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以前只追求吃得飽,現在講究吃得好又飽~而也正因如此,飲食不當已成為影響國人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
吃得過飽,超出胃腸道的處理能力,會引起很多消化道問題,例如消化不良、胃痛胃脹,甚至是胰腺炎等嚴重的消化道疾病。
此外,長期吃得太飽,會攝入過多熱量,肥胖、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也都有可能會接踵而至。
「少吃點」的飲食理念,越來越受推崇,但究竟怎麼吃才健康,又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少吃才好?
適當的飲食限制
越早開始越好
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德國科隆大學、英國Babraham研究所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們,用800隻小鼠進行飲食限制轉換實驗。
結果發現,如果成年後的小鼠進食量比隨意進食的小鼠減少40%,有進食限制的小鼠老年時能夠活得更健康且壽命更長。
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強調:
飲食限制要有持續性
研究發現:如果進食限制的小鼠一段時間後改為隨意進食,死亡率則比之前高很多。
也就是說,長期維持健康飲食方式可以持續性地帶來獲益,但是如果接著不受控制的飲食,這些獲益可能就會丟失。
如果老年小鼠在年輕時隨意進食,老年後才轉變為限制飲食,就算後來體重減輕了,對壽命的影響卻並不大。
這是因為脂肪組織具有記憶效應。
簡單來說,食物攝入減少,脂肪組織中的線粒體就會增加,進而分解更多脂肪。但若是成年期,飲食無節制,線粒體分泌減少,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形成基因記憶,即使等到年紀大時,改用低熱量飲食,線粒體的分泌情況也很難改變。
而且長期的限制飲食,似乎可以預防老年期脂肪細胞中的促炎信號,保持健康和促進壽命延長。
綜上,限制食物攝入量必須儘早實施,並一直持續,這樣才能產生終極的有益影響。
限制飲食
到底該怎麼吃更健康?
知道要少吃,那吃什麼,怎麼吃也很重要:
從健康的角度來看,每頓飯應該實現七成飽——感覺略飽腹,對食物的熱情已經有所下降,而且主動進食速度也變慢了,這時就是七分飽。
七分飽所攝入的能量和營養已經足夠維持日常活動,如果還接著吃就可能有能量和營養過剩的風險了!
為了更好地遵循七分飽原則,注意:
①正確的吃飯時間:一般來說早飯應在7:00~8:00,午飯11:00~12:00, 晚飯18:00~19:00。把握了正確的進食時間,消化系統的消化液和酶的產生和釋放能更好地保持平衡,以維持正常生理節律。
②改變吃飯順序:可以按照先喝蔬菜湯,再吃菜、吃肉,最後吃主食的順序,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控制進食量。
③控制吃飯速度,細嚼慢咽,每餐用時最好在20—30分鐘左右,以防吃太多。
平時應酬多、經常胡吃海塞的人或是本身肥胖卻自制力差的人,每天限制飲食並健康搭配可能比較難實現,因而可以選擇每周兩天的輕斷食,不挨餓、助減肥、更健康。
①一周2天輕斷食,其餘5天正常吃。
②不連續的2天。
③吃對食物,控制總熱量。期間建議男性一天吃600千卡的食物,女性一天吃500千卡的食物。
輕斷食食譜參考
①早餐:1個煮雞蛋+1杯250ml的脫脂牛奶。建議平時飲用全脂奶,斷食日飲用脫脂奶。
②午餐:200克的水果。忌香蕉、榴槤、菠蘿蜜等高熱量水果。
③晚餐:25克米麵或者土豆100克,瘦肉50g(最好是魚肉、禽肉類),蔬菜250g。
注意:孕婦、癌症患者、營養不良或者消瘦人群、8歲以下的青少年和70歲以上的老年人等群體不適合輕斷食。
優化飲食結構
2019年全球最健康國家指數榜單中,西班牙拿下「最健康國家」的稱號;而在亞洲國家中,日本則名列榜首,也可以適當借鑑他們的飲食模式。
西班牙是以新鮮果蔬、魚類、豆類、堅果以及橄欖油為主的「地中海飲食」膳食結構,有助於降低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日本的飲食側重少油鹽、多海產品,以及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比例合適,是公認的有利於預防營養缺乏病和營養過剩性疾病的合理膳食結構。
來源:BTV我是大醫生官微(ID:woshidayisheng)
支持我們請分享 評論 點讚 在看☟☟☟
公眾科普 科學傳播
中國科協官方微信 國家科普平臺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