問題,哲學存在於人類一切活動領域,不同時代哲學家對哲學的理解又不同的解釋。著名哲學教授孫正聿說過:「哲學不是宗教,它卻給予人以信仰;哲學不是藝術,它卻給予人以美感;哲學不是科學,它卻給予人以真理;哲學不是道德,它卻勸人向善。」哲學究竟是什麼,答案只有在我們對哲學以及哲學史的學習中才能找到答案。

學習哲學,和我們的老本行是分不開的(既然來到哲學專業,咱們就不是業餘的),哲學專業就是帶領我們走向哲學的深淵。現在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哲學專業對當代學習的本科生有哪些目標和要求吧↓↓

一、培養目標

哲學是人類認識史上最古老的學問,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作為基礎性學科,哲學對國民素質培育、民族精神塑造和文化傳統的繼承和創新,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基本的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辯證思雄能力、戰略思維能力、創新創造能力、自覺反省能力、公務寫作能力、協合作能力,能夠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城市社區等組織,從事實際工作特別是公務寫作工作,和有能力進一步深造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與歷史,以及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思維科學的基礎知識,接受中西方哲學的基本理論和發展線索的系統教育,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業務能力的訓練,在知識、素質和能力培養中,旨在使學生能夠化理論為方法、化理論為德性畢業生在知識、素質和能力方面應達到以下要求:

1. 較系統的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理論和歷史知識;2.具有一定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的相關知識;3.掌握相關的社會實踐知;

4.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辯證思維能力、戰略思維能力、創新創造能力、自覺反省能力、公務寫作能力、協同合作能力;

5.掌握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備數據收集、處理和統計分析的基本能力;6.較強的公務寫作能力和社會協同合作能力,能將所學的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融會貫通,靈活地綜合應用於實際工作之中,具有一定地分析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能力;7.具備較高的哲學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和嚴謹的邏輯分析思維的素質;8.具備健全的德性和入格素養;9.具備化理論為方法、化理論為德性的素質。

看到了我們的專業培養目標和要求,大家是不是好奇我們哲學專業所開設的課業,下面,小編就帶大家認識一下梧州學院哲學專業有哪些專業課和實踐教學:

主要課程簡介

本專業為達到基本規格要求,具有決定意義的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幹課、選修課,一般不少於10門哲學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現代西方哲學、科學技術哲學、倫理學、宗教學、邏輯學、美學、中外哲學原著導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導讀等。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簡介

軍事訓練、社會實習(見習考察、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等)、創新創業、科研和論文寫作(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科研實踐等)、社會公益活動、社會調查等。

怎麼樣,看了哲學的介紹以及專業課程,是不是心動了呢!每一個學科的設立,每一個專業的設立,都會有它的作用,「術業有專攻」真正有用的不是專業本身,而是學習專業的人······哲學看似無用的東西,其實有大用。哲學被譽為「眾學之母」,這個學科貫穿了整個人類歷史,如若能一兩句把哲學介紹完全,那是極不可能的!下面小編給大家幾個問題,大家好好思考一番······

(1)有沒有某種你願意為之付出生命的東西?

(2)如果你只有幾分鐘(幾天、二十年)可以活,那麼你將怎樣利用這段時間?

(3)你相信殺生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錯誤的嗎?

(4)下面哪種東西最「真實」 ——是你所坐的椅子,構成這張 椅子的分子,還是當你坐在上面時的感覺印象?

(5)假如你覺得這樣一種想法是可能的或至少是可以設想的:你此刻仍然還在床上睡覺,只不過是夢見自己在玩手機看微信公眾號。你該怎樣向你證明這不是真的,你其實正醒著?

(6)如果一艘木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

(7)小城的理髮師放出豪言:「我只幫城裡所有不自己刮臉的人刮臉。」那麼問題來了,理髮師給自己刮臉麼?

(8)上帝是萬能的,但他能不能創造出他自己搬不動的石頭?

好了,本期關於「哲學是什麼」的問題咱們就探討到這裡吧!

下期咱們再來揭曉這些問題的解釋。

本文來源於「梧院哲學」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哲學專業怎麼樣?什麼類型的人適合讀?
    哲學學科的本科專業在哲學學科本科專業裡,由於哲學專業開設的院校比較多,老紀就以哲學專業為例,向大家簡單介紹哲學專業。專業培養目標及基本要求在這裡老紀以南京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哲學專業培養方案為例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敏銳哲學意識,濃鬱人文情懷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 專業解讀:哲學專業介紹與就業前景解讀
    出現這兩種反應的原因,大抵是因為哲學太過於玄妙。對於本就優秀的人來說,哲學無疑是錦上添花;而對於將專業視作飯碗的人來說,哲學從來不會雪中送炭。 在強調實用主義、工具理性,愈加功利化的現代社會,暢談理想與思維深度的哲學顯得格格不入,甚至為了後繼有人而頻頻降低門檻。
  • 什麼是哲學?
    一、哲學史上對哲學的界定1.「哲學」一詞的淵源哲學最初所提出的最大最高的普遍性問題究竟是什麼呢?「哲學」這個詞原來是中國古典的典籍中所沒有的,它來自19世紀日本學者西周對源於古希臘的西方哲學思想的翻譯。中國晚清的學者黃遵憲(1848—1905),首先把「哲學」這個詞從日本介紹到中國。
  • 圓桌|什麼是「藝術哲學」?何以重申「藝術哲學」?
    什麼是「藝術哲學」?為什麼是「藝術哲學」?10月17日,由復旦大學藝術哲學研究中心、OCAT上海館和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三方聯合主辦的「回歸藝術哲學:形式、圖像與感性的思辨——《藝術史與藝術哲學》創刊發布暨主題論壇」在OCAT上海館舉辦。
  • 哲學與人生
    我喜歡上哲學是二十多歲的時候,到底是怎樣喜歡上的自己也記不太清了。那個時代書太少,有什麼書就看什麼書,看著看著就喜歡上了,這麼多年來還是特別鍾愛哲學類的書。看哲學方面的書籍對人的幫助可以說特別大,真的能改變一個人。我們每個人最主要的特徵應該是表現在思維的形式上,你思維的模式決定了你是一個什麼類型的人,更是決定了你看世界看問題的廣度和深度。如果你真正學習過哲學,你看問題既能理解別人的看法也能有自己獨立的判斷,一般不會人云亦云,更不會因受人蠱惑而上當受騙。
  • 哲學 - 哲學_鳳凰網
    原標題:哲學  《獨自邁向生命的盡頭》  作者:(奧)讓·埃默裡  譯者:徐遲  版本:三輝圖書|鷺江出版社  2018年8月  加繆說,自殺是唯一嚴肅的哲學問題。因為它直指存在的荒誕: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如果存在沒有意義,自殺是否可以是一個選項?
  • 看就業:哲學專業到底好不好就業呢?
    排名規則按相關職位量排名學科門類:哲學就業排名(依據近30天1146份樣本進行統計)哲學專業在所有1083個專業中,就業排名第389;在哲學類4個專業中,就業排名第1;總體看,就業指數很低,哲學類都屬於比較難就業的冷門專業。
  • 哲學專業的出路在哪裡?人們誤認為的畢業即失業是不存在的
    談到哲學,大部分人一臉茫然,哲學是學什麼的,畢業後幹什麼工作,容易就業嗎,薪水多少等問題接踵而來。哲學作為一門不那麼受眾的專業,跟大家現實接觸到的事物有一定的距離感,它不像醫學、金融學、財政學等專業那樣被人所熟悉。所以,大家對這個專業並不了解,因為不了解而認為哲學沒用,是大家長期以來對哲學的誤解。
  • 從哲學普及到公共哲學:簡評《好的哲學會咬人》王鐘山
    Martens)是位德語學者,也緣於他本身的哲學專業即是歐洲古典哲學。就哲學普及讀物而言,這將必然是個不討好的策略——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誰還願意花心思去閱讀這種哲學家極為精煉的文字。然而不論是對讀者心智能力的挑戰、思辨能力的養成,乃至於創造能力的提升,哲學原典的閱讀始終是一個無法繞過的環節,對以哲學教學法為專業的作者來說,這自然是他所在乎的細節。
  • 不同於傳統哲學的哲學
    《冤經》別名:冤和(冤和經),亦稱「魔經」,帝朝時代又稱「帝皇之術」,簡稱《冤經》《冤經》是華夏一門鮮為人知的、偏門的哲學文化,它不同於傳統的文化。在我們熟知的傳統文化中,都是以「仁義慈孝」滿滿的正能量(已經去其糟粕)作為主導的。
  • 孫老師講高考:哲學專業學什麼?就業方向怎麼樣?推薦學校
    各位好,我是你們的孫老師,今天為大家介紹一個專業:哲學。很多人都認為學哲學是高大上的,不好就業的。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看一下:哲學培養的目標主要是具有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素養的和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的,還要能夠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分下當下的時代特色和現今問題。學習哲學的學生一定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社會交際能力以及社會活動能力,當然如果你要讀研究生,那麼就要下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研究能力。
  • 講座回顧∣劉學良:兒童何以做哲學——兒童哲學的哲學內涵與教育實踐
    2020年12月16日晚,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後劉學良帶來了題為「兒童何以做哲學——兒童哲學的哲學內涵與教育實踐」的學術講座。首先,劉老師介紹了兒童哲學的產生和發展。當前,兒童哲學在世界各地傳播,與當地的文化、教育傳統相結合,發展出了不同樣態的兒童哲學,它們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劉老師將其梳理為「一個理念,一個方法,四個特徵」——兒童哲學堅持以「兒童做哲學」為核心理念,以「探究共同體」為基本方法,呈現出「兒童中心、哲學思維、對話探究、民主團體」四個特徵。那麼兒童如何做哲學呢?
  • 物理哲學簡介(I):物理學中的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哲學是研究普遍而基礎問題的學科,包括存在、知識、價值、理智、心靈、語言等等領域。哲學與其他學科不同之處在於哲學有獨特之思考方式,例如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統化的方法,並以理性論證為基礎。通常,哲學可被引申為個人或團體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態度。
  • 哲學對認知領域的影響和作用,專業人士必看!
    哲學到底對認知科學研究有哪些幫助?通過描述哲學家在認知科學研究中扮演的某些角色,我們可以間接地回答這個問題。這些角色包括拓荒者、建築監理、禪師、繪圖員、檔案管理員、拉拉隊隊長等。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預先依據哲學家使用的論證、概念分析以及歷史視角等主要研究方法刻畫出哲學家的特徵。什麼是哲學家?
  • 哲學應該普及化嗎?
    「哲學普及」與「專業哲學」的關係主持人沉清楷(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首先談到,所謂的「哲學普及」可以相對於「哲學專業」來理解,因而會有「膚淺」和「深刻」的對比。然而沉澄清說,他並不認為專業一定是深刻的、普及一定是膚淺的,他指出哲學普及可能會帶來更廣泛的深刻性,而學院的研究也可能是很深的膚淺。
  • 復旦大學哲學教授張汝倫:學哲學是沒有用,但你憑什麼藐視哲學?
    柏拉圖、黑格爾、尼採、薩特……哲學家的名字令人高山仰止,哲學也讓人敬而遠之。在這個時代,談論哲學是否意味著不合時宜?當人們將「有用」作為價值取向時,學哲學到底有什麼用?海上暢談·思想點亮未來,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張汝倫帶你透視哲學的當代意義。張汝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從今天開始讓我告訴你什麼是哲學
    是對於哲學社會科學,我們是否把學術當作技術做?其實我給自己上了第一課,《第一課:直白之後的留白》。課上姜佑福老師說,我說的很多都是知識,很多東西你不必要知道,但是你要知道我說的是什麼,心裡有個譜就足夠了。戴雪梅老師又說,錢穆把人分為三類: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者,做學問一定要研究史,這樣才能看到冷冷學問後面活生生的人.
  • 可以改變人生的哲學課,聯合國哲學顧問奧斯卡大師親授
    有的學員愛上了自己; 有的學員愛上了哲學; 有的學員辭職了;有的學員要離開北京; 有的學員開始創業; 有的修復了與家人的關係; 有的重塑了人生方向; 有的甚至報考了哲學專業的研究生;我現在就不那麼計較確定性,我在準備參加2020年1月的研究生考試,目標是華師大的哲學專業。以40歲的「高齡」,能考上並通過複試的機會有多大呢?我也不知道,但這確實我內心很想做的一件事,因為我愛上了哲學,愛上了富有彈性的思考,那就去做好了。還有,4月奧斯卡的中階工作坊,我早就報名了。比吃大閘蟹還滿足!
  • 你對哲學的理解是什麼呢?
    哲學,感覺是一門好深奧的學問,最關鍵的還是。對於這個東西,每個人還都有屬於每個人的理解,你還不能說別人理解的是錯誤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哲學是。個人對生活實踐的一種體驗和感覺,到最後他自己所悟出的道理,每一個人的生存環境都不一樣,每一個人在一生中遇到的事情都不一樣,所以感悟也肯定是不一樣的,哲學的本質,他是一種看待問題的方法,只是每一個人的看待問題的角度都是不一樣的。
  • 哲學真的不好就業嗎?560分去武漢大學讀哲學怎麼樣?
    今天是7月30日也是2020年上海本科批志願填報的第一天,在今年的填報過程中,我們發現有很多家長對哲學專業有很大的成見,覺得哲學只有特別富裕的不考慮就業的家庭才適合就讀。這其實是有很大的錯誤的,今天我們就來藉助往年的一個案例來講一下哲學這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