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澄澄一個 蛋黃酥 ,
十分小巧可愛,
就像溫婉秀致的江南女子,
不動聲色,
自有傳統美食的傾城魅力。
蛋黃酥起源臺灣,
是臺灣月餅的衍生品,
鹹的是鹹蛋黃,甜的是紅豆沙,
甜而不膩,香酥可口,
是中秋必備美食!
關於蛋黃酥
製做中式酥皮又稱開酥、起酥,是指以水油麵團作皮,包入油酥後經過擀卷,形成極有層次的酥皮麵團。包酥的基本方法有兩種,即大包酥和小包酥。而以酥皮呈現的形態,又分明酥和暗酥。
大包酥類似做西式起酥點心,大油皮包入大油酥,優點是速度快、效率高、可大量製作,缺點是不容易擀均勻,油酥層次少,酥鬆性差。
小包酥是油皮、油酥分割成小麵團後分別包製、擀卷,優點是容易擀卷,層次清晰,酥鬆性好,缺點是速度慢且費工時。
明酥是指將擀製成卷的酥皮切口朝上擀開,再包製而成的酥皮點心。通過這種方法製成的酥點酥層外露,表面能看見螺旋狀的起酥層,非常漂亮。為了顯現這些層次,通常會在油酥層裡加入有色澤的粉類,如抹茶粉、可可粉、蔬菜色粉等等。
暗酥是指做好的點心表色光滑,看不到起酥層,要切開點心後在切面才能看到層層的起酥
用於起酥點心的油脂可以是豬油、黃油、白油、酥油等,其中以豬油的延展性最佳,液體油比較不合適。油酥烤焙時受熱,油脂中的水分蒸發,使粉粒之間形成空隙,其中的空氣膨脹,從而形成了層次。起酥點心的油皮和油酥的配比是有講究的,一般油皮為100%時,油酥比例經常用66%、60%和50%,如果油皮過多,則表皮較硬,酥鬆性差;如果油酥過多,容易破皮和露酥。
蛋黃酥做法
材料
A、油皮材料:白玉蘭麵粉115g,綿糖12g,水40g,豬油40g
B、油酥材料:白玉蘭麵粉75g,豬油37g,銘果園豆沙250g,鹹蛋黃5個
C、表面裝飾:朗姆酒適量,蛋黃2個,黑芝麻適量
步驟
1、先將油皮中所有材料一起攪拌至6-7成筋度;
2、分割成10等份,鬆弛20分鐘;
3、將油酥中的低筋粉和豬油混合拌勻,軟硬度和油皮一樣;
4、將蛋黃在180℃中烘烤8分鐘,出爐噴上朗姆酒備用;
5、將豆沙分為10等份備用;
6、在油皮中包入油酥,擀開捲起2次;
7、再擀開成圓形,包入備用的蛋黃與豆沙,接口向下;
8、在表面刷上蛋黃液,用手沾上黑芝麻,以上火200℃、下火170℃烘烤18-20分鐘至金黃色即可。
注意事項
1、拌油酥的時候,油酥的軟硬度要和油皮差不多;
2、蛋黃選用新鮮的鹹蛋黃,需要提前烤好,噴上少量的酒,來消除腥味,蛋黃需要完全冷卻後方可使用;
3、油皮包入油酥的時候,油皮的麵筋不可太強,擀卷2次完成後需要鬆弛一會;
4、擀壓的過程中用塑料紙蓋一下,以免吹乾,再進行擀壓的時候,容易乾裂;
5、刷蛋黃時,最好是刷2次,沾芝麻的時候要蛋黃未乾之前;
6、烘烤的溫度和時間以及表面的顏色要掌握得當。
請百度 鄭州禾森
服務熱線 400 688 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