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議員叫囂:將美在臺協會、臺駐美代表處升格為「大使館」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直新聞:對於共和黨聯邦眾議員裴利呼籲,美國國會應考慮立法,將美國在臺協會和臺灣駐美代表處升格成為「大使館」,並讓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使用「大使」稱謂一事,你做何解讀?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其實,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有權決定駐外大使人選,但提名須經參院確認同意。而美國與臺灣並不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甚至也不是所謂的官方關係,因此美國在臺協會和臺灣駐美代表處都只能具備民間團體的身份,美國在臺協會處長不能由總統來任命,只能由國務卿來任命,並且不需要參議院批准,這既是中美建交三個聯合公報的規定,也是「臺灣關係法」中的明確規定。

假如美方將在臺協會和臺灣駐美代表處統統升格為所謂的「大使館」,那實際上還不僅僅是違反了這兩個法律的問題,它意味著中美之間的政治與軍事關係都將出現顛覆性的變化。因為在臺協會和臺灣駐美代表處升格,實際上就意味著美臺正式「建交」,而美臺「建交」也就必然會意味著中美斷交,以及接下來的臺海開戰。

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呼籲只是代表了美國國會內部一小部分極端反華與挺臺派的聲音,並不代表美國政界的主流,而且在當前情勢下,這個呼籲不太可能在美國國會通過變成為法律,甚至不太可能變成正式的提案,更不可能變成美國白宮的臺海政策。

要知道,近年來在美國國會連一個非常引人關注的被動防禦性法案,也就是所謂的「防止臺灣遭侵略法案」,即一旦大陸武統臺灣,美國就將自動介入臺海戰爭,都只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更何況這樣一個等於是主動挑起兩岸戰爭的進攻性法案?

我想,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才會輕描淡寫地回應稱,對於美國國會內所有支持臺灣的努力,我們都會表示感謝。因為吳釗燮知道,這僅僅是一個口頭上的呼籲而已,並不會落實成為法律,所以沒有必要較真。

直新聞:美國參眾兩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再度提出要「協助臺灣維持自我防衛能力」,對此,你又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認為,相較於往年,今年的美國國防授權法案呈現出了這麼幾個特點——

第一個是,這個法案再次確認「臺灣關係法」及「涉臺六項保證」是美臺關係的基礎,同時重申了要繼續對臺售武與擴大美臺軍事交流。這意味著美國國會對於川普政府過去一年來在臺灣問題上的激進做法是認可的。

第二,跟最初的草案相比,這個最終通過的版本不僅刪除了參議院提出的邀請臺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的內容,也刪除了眾議院提出的關於美軍醫療船停靠臺灣的內容。在前幾年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中,這些條款都是存在的,但都沒有被美國白宮與國防部執行。這也就意味著,在當前臺海局勢的現實面前,美國國會也選擇了理性與妥協,放棄了那些非常具有挑釁性、容易導致臺海局勢陡然升級的條款。

第三,跟最初的草案相比,這個最終通過的版本另外一個所謂的「亮點」是,第一次提出了要由美國軍方牽頭,來發展臺美醫療安全夥伴關係,並且要求美國國防部必須要向參眾兩院軍委會提交報告。這意味著,美國國會在放棄了邀請臺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與讓美軍艦停靠臺灣等激進方案的同時,卻在企圖從另外一個不太敏感的地方,也就是美臺軍事醫療合作層面來進一步推進美臺兩軍的交流。也就是說,在提升美臺關係尤其是美臺兩軍關係上,美國國會也變得更加策略更加技巧或者說是更加狡猾了。

除此之外,跟往年相比,今年的法案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不同,就是參眾兩院明確要求美國國務院的對臺政策,必須要跟國會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完全保持一致,並定期向國會做出報告。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在臺灣問題上,美國立法與行政部門正在進行權力爭奪,國會想要絕對地主導和控制美國的臺海政策。

我認為,這對於未來的臺海局勢來說,應該不是什麼好事情。因為在過去的美臺關係中,行政部門也就是白宮往往會顯得患得患失偏向保守,而國會則顯得非常的大膽激進。

直新聞: 我們注意到,美國國會通過的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還明確提出要實施「太平洋威懾計劃」,以向中國大陸發出一個強烈的信號,即美國將堅定地捍衛其在該地區的利益。對此,你又做何解讀?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其實,美國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中涉及中國或與中國有關的條款將近40項,涵蓋了軍事、技術、學術、經貿等各個領域,但是真正具有挑釁性的新東西只有這一個,即要對中國實施「太平洋威懾計劃」。它意味著,美國在把中國列為了戰略競爭對手的基礎之上,再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也就是要全面動用軍事力量來主動威懾中國。

而且,這個法案並不僅僅是提出倡議,而是落實到了具體行動上,也就是每年拿出數十億美元來全面更新美軍的軍事裝備提升美軍的作戰能力,「以徹底打消中國試圖在太平洋地區跟美國掰手腕的念頭」。

我們知道,早在2014年美國曾經與北約盟友一道,提出了一個旨在應對俄羅斯的「歐洲威懾計劃」,而現在則如法炮製,針對中國提出了一個「太平洋威懾計劃」。它意味著美國已經進一步下定了要將戰略重心從大西洋轉移到太平洋、從俄羅斯頭上轉移到中國身上來的決心。

而更加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在這個所謂的「太平洋威懾計劃」當中,美國還進一步明確定位了臺灣的角色。不僅確立了臺灣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軍事地位,而且毫不掩飾地提出,要把進一步武裝臺灣作為威懾中國大陸的新手段。

這也就意味著,在「太平洋威懾計劃」制定後,隨著美國對中國大陸全面擺開軍事進攻與挑釁態勢,未來臺灣的兩岸軍事戰略也將會由原來的被動防守變成主動進攻。我想,這應該就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向臺灣出售一系列進攻性武器的原因。也就是說,在「太平洋威懾計劃」制定後,臺灣不僅被綁上了美國的戰車,而且被推上了最前線。

相關焦點

  • 「駐美代表處」將臺北改臺灣?蘇貞昌叫囂:臺灣受到世界重視
    【「駐美代表處」將臺北改臺灣?蘇貞昌叫囂:臺灣受到世界重視】78位美國眾議員今天聯名致函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以「臺北」無法確實反映所謂「美臺強健關係」為由,呼籲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並支持雙邊洽籤自由貿易協定。對此,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表示感謝,聲稱這顯見臺灣不只在美國、在世界都受到非常大的重視。
  • 「臺灣代表處」應該升格為「大使館」?
    編輯:翰林據媒體報導,在12月10日,美國議員裴利鼓吹美國國會應當考慮立法,將「臺灣駐美國代表處」升格成「美國駐臺灣大使館」,而臺「駐美代表」蕭美琴也應使用「大使」稱謂。
  • 駐美機構要改名「臺灣代表處」?臺外事部門急忙改口
    78名美國眾議員日前聯名致函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煽動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以下簡稱「駐美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對此,臺當局外事部門先是承認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但不到一天時間又急忙改口,聲稱「無確切推動時程」。
  • 臺媒:78名美議員聯名致函蓬佩奧,鼓動將臺當局駐美代表處更名
    【環球網報導】據臺灣「中央社」18日消息,美國78名眾議員當地時間17日聯名致函國務卿蓬佩奧,鼓動將民進黨當局駐美代表處——「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簡稱 TECRO)更名為「臺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 臺駐美機構改名「臺灣代表處」?臺外事部門又改口了
    中國臺灣網12月22日訊 綜合臺媒報導,美國眾議院78位眾議員,呼籲美國務院應將臺灣「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臺灣代表處」(TRO)。臺外事部門副負責人曾厚仁表示,「有進行中」,臺外事部門晚間則改口稱「確實曾與美方討論此案」,並強調「未有確切推動時程」。
  • 臺當局高官證實:正運作臺灣駐美機構改名為「臺灣代表處」
    臺當局涉外部門高官曾厚仁今天證實,臺方正推動「駐美代表處」自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臺灣代表處」(TRO),是「進行中」的案子。
  • 臺「駐美代表處」兩天確診11人,「駐美代表」感訝異:可能在外各自...
    (觀察者網訊)短短兩天,臺當局「駐美代表處」曝出1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且尚未釐清傳播路徑。對此,臺「駐美代表」蕭美琴直呼「很訝異」,稱不排除確診者是在外「各自感染」。但底下員工的曝料則又是另一種說法,稱「代表處」輕視防疫,還舉辦餐會。
  • 臺「駐美代表」自封「大使」
    臺灣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近日被曝將社交媒體上的簡介改為「臺灣駐美大使」,引發網友熱議。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有網友諷刺蕭美琴「只會自嗨」,還有網友質疑:「這個人是要將臺灣推向戰爭邊緣,以獲取個人最大利益才高興?」蕭美琴個人推特簡介改為「臺灣駐美大使」
  • 「駐美代表處」將「臺北改臺灣」?蘇貞昌聲稱:臺灣受到世界重視
    78位美國眾議員今天聯名致函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以「臺北」無法確實反映所謂「美臺強健關係」為由,呼籲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並支持雙邊洽籤自由貿易協定。對此,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表示感謝,聲稱這顯見臺灣不只在美國、在世界都受到非常大的重視。
  • 臺「外長」:目前不尋求「臺美建交」 但將深化關係
    吳釗燮資料圖(聯合報)臺灣島內一些政客及媒體近期不斷炒作升級所謂「美臺關係」,甚至叫囂「美臺建交」,臺灣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20日聲稱,「目前不尋求與美建立全面『外交關係』」,不過要繼續深化「雙邊關係」,聲明引發臺媒揣測
  • 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若升格將嚴重衝擊中美關係
    作者 楊仁飛 廈門市臺灣學會副秘書長、研究員        在臺美現有各種關係中,除了美國國務院與美國軍方主導的臺美互動政策外,「美國在臺協會(AIT)」顯然成為美國務院對臺非傳統安全領域全方位合作的實施與推動單位。
  • 臺美關係大躍進?朝野樂見「更名臺灣」,網諷:沒有「建交」,都是...
    新一輪「正名」老把戲這幾天又在臺灣上演,這次話題談的是「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要更名為「臺灣代表處」。信函內提到「臺北」無法確實反映所謂「臺美關係」,而且在「臺灣關係法」內,也不是以「臺北」一詞稱呼臺灣,呼籲國務院應將臺灣「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據稱,去年「美國在臺協會」的對等機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也已更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
  • 民進黨當局證實推動「駐美代表處」更名「臺灣代表處」
    民進黨當局證實推動「駐美代表處」更名「臺灣代表處」 2020年12月21日 15:5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外事部門政務副手曾厚仁。(圖片源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12月21日訊  綜合臺媒報導,臺外事部門政務副手曾厚仁今日證實,民進黨當局正推動「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臺灣代表處」(TRO)。
  • 臺「駐美代表」深夜發文承認:「駐美大使」美官方不承認
    【環球網報導 記者趙友平】在推特改名為「駐美大使」引發關注後,臺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深夜在臉書發文承認,她在推特的簡介上用「Ambassado」(大使)不是美國官方目前所承認的稱謂,「駐美代表」仍是她對外的正式職銜。
  • 「解禁美臺接觸」遇挫,又叫囂終結「一中」,美議員被疑騙臺灣錢
    小丑議員多次搞「涉臺」提案9月17日提議美國總統「終結過時的一中政策」、「承認臺灣為獨立國家」的,是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湯姆·帝芬尼(Tom Tiffany)。臺媒報導,帝芬尼當天發布新聞稿表示,美臺過去一直保持正常友好的關係,直到1979年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在未經國會的許可下,突然與臺灣「斷交」,並轉向「承認北京」。儘管後來美國國會通過「臺灣關係法」,以及已故總統雷根也提出「對臺六項保證」,但美國仍與臺灣缺乏「正式關係」。
  • 美國政客準備「玩火」,想要臺灣駐美機構改名,臺當局急了:鬧劇
    隨著川普卸任的時間越來越近,美國的反華勢力也開始無比囂張,在不停的對華打壓之下,有些美國政客試圖「玩火」,準備讓美國的國務卿蓬佩奧,把「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為「臺灣代表處」。這是公然地挑釁「一中」行為,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
  • 臺美關係提升"三大動作"之機構變動
    25日,臺當局曝光了三大提升「美臺關係」的大動作,包括美方同意將「臺灣和美國對等放入(臺)事務機構名稱」、首次實現「臺美斷交」40年來的「國安首長」會晤、美臺官員首次共同與臺「邦交國」官員會面。蔡英文當局極力渲染「臺美關係的大突破」,炫耀這是「美挺臺新高點」。但在島內輿論看來,美國在名義上提升所謂的「臺美關係」,只是為了打「臺灣牌」,增加對大陸的籌碼,蔡英文當局緊抱美國大腿對臺灣而言危險重重。
  • 改了個名,「臺美」關係就上一個「層次」了?
    並且川普政府還將臺灣問題當成了對付中國大陸的最好「武器」,狂打「臺灣牌」,讓臺海局勢極度緊張。 而且,川普的政策也被民進黨當成了一個可以推進「臺獨」舉措的「好機會」,所以民進黨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對川普出臺的各種政策無比配合,不斷地炒作所謂的「臺美關係」,在兩岸關係中瘋狂的對大陸進行挑釁。
  • 「美國駐臺代表」比照大使?黃創夏:臺美將提升至「準建交」狀態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發布2020年國會報告,當中提及「臺美經濟合作」在今年出現進展,並建議提升「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位階,職位改為由總統提名、參議院同意。對此,臺灣資深媒體人黃創夏2日表示,這樣的提議形同將臺美的所謂「官方關係」提升到「準建交」狀態。
  • 臺美建交,臺W獨立,可能嗎
    引人關注的是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也參與了會見(臺積電是臺高科技的一面旗幟,被邀應是商洽進一步合作事宜)。對此,島內經濟學家吳嘉隆發文,除了分析晚宴合照,還將後續所有事情連起來,並拆解蔡英文一句「臺灣有決心踏出關鍵的一步」,他「驚覺」「美國正在設法逼中國大陸開第一槍」。柯拉克是9月19日離開臺灣的,臺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20日就把她的推特頭銜更改為「臺灣駐美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