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富順縣趙化古鎮大街小巷懸掛起一盞盞花燈,把古鎮裝扮一新,也平添了幾分暖意。
而這些漂亮的花燈並非來自外地,而是該鎮鴻遠村本土製造。今年9月,該村和自貢市胡氏花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合作制燈,如今產品供不應求。
12月24日一大早,鴻遠村花燈基地,村民文光林早早的來到這裡,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打開焊接機,焊接鐵絲,做花燈的框架,機器發出「哧哧」的響聲,不一會兒,一個花燈的框架呈現出來。而在隔壁,幾個村民正在手腳麻利的裱糊花燈。
「快點、再快點。」該村黨總支副書記孫傳禮在一旁「催促」,因為這是花燈基地開張後接到的首筆外地訂單500個,要在春節前保質保量發往宜賓。
「我本來眼力就不好,不要催了嘛。」文光林邊焊接鐵絲邊說。
由於身體有殘疾,文光林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花燈基地開張後,村裡考慮到他的實際困難,讓他來基地做工,解決就業問題,增加收入。
「做一個燈的框架有6元錢,現在開始熟絡起來後,每天可以做10多個燈架子,有好幾十元的收入,改善生活。」文光林萬萬沒想到,自己在家門口就業制花燈脫貧。
不只是文光林,村民劉小紅在基地做裱糊工,每天有40元的收入,實現了穩定就業脫貧,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目前基地有15個村民長期做工,收入穩步增長。」孫傳禮告訴記者,下一步,還將擴大規模,逐漸形成包括設計、焊接、裱糊等全套流程的花燈製作基地。
這段時間,鴻遠村村民張英在努力學習網絡直播帶貨,她想通過直播帶貨,把村裡的花燈賣的更多更遠,而也自己增收入,甩掉貧困的帽子。
而這也是鴻遠村下一步的花燈銷售方式。「為了增加產品附加值,正在策劃利用時下熱門的「網紅直播帶貨」的方式銷售花燈。」孫傳禮說,想培養一批像張英這樣的熱衷於直播帶貨,有「網紅」潛質的村民,把他們打造成花燈「網紅」,提升鴻遠花燈的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
自貢素有「中國燈城」的美譽,制燈賞燈早已成為一種手藝和傳統。
今年,趙化鎮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過程中,對全鎮12個村號脈「對症下藥」,為鴻遠村定下產業發展方向:製售花燈。
這也是從全鎮的實際出發敲定的。該鎮副鎮長官長富表示,目前,古鎮打造初見成效,古色古香的場鎮需要有花燈裝扮,增添一抹亮色,吸引遊客前來遊玩,與其從外面買燈來裝扮,不如鼓勵村裡幹,既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還能帶動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致富,一舉兩得。
沒有技術,通過村「兩委」領導班子牽線搭橋,和自貢市胡氏花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合作,提供技術指導,村民們參加業務培訓,實現訂單生產。「胡氏花燈給我們下訂單,我們從外面接的訂單如果接不下,也可交給胡氏花燈做,雙方互惠互利。」孫傳禮說。
就這樣,一個村級花燈基地應運而生。
據了解,除了鴻遠村的「花燈」,趙化鎮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過程中,相繼推出了果村的「紅薯粉條」、古木村的「果蔬包裝產業」、鐵龍村的「桑蠶集中養殖」和「林下種養殖」等,目前各村發展勢頭良好。
【來源:川觀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