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網絡上已經隨處可見關於外國明星的搜索項,雖然演的是美劇、韓劇甚至挪威劇,但藉助發達的傳媒手段,身處國外的名人可以紅遍中國,催生不少喜歡自己的粉絲團體。在這種外國明星進入中國觀眾視野的大潮中,產生了一種奇特的現象,那就是粉絲為外國明星們創造出了一大批中文暱稱。
這個現象主要有兩個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語言經濟原則和粉絲文化。中國人的姓名多為兩到四個字,而國外姓名音譯過來時,一般來說名字會變長,因為為了更好地描述音節,可能將一個單詞譯成了幾個漢字,從Taylor Swift到泰勒斯威夫特,所以,要使名人參與討論的機會增加,就需要利用語言的經濟原則來使其簡化易於傳播。
粉絲群體往往是最喜歡最支持該名人的社會團體,所以會表現出帶有崇拜性質的自發行為,製造親暱的稱呼就是其中一種,為了從心理上拉近與明星的距離,就結合中國本土特色揉捏出各式暱稱,其實這也是符合了娛樂市場需求的產物。我們說的暱稱是從中國粉絲觀眾群中約定俗成,非官方譯名,或者說非原名完全直譯,且有通用性的中文名稱。
取名對象多是出名時間近,在中國有不小粉絲群的名人,且越新潮越在國內出名的外國明星有中文暱稱的多樣性越強。比較近20年(1997-2017)公告牌前十名歌手是否有中文暱稱的情況過後,發現整體走向是越新的榜單,中文暱稱覆蓋量越大。
取名對象涉獵面廣,多為媒體曝光率高的人,包括社會各界,像演藝界的演員,歌手,模特,還有政界如總統這樣的名人。這一點不難理解,畢竟在受眾視野中出現的頻率越高,大家對他的記憶也就越深,關注他的人可能會因此受從眾追隨的影響而增多,所以最終會產生中國粉絲群體。當然,粉絲群體也不一定全是非常喜歡他的粉絲,黑粉,也就是反對他的人,其影響力不容小覷。
比如說美國現任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就有中文暱稱,叫「川普」,這其實是因諧音而取的,川普在中文裡意思是帶有四川口音的不標準的普通話,但是它帶有很深的調侃意味。
暱稱娛樂性極強。暱稱本身具有很重的趣味性,大家在名字當中會融入這個明星的原名、軼事、個人特點等方面的內容,也能體現出大家對這個人的觀點和態度。為了拉近距離而出現的暱稱聽起來生動可愛,比如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被稱作「卷福」,因為他演的夏洛克福爾摩斯的捲髮造型令人印象深刻。然而有些就不太雅觀了。現如今,粉絲群體以年輕人為主力軍,所以帶有現在年輕人愛把一切娛樂化的特點,大部分名字很有調侃意味,如山東天后--蕾哈娜(Rihanna),因為她的單曲We Found Love被網友故意錯誤解讀為「濰坊的愛」而得此十分接地氣的名字。
與此同時,有些暱稱用詞大膽露骨,在筆者看來,很多時候取名者不夠文明,如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的丁日,為了表達對他不滿的情緒,用開頭字母JB故意聯繫生殖器官,麥莉克勒斯(Miley Cyrus)的舌婊,藉助她慣用的吐舌動作取了帶有辱罵性質的名稱。這些名人因為出格行為使其名聲敗壞而得此臭名,這些暱稱帶有強烈性色彩,刻意混淆喜愛和不屑的感情,不僅不文雅,貶低的意味也過於強烈,這種對社會風氣無益的取名方式不值得被倡導。
暱稱的隨意性強。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成為取名原由,在統計中,暱稱內涵故事的分布非常瑣碎,麥可·法斯賓德(Michael Fassbender)因為笑容像鯊魚而被叫做「法鯊」,斯嘉麗•詹森(Scarlett Johansson)叫「湯包」是因為在上海跑去吃灌湯包,結果被燙到了舌頭。而且光聽暱稱,大多數情況無法直接聯繫到本人,需要通過語境或暱稱故事才能確認。
另外,一人有時不止一個暱稱,數量根據粉絲群的龐大程度和暱稱被認可程度決定。由於飾演美國隊長所以在中國一炮而紅的克裡斯·埃文斯(Chris Evans)因為這個角色獲得了好幾個暱稱:美隊,即美國隊長簡稱;美國甜心,因為角色溫柔可愛;羅大盾,「羅」為角色名中的第一個直譯字,「大盾」指的是角色手中的常用武器;獼猴桃和水蜜桃分別指他蓄鬍子和不蓄鬍子的狀態。
暱稱簡單好記,均不複雜,絕大多數為2字與3字名,無生僻字,符合、適應輸入習慣,同時,它們朗朗上口,意義直白,理解簡單,趣味性強有吸引力,總結來說,中文暱稱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便於觀眾記憶,益於交流使用。
其中有非常多的套用格式。
1.諧音/特點單字+親屬稱謂,「X+姐/叔/爺等」,以單字相加為主,也同樣存在多字情況,例如姆爺—來自阿姆(Eminem)霸氣的說唱風格,牛姐—瑪麗亞·凱莉(Mariah Carey)絕佳唱功贏得的美名,打雷姐--拉娜·德雷(Lana Del Rey)的諧音與高傲冷豔形象的結合。它們仿照了中國本地稱呼熟人的模式,使得偶像與粉絲的心理距離急速拉近,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國外名人進入中國市場的期待,為此打下良好群眾基礎。
2.單字特點+諧音單字,因為頗有特色的大嘴,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有個「嘴薇」的中文暱稱,爛泥是布蘭妮·斯皮爾斯(Britney Spears)現在的中文暱稱,1981出生的她現在已經沒有了當年「小甜甜」的氣息。暱稱在較大程度上突顯出了被命名者與眾不同的標誌,在更迭的暱稱中也真實地反應出觀眾的善變。
3.諧音單字+稱謂,叫「x老闆」一般是因為該名人事業有成,賺得盆滿缽滿,或是從演員歌手等轉型為自己開公司當老闆或者成為投資者,比如經典案例--賈老闆,他以團體歌手的身份出道,但在隨後的演藝發展之路上涉及多個方面,出演電視劇電影《社交網絡》等,做《周六夜現場》的主持等,他還擁有或投資服裝、高爾夫球場、唱片公司等多項產業,粉絲給的老闆之名真是名副其實。而黃老闆的名字由來並不只是因為他可觀的收入,更是因為一位中國粉絲。在Ed Sheeran知名度還不高時,在AcFun網站的音樂區有位上傳轉載視頻的用戶叫黃老闆。而且他註冊了Ed Sheeran這個ID並且推薦Ed Sheeran的音樂,而這個用戶也非常喜歡Ed Sheeran,所以後來大家都稱Ed Sheeran為黃老闆了。故事雖然沒有其他明星暱稱那麼直抒胸臆,但是也表現出粉絲與偶像間奇妙的聯結和中國粉絲群內部的和諧友愛。
當然,以上這些模式全部都有融合交叉現象,如,戳爺,一開始是特洛耶·希文(Troye Sivan)原名的諧音版本,但同時非常符合粉絲希望仰慕偶像的心理,高司令是來自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的原名,它既符合諧音取名規律也屬於加稱謂的情況。
作者:王晨陽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