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長徵路——波光映月於都河

2020-12-20 詩在遠方之詩童
於都河邊景象

陪伴著紅軍渡口,聽著於都河的水聲,迎來了一個嶄新的黎明。正對於都河的于都縣長徵源小學教學大樓,在晨光中顯得更加明亮、肅然,「弘揚長徵精神,創建和諧校園」的紅色大字也頗值得人誦讀兩遍。

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碑
美麗於都河
於都河邊的彩霞
當年紅軍先鋒團紅四團政委楊成武題詞

這時候,河邊最美的景觀自然應歸於高高的白色紀念碑,藍天、朝霞、閃著金光的五星、奪人眼目的十一個紅色大字「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碑」,這一切組成了一幅美麗而神聖的畫面。

先別蘇區
長徵從於都出發

還有一大型雕塑,如帆船,一面是毛澤東對長徵的評價「長徵是宣言書,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播種機」,另一面是「長徵,從於都出發」。雕塑上的戰士告別蘇區,奔向於都河,踏上長徵之路。

河邊有長徵渡口,從臺階可下到於都河邊。此時,明淨的河面上映著朝霞的光彩,遠處的大橋和高聳的建築也都為於都河平添了新時代的壯麗。

各軍團渡河路線示意圖

從紀念碑的碑文看,當年紅軍的渡口共有八個,主要是于都縣城的東門、南門、西門,梓山的山峰壩,羅坳的孟口、鯉魚、石尾,靖石的漁翁埠,渡河的時間是1934年10月17日到20日。碑文又明確寫道:十月十八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隨中央第一野戰縱隊,從東門渡口過河踏上徵途。

河邊廣場又有數處景觀石,上刻有紅軍長徵時的路線等重要信息,如:「中央機關、中革軍委、紅軍總部及各軍團渡於都河示意圖」,「中央集結於都示意圖」,等。

早晨的於都河邊,到處是鍛鍊的人群,或跳舞,或跑步,或打羽毛球,或踢毽子,到處是音樂聲和笑聲,從5點多開始;約7點鐘,活動的人陸續散去。

早上可算是晴天,有幾個人一直在驚嘆月亮特別大。抬頭望去,清晨的月亮還透著些清光,確實圓而大。再看看,天上有雲,日出時呈彩霞,日出後,灰白色的雲與藍色的天空、碧清的河水、翠綠的林木,共組成壯觀的立體景象。

有詞一首——

桂枝香·別於都

於都月上,

照古渡長橋,

千層紅浪。

火把熊熊高舉,

馬鳴激蕩。

銀河星伴奔南去,

貢江流,

秋風推漲。

大刀光閃,

綢纓飛舞,

幟旗雄壯。

顧百姓橋頭淚淌。

誓早日歸來,

捷報飛巷。

十送歌傳兩岸,

草叢同唱。

緊握雙手千言語:

打白軍,

踏碎壕嶂。

半籃雞蛋,

一隻鬥笠,

滿江波漾。

長徵渡口,也是紅軍長徵第一渡

相關焦點

  • 一塊門板一雙草鞋再現紅軍長徵 「十送紅軍」唱出離別情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8.6萬人跨過於都河,從這裡踏上二萬五千裡長徵的第一步,從而開啟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當年,毛澤東等人出發的東門渡口,如今已成為於都人的休閒場所。每天清早,經常能見到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俵坐在河邊的榕樹下,指著湯湯河水談論往事。說起長徵,老俵們常掛嘴邊的,是陸定一的一首詩:十月裡來秋風涼,中央紅軍遠徵忙,星夜渡過於都河,古陂新田打勝仗。談笑間,話題從夜渡於都跳躍到了勝利會師,仿佛二萬五千裡長徵真的是「萬水千山只等閒」。但在當年,整個中國的革命事業卻命懸一線,危在旦夕。
  • 魂牽「北上無音訊」——來自長徵英烈後人們的思念
    新華社南昌10月17日電題:魂牽「北上無音訊」——來自長徵英烈後人們的思念新華社記者陳聰、賴星一條河,如彎弓,分割出南北兩岸。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紅軍從江西於都河集結出發,開始萬裡長徵。漫漫徵途上,平均每公裡就有3名贛南子弟倒下。
  • 「感動中國十大孝子」獲得者王凱來於都了!他做了這些
    7月6日2011年「感動中國十大孝子」獲得者王凱在於都出發重走長徵路活動現場王凱向市民講述了自己親身行孝的經歷>隨後還參觀了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館及東門渡口王凱從2007年至2010年,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實現母親的夙願,他和弟弟自製了一臺板式三輪車,取名「感恩號」,載著年近八旬的母親,遊覽祖國錦繡河山,跨越1000多個城市,歷517天,行程37000公裡,用行動踐行著中華孝道,也為當代青年人樹立了一個榜樣
  • 致敬長徵 |《長徵組歌》:經典永流傳
    近日,記者來到于都縣,該縣政協副主席、長徵源合唱團首任團長袁尚貴向記者「解碼」合唱團的成長基因。於都是中央紅軍長徵集結出發地,是偉大長徵精神的發源地。1934年10月, 8.6萬多名紅軍將士從於都河畔邁出了長徵第一步。蘇區時期,於都僅30餘萬人,先後有6.8萬多人參加紅軍,其中參加長徵的於都子弟就有1.68萬多人,還有近萬名挑夫隨軍出徵沒有留下姓名記載。
  • 「網上重走長徵路」暨推動「四史」學習教育全國啟動儀式在江西...
    新華社南昌9月29日電(記者孫楠)由教育部組織開展的「網上重走長徵路」暨推動「四史」學習教育全國啟動儀式29日在中央紅軍長徵集結出發地江西於都舉行。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在啟動儀式上表示,在建黨100周年到來前,開展「網上重走長徵路」暨推動「四史」學習教育,是堅定理想信念的鑄魂之舉、傳承革命精神的培根之舉、守正創新育人的實踐之舉,具有重要意義。
  • 今日頭條/央視新聞:為何翻炒錯誤歷史新聞挑起長徵爭議?
    這種禍國䄃民的新聞報導,經過層層關卡放出來,在一個號稱權威媒體進行廣泛傳播,傷害了紅軍形象,傷害了長徵形象,沾汙了長徵精神,誰來為此負責? 「新春走基層丨百年風華憶初心」這當然是好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新時代中國人必需要有的品質。「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主力實行戰略轉移至江西於都。」
  • 於都農村人製作番薯粉,好吃的東西都難做!
    我們於都人特別喜歡番薯的味道,靠勤勞智慧農民的雙手,各種美食都與番薯有關,比如: (薯粉)我們不用加太多其他的佐料,經過番薯粉的加工便成了一道道具有代表性的於都本地特色美食。而番薯粉卻是好吃難得的東西。
  • 紅軍後代憶長徵往事 延續先輩初心 走好新長徵路
    10月19日,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辦的「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不忘初心再長徵』大型採訪座談活動」上,毛澤東主席的嫡孫毛新宇將軍、朱德元帥的嫡孫朱和平將軍、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捷生將軍等紅軍後代,向央廣記者講述先輩親歷的長徵故事,暢談他們眼中的長徵精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閻曉明出席並致辭。
  • 江西南部人口110多萬的縣城,夜幕下的夜市人從眾,毗鄰於都河
    於都這兩年完全可以說成了一個人氣非常旺的「網紅」,不管是在贛州還是江西甚至東南西北都已不是過去的無名之輩。也得益於優越的區位條件以及龐大的人口紅利,於都還是省內經濟強縣,目前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已經超過200億元,可以說是省內無可置疑的經濟強縣,而由於人口基數大人均佔有量就非常少了。 雖然說人均少,但是於都眾多的人口還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的。如今人們生活水平可以說整體都上了一個大臺階,消費能力自然也就上來了。
  • 紅二十五軍:自豫入陝長徵路(軍史鉤沉·長徵記憶)
    紅二十五軍將士   資料圖片   紅二十五軍是一支傳奇的紅軍隊伍:他們是五支長徵紅軍中唯一一支在長徵途中建立根據地的紅軍隊伍,是唯一一支在長徵途中人數不減反增的紅軍隊伍
  • 波光造句和解釋_波光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波光(bō guāng)。 [楊朔《潼關之夜》:「河水在暗夜裡閃動著黑亮的波光。」] 波光在教材中的例句: 1、另有幾隻卻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橫掠著,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爾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
  • 2020中國服裝論壇高端製造與設計協同創新峰會在於都成功舉辦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愛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張榮明,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漢帛國際集團總裁高敏,中國服裝協會副秘書長李昕;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紡織工業處處長張斌華、江西省贛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四級調研員彭小柱、江西省于都縣委書記陳陽山、江西省于都縣委副書記、代縣長黃法、江西省于都縣委副書記李贛興 、江西省于都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黃小龍、
  • 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裡長徵,且看世界對長徵是如何評論的?
    中國工農紅軍長徵路線 所以在後來不管是重走長徵路還是影視劇作,一般都選擇當年中央紅軍所走過的路線。就算是在和平年代,攜帶好相關的裝備,做好相關防護,我們去重走長徵路,都不能完整的按照當年紅軍的線路走下來,可想而知,當年的中央紅軍是經歷了怎樣的艱難險阻。
  • 重慶合景映月臺洋房
    重慶合景映月臺洋房重慶合景映月臺洋房重慶合景映月臺洋房重慶合景映月臺洋房重慶合景映月臺洋房重慶合景映月臺洋房>重慶合景映月臺洋房這棟智能立體停車樓位於九龍坡區科城路、彩雲湖國家溼地公園北門東側,預計今年完工後將提供停車位615個。此樓為全程智能控制管理,車主無需進庫、隨到隨走,存取車一次用時不超過2分鐘。這一建築總建築規模約18003.06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文物展示、文物修復實驗室、珍貴文物庫存和辦公服務。
  • 高考作文輔導37:長徵精神與新時代長徵路(演講稿)
    歷史不斷向前,正如新時代領路人所說,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在新的長徵路上繼續奮勇前進。班級召開以「發揚老紅軍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為主題的班會,請你結合與八十多年前的長徵壯舉有關的詩文、傳說、人物或故事,聯繫現實,寫一篇班會演講稿。
  • 美麗中國鄉村行紅色於都之旅1月6日21:30播出敬請收看
    于都縣地處江西省贛州市東部,每年九至十一月份來於都,可以品嘗到一種果子,這種果子也是讓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福果。在於都有句老話「寧願少米飯,不可無擂茶。」走進潭頭村,映入眼帘是村莊的精緻,整齊的房屋,精巧靈秀的小池塘,但是一聲聲「吮恍」聲會讓遊客順著一股股淳醇的香味向前尋覓。於都擂茶,世代相傳,源遠流長。
  • 《愛蓮說》在於都首發957周年,我們這樣紀念
    7月5日我縣在歷史文化名勝羅田巖的廉溪書院舉辦文化慶祝活動紀念北宋學者周敦頤的作品《愛蓮說》在於都首發957周年贛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于都縣博物館名譽館長張少華表示「957年來,第一次有楚楚動人的於都人來紀念這件偉大的事情。我們要重新認識我們的過去,要盤點我們的家珍,把我們的寶貝亮出來,讓別人看到,讓它熠熠生輝,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事業。」
  • 長徵精神不朽——觀「傳承長徵精神陶印作品展」有感
    在人類歷史上,兩萬五千裡的長徵前所未有,它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詩篇,早已成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詩。它不僅給我們留下了一幅幅鮮活的歷史畫卷,更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長徵精神。這種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值得我們去追憶,去重視,去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