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皮點心,酥香可口、顏色美觀

2020-12-20 美食天下

酥皮點心

By putimama

酥皮點心的用料是我前些天做「雙色荷花酥」剩餘的部分材料(因當時沒時間做了,就冷凍在冰箱裡),今天拿出來回曖至室溫軟硬程度,又試做這款酥皮點心,酥層明顯、不僅人顏色漂亮、而且入口即化。

原料:麵粉、豬油、白糖、涼水、紅色素、綠色素、麵粉。

做法步驟:

第1步、這是上次做雙色荷花酥的部分料,放在冷凍層,取出待回到室溫已軟的程度,餡心用的也是酥皮(今天有時間再試試炸的效果)。

第2步、取一個綠色酥皮放入另一粉色酥皮做餡芯,然後收攏後用線扎一下防止散開。

第3步、逐個做為酥皮點心坯。

第4步、我用的是最小的奶鍋(用油少),油鍋燒至3至4層熱將酥皮坯下入鍋炸制。

第5步、因鍋中油比較少,所有我用左手將鍋傾斜(右手拍照的)使酥皮浸入油中、微微翻動、小火炸制。

第6步、將酥皮點心逐個炸好撈出控油、裝盤。

第7步、成品入口即化,酥香可口、顏色美觀。

來自 美食天下 putimama 的作品。

大家喜歡這個菜譜嗎?歡迎點讚、評論、轉發。歡迎關注美食天下,學好菜,跟我來!

相關焦點

  • 酥皮小點心,酥層清晰、薄如蟬翼、入口酥香
    酥皮小點心By putimama最近喜歡做酥皮小點心,它酥層清哳、薄如蟬翼、入口酥香。第23步、成品出爐裝盤,酥層清晰、薄如蟬翼、入口酥香。來自 美食天下 putimama 的作品。大家喜歡這個菜譜嗎?歡迎點讚、評論、轉發。歡迎關注美食天下,學好菜,跟我來!
  • 3種中式酥皮點心,每種都酥得掉渣,一次做三種,過嘴癮
    我這個人吧,有點嘴饞,閒下來的時候就愛吃點小零食,平時做得最多的就是各種小甜點,大多數都是西點,其實我很愛吃中式的酥皮點心,但是為什麼做的次數少呢,我深深地考慮了下,終於知道原因了,那就是我懶。這倒也不是說中式酥皮點心有多難,主要是冬天時候我家廚房太冷,麵團容易變硬,夏天時候,廚房又太熱,麵團容易混酥。這麼一說我成功地把這個鍋甩給了廚房,好像不是我懶哎!
  • 蛋黃酥 / 澄黃可口的中式甜點
    關於蛋黃酥 製做中式酥皮又稱開酥、起酥,是指以水油麵團作皮,包入油酥後經過擀卷,形成極有層次的酥皮麵團。包酥的基本方法有兩種,即大包酥和小包酥。而以酥皮呈現的形態,又分明酥和暗酥。大包酥類似做西式起酥點心,大油皮包入大油酥,優點是速度快、效率高、可大量製作,缺點是不容易擀均勻,油酥層次少,酥鬆性差。小包酥是油皮、油酥分割成小麵團後分別包製、擀卷,優點是容易擀卷,層次清晰,酥鬆性好,缺點是速度慢且費工時。
  • 配方 蛋黃酥,澄黃可口的中式甜點
    > 關於蛋黃酥 製做中式酥皮又稱開酥、起酥,是指以水油麵團作皮,包入油酥後經過擀卷,形成極有層次的酥皮麵團。包酥的基本方法有兩種,即大包酥和小包酥。而以酥皮呈現的形態,又分明酥和暗酥。明酥是指將擀製成卷的酥皮切口朝上擀開,再包製而成的酥皮點心。
  • 喜歡酥皮點心不用買,教你懶人做法,不用揉面,起酥多層,超酥!
    起酥多層的酥皮點心是很多人的最愛,但是酥皮點心做起來確實太麻煩了,誰做誰知道!美美冬天和夏天各做過1次,冬天做酥皮,氣溫太低,黃油容易凝固,一個不小心,硬邦邦的黃油就將麵皮給戳破了,烤出來的成品亂糟糟的,根本就起不了酥,夏天天氣太熱,黃油特別容易融化,一邊做一邊得不停地放冰箱冷藏,一個疏忽,黃油就漏得到處都是,從那以後,酥皮點心就成了我渴望而不敢嘗試的難題了。買著吃太貴,大幾十塊錢,常常幾口就沒了!
  • 酥皮月餅,其實就是用蓮子做的酥皮小點心
    【蓮商會】 酥皮月餅,其實就是酥皮小點心,略微餅模壓一下,自己特別喜歡吃酥皮點心,酥皮月餅,可以包入紅豆餡、棗泥、肉各種的餡料。點心烤出來後非常好吃,皮很酥,必須輕拿輕放才行,好多人說特別喜歡吃月餅皮哦 酥皮材料: 水油皮:麵粉250克,糖30克,牛奶(或水)130克左右,豬油40克 油酥: 低筋麵粉200克,豬油100克 餡料:蓮子500克 糖300克 玉米油140克左右, 熟麵粉
  • 教你做廣式點心:椰汁紫米糕和酥皮叉燒酥食譜懶人包
    廣州喝早茶,很喜歡喝到這個點,直接再吃個午飯慢慢聊~叉燒酥屬於粵菜,也是茶樓常見及廣受歡迎的點心之一。相信很多來廣東的朋友都有吃過叉燒,那叉燒酥呢,是利用小麥做成的麵筋,加上叉燒醬後焗製成素叉燒,味道及質感與真叉燒幾近相同。
  • 烘焙小貼士 成功做好中式酥皮點心的3大竅門!
    ,中式的酥皮點心  是最具吸引力的,層層疊疊的酥皮,一口咬下去酥的掉渣渣~懷揣著這種對酥皮點心的熱愛,我嘗試著製作過幾次,第一次製作的過程簡直是不堪回首,第二次總結經驗,重新來過,果然取得了成功。我認為在中式酥皮點心中,  豬油是開酥的關鍵,現在有很多人認為豬油熱量大,脂肪含量高,所以換用黃油代替豬油開酥,更有朋友說,我家沒有黃油也不吃豬油,用植物油來開酥,好吧,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豬油是這三種油脂中開酥效果最好的,香味濃鬱;黃油的效果要略差,而如果你要用植物油,好吧,祝你成功~為什麼呢?
  • 稻香村88種點心,吃過50種絕對老北京!
    小時候的最愛,酥香的雞蛋卷帶著蔥花的鹹香黃油打底的酥口小點心,糖衣外皮  外形類似小棗,炸的酥香的芝麻小點 形狀類似牛舌頭,酥皮鹹香內餡兒。北京人最愛  滿滿的桂圓果脯料,酥皮香糯可口
  • 中國十大著名中式點心,每一道都是上等佳餚,堪稱美味可口
    從國外引進的點心多為麵包、蛋糕等麵食,而我國的傳統點心則多為中式點心,不僅注重口味,外形也很講究,而且色香味俱全。古代人在做點心的時候,講究應季而食,即在春天桃花盛開的時候做桃花餅,夏天荷花盛開的時候做荷花相關的餅。通過精心的製作,能夠做出一個個精美的中式面點,再請上三五好友,一起品茶聊天,是一件很愜意的事。
  • 今日甜點:大叔教你自製蛋黃酥,鹹香味美,酥脆可口,家人愛吃!
    如果要給好吃的中式點心排名,那麼蛋黃酥必定是數一數二的,在層層疊疊的酥皮下包裹著鹹蛋黃,配上Q彈軟糯的雪媚娘皮,一口咬下去還有夾心的紅豆沙泛上舌尖,真的是太好吃了。蟹黃色的皮酥到掉渣 ,咬一口,鹹香軟糯,雪媚娘皮、紅豆餡兒、鹹蛋黃,層層美味在舌尖綻放!
  • 高考美食之蛋黃酥,酥脆可口,層層分明,鹹甜軟糯
    其實不是的,我也很喜歡做中式點心,並且也很喜歡吃中式點心,比如上課時做的菊花酥,佛手酥,開口笑,桃酥等等,都很好吃,但是因為油量大,糖分高,所以也不是很受年輕人的喜歡了。但是我相信有一樣中式點心,一定是許多人,哪怕是學生黨的最愛。那就是蛋!黃!酥!
  • 酥皮小點心,操作簡單,成品還好吃,比肉都香
    中秋臨近,白皮酥點心不要錯過,曾是宮廷糕點,現家家戶戶吃得起。民以食為天,在我國飲食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尤其在我國清代帝後,飲食更是十分的講究,點心是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清宮帝後的日常飲食,是早晚兩次正膳,正膳後還有兩次「克食」,也就是小吃或者酒膳,都是糕點為主食。
  • 還在吃西式點心?這些高顏值的中國糕點,帶你感受傳統美食的魅力
    作為一個甜品愛好者,當然是缺少不了各種各樣的點心了。很多人都知道國外的甜點是比較出名的,像哈根達斯,提拉米蘇等大家都耳熟能聞。但是今天小夢要帶大家去看看中國的特色點心,既好吃又好看。作為中國人,自然是要多多了解中國的美食咯!大家一定不能錯過喲!第一款就是著名的龍鬚酥。作為安慶市的特產,自然是少不了人的喜歡。
  • 奶香!拉絲!蛋黃酥!趕緊搶直播價…
    是不是很想來些點心舒緩一下胃口母親節也將至,健康低卡的七若滋蛋黃酥正好是我們帶回家給媽媽的最好禮物啦
  • 你還在吃起酥油做的點心嗎?3步學會酥皮點心的做法,香酥無添加
    你還在吃起酥油做的點心嗎?3步學會酥皮點心的做法,香酥無添加!居家生活,不但要有自己的事情做,還要學會調節枯燥而平淡的日常,讓自己充實而快樂。學烘焙就是不錯的選擇,不但可以讓家人吃上美味無添加的美味,還可以讓自己充滿成就感和幸福感。
  • 這4種中國傳統糕點,口感比馬卡龍更勝一籌,美觀大方,清甜不膩
    紅豆選用上品紅豆,精心壓制形成沒有顆粒感的沙狀,做成餡形,潤唇甜齒,清香繞鼻蛋黃肉鬆餡口感也不差,蛋黃的鮮美與肉鬆相互融合,鮮香可口,齒頰留香。樣貌圓鈍的可愛,卻一點沒有軟趴趴的慵懶感,美觀大方。Q彈的雪媚娘皮,鹹香鬆軟的海鴨蛋黃,新鮮清甜的紅豆,清香的芝麻,才組成這麼一個小小的蛋黃酥。吃起來香味濃鬱,鬆軟的糕點是夏季不愛做飯的最佳選擇,蛋黃酥一個加上一杯牛奶,早餐就能夠輕輕鬆鬆解決。
  • 川酥五仁月餅,酥軟麻香百年經典的味道
    算得上是最常見又傳統的點心。外皮油潤細膩,鬆軟適口,餡料果仁豐富越嚼越香,在人們心中奠定了它經典之位。這種五仁月餅屬於提漿月餅,特色就是皮與餡的比例一樣多,內餡比廣式少了許多,多加了一些麵粉,又有一股特有的香氣,所以吃起來扎紮實實。香氣的來源是因為內餡拌有麻油,因為少了許多油與糖,提漿月餅放在室溫中,足足可以保鮮一個月,越回軟越好吃。
  • 辰頤蛋黃酥:加了海鴨蛋的蛋黃酥,酥鮮鹹香,吃一口就上癮
    海鴨蛋蛋黃酥小巧誘人,散發著獨特誘人的香味,一口咬下去,鹹香軟糯在口裡融合翻滾,滿滿的甜蜜與幸福。 >> 海鴨蛋蛋黃: 海鴨蛋蛋黃,個頭大,蛋黃晶紅糯香,質地細沙,鹹香可口,吃一次就愛上! 醃製好的鹹海鴨蛋黃,呈固態經過初步加工處理,打好包裝,冷鏈運輸至蛋黃酥車間,加工製作成的蛋黃酥。
  • 酥點,究竟有怎樣的奧秘?
    而像北方酥點裡大量烤制的點心,很難想像能離開烤爐設備。這讓人不禁疑惑,在沒有工業冰箱和烤箱的時代,傳統酥皮點心到底是怎麼製作出來的?還記得新疆烤饢的土饢坑嗎?在沒有電烤箱的時代,酥皮點心師傅們發揮聰明才智因地取材,用磚塊或硝土壘起烤坑或烤爐,利用碳的熱量讓酥皮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