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雲下,寬闊的村道小路向前延伸,家家戶戶房前屋後乾淨整潔,產業發展綠滿山坡,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笑容……近日,記者來到青川縣涼水鎮曙光村(原茅壩鄉金家村), 感受脫貧前後生活的變化,聽他們訴說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對未來的美好暢想。
袁永華:產業旺了 口袋鼓了
在曙光村袁家山社,過去荒草叢生的山坡如今已經變成中藥材種植基地,成片發展起烏藥特色產業。不管是貧困群眾還是非貧困群眾,都享受到了特色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村民袁永華通過在基地務工就業、發展特色產業等方式,不僅甩掉了「貧困帽」,還被當地村民稱為「烏藥產業種植土專家」。談及如今的產業發展狀況,袁永華用了八個字描述:「產業旺了,口袋鼓了!」袁永華表示,他還將繼續努力,擴大規模種植。
在推進脫貧攻堅進程中,當地幹部在充分調研與徵詢群眾意願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規模化發展特色產業種植思路,積極引導村民發展烏藥種植,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拓寬群眾脫貧致富渠道。
「我們通過與綿陽農科院、江油付子基地合作社對接交流,綿陽農科院農業技術專家每月定期來到村裡對烏藥種植方面提供技術支持,江油付子基地合作社給我們提供烏藥種子補貼,在他們的支持幫扶下,村裡的烏藥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當地第一書記趙偉告訴記者,他們村還成立了烏藥產業合作社,以「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帶動村裡種植烏藥500餘畝,去年烏藥收入達200多萬,帶動300餘人群眾增收。
「今年我了解到的烏藥市場價格還會比去年上漲,收入還會更多!」對於今年村裡的烏藥收成,趙偉信心滿懷。下一步,村裡將進一步擴大烏藥種植規模,把烏藥做成青川的地標產品。同時還將引進高山蔬菜種植,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從事烏藥和高山蔬菜種植和管護,擴大就業機會,增加群眾收入,推進產業發展,讓村民脫貧奔康路子越走越寬。
朱丕華:住上好房子 過上好日子
「新房寬敞明亮,家門口就是馬路,做啥都便利!」曙光村金家坪社朱丕華一家四口人於去年9月份搬進了新房。7月17日,在他的新家看到,寬敞明亮的房子被收拾得井井有條,房子布局合理,有獨立的廚房、衛生間,水電網全通。在新房另一旁,則是修建的生豬養殖地。
搬遷前,朱丕華一家住在高山上,離現在居住地走路約1個小時路程,交通、用水和網絡不便。過去,人畜混居,人居環境差,老舊潮溼的木架房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發展產業也因交通不便賣不出好價錢。
「這要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我們搬進新房,這心裡感覺暖暖的。」朱丕華說,他們家享受到易地扶貧搬遷政策,100餘平方米的房子,家裡只花了五千多元,其餘全部由政府補貼。
「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我們還要依靠自己勤勞雙手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才能不負黨恩。」朱丕華說,現在生活生產條件這麼好,他準備加大生豬養殖產業發展,闖出一條養殖致富路。
朱從良:水泥路到家門口 晚年生活也精彩
「水泥路通到家門口,每天晚飯後,我就會和老伴出門溜達溜達!」曙光村的朱從良和老伴已年過七旬,看著家門口新鋪成的水泥路,他們感慨道:「有了這條路,我和老伴不僅告別了『雨天出門兩腳泥』,晚年的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了!」
在推進脫貧攻堅進程中,當地以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為目標,對村裡實施公路硬化,新建便民路等,解決群眾出行難題。如今,該村已實現社社通水泥路。
在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建成了村文化室、文化廣場等, 豐富群眾業餘生活,提升他們的幸福生活指數,受到廣大群眾一致點讚。
(江琪 趙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