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著紅軍渡口,聽著於都河的水聲,迎來了一個嶄新的黎明。正對於都河的于都縣長徵源小學教學大樓,在晨光中顯得更加明亮、肅然,「弘揚長徵精神,創建和諧校園」的紅色大字也頗值得人誦讀兩遍。
這時候,河邊最美的景觀自然應歸於高高的白色紀念碑,藍天、朝霞、閃著金光的五星、奪人眼目的十一個紅色大字「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碑」,這一切組成了一幅美麗而神聖的畫面。
還有一大型雕塑,如帆船,一面是毛澤東對長徵的評價「長徵是宣言書,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播種機」,另一面是「長徵,從於都出發」。雕塑上的戰士告別蘇區,奔向於都河,踏上長徵之路。
河邊有長徵渡口,從臺階可下到於都河邊。此時,明淨的河面上映著朝霞的光彩,遠處的大橋和高聳的建築也都為於都河平添了新時代的壯麗。
從紀念碑的碑文看,當年紅軍的渡口共有八個,主要是于都縣城的東門、南門、西門,梓山的山峰壩,羅坳的孟口、鯉魚、石尾,靖石的漁翁埠,渡河的時間是1934年10月17日到20日。碑文又明確寫道:十月十八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隨中央第一野戰縱隊,從東門渡口過河踏上徵途。
河邊廣場又有數處景觀石,上刻有紅軍長徵時的路線等重要信息,如:「中央機關、中革軍委、紅軍總部及各軍團渡於都河示意圖」,「中央集結於都示意圖」,等。
早晨的於都河邊,到處是鍛鍊的人群,或跳舞,或跑步,或打羽毛球,或踢毽子,到處是音樂聲和笑聲,從5點多開始;約7點鐘,活動的人陸續散去。
早上可算是晴天,有幾個人一直在驚嘆月亮特別大。抬頭望去,清晨的月亮還透著些清光,確實圓而大。再看看,天上有雲,日出時呈彩霞,日出後,灰白色的雲與藍色的天空、碧清的河水、翠綠的林木,共組成壯觀的立體景象。
有詞一首——
桂枝香·別於都
於都月上,
照古渡長橋,
千層紅浪。
火把熊熊高舉,
馬鳴激蕩。
銀河星伴奔南去,
貢江流,
秋風推漲。
大刀光閃,
綢纓飛舞,
幟旗雄壯。
顧百姓橋頭淚淌。
誓早日歸來,
捷報飛巷。
十送歌傳兩岸,
草叢同唱。
緊握雙手千言語:
打白軍,
踏碎壕嶂。
半籃雞蛋,
一隻鬥笠,
滿江波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