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艋舺「不良少年」到雲門舞集2藝術總監,聽鄭宗龍暢談他生猛的反骨人生|人生大不同 No.223

2021-03-02 人生大不同


這是一個出生於臺灣艋舺街頭(現稱萬華)、曾沿街擺攤的「不良少年」鄭宗龍,如何逆襲成華語社會第一當代舞團——雲門舞集藝術總監,並將少年時那聲色犬馬、絢爛詭譎的世界搬上舞臺的故事。

借著雲門2《十三聲》的獻演,大不同迎來了即將接下雲門宗師林懷民大旗的鄭宗龍以及《十三聲》的配樂林強這兩位大咖創作人。當現代舞與電音相互衝撞,又會激蕩出怎樣的火花?先預習一下這個逆襲故事,9月9日下午,鄭宗龍、林強將在大不同暢談他們生猛的反骨人生。

雲門舞集,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也是世界現代舞界不可繞過的一個標杆。「不良少年」鄭宗龍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雲門舞集的藝術總監。

2017年底,雲門舞集創始人、藝術總監林懷民發布退休規劃,宣布將於2019年底退休,由鄭宗龍接任藝術總監一職。舞蹈圈的注意力迅速轉到這位後進之秀上,未來的雲門將如何運作,他又將把雲門帶到怎樣的高度?

鄭宗龍 攝影 王弼正

近年來,上海與雲門可謂是一期一會,《水月》、《稻禾》紛至沓來。今年借著雲門2的《十三聲》10月在上海獻演,這個舞蹈圈矚目的大咖來到了大不同,讓小夥伴們可以走近雲門,走進鄭宗龍的內心世界。

鄭宗龍對年少時的自己的定義,不是乖孩子,也不是壞孩子,而是不安定的孩子。他8歲學舞,純粹是因為太過好動,走到哪都闖禍。

我是一個讓母親提心弔膽的孩子,完全不受控,可能就是因為這些原因,母親把我丟去學跳舞。

——鄭宗龍

鄭宗龍的父母是開拖鞋工廠的,從小,他就要和姐姐、弟弟到街邊販賣拖鞋,警察一來,他拎起一袋拖鞋就要拼命跑;國中開始吸菸、打架,一度淪為「失足少年」,每周末都要去法院報到,與打架鬥毆的青年、偷錢的未婚媽媽、摩託車盜竊犯等形形色色的「怪人」為鄰。

我國中、高中都很荒唐,沒有念書,每天晃來晃去,騎著改裝摩託車到處跑,和人稱兄道弟,欺負弱小,加入小幫派。

——鄭宗龍

因著羅曼菲(雲門2前藝術總監)的一句鼓勵,鄭宗龍上了臺北藝術大學,畢業就考了雲門。鄭宗龍不知道,進了雲門,他的煎熬才真正開始。

鄭宗龍在艋舺街頭,攝影李佳曄

鄭宗龍是在2002年進的雲門,進團第一堂課是站樁(半蹲),一站就是一個半小時。雲門的練功房在鐵皮屋裡,他的汗就像雨一樣掉,腳下很快就溼了一大片。因為年輕時不懂事把身體搞垮了,四年後,鄭宗龍不得不退團,這時候,他才發現自己真正愛上了舞蹈

林懷民知道鄭宗龍想編舞,又沒錢,乾脆邀他當司機,隨時把這位後生帶在身邊。如果沒有羅曼菲的一句鼓勵,沒有林懷民伸出援手,鄭宗龍的人生可能會完全不一樣。

林老師是嚴師,不能開玩笑的,曼菲老師是溫暖的朋友,是會把手伸到你面前的那種。

——鄭宗龍

鄭宗龍的創作不像林懷民那樣滿是家國情懷,他沒有傳統包袱,沒有歷史的緊張和內斂,反而更像發掘他的另一位恩師羅曼菲,情感恣意得多。

本次一同來到大不同的《十三聲》配樂林強則認為:「他在創作上一直要求突破自己的慣性,從前喜歡用古典樂或西方當代音樂,肢體表現上也受西方舞蹈家影響,《十三聲》則是從萬華的人生百態出發,從自己的生命經驗裡去找,讓成長過程成為創作養分。

鄭宗龍在排舞,攝影李佳曄

林懷民常說,鄭宗龍有一樣東西是他這一輩子都沒有而且很羨慕的,就是街頭的旺盛的活力,那種活力有時候甚至很野,而鄭宗龍有趣的地方在於,能把野化成美。

「十三聲」是鄭宗龍的母親常常掛在嘴邊的傳奇人物。

臺灣60年代的艋舺,每當這位街頭藝人現身,街坊鄰裡莫不奔走相告。他一人分飾多角,幼聲老嗓,忽男忽女,說書演戲唱歌敲鑼賣膏藥,樣樣精通。「十三聲」的故事觸動了他,就像一根引線,把鄭宗龍的童年記憶呼喚了出來。

設計師最終用彩筆畫出彩色舞衣,再將UV燈打到舞衣上,營造出螢光色。一條橘紅相間的巨大錦鯉被投影打在幕布上,四處遊移——不管是萬華最大的廟宇龍山寺,還是萬華有錢人家的池塘,錦鯉都是不可少的吉祥物。這些五光十色,都是艋舺的味道。

《十三聲》劇照, 攝影 劉振祥

萬華街頭的活力和人生百態,是鄭宗龍的生命底色,也是他最旺盛的創作泉源,《十三聲》是他第一次回到生長的地方,以它為題材具象創作。將來的作品是繼續往前回溯,還是邁向未來?鄭宗龍還沒清楚答案,「我還想探索更多,也許是面,也許是線。」

9月9日,這位雲門舞集未來的掌旗人,將攜《十三聲》配樂,憑《刺客聶隱娘》獲得坎城影展最佳電影原聲帶獎的音樂人林強光臨大不同,攜手把大家帶到艋舺這片傳奇土地上,鄭宗龍和林強會打開自己的記憶之櫃,告訴你絢麗又生猛的艋舺百態以及他們在藝術道路上的反骨人生。


活動免費,掃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報名

彩蛋來啦!

讀到這裡,完成報名的小夥伴,還有驚喜哦!

10月,我們還邀請了雲門舞集的資深舞者來大不同開工作坊,邀請大家參加,體驗專業的雲門肢體訓練。

9月9日的活動,接受現場報名哈!

部分來源:【澎湃新聞】

● 嘉賓:鄭宗龍X林強

● 日期:09/09(周日)

● 時間:14:00--16:00

● 地址:局門路457號8號橋IV期R層多功能展示廳


鄭宗龍

雲門2藝術總監


鄭宗龍生於臺北萬華(舊稱艋舺),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曾任雲門舞集舞者。2002年開始創作,作品已在歐美亞澳舞臺演出,屢屢獲獎。2014年,從林懷民手中接下雲門2藝術總監,2020年起將於林懷民退休後,繼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職位。

2006年起,鄭宗龍為雲門2先後編創《莊嚴的笑話》、《變》、《牆》、《裂》、《樂》、《一個藍色的地方》、《杜連魁》、《來》、《十三聲》及《捕夢》等多部作品。舞作先後於德國、西班牙、羅馬大賽獲得獎項。

2016年,臺灣兩廳院委託鄭宗龍創作《十三聲》,於TIFA國際藝術節首演大獲成功, 2017年於臺北、臺南的大型戶外公演,每場湧入逾三萬觀眾。2018年《十三聲》將在澳門藝術節,及北京、上海、廣州、廈門、寧波、長沙等各城展開巡迴演出。

2017年春天,鄭宗龍受邀為澳洲雪梨舞蹈團編創新作《大明》(Full Moon) ,並於澳洲完成22場巡迴演出,2018年《大明》將隨雪梨舞團前往巴黎及歐洲各國演出。

林強

著名音樂人


1990 年,林強以一曲《向前走》獲好評,為臺灣搖滾樂界帶來新風,成為 90 年代臺灣音樂界代表性搖滾歌星。

林強早年曾擔任侯孝賢電影《千禧曼波》、《南國,再見南國》的配樂,近年和導演賈樟柯合作密切,為電影《無用》、《三峽好人》、《二十四城記》擔任配樂。

1996年至2013年《南國,再見南國》《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陽陽》《天註定》陸續於臺灣電影金馬獎及臺北電影節獲獎。2010年《碧羅雪山》獲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音樂獎。2016年《刺客聶隱娘》獲坎城影展最佳電影原聲帶獎、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原創音樂獎,以及臺灣金曲獎。

陳瑜

人生大不同公益發展中心

創始人、理事長


「十三聲」源自鄭宗龍的回憶:這號神秘人物,偶爾現身艋舺廟宇旁,一人劇團,分飾多角,忽男忽女,幼聲老嗓,說書、演戲、唱歌、敲鑼、賣膏藥,樣樣精通。只要他一出現,街坊鄰居便會高喊:「十三聲,十三聲來了!」所到之處萬人空巷。

如今,那號傳奇人物已不復在,編舞家試圖從某些殘片遺物中去重現那些早已不在或褪色的地方色彩。但也許不是不存在,而是被遺忘、被忽略、遭受輕蔑或逐漸凋零的。所以他一次次重回現場,也帶著年輕舞者朋友穿梭艋舺,從寺廟,過茶室,繞巷弄,把那一代代的記憶、一點一滴的文化,找回來。

即將再現的《十三聲》,是廣義的舞蹈。是舞者的說、念、唱、跳。有那卡西,也有你感到熟悉可親卻叫不太出名字——祖先反覆在自己土地上不斷傳唱的歌謠,有為了生存的吶喊、吆喝的小販、搖擺的遊民、大街的角頭、妖嬈的女郎,也有目眩神迷的螢光色彩。

《十三聲》劇照


/ 大不同還有這些活動和課程/

(戳圖片,了解詳情)

【會館活動】聽恆哈圖,看中國最美野雪


【視頻課程】馮頁:這樣陪伴,孩子才能好好學琴

【音頻課程】 陳默:疏解中學生學業壓力的40個藥方

【音頻課程】陳默:這樣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就對了

/多元人生的實踐平臺/

人生大不同
發現自己  成為自己

長按二維碼識別

開啟大不同的人生

網站:www.renshengdabutong.com
新浪微博:@人生大不同公益行動
合作洽談:rsdbt2011@163.com

相關焦點

  • 活動 | 雲門舞集2藝術總監鄭宗龍與《刺客聶隱娘》配樂林強縱情開講!
    又如何成為國際舞評口中「當代舞壇前所未見、新鮮而獨特的聲音」?以一曲《向前走》開啟臺語搖滾革命的音樂人林強,又是如何從狂放不羈的放蕩少年,蛻變為坎城電影節最佳電影配樂得主的呢?雲門2《十三聲》將於10月19-21日登陸東藝。當現代舞與電音相互衝撞,又會激蕩出怎樣的火花?9月9日下午,我們將迎來這兩位大咖創作人,與他們一同暢談記憶裡生猛的反骨人生。
  • |人生大不同·周五日曆板
    最近的重頭戲肯定是雲門舞集2藝術總監鄭宗龍和憑藉《刺客聶隱娘》配樂獲得坎城大獎的電影配樂大師林強聯袂登錄大不同。一個是出身臺灣艋舺街頭的「不良少年」逆襲成亞洲第一舞蹈天團的藝術總監;一個是從搖滾傳奇、電影明星華麗轉身為侯孝賢、賈樟柯御用的電影配樂大師。
  • 聚光燈 | 專訪林懷民的接班人鄭宗龍,看「不良少年」怎麼駕馭「雲門舞集」
    而作為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選擇的「接班人」,此次鄭宗龍來滬為10月即將在東方藝術中心上演的雲門2作品《十三聲》宣傳,不免讓媒體「聞風而動」,紛紛前來一睹「天邊『雲』又起」。鄭宗龍生於臺北萬華(舊稱艋舺),從小就跟著家人四處擺攤、賣拖鞋;街頭活力和人生百態,終成為他日後創作的靈感源泉。
  • 周日來拜會林強|人生大不同 No.223
    他是一個始終聽從自己內心聲音,最終活出精彩人生的傳奇人物。9月9日,林強和另一位創作大咖雲舞集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光臨大不同,暢談他們藝術之路上生猛的反骨人生。甚至有人放話:即便林強二十年沒出新專輯,在臺灣,無論哪裡,人們都知道他!今年十月,借著雲門舞集2(亞洲現代舞天團)的《十三聲》在上海上演,作為《十三聲》的配樂,林強將陪同雲門2的藝術總監鄭宗龍一同光臨大不同,將向上海的小夥伴們袒露藝術之路上生猛的反骨人生。
  • 雲門舞集怎麼交給了一個不良少年?
    而為這個大家族慶賀喬遷的舞蹈,不是林懷民的作品,而是雲門2三位年輕編舞家的新作——新任藝術總監鄭宗龍的新作《來》。▲自稱不良少年的鄭宗龍,少年時曾經蹺課、吸毒、被保護管束「雲門2到美國去演出,《紐約時報》兩次刊登評論,『雲門2的才華應該跟全世界分享』。」
  • 雲門舞集的接班人,和他的這場生猛臺灣浮世繪
    去年11月,臺灣著名的現代舞團「雲門舞集」突然發布聲明,宣布創始人、藝術總監林懷民先生將於2019年12月31日退休。林懷民面對這一消息,幾乎所有熟悉雲門舞集的朋友都會有感慨、有惋惜。我清楚記得,去年消息剛剛發出來的時候,朋友就把這則消息轉發給了我,剛躺在床上想要睡覺的我直接是坐了起來仔細閱讀這則聲明。
  • 楊照*鄭宗龍:從艋舺傳奇談起
    雲門2 藝術總監鄭宗龍與著名作家、評論家楊照,從人生的第一間教室—「街頭」談起,帶您跨越時空,穿梭艋舺廟埕與市集,從《十三聲》傳奇的故事中,揮灑出當代自信的肢體與顏色。【關於艋舺】臺灣有句諺語叫「一府二鹿三艋舺」,意指清朝年間臺灣最繁榮的三個地方依次為:臺南、鹿港和艋舺。
  • 【招募】兩大舞蹈天團的對談:當雲門舞集遇見陶冶X當陶身體遇見鄭宗龍 | 少年大不同
    這場有意思的活動,是「少年大不同」的老大哥「人生大不同」舉辦的,考慮再三,覺得有必要在少年大不同的地界上也發一下招募貼。2、少年大不同經常放送福利贈票,(在此感謝與我們平臺合作的好夥伴們),有些獲贈的家長帶著孩子第一次走進劇場,在繁重的學業之外,開啟了另一個全家可以一起共享歡樂的天地。所以,我們也喜歡能夠用不同的方式,來豐富你的親子時光。
  • 鄭宗龍與雲門舞集新作《定光》
    去年從林懷民手上接下雲門藝術總監,接著率團團海外巡演,今年疫情期間,鄭宗龍安靜打磨新作《定光》。繼《十三聲》之後,他與林強、張玹再度合作音與聲,但這次那個艋舺的宗龍不見了,他帶舞者上合歡北峰向大自然取經,試圖把在山上身體、感官、心靈所感受到的動物性本能與神聖性體驗化為舞作,以舞蹈展現動態的「定」,音樂鳴響著「光」。
  • 編舞大師林懷民明年退休,接班人曾經是街頭不良少年
    這位站起來的年輕人,就是雲門2的藝術總監鄭宗龍。「林老師跟我說接班的時候,我呆了一下。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是我,懷疑自己沒有這個能力。」對41歲的鄭宗龍而言,雲門舞集45年的歷史是光芒萬丈又沉甸甸的。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他笑言「雲門的年紀比我大你知道嗎?」但是,當機會降臨,他骨子裡又有一股韌性想去試試看,「老師在23歲就創立了雲門,我40出頭才開始學著做這件事,我們算是幸運的。
  • 陶身體劇場 x 雲門舞集《交換作》丨七城巡演
    1973 年,林懷民以中國最古老的舞名「雲門」為名,創辦「雲門舞集」。這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職業及當代舞團。林懷民擔任舞團藝術總監四十六年。2020 年,鄭宗龍將接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除了正式劇場的公演,舞團每年在臺灣不同城市舉行大型戶外演出。每場觀眾數萬,演出時秩序井然,散場不留一片紙屑,西方媒體譽為「地表上最大的舞蹈演出」。1999 年,雲門基金會創辦雲門2,每年邀請年輕編舞家創作新舞並進行首演。舞團也致力於舞蹈的普及,長年開赴鄉鎮、部落、校園舉辦講座與演出。2014 年,鄭宗龍出任藝術總監,帶領團隊編創新作,巡演國際,迭獲好評。
  • 這是林懷民與雲門舞集的最後一套作品,可能也是最不一樣的
    3月在東方藝術中心見到林懷民,話題不可避免談到即將到來的離別路口。2017年底,林懷民以公開信的方式宣布將於2019年底退休,2020年起由現任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接手雲門舞集。面對記者「要不要談談退休」的提問,林懷民爽朗地預告了半年後的新作,「雲門演陶冶的作品,『陶身體』來演鄭宗龍(雲門舞集的接任者)的編排,是不是很有趣?」
  • ——雲門舞集《十三聲》創作人鄭宗龍見面會
    1973年由林懷民創辦的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雲門舞集,因先後演出薪傳,九歌(舞劇),家族合唱,流浪者之歌,水月,竹夢,行草等經典作品而享譽世界。被英國倫敦《泰晤士報》評為亞洲第一當代舞團,德國《法蘭克福匯報》亦曾贊其為世界一流現代舞團。雲門舞集創始人、藝術總監林懷民2019退休後,指定鄭宗龍為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接任者。
  • 鄭宗龍與「艋舺的街舞」|藝堂課
    在未來兩個月中,還將有眾多不可錯過的劇目陸續登臺國家大劇院,為大家呈現不同風格、不同時代的舞蹈精品。、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先生,通過「藝堂課」與大家分享他的從藝經歷以及創作感悟,快來聽聽吧!生於臺北萬華(舊稱艋舺),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2002年開始創作,作品已在歐美亞澳舞臺演出,屢屢獲獎。自2014年起,擔任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舞作屢獲國際獎項,雙人舞《狄德貝許》獲2006年德國No Ballet當代編舞比賽銅牌獎。作品《在路上》獲2011年西班牙MASDANZA編舞大賽首獎,羅馬編舞大賽「最佳團隊」,及臺新藝術獎「年度表演藝術獎」。
  • 林懷民退休之作: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空前組合《交換作》
    《12》 張勝坤攝2020年起即將接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的鄭宗龍,他的作品向來都不只是眼睛的「觀看之道」,而是可以用耳聆聽,可以手舞之、足蹈之的全心全情的投入。幾週前鄭宗龍踏入陶身體劇場的排練場,開始與數字為伍——編創期倒數中的數字、動作節拍的數字、9位舞者在排練場交錯安置的數字⋯⋯。這不是鄭宗龍第一次替其他舞團編舞。2017年他受邀到澳洲為雪梨舞團編創《大明》,鄭宗龍看著從各個國家因為愛跳舞而聚首的舞者們,他想如何讓這群雜揉血緣、語言差異的人們同心?——答案是「月亮」,它象徵普世的團圓與完滿。
  • 雲門2十月來滬,演繹「當代浮世繪」
    雲門2 藝術總監暨編舞家:鄭宗龍出生於臺北萬華(舊稱艋舺)的鄭宗龍,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曾任雲門舞集舞者。2002年開始創作,從擺攤叫賣的幼年,汲取創作靈感,作品交織街頭張力與人生百態,獨樹一幟,在歐美亞澳舞臺演出,屢屢獲獎。2012年,鄭宗龍受林懷民之邀擔任雲門2助理藝術總監,2014年接任藝術總監。2020年起,他將於林懷民退休後,繼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的職位。
  • 10.22-10.24 國家大劇院舞蹈節:雲門2《來》
    泊泊意識,浪擊為蟒,亂色崩,在在處處……  鄭宗龍作品中獨特的身體語彙,「表現出亞洲農耕文化的內斂之美」,被譽為21世紀「國際舞壇新鮮而獨特的聲音」。生於臺北萬華的他,小時候跟著家人四處擺攤。街頭人生百態成為他創作的泉源。  最新作品《來》,從傳統民間信仰入手,文化背景影響了動作源頭。
  • 最新開票 | 好評爆表、一票難求,雲門2《十三聲》演繹「當代浮世繪」
    雲門2 藝術總監暨編舞家:鄭宗龍出生於臺北萬華(舊稱艋舺)的鄭宗龍,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曾任雲門舞集舞者。2002年開始創作,從擺攤叫賣的幼年,汲取創作靈感,作品交織街頭張力與人生百態,獨樹一幟,在歐美亞澳舞臺演出,屢屢獲獎。2012年,鄭宗龍受林懷民之邀擔任雲門2助理藝術總監,2014年接任藝術總監。2020年起,他將於林懷民退休後,繼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的職位。
  • 鄭宗龍 新「月」升雲門
    《大明》(2017) 鄭宗龍為雪梨舞蹈團編創  圖/雲門基金會這位雲門舞集下任藝術總監的編舞,既傳承了創辦人林懷民《水月》等經典作品的衝淡深粹,又發展出他獨有的恣肆生猛。1960年代的艋舺華西街,「十三聲」在大厝口廣場賣藝,舉凡古今佚事、流行俚俗,都是他的拿手好戲。他一人分飾多角,忽男忽女,幼聲老嗓,唯妙唯肖。所到之處,萬人空巷。
  • 雲門2 林懷民的青春夢想
    而對於大陸觀眾來說,雲門2則有點兒陌生。但每每談起這支被稱作「青春雲門」的舞團,林懷民就掩飾不住心底的自豪和滿滿的寄望。他說:「雲門2到美國去演出,《紐約時報》兩次刊登評論,『雲門2的才華應該跟全世界分享』。」言語間流露出一股父親對小兒子的溺愛與驕傲。林懷民與三位年輕編舞家:鄭宗龍、布拉瑞揚、黃翊對林懷民來說,雲門2也許是一個成真的青春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