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癌症,最擔心的是事情就是病情一步步出現惡化。如果通過積極的治療,都盼望著病情向好的方面發展,但是怎麼才能夠知道癌症在好轉呢?我們看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來說,分享一個我身邊的一個真實案例,旨在說明腫瘤患者病情是否好轉,不能單靠一個指標來判定。
看到題主的這個問題,我首先是想起了前段時間我經手過的一位老年肺癌患者,我想把她的經歷先分享一下,用來揭露一下癌症的罪惡。
說到這位肺癌患者,發現時腫瘤已經不算小,但是全身檢查後沒有發現遠處轉移。通過積極的化療和靶向藥物治療等治療之後,檢查發現腫瘤也在縮小。正當家人覺得治療有效為之高興的時候,在第四次化療複查時,發現了遠處腦部轉移。所以說,其實我們有時候對癌症很無奈,儘管看到癌症在好轉,但是表像難以掩蓋它惡的本質。
分享以上真實故事的目的,主要是告訴大家:通常醫生會根據患者體徵、檢查等多個方面綜合評價治療效果,不能因為一些指標的短暫好轉而掉以輕心。無論什麼時候,得了癌症,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放鬆警惕,更不能被表象蒙蔽。但是我更不是說,癌症不可能會好轉,因為有些早期發現的癌症,是可以治癒的,而有些癌症,即使發現時已經中晚期,但是通過積極的治療,也是能夠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有效延長患者壽命的。
回到問題,那麼通過哪些指標,可以看出癌症在慢慢好轉?
首先,症狀好轉。
這個是所以疾病好轉的基礎,疾病帶來的不適症狀,如果通過積極的治療,症狀明顯改善,那麼身體就會感到舒適,也就是病情好轉的一個指標。
對於癌症,大多都會給身體帶來明顯的不適症狀,比如疼痛、出血、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精神不振等等。如果通過積極的治療,這些症狀可以改善,那麼對於疾病來說,也是一種好轉表現之一。
而很多惡性疾病的晚期,如果喪失了手術自己放化療治療,那麼姑息治療是唯一的癌症治療方式。如果可以減輕身體不適,提高生存質量,就是一種病情的好轉。
再者,腫瘤消失或者縮小。
如果早期腫瘤,沒有發現遠處轉移,積極的手術治療,甚至可以完全達到臨床治癒的目的。這肯定是一種好轉表現。
而如果沒有手術機會,或者通過放化療、靶向藥物治療、免疫治療等等治療方式,使腫瘤瘤體不再增長,或者縮小,那麼這個也是腫瘤好轉的一個指標。
這個指標,通常要以影像學檢查為主,瘤體變小,並沒有遠處轉移才是好轉的重要指標。
而對於實體惡性腫瘤疾病,如果治療後經過超聲、CT等影像學檢查腫瘤完全消失,且時間超過1個月,判斷為完全緩解;而治療後腫瘤半徑(或所有病灶半徑之和)縮小30%以上,且持續時間超過1個月,可以說疾病部分緩解。
再者,通過血液輔助檢查來看。
許多的腫瘤疾病,帶來的是器官功能的損害,比如出現貧血、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等損害,另外腫瘤標誌物檢查時指標增高。而如果通過積極的治療,化驗指標逐漸向好的方面發展。那麼也是惡性腫瘤性疾病好轉的表現。
以上指標不能僅僅通過一次檢查就能說病情好轉,而應該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動態持續好轉才是好轉的指標。比如高於參考值的某種標誌物,一次檢查恢復到參考值內,只能說明這一段時間內的治療效果較好,是一個好現象,長期的處於正常水平更能說明療效較好的趨勢。
同樣,有些指標變差,那可能是近段時間的治療出現,就要警惕治療中的不足,也並非一定就是病情惡化。
所以說,癌症病情好轉是指患者症狀、體徵以及血液、影像檢查都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單純的某一項指標變化一般很難確定病情變化。
那麼得了癌症,應該怎樣對待才能讓患者病情向好的方向發展?
首先,要保持一個比較穩定的心理狀態。
正確認識疾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並且相信自己是可以戰勝癌症的。尤其很多的患者,家屬選擇不告訴患者病情,這個也主要是擔心由此帶來患者心理負擔加重。
另外,積極調理飲食。
做到飲食搭配合理,營養要均衡,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儘量要細嚼慢咽,不要暴飲暴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鹽醃製、燻製品、發黴等食物,過量食用這些食物容易導致病情加重。
再者,力所能及的參加鍛鍊。
如果身體條件允許,就要適當的進行運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虛弱的體質,增加患者的免疫力,從而更有力量去跟癌症抗衡。
再者,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居住環境要適宜,應該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室內溼度適宜,不要長時間的呆在沒有陽光、不透氣的屋內。家人更要積極的同患者溝通交流,細心的照顧。
有時候家人的陪伴鼓勵才給患者戰勝疾病帶來勇氣和信心。
再者,積極面對治療。
疾病的治療受制於醫療條件家庭條件、主觀意願等等多方面影響,力所能及的配合醫生進行治療。而如果因為治療出現一些副作用,不要過於當心,積極諮詢醫生,積極的克服。
所以說,腫瘤患者疾病是否好轉取決於很多的方面,多數時候需要綜合的評定,而如果不幸得了惡性腫瘤疾病,更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積極配合治療,爭取疾病治療好轉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