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都上蕉村的康華民夫婦如何帶動村民家門口就業?

2021-01-08 澎湃新聞
於都上蕉村的康華民夫婦如何帶動村民家門口就業?

2021-01-06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美麗中國鄉村行——紅色於都之旅》1月6日21:30播出,敬請收看

關鍵詞 >> 美麗鄉村建設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美麗中國鄉村行紅色於都之旅1月6日21:30播出敬請收看
    一人富不算富,先富帶動後富。井塘村採取了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村民們全部實現了脫貧致富,種植戶的平均收入在2萬元左右,而果農人均收入也達到了1萬多元。在潭頭村,人人是股東,但除了經營富硒食堂這項共同的產業以外,潭頭村村民個展身手,分頭髮力。村民孫觀發是如何從欠債20萬元到每年收入20萬元轉變的呢?收看節目,為您揭秘。
  • 易地搬遷村民家門口就業
    原標題:易地搬遷村民家門口就業扶貧車間讓村民可以在家門口就業。當地村民滿臉笑容,對如今的生活十分滿意。2019年9月,在高新區的推薦下,東川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引進了南華華芯科技有限公司,把工廠建到村民家門口,讓村民真正實現就近就業。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南華華芯科技有限公司成為了當地村民口中名副其實的明星企業。
  • 紀俊英用野菜做出「創業大餐」 帶動百餘婦女家門口就業
    不僅如此,在紀俊英的帶動下,百餘名婦女實現了居家就業,她也成為當地的巾幗創業典型,並於今年9月底榮獲山東省「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稱號。「我家最難的時候是在政府、鄉親的幫助下走過來的,如今我有能力了,一定要幫困難的鄉親一把。 」今年50歲的紀俊英說。最初,紀俊英是種植野菜。10多年前,她丈夫患上尿毒症,多方求醫問藥之下,嘗試用野菜搭配中藥調理身體。經過一段時間,丈夫身體慢慢有了好轉。
  • 晴隆龍發服飾:家門口的扶貧車間 帶動群眾就業增收
    為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讓搬遷群眾搬得出、快融入、能致富,晴隆縣在遷入地阿妹戚託小鎮旁邊配套了一個產業園區,引進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問題。目前,通過引進企業已提供就業崗位近千個,龍發服飾就是其中一家企業,通過發展服飾產業帶動群眾就業增收。
  • 察布查爾縣:冬季大培訓 點亮村民就業新技能
    為進一步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水平,確保村民至少掌握一項實用技能,察布查爾縣利用冬閒時間積極開辦技能培訓班,以實用技能提升村民就業機會,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近日,在察布查爾縣海努克鄉海努克村,數十名村民正跟著專業技師學習電焊技術,通過理論+實踐的培訓方式,技師手把手為村民教授材料切割、電焊等技能。
  • 海口農豐村成立蔬菜種植合作社 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海南日報記者 邱江華  12月11日清晨,在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農豐村的蔬菜種植基地大棚,菜心葉片上晨露未乾,三三兩兩的村民已陸續趕來,開始採摘管護工作。  「這兩年我們村的辣椒和豆角賣得特別好,尤其是冬天蔬菜大量上市的時候,海口不少居民小區直接和我們訂購。」農豐村村民吳桂蘭打理著辣椒,臉上滿是喜悅。
  • 外出務工、家門口就業……蒙自這個地方都可以幫你實現!
    外出務工、家門口就業……蒙自這個地方都可以幫你實現!「在家門口上班,是件很幸福的事。」這是農民工的幸福新表達。雨過鋪街道雨過鋪居委會古城村村民 李錦紅建設者之家的這個平臺,每年都會組織老師來給我們培訓種植業,自己創業和外出打工也會幫助我們安排。
  • 臺山村村民:「家門口」辦起創業技能培訓班
    ,由臺山村和本溪市人社局指定機構生生職業技術學校共同舉辦的創業技能培訓班正在進行,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培訓,學到技能,真正體驗到送政策、送崗位、送培訓進村入戶的實惠。培訓課上,授課老師採取理論授課與實操訓練相結合的方式為學員講授創業培訓、技能培訓,為學員免費提供教材、免費提供就業崗位
  • 小小虎頭鞋帶動村民致富
    新華社石家莊9月7日電 題:小小虎頭鞋帶動村民致富  新華社記者範世輝  圓圓的「虎臉」,神氣的「眼睛」,霸氣而不失可愛的「王」字……如此精美的虎頭鞋出自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張西堡鎮李莊村武香環之手。
  • 蘭陵「自強哥」幫村民實現「家門口」上班
    蘭陵「自強哥」幫村民實現「家門口」上班大眾日報記者 杜輝升 趙德鑫2020-07-16 17:00:02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脫貧不忘桑梓情」,兩年後,王高飛萌生了回鄉創業,帶動鄉親共同致富的念頭。回鄉後,王高飛與當時在上海打工的服裝外貿企業甲蓓服飾有限公司積極對接,在卞莊街道和壩口村的支持和幫助下,在壩口村租賃廠房,開闢了上海甲蓓服飾蘭陵生產區,廣泛吸引周邊貧困群眾就近就業。
  • 邱景霞:「帶動更多人就業,我很滿足」
    吳橋縣溝店鋪鄉徐莊村民邱景霞  「能帶動更多農村婦女就業,我很滿足」  邱景霞,吳橋縣溝店鋪鄉徐莊村民,創建鴻鑫英手工坊,把農村婦女的手工編織產品銷往澳大利亞、英國等多個國家。
  • 百縣千村行(341)丨村民家門口制花燈就業 還想當「網紅」
    12月24日一大早,鴻遠村花燈基地,村民文光林早早的來到這裡,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打開焊接機,焊接鐵絲,做花燈的框架,機器發出「哧哧」的響聲,不一會兒,一個花燈的框架呈現出來。而在隔壁,幾個村民正在手腳麻利的裱糊花燈。「快點、再快點。」該村黨總支副書記孫傳禮在一旁「催促」,因為這是花燈基地開張後接到的首筆外地訂單500個,要在春節前保質保量發往宜賓。
  • 上蔡黃埠新莊村 家門口就業真開心
    近年來,上蔡縣黃埠鎮新莊村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做好貧困戶家門口就業文章,有效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走出一條從「輸血」扶貧到「造血」扶貧的脫貧新路。2016年,新莊村向古蔡鐵鍋廠注資150萬元,用於擴大廠區規模,引入先進設備,新增就業崗位,並優先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廠裡上班,實現家門口就業。截至目前,新莊村近十名貧困戶與古蔡鐵鍋廠籤訂長期用工合同,實現經濟穩定增收。古蔡鐵鍋廠月產量15000口,年產值500萬元。
  • 家好路通產業興 村民臉上展笑顏——聽青川縣涼水鎮曙光村村民講述...
    村民袁永華通過在基地務工就業、發展特色產業等方式,不僅甩掉了「貧困帽」,還被當地村民稱為「烏藥產業種植土專家」。談及如今的產業發展狀況,袁永華用了八個字描述:「產業旺了,口袋鼓了!」袁永華表示,他還將繼續努力,擴大規模種植。
  • 十林鎮藍開五金製品有限公司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小記
    這個開在家門口的帶貧車間,不僅讓本村和周邊村的10多名貧困群眾在家門口穩定就業,而且實現了「有活幹、穩收入」的目標。趙運介紹:「公司堅持扶貧與扶志相結合,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積極吸納貧困戶來公司培訓就業,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貢獻力量。目前,公司日生產產品120臺,解決當地群眾30多戶在企業就業,其中貧困戶就有10戶31人,實現人均年收入4000元左右。」
  • 扶貧日記|家門口就業,讓貧困戶爸爸陪著女兒長大
    為了破解留守兒童的困境,補上脫貧攻堅的短板,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駐村工作隊多次開會討論,走訪調研,為榮村的有勞力貧困戶謀劃了一條多措並舉的就業增收之路:一是通過引進農業種植項目,以技術引領帶動產業增收。
  • 齊河縣華店鎮搬遷安置社區住房「三級跳」,居民家門口就業就醫上學
    住上樓、住得好,對於華店鎮村民來說,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解決之後「幹什麼」的問題。「以前家裡有4畝地,種些麥子、玉米,辛辛苦苦一年下來,情況好的時候大概能有個4000元。那時候,我也還在附近廠子幹活,白天黑夜連軸轉,澆地、打藥時只能請假,本來就2000元工資,到手的就更少了。」範美給記者算了一筆帳。
  • ...家門口就業,一年能幹20多萬丨習水縣雙龍鄉雙龍村村民羅英文
    我叫羅英文,是習水縣雙龍鄉雙龍村村民,今年已經40多歲了,常年在廣東務工。我從來沒有想過在家門口就業,就能幹20多萬元,太不可思議了。羅英文和羅黔宇挑選馬桑菌村裡和我一樣常年在外務工的人也不在少數,與其在外漂泊,不如在家門口就業。
  • 永康這條公路正式通車 帶動著村民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
    近日,象珠鎮雅呂景區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對於一個曾經交通不便,地域偏遠的北部山區來說,能成功發展鄉村旅遊業,家門口的永義公路(雅呂村路段)是一大助力,該公路雅呂路段已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