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謠言還是科學?早知道早受益

2021-01-12 宜賓電視臺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以前只追求吃得飽,現在講究吃得好又飽~而也正因如此,飲食不當已成為影響國人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


吃得過飽,超出胃腸道的處理能力,會引起很多消化道問題,例如消化不良、胃痛胃脹,甚至是胰腺炎等嚴重的消化道疾病。


此外,長期吃得太飽,會攝入過多熱量,肥胖、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也都有可能會接踵而至。


「少吃點」的飲食理念,越來越受推崇,但究竟怎麼吃才健康,又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少吃才好?

適當的飲食限制

越早開始越好

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德國科隆大學、英國Babraham研究所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們,用800隻小鼠進行飲食限制轉換實驗。


結果發現,如果成年後的小鼠進食量比隨意進食的小鼠減少40%,有進食限制的小鼠老年時能夠活得更健康且壽命更長。


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強調:


飲食限制要有持續性


研究發現:如果進食限制的小鼠一段時間後改為隨意進食,死亡率則比之前高很多。


也就是說,長期維持健康飲食方式可以持續性地帶來獲益,但是如果接著不受控制的飲食,這些獲益可能就會丟失。

如果老年小鼠在年輕時隨意進食,老年後才轉變為限制飲食,就算後來體重減輕了,對壽命的影響卻並不大。


這是因為脂肪組織具有記憶效應。


簡單來說,食物攝入減少,脂肪組織中的線粒體就會增加,進而分解更多脂肪。但若是成年期,飲食無節制,線粒體分泌減少,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形成基因記憶,即使等到年紀大時,改用低熱量飲食,線粒體的分泌情況也很難改變。


而且長期的限制飲食,似乎可以預防老年期脂肪細胞中的促炎信號,保持健康和促進壽命延長。



綜上,限制食物攝入量必須儘早實施,並一直持續,這樣才能產生終極的有益影響。

限制飲食

到底該怎麼吃更健康?


知道要少吃,那吃什麼,怎麼吃也很重要:



從健康的角度來看,每頓飯應該實現七成飽——感覺略飽腹,對食物的熱情已經有所下降,而且主動進食速度也變慢了,這時就是七分飽。


七分飽所攝入的能量和營養已經足夠維持日常活動,如果還接著吃就可能有能量和營養過剩的風險了!


為了更好地遵循七分飽原則,注意:


正確的吃飯時間:一般來說早飯應在7:00~8:00,午飯11:00~12:00, 晚飯18:00~19:00。把握了正確的進食時間,消化系統的消化液和酶的產生和釋放能更好地保持平衡,以維持正常生理節律。


改變吃飯順序:可以按照先喝蔬菜湯,再吃菜、吃肉,最後吃主食的順序,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控制進食量。



控制吃飯速度,細嚼慢咽,每餐用時最好在20—30分鐘左右,以防吃太多。

平時應酬多、經常胡吃海塞的人或是本身肥胖卻自制力差的人,每天限制飲食並健康搭配可能比較難實現,因而可以選擇每周兩天的輕斷食,不挨餓、助減肥、更健康。


①一周2天輕斷食,其餘5天正常吃。


②不連續的2天。


③吃對食物,控制總熱量。期間建議男性一天吃600千卡的食物,女性一天吃500千卡的食物。



輕斷食食譜參考


早餐:1個煮雞蛋+1杯250ml的脫脂牛奶。建議平時飲用全脂奶,斷食日飲用脫脂奶。


午餐:200克的水果。忌香蕉、榴槤、菠蘿蜜等高熱量水果。


晚餐:25克米麵或者土豆100克,瘦肉50g(最好是魚肉、禽肉類),蔬菜250g。



注意:孕婦、癌症患者、營養不良或者消瘦人群、8歲以下的青少年和70歲以上的老年人等群體不適合輕斷食。


優化飲食結構

2019年全球最健康國家指數榜單中,西班牙拿下「最健康國家」的稱號;而在亞洲國家中,日本則名列榜首,也可以適當借鑑他們的飲食模式。


西班牙是以新鮮果蔬、魚類、豆類、堅果以及橄欖油為主的「地中海飲食」膳食結構,有助於降低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日本的飲食側重少油鹽、多海產品,以及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比例合適,是公認的有利於預防營養缺乏病和營養過剩性疾病的合理膳食結構。


來源:BTV我是大醫生官微(ID:woshidayisheng)

支持我們請分享 評論 點讚 在看☟

公眾科普 科學傳播

中國科協官方微信 國家科普平臺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俗語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偽科學?還是有事實根據
    要麼就是不吃撐不下桌,要麼就是只吃葷食等,這些都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的惡習,如果不及時改正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壽命。老話說得好「吃得越飽,死得越早」,乍一聽這個話說得很誇張,沒有科學依據,但是經過多年調查結果顯示:吃得越飽確實對健康有所影響。
  •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偽科學還是真科普?權威機構給出答案
    所以吃飯是個大問題,有人整天大魚大肉,身體依舊非常健康,活到八九十歲,一生無災無病;有的人這也不吃,那也不喝,身體素質很差,病痛纏身。老話常說,「吃的越飽,死得越早。」那麼這句民諺有沒有道理呢?從上面兩項研究中,我們都可以得出結論,「吃得越飽,死得越早」,因此要想長壽,不建議我們的日常飲食過飽。那麼每天吃多少才不是過飽呢?不妨先來了解一下不同層次的飽是什麼感覺。五分飽:已經不怎麼餓了,但對食物還有熱情,感覺還能吃下很多。
  •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有沒有科學依據?權威機構研究出來了
    「吃」無非是人們最關心的一件事,無論是好不好吃,各個階層的人都圖一個溫飽問題,當然有條件的人還會選擇口感更好的美味,可如今這個吃也受到了管轄。
  • 《金剛經》的精髓就這4句,越早悟透,越早受益
    總結起來,《金剛經》的精髓就是四句話,這也是這本經書的精華所在,越早悟透,越早受益。中間兩句,「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則是在說明世間一切都是不斷變換、虛無縹緲的存在,也與佛教追求「空」的境界是相通的,也就是世間一切既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又何必糾結,又何必執著呢?學會放下這「如夢如幻」的生活,才能領悟到佛學的真諦。
  • 俗語:「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也很重要,早明白早受益
    俗語:「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早明白早受益!坊間時常能夠聽到一些長者對孩子們說:「吃飯別吃得太飽了,吃七八分飽就行了。」聽到這裡不禁愕然,這是為什麼呢?如果大家這樣理解就完全錯了,其實這是老祖宗們流傳下來的一個經驗,因為孩子們的自制力比較差,往往在享受一頓美食的時候對自身缺乏把握,導致不知不覺中吃得太多、太飽,增加了胃的負擔,容易感到身體難受。其實不僅僅是人,動物也是一樣。
  • 發芽的土豆、大蒜等還能吃嗎?不知道的人很多,早知道早受益
    前言:發芽的土豆、大蒜等還能吃嗎?不知道的人很多,早知道早受益!轉眼間,八月份已經馬上就結束了,不由得讓人感嘆,2020年的夏天過得可謂是真快啊,一轉眼大半年就過去了。可能上半年的沉寂造成了我們下半年的忙碌,在這裡小編還是要提醒大家,在工作忙碌之餘,還需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健康問題哦!
  • 可能和這些習慣有關,早知道早受益
    其實這種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女性能否受孕成功其實不僅與運氣有關,通常還與女性平時的生活習性密切相關,一「碰」就會懷孕的女性,通常在生活中會有以下習慣。  可能和這些習慣有關,早知道早受益  少吃生冷的食物的女性  女性對於美食通常是難以拒絕的,對於甜食更是愛不釋手。到了炎熱的夏季,冰激凌更是成為某些女性的最愛,特別是現在冰激凌各種各樣,口味也不盡相同,可以滿足不同女性對口味的需求,但是這些女性在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對身體也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 最適合懷孕的月份要到了,準備要寶寶的夫妻注意,早準備早受益
    主要是,現在都講究科學備孕、科學育兒,而夫妻倆也對工作、生活有自己的規劃,一般都會在身心健康、生活穩定、經濟條件可以的時候開始要孩子。不過,等到條件都差不多的時候,夫妻倆也不要總往後拖,因為最適合懷孕的月份要到了,準備要寶寶的夫妻注意,早準備早受益。
  • 我們都知道紅棗好,每天吃多少紅棗合適呢?早了解、早受益
    我們都知道紅棗好,每天吃多少紅棗合適呢?早了解、早受益大棗,又名紅棗。自古以來就被列為「五果」(桃、李、梅、杏、棗)之一,歷史悠久。大棗最突出的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高。在國外的一項臨床研究提示:連續吃大棗的病人,健康恢復比單純吃維生素藥劑快3倍以上。因此,大棗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以及貧血等問題要知道紅棗中的鈣、鐵含量非常的高。正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以及正在步入老年老年階段的老人就應該多吃紅棗,這樣能避免骨質疏鬆。
  • 家長早知道孩子早受益
    老人經常說要想孩子長的好,一定要挨餓挨凍吃不飽,很多新手父母認為這都是老思想會給孩子的健康帶壞的,所以一般都不聽,但其實這並不是迷信,也不是封建,這還真的是有科學依據的。三分飢,讓孩子的腸道更完善這裡說的要挨餓,其實並不是說一點都不給孩子吃,而是要讓孩子每頓吃的七分飽就可以,留下三分飢餓感,這是正常的飲食規律。
  • 心理學家說:博弈的結果,其實有3種可能性,早知道早受益
    心理學家說:博弈的結果,其實有3種可能性,早知道早受益1何為博弈?心理學家說,博弈其實就是為爭奪利益而進行的一場遊戲。而遊戲的結局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有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分,而輸者得-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1)=0。在博弈中,這種情形被稱為「零和博弈」。
  • 《易經》不可破的10條「天規」,越早知道越受益
    《易經》不可破的10條「天規」,越早知道越受益《易經》作為中國文化中傳承最久遠,意義最神秘的一門學問,我們聽過太多它的傳奇。譬如兩儀四象八卦、再譬如陰陽五行、河圖洛書、太極圖等等等等。它們神秘晦澀,卻又引人遐思。似乎好像只要得到了《易經》真傳,就能預測未來,避禍就福。
  • 這幾個健身謠言,你知道哪些?早知道讓你遠離健身的坑
    我們都知道謠言止於智者,但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智者呢?不少健身的人因為相信了健身的謠言,導致自己越健身越傷身,不僅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健身效果,反而搞的自己一身傷。這幾個健身的謠言,你都相信哪個了?早知道是謠言的話,就可以避開健身的坑,如果健身期間相信這些謠言,認為對你的健身訓練有好處,那就錯了。
  • 職場小白,要明白這3句話,對你很重要,早知早受益
    職場小白,要明白這3句話,對你很重要,早知早受益身為剛入職場小白的你,是不是感覺自己前途一片迷茫,自己進來都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發生這樣的情況,就是自己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導致自己在自己進來前沒有任何的目標,才會很迷茫。
  • 8種蔬菜若還在吃,請儘快撤掉,或比檳榔「傷肝」,早知道早受益
    但其實,長期吃檳榔對人體健康有著很大危害,比如:口腔問題等,這點卻鮮為人知。如今,海外許多國家已禁止吃檳榔了。但更令人害怕的是,生活中有這麼8種蔬菜比檳榔傷害還大,如果還出現在你家餐桌上趕緊撤掉!一、 這8種蔬菜比檳榔還傷肝,儘快停止使用,早知道早受益1、 翻炒很久的西葫蘆西葫蘆是家庭餐桌上常見的一道佳餚,因為它不僅美味,而且還含有大量的營養元素,如:維生素、纖維素等等。能幫助促進新陳代謝、清熱消腫、利尿,也是許多女生減肥排毒時的首選食物。
  • 馮侖《扛住就是本事》,書中的一種成事思維,大家早懂早受益!
    馮侖《扛住就是本事》,我是用坐地鐵的時間讀完的,越讀越「激動」,書中的一種成事思維,我要早懂,也不用天天擠地鐵了,大家早懂早受益!人生充滿著機會,也充滿著選擇,不同的選擇會決定我們的人生不同方向,好的選擇能讓我們出人頭地,壞的選擇會讓我們默默無聞,所以有時候即使你非常努力,但是你選擇了錯的方向,這就只會讓你離成功越來越遠,而最可怕的是你認識不到這一點,還以為是自己的努力不夠,然後越陷越深,最後無法自拔,所以有句話就說得非常正確「決定人生的好壞不是努力,而是選擇」,但選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你往往不知道各種選項的優劣
  • 人體必需營養素中的VIP,早知道早受益
    關鍵點:對於一周四次規律健身的愛好者,腎功能完好的狀況下,蛋白質攝取量應該維持在2g/公斤/每天,不論你是增肌還是減脂。 估計就是很多人知道這個就是覺得蛋白質吃多了會傷腎? 那多少是多呢?每餐30克?這是個謠言。
  • 早釣魚晚釣蝦中午釣個空,為什麼釣魚要早,這些是起早釣魚的原因
    很多釣魚人都知道一個道理,早釣魚晚釣蝦中午釣場空,早上魚口好,晚上蝦子多,而神仙難釣中午魚,為什麼釣魚要早,聽過的釣魚人很多,但知道原因的人卻非常少。早起找釣位,能有更多的選擇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我們可以換句話去理解,一年之計在於夏,一天之計在於早,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夏季是魚類食慾最旺盛的季節,而早晨卻是魚活性最高的時間,活性高那麼魚開口吃餌的積極性就高,所以在夏天的早晨,魚是開口最好的時間。
  • 五年級數學列方程解應用100題,不管學霸還是學渣,早列印早受益
    五年級數學列方程解應用100題,不管學霸還是學渣,早列印早受益五年級學生如何提升數學成績?小編老師認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關鍵。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很多方面,如:寫字習慣、聽課習慣、解題習慣等。習慣一旦養成,很難再去改變,因此教師要時時刻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
  • 可能是不注重這3個方面,早知道早受益
    可能是不注重這3個方面,早知道早受益 要說社會上最熱門的話題,當然要說到「窮人」和「富人」了,貧富之間的大差距總能引出不少的話題,在討論量上也是讓人非常的咋舌。可以說,基本上只要有關馬雲、王健林等富豪的新聞,在閱讀和討論上就不會差,就跟流量明星一樣,簡直自帶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