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州區75個評理說事點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

2020-12-23 中國鐵嶺

銀州區75個評理說事點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

今年以來,銀州區積極推進評理說事點建設,目前,全區75個評理說事點建設完成並投入運行,發揮了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的積極作用。

銀州區依託村(社區)的網格員作為評理說事點的信息員,形成了信息員-村級調解員-鄉司法所調解員三級聯動的工作機制,信息員在一線第一時間排查矛盾糾紛,能化解的就地化解,不能直接化解的把信息傳送到「評理說事點」的村級調解員,調解員或直接上門,或請村民來說事點,運用自己的調解經驗,把矛盾糾紛巧妙化解,如遇到疑難案件自己解決有難度,就把矛盾糾紛移交到司法所,同司法所調解員一起解決。

「文薈社區評理說事點」信息員在一次走訪中發現,某單元樓內有一戶人家由漏水導致的矛盾糾紛,一直沒有解決。信息員發現此情況,立刻把問題反映到了「文薈社區評理說事點」調解員處,調解員了解情況後發現情況比較複雜,涉及部門比較多,主動與嶺東街司法所、金桂凡個人調解工作室溝通,三家合力通過聯繫房產局、聯繫警務室、通過親屬等多方查找信息、終於把困擾了居民兩年之久的問題化解掉了,當事人非常滿意。除此之外,在日常的調解工作中,如果遇到村級調解員「拿不準」、「說不清」的法律專業知識,還可以及時聯繫各村(社區)法律顧問,由專業人士給予權威解答。「貼近群眾接地氣」的各級調解員和擁有專業知識的律師形成合力,提高了矛盾糾紛化解的效率。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各「評理說事點」都設有圖書角,並在圖書角顯著位置擺放各種普法書籍,包括《法制宣傳進社區》、《法治宣傳進鄉村》、《公民學法用法讀本》、《化解社會矛盾案例選編》等,供大家學習取閱。各「評理說事點」還張貼由銀州區司法局最新印製的「民法典」普法宣傳海報,生動的小案例以漫畫的形式展現出來,更能讓老百姓理解和接受。同時,各司法所的工作人員會利用普法微信群定期轉發法律常識、普法案例,評理說事點信息員和調解員也經常將各級普法公眾號的文章轉發到說事微信群裡,和老百姓一起探討學習。在每次的說事會上,說事員會給大家讀2-3個普法案例,將一個個由小事引發糾紛最後竟釀成悲劇的案例講述給百姓,給群眾帶來警示,使大家更加知法懂法,遇到矛盾糾紛時能夠更加理性對待,從源頭上「澆滅」糾紛的「火種」。

牛崗子村評理說事點任紹軍是一位愛學習、愛鑽研的調解員,最近,他調解了一起婚姻家庭糾紛,當事人雙方因家庭暴力爭執不下,來到說事點評理。任紹軍運用自己平時學習的法律知識,找出相應的法條,告知當事人「暴力解決家庭問題是違法行為,輕者要受到治安處罰,重者要承擔刑事責任。」當事人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當場向妻子賠禮道歉,並寫下保證書,妻子在調解員的勸導下,也表示願意原諒丈夫,夫妻又重歸於好。

75個「評理說事點」建成以來,共收集信息線索418條,解答法律諮詢199次,化解矛盾糾紛353件,開展宣傳教育117次,有力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鐵嶺日報全媒體記者劉紅麗


編輯:韓濤

相關焦點

  • 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在基層
    「自從有了這個中心,家裡有個大事小情的,都要到這裡來,這裡的人都很熱心,事情也能很快得到解決,政府的服務確實越來越好了。」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矛盾糾紛化解聯合服務中心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正在這裡辦事的村民劉俊英說道。
  • 遼寧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村民評理說事點」覆蓋全部行政村村裡多一...
    原標題:遼寧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村民評理說事點」覆蓋全部行政村村裡多一「點」,矛盾少一些(基層治理新實踐)核心閱讀遼寧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村民評理說事點」覆蓋全部行政村,成為暢通和規範群眾表達訴求、協調利益、保障權益的平臺,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
  • 「品牌調解」處處開花——寧晉縣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模式紀實
    搭建平臺 完善架構寧晉縣將「防範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作為全縣治理體系建設的切入點,通過搭平臺、建體系、強隊伍,建立縣域「三級平臺+四級網格+N個群眾組織」的矛盾糾紛預防和多元化解體系。以縣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領導小組為龍頭,鄉鎮平安建設服務中心為主導,村調解委員會為基礎,成立了12個專業性調解組織,把個人品牌調解室建設作為強化調解工作的突破點,走品牌化調解之路,充分發揮群眾自治優勢,通過群眾智慧創新群眾工作。
  • 石門:糾紛解決在源頭,矛盾化解在一線
    12月15日傍晚,石門縣易家渡鎮社區居委會主任許雲華一行回訪已經調處結案的矛盾糾紛當事人後,正準備離開居民向二妹家,不料突然被她兩手拽住胳膊不讓走,許主任無奈只好用眼神示意其他同事解圍。本案矛盾糾紛當事人向二妹和宋大春兩家均是皂市庫區移民。向二妹一家移民在先,早在2016年前建好樓房。本來,向二妹一家對屋前有馬路,屋後有菜園的農家庭院十分滿意。
  • 線上線下聯動 矛盾源頭化解
    老朱因有建設用地使用證的農舍被無故強制拆除,兩次訴訟後仍不服判決,便來到上虞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反映情況。「當時正值12309檢察服務中心入駐區『矛調中心』,我們非常重視,依託兩個『中心』,藉助三方力量,通過審查案卷、公開聽證,理順當事人的爭議焦點,消除了意見分歧。
  • 「故事」莆田:「媽祖評理室」走出化解矛盾糾紛新路子(977)
    清朗天空感受法治新生態在解決基層信訪矛盾糾紛過程,「理」「情」「德」往往難以把握尺度。莆田市利用群眾敬仰媽祖「立德、行善、大愛」文化精神,由社區黨員、退休幹部、社會賢達、祖廟董事等擔任評理員,引導群眾換位思考,將雙方利益損失減到最小,營造以和為貴的鄉風社情,探索出一條化解矛盾糾紛的新路子。從罵聲到笑聲「歷經兩年多的鄰裡積怨,今天終於圓滿解決。」
  • 「不去衙門上茶館」 一杯茶調解法巧化矛盾糾紛
    古時候,臨渙人「打官司」不去衙門上茶館,如今,臨渙人遇到了煩心事,依然喜歡到茶館去評理。依託設置在茶館裡的「百姓說事點」,臨渙古鎮的調解員們利用「一杯茶調解法」這一行之有效的方式,化解了當地群眾的大量矛盾糾紛。
  • 太湖縣北中鎮:「一評四會」把矛盾糾紛納入法治軌道
    基層矛盾糾紛牽涉著法理人情,處理起來難度大。為有效探索創新多元化化解矛盾糾紛,太湖縣北中鎮通過建立「一評四會」機制,及時將矛盾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 廣饒縣81個調處中心化解矛盾在基層
    今年5月份網格員了解情況後上報村「兩委」和社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中心,但效果不理想。網格員又聯繫了擔任該村法律顧問的東營市大正法律服務所主任任樹叢。最終在各方努力下,賈興華同意分期還款,糾紛圓滿解決。面對社會轉型時期矛盾糾紛主體多元、類型多樣、化解難度加大的難題,今年廣饒縣積極搭建「三級平臺」,構築「全覆蓋」組織網絡體系。
  • 一應俱全的矛盾化解「超市」來了!鹿城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
    ,該中心的揭牌意味著鹿城矛盾糾紛化解從碎片治理向集成治理、被動治理向主動治理、突擊治理向長效治理、單向治理向多元治理的重大轉變。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工作人員陳丹告訴記者,該中心設立公共法律服務、訴訟服務、聯合接訪、勞動監察仲裁、矛盾糾紛調解、綜合信息指揮、警務服務、心理服務等8大功能區,充分整合區級綜治中心、人民來訪接待中心、訴訟服務中心等九大工作平臺,以及紀委監委、政法委、信訪、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勞動仲裁等23個部門力量進駐,面積達4400平方米。
  • 尋甸縣委政法委發預警通知 從源頭化解糾紛防止「民轉刑」
    為把風險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尋甸縣委政法委向金源鄉發出尋甸縣維護社會穩定預警通知書。這是尋甸縣委政法委今年發出的第6份預警通知書。 尋甸縣委政法委在接到法院報告後,經過深入研究、科學預判,向金源鄉發出尋甸縣維護社會穩定預警通知書,要求金源鄉與當地村委會做好趙某思想疏導和穩控工作,讓其正確對待雙方的感情問題,依法妥善處理婚姻家庭糾紛。
  • 積極學習「楓橋經驗」 打造矛盾糾紛化解「平度樣板」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土地權屬、家庭鄰裡、贍養撫養、物業房產、醫療衛生等矛盾糾紛也日益增加。為此平度市積極學習「楓橋經驗」,結合市情,開創了「四四聯動」+「智慧調解」的大調解體系,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搭建「四級平臺」,做好矛盾糾紛的「傾聽者」
  • 浙江麗水:加強行政裁決工作化解矛盾糾紛顯成效
    浙江麗水:加強行政裁決工作化解矛盾糾紛顯成效 2020-12-22 21: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北鍾祥:「442模式」助力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新華網武漢12月23日電(吳芬芬、黎昌政)今年以來,湖北省鍾祥市探索推行群眾信訪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442」工作模式,市、鎮、村(社區)1560名調解員分級為遇事群眾「把脈問診」,有效推動矛盾糾紛、群眾信訪和訴源治理「就地解決」。
  • 河口團區委「123」工作法助力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工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少雙 通訊員 車純鳳去年以來,河口團區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動員廣大團員青年積極參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工作體系建設,全面深化青春向網格報到行動,探索「123」工作法,將團的力量下沉到社區,引導青年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展現青春作為
  • 牡丹區東城街道「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運營
    有鑑於此,為徹底扭轉信訪矛盾調處的被動局面,做到矛盾糾紛專抓專管,東城街道秉承「吸附在街道,化解在基層」的工作理念,在市、區有關領導的關懷指導下,結合街道實際,從信訪「有場所、有渠道、有結果」的設計入手,整合相關職能部門工作資源,高規格建設了東城街道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立健全了工作機制,並實施限期化解回復,從而為群眾提供集信訪、調解、立案、訴訟、服務於一體的「一站式」紓困解憂服務,真正做到了
  • 關於加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 旅遊領域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指導的通知
    ,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提供涉疫情旅遊領域矛盾糾紛化解法律服務,為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提供法律保障,特制定如下意見。 三、處理涉疫旅遊糾紛的部門聯動機制 各級文廣旅體部門、司法行政機關、人民法院、人民調解組織應充分發揮相互間的協調作用,著力構建分層遞進、銜接配套的糾紛解決體系,強化糾紛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形成優勢互補、對接順暢、成效彰顯的訴調聯動格局。
  • 民警攜手「老娘舅」說法評理 「警源治理」化解百姓揪心事煩心事
    這事情不能只從法律的角度考慮,更多要從矛盾的根源處抽絲剝繭。」張龍飛介紹,為徹底化解兩兄弟之間的矛盾,音坑派出所聯合鄉矛調中心,又請來村幹部、「老娘舅」等多方力量,多次上門調解。講法、說理、共情,經過大家1個多月的共同努力,這對兄弟終於握手言和,籤下協議,以後輪流照顧母親。
  • 張學林: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源頭
    市委書記張學林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開門接訪,深入基層下訪,推動信訪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源頭。張學林說,要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各地各單位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採取化解措施。要加強聯動化解,幫助基層解決疑難複雜信訪問題。要加大穩控處置力度,強化排查預警措施,加大對重點群體排查梳理力度,及時發現處置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 安徽六安構建線上線下聯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去年以來,安徽省六安市充分利用「9+X」綜治信息系統、市縣鄉村四級綜治中心等工作平臺,建立「實戰型」綜治中心,創建部門聯動「四個一」模式,擴建矛盾化解「線上+線下」通道,健全「網上流轉、網下辦理」工作機制,加強專兼職調解員隊伍建設,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著力提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質效,取得明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