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都河是中華民族偉大長徵精神的起源,這條流淌數千年的河,見證著軍民魚水情深,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于都縣地處江西省贛州市東部,每年九至十一月份來於都,可以品嘗到一種果子,這種果子也是讓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福果。
這種果子就是贛南臍橙。贛南臍橙不但走進了國內所有大中城市市場,而且遠銷俄羅斯、阿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
想體驗採摘臍橙嗎?那就跟著我們的外景記者一起向楊根連學習一下。
楊根連告訴我們,他的臍橙的年產量能達到一百多噸,每年都會被早早的預定,不愁銷路。
贛南是我國最大的臍橙主產區,被譽為世界橙鄉,而贛南臍橙榮獲了中華名果的稱號,在2019年入選了中國農業品牌目錄。贛南地區多丘陵山地加上典型的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光照條件好,雨水充沛,無霜期很長,尤其在每年9-11月臍橙成熟的時候,晝夜溫差大,所以這時候成熟的臍橙糖分非常高,水分多,肉質脆嫩,果子橙紅鮮豔,果香撲鼻。
贛南臍橙不僅讓楊根連一個人的錢袋子鼓起來,更是讓井塘村的村民們增加了收入。從種植這個環節開始一直到最後銷售,這中間調動起來所有村裡的村民。
橙園中的工人以女性居多,但是他們分為採摘、搬筐、挑運、分揀的工序。而在眾多工種之中攝製組捏把汗的便是挑運,她們腳踩著45度的崎嶇山路,肩上挑著近百斤的橙子,每天往返數百次不辭辛苦。
一人富不算富,先富帶動後富。井塘村採取了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村民們全部實現了脫貧致富,種植戶的平均收入在2萬元左右,而果農人均收入也達到了1萬多元。
如果說井塘村的脫貧「明星」贛南臍橙可以用一個「甜」字來形容,那麼,接下來我們攝製組要去的潭頭村可謂是尋著「一路飄香」去拜訪一位位致富明星。
在於都有句老話「寧願少米飯,不可無擂茶。」走進潭頭村,映入眼帘是村莊的精緻,整齊的房屋,精巧靈秀的小池塘,但是一聲聲「吮恍」聲會讓遊客順著一股股淳醇的香味向前尋覓。於都擂茶,世代相傳,源遠流長。居家主婦從小耳濡目染,擂茶成了她們的拿手活。一個擂茶能手,是極為人們所尊崇的。
客家擂茶是中國茶文化中,保存最原始形式的飲茶方式,也是潭頭村旅遊合作社富硒食堂的特色招牌,路過的遊客都要進來喝上一碗擂茶歇歇腳。在2013年,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被列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富硒食堂是2019年6月由潭頭村石岸潭劉氏祠堂改建而來的,這裡是潭頭村村民的根,在這裡每一位原本村裡的貧困戶都是股東,每戶以2000元入股,但是每戶只能持有一股,也就是說,這裡的村民除了每個月的工資以外,到年底還可以享受富硒食堂的分紅。
除了富硒食堂,這裡的老百姓充分利用腳下的沃土,因為這裡的土壤含有豐富的硒元素,硒為稀有長壽元素,既能抗癌提高人的免疫力,還能抗衰老,所以潭頭村的富硒絲瓜也是這裡一道招牌。
張忠華的爺爺是于都縣的第一位黨員,他作為年輕貧困戶的代表,不怕苦不怕累,他承包了蔬菜產業園的3個大棚種起了瓜果蔬菜,年收入也達到了20幾萬。
從2019年6月到年底,富硒食堂一共接待了遊客約兩萬人,盈利四十萬元,2019年年底,富硒食堂的每位股東就收到了第一筆400元的分紅。
在潭頭村,人人是股東,但除了經營富硒食堂這項共同的產業以外,潭頭村村民個展身手,分頭髮力。村民孫觀發是如何從欠債20萬元到每年收入20萬元轉變的呢?收看節目,為您揭秘。
如今的潭頭村,一條條平整寬敞的水泥路直通家門口,一座座白牆黑瓦的小洋樓拔地而起,這裡不僅有富硒蔬菜,還有紅色旅遊,潭頭村的村民們靠著自己的努力摘掉了貧困的帽子,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品嘗過了擂茶的「香」、臍橙的「甜」,上蕉村的「鮮」也不得不提,那裡的百姓就是靠著這個鮮字,躋身進入了脫貧明星的隊伍的。
這裡原本只是一個水庫和一片林場,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而現在它已經成為周邊地區人們休閒度假的一個打卡地。除了水上這些項目,當然美食還是最吸引遊客的招牌,究竟這些美食有什麼過人之處?
當地美食魚丸魚骨湯,是怎麼做成呢?美食珍珠粉究竟是什麼東西?準時收看節目,為您詳細介紹。
精緻的菜品背後是康華民和段玉萍四年多的全心經營,2016年之前這裡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使得這個水庫一直被隱秘在大自然中,那麼,康華民夫婦是怎麼發現這個原始又美麗的地方的呢?
上蕉村的村民用最綠色的方式把雞鴨魚養大,再賣給景區的農家樂,如此一來,遊客們吃到了綠色健康的食材,村的民有了真金白銀的收入,兩全其美。
擂茶的「香」、臍橙的「甜」,上蕉村的「鮮」,接下來的「美」要去距離于都縣15公裡的禾豐鎮尋找了,那裡有一個蘭花小鎮最近成了遊客的打卡地,那裡百姓手執蘭花笑臉相迎,蘭花用它的「美」把金盆村變成了脫貧致富的寶地。
從2018年6月開始,廣東省的一家公司看中了金盆村的土壤和氣候資源、多次考察最終決定投資3.5億元在這裡打造一個以蘭花為主產業的新型生態農業基地。
3000畝的蘭花種植要澆水施肥分苗栽培,插花,這需要大量得工人來支撐,蘭花小鎮採用公司+基地+農戶+電商平臺的模式,帶動了300戶參與蘭花的種植,禾豐鎮的村民也真真正正的享受到了鄉村振興的紅利。
在致富這條路上,井塘村依靠自然條件優勢,用種植臍橙來脫貧;上蕉村,曾經在外打拼的人回鄉創業帶動周邊父老鄉親一起脫貧;蘭花小鎮吸引外資企業來帶動就業實現脫貧;潭頭村讓傳統的擂茶技藝帶動全村,用旅遊脫貧。贛州於都人民追尋著先輩的足跡砥礪前行,在脫貧路上百花齊放,未來,於都人民的致富之路一定會光明燦爛。
《美麗中國鄉村行——紅色於都之旅》
1月6日21:30
CETV-1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現之旅頻道
矩陣傳播平臺
主播|曹震 編導|李垚
編輯|大鵬 責編|杜志燕 監審|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