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訪談】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首席指揮家呂嘉:推動中外文化交流 在世界舞臺書寫中國榮耀

2021-03-03 品藝中歐

  他是第一位在歐洲重要歌劇院擔任音樂總監的亞洲指揮家;

  他是第一位執棒芝加哥交響樂團的華人指揮家;

  他是第一位錄製全套孟德爾頌交響作品的華人指揮家;

  他也是全球唯一錄製瑞典國寶級作曲家英瓦·利德霍姆全套交響樂作品的指揮家;

  他在歐美及全球各國指揮歌劇及音樂會三千餘場;

  被西方的音樂評論家譽為「比義大利人更懂得義大利歌劇的指揮家」;

  他就是享譽國際的著名指揮家呂嘉。

  自一九九一年奪得歐洲指揮比賽金獎後,呂嘉在歐洲交響樂和歌劇舞臺上活躍了整整二十五年,直到他二零一七年回歸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的舞臺。這些年來,呂嘉因對西方的交響樂和歌劇的深入探索和動人演繹而享譽世界。現任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和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席指揮,並同時擔任澳門樂團音樂總監與首席指揮的他,對德奧交響樂與歌劇以及法國印象主義音樂的演繹,得到了來自這些作品故鄉的聽眾和專業人士的廣泛認可與讚賞。每年他在世界各地的音樂廳和歌劇院執棒幾十場音樂會和歌劇,並參與監製創作多部新作品和新歌劇的製作。這些精彩演出已經成為當地不可或缺的文化指標。

  呂嘉,生於上海的一個音樂世家,幼年學習鋼琴和大提琴,後來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著名指揮家鄭小瑛先生學習指揮。24歲時進入德國柏林藝術大學,跟隨漢斯·馬汀·拉賓斯坦教授、羅伯特·沃爾夫教授繼續深造。同年,在義大利獲得安東尼奧·佩得羅第國際指揮大賽第一名,並由此開始了輝煌的職業指揮家生涯。

  1990年,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呂嘉參加了在義大利特蘭託舉行的首屆安東尼奧‧佩得羅第國際指揮大賽,一舉奪得第一名及評委特別獎。在比賽後他就出任了義大利特裡埃斯特國家歌劇院的音樂總監,使他成為首位能夠在義大利國立歌劇院擔任總監的亞洲指揮家。他與這家歌劇院的樂團及合唱團合作,錄製並出版了孟德爾頌的五部交響樂全集,是首位完成此壯舉的華人指揮家。隨後他又在德國、英國等歐洲重要的樂團擔任客席指揮,領銜義大利國際交響樂團、羅馬樂團佛羅倫斯等地的交響樂團多年、擔任瑞典諾爾雪平交響樂團及世界文明的維羅那競技場歌劇院等音樂總監及首席指揮。他指揮諾爾雪平交響樂團錄製並舉行了瑞典國寶級作曲大師英瓦·利德霍姆的全套交響樂作品,至今仍是這位大師作品最為完整的一套演繹。

  在他輝煌的指揮履歷中,歐美及全球各國指揮歌劇及音樂會多達3000餘場。在歐洲,他曾在斯卡拉歌劇院、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以及洛桑、都靈、羅馬、那不勒斯、威尼斯、弗洛倫薩、法蘭克福和斯圖加特的眾多歌劇院指揮過大量重要音樂會和歌劇演出。在交響樂領域,他曾與眾多國際上這些熠熠閃光的交響樂團合作,如皇家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羅馬聖塞西莉亞交響樂團、伯明罕城市交響樂團、利物浦皇家愛樂樂團、奧斯陸愛樂樂團、裡昂國立管弦樂團、芬蘭廣播交響樂團、漢堡廣播交響樂團、雪梨交響樂團,及眾多其它歐美及澳洲樂團。

  呂嘉是第一位錄製全套孟德爾頌交響作品的華人指揮家,也是全球唯一錄製了瑞典國寶級作曲家英瓦·利德霍姆全套交響樂作品的指揮家。他對德國古典浪漫派和法國印象派的作品詮釋被盛讚為用「精準的音樂語言與完美的指揮技巧」演奏出「極其令人信服的音樂演繹」。在身為歌劇故鄉的義大利和德國,呂嘉指揮的歌劇劇目超過50部,參與中國原創歌劇10餘部。他是被義大利的音樂評論家譽為「比義大利人更懂得義大利歌劇的指揮家」。

  2006年,時任義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為呂嘉親自頒發徽章,以表彰他多年來對歐洲音樂文化的重要貢獻。2007年,在義大利佩薩羅舉行的羅西尼歌劇節上,呂嘉指揮的羅西尼歌劇《鵲賊》榮膺當年的「歐洲年度最佳歌劇大獎」。2012年,他還在舉世矚目的多明戈國際聲樂比賽中擔任評委,並由此成為該比賽有史以來唯一的華人評委。

  談到與國家大劇院結緣,呂嘉坦言是歌劇這個紅娘促成我的回歸,再次創造了中國與歐洲文化相互融合交流互鑑的機緣。「2008年,國家大劇院排練了第一部歌劇《圖蘭朵》,當時我正在義大利維羅納歌劇院擔任音樂總監,正是對義大利歌劇文化的了解,我又是一位中國人,對中國的工作流程比較了解,我們有了第一次合作,在2012年起,我開始了正式回歸中國的工作模式,接受了國家大劇院的邀請,擔任指揮和音樂總監。」由呂嘉參與監製和指揮的《羅恩格林》、《漂泊的荷蘭人》、《奧賽羅》、《費加羅的婚禮》、《假面舞會》、《託斯卡》等歌劇,在世界眾多歌劇與音樂媒體上廣獲讚譽。憑藉這些世界水準的歌劇製作,國家大劇院不僅成為全球歌劇舞臺上的耀眼明星,更由此開闢了歌劇藝術在中國發展的新篇章。同時,在呂嘉的帶領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也通過其在音樂會中令人嘆服的表現,穩步崛起為中國新一代交響樂團的傑出典範。2017年,呂嘉出任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與首席指揮。在此之前,呂嘉曾任義大利維羅那歌劇院的音樂總監、西班牙特內裡費交響樂團藝術總監,並曾在義大利特裡埃斯特歌劇院、佛羅倫斯交響樂團、羅馬拉奇奧室內樂團及瑞典諾克平交響樂團擔任音樂總監。

  曾經有人評價:「指揮是樂隊的核心與靈魂」,這充分說明了指揮在樂隊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對於「靈魂人物」, 呂嘉有自己的理解:「一直以來,很多人對於指揮有個誤解,認為指揮只是站在舞臺上打打拍子,作用並不大,但其實指揮的重要性遠遠不止於此。首先指揮需要最大化的呈現樂團音樂家的藝術能力並使其發揮到極致,因此指揮不僅要有音樂的想像力,還要知道如何調動樂隊的每一位成員的潛力去達到理想的效果。面對技藝高超、演奏經驗豐富的樂手們,如何能發揮其協同效應來彰顯音樂的表現力,也許這就是「靈魂人物」的作用。視覺上,指揮需要用肢體動作明確地傳達信息讓樂隊的每個聲部配合、起承、轉合,來實現音樂的邏輯結構和織體色彩,而不僅僅是表現音色、節奏、律動、音量、結構等。音樂的織體語言展現出來的如同畫家手裡的調色板,那些平時我們看不到的,也許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色彩和空間在一首樂曲中慢慢展現的淋漓盡致且無限深遠。

  在呂嘉的心中,那份融入到骨髓裡對音樂藝術的情懷在他指揮的作品中得到了最有力的彰顯,他說指揮一定不是技術層面的解決,而是藝術層面的東西。「一位優秀的指揮家,一是要把作曲家的原意理解透徹,透過樂團將音樂表達出來,二是還要在原意之上做到自己的處理,和樂隊共同完成的一個藝術品,這是非常考驗指揮家的,哪怕同一部作品不同的樂隊都會表現出不同的感覺,一位優秀的指揮家要把音樂的情感傳達給樂隊,感染給觀眾,使所有人都沉浸在音樂的魅力中。另外,最為重要的是需要演奏家和指揮家彼此信任,只有信任,音樂才會被釋放的更自由,演奏才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面對一路走來取得的各種榮譽和成就,呂嘉總是很淡然,他說人生都有不同的階段,如果只有名利心的計較,人的虛榮和小聰明就出來了,這些小動機都會在音樂面前展露無疑。榮譽既是鼓勵,更是鞭策,是我們往前走的動力。尤其指揮家,哪怕有再好的天賦,但沒有一定的積累,很難成為一位完完全全的好指揮。只有積累和底蘊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實現真正的藝術引領、表現出人性的關懷理解和世界觀的大格局,所以指揮本身是集體智慧的代表,也是集體榮譽的體現,正因如此,這個職業才是神聖的。

  在歐洲上學時海外為數不多的幾個音樂學子,在逼仄的學生宿舍,想像如果有一天,集結全世界最有才華的華人音樂家,展示華人音樂家的整體實力,打造出一支具備國際一流水平的交響樂團,一支華人交響樂界真正的「夢之隊」,那時候這是一個多大的夢想啊!「當時在歐洲的中國人還不是很多,能夠在各大樂團佔有一席之地的中國人,海外華人、華裔藝術家更是少之又少,當時就有這樣一個想法,甚至可以說是痴人說夢,一晃走過二、三十年,很多中國人、海外華人、華裔都已經在世界一流的交響樂團中擔綱重要位置,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讓最優秀的中國人、海外華人、華裔藝術家形成合力,一起把當初那個夢想變成了現實。這些藝術家在世界頂尖的樂隊裡把世界文化遺產——交響樂表達得那麼好,首先是中華文化底蘊的呈現。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很快,我們的文化歷史非常優秀,不僅有自己傳統的優秀表現形式,而且同樣能把世界上美好、瑰麗的交響樂表達得淋漓盡致,深入人心,在世界古典音樂平臺上達到認可和接受,這是我們中華文化了不起的地方。所以這些優秀的藝術家走在一起,第一次合作最早是在2005年的一次碰撞,而到2015年全球華人樂團正式掛牌,這個夢想才越來越真實、越來越清晰,在這裡全球華人音樂家們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和無私的奉獻,這支華人的節日交響樂團,不僅演奏中國音樂也演奏世界音樂,是華人的更是世界的,他們會致力於展示華人對國際古典音樂形式的理解和貢獻。全球華人樂團的宗旨是:交流、交融、交響。增強優秀華人藝術家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鑑的使命感與凝聚力。交流就是溝通,文化和藝術是人文智慧的根本和至高點,至高點與歷史的進步有很深的關係,只有在文化和藝術交流得到共識,才能達到互相理解,才能達到交融;融合在一起,產生更大的火花;所謂交響,就是各種各樣的文化融合在一起,最後呈現出巨大的共振作用來影響這個偉大的世界。

  不僅如此,2018年(呂嘉)全球華人藝術發展基金設立。該基金旨在展示華人華僑對世界文化的理解和貢獻,增強華僑華人藝術家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鑑的使命感與凝聚力,促進國際文化藝術繁榮發展,培養年青一代藝術家的文化傳承和使命感,讓這個世界充滿愛和美好。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這是有擔當的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更是呂嘉一直的追求。不僅如此,他還一直都在努力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讓中華文化越來越多地被世界所了解和接受。最近幾年各國的中國新春音樂會都是呂嘉和當地的交響樂團合作,墨爾本中國新春音樂會,中日建交四十五周年紀念音樂會,中韓建交五十周年音樂會,中國巴拿馬建交一周年音樂會,以及2020年芬蘭中國新春音樂會。「我們走出去的目的是真正把中華文化推廣到世界各地,讓大家能夠認識到中華優秀的文化,認識到我們優秀的藝術,從而對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有個更多更深的了解。文化自信和文化交流並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首先文化交流要互相尊重,只有尊重文化,才能擺正位置,了解世界。而國際合作最重要是交流,互相了解,尊重,共同激發更好的能量。」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擔當;勇於擔當,才能夠創造輝煌。在習主席「文化自信,打造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文藝作品」的倡導下,堅持把中華文化推廣到世界各地,對此呂嘉表示特別的支持和贊同:「文藝工作者就是要擔起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神聖使命和責任,創作出具有中國精神、中國骨感、中國氣派的精品力作,從而實現強有力的文化支撐和精神力量!目前中國音樂已經在世界舞臺上有了一席之地,我們要有音樂自信,也確實贏得了世界的尊重與讚譽。交流和共享向來是中華民族最質樸的願望,我們在踐行。」

  談到疫情期間的工作,呂嘉表示:「疫情發生以來,作為國家最高藝術殿堂的國家大劇院也宣布取消所有線下演出。音樂會雖然暫時取消,但是國家大劇院並沒有停下藝術創作的腳步,積極打造了一系列抗疫文藝作品,不斷充實提升免費線上大劇院的同時,演出恢復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之中。在這階段中,我們積極與歐美等國保持聯繫,希望通過我們的先行優勢和他們一起共度難關,我個人也向義大利捐贈了一些防護用品,用於疫情的防治工作。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走出去」「請進來」面對面的文化藝術交流戛然而止,但是在肩並肩共同抗疫的過程中,我們與各國藝術家、音樂家以最真摯的關切和堅定的支持,將心與心的距離拉得更近,讓我們有充分的時間與國外的溝通更加緊密和頻繁,大家在這段時間都能靜下心來,體會和研究音樂藝術作品,彼此探討溝通的更加充分和親密,這一點是以往忙碌時所沒有帶給我們的小溫暖。另外我已與義大利方面溝通,今年還要做一些文化交流的品牌項目,用中國的共享平臺,在網上播出,通過這樣的平臺展示。線上連線,對於我來說也是挑戰和創新!」

  呂嘉在採訪的最後表達了對「品藝中歐」國際文化藝術系列專題活動的寄語,祝福該專題得到海外華人的關注,通過這樣專業的平臺,搭建起溝通海內外文化藝術的橋梁,希望更多的人要重視文化,尊重文化。同時人才的培養是目前最關鍵的事情,培養好我國優秀青年指揮是關係到藝術各個領域水平發展的關鍵。

  回首這一路輝煌的藝術歷程,呂嘉把自己的藝術之路歸結為熱愛。他說自己算是命中注定與音樂結緣,「那種熱愛能夠克服一切困難,熱愛不會讓你找到任何藉口退縮和懈怠。」他勉勵正在學習音樂的年輕人:「學音樂,從有這樣的心願到具備這樣的技能需要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只有熱愛才能幫助你走好這段路,也只有熱愛才能讓你有創造力。真正『命中注定』走這條路的人會明白其中的苦與樂,享受這個求索的過程。」

轉載:人民日報海外網

http://feature.haiwainet.cn/n/2020/0623/c3544633-31819687.html

官方展示平臺:人民日報海外網(www.haiwainet.cn)作為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官方網站,致力於打造中國在海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媒體國際傳播平臺,第一時間向讀者提供中國熱點、國際時政,特別是涉華國際新聞事件的權威解讀。

「品藝中歐」國際文化藝術專題系列活動是集權威性、專業性、綜合性於一身的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品牌項目。充分發揮網絡文化藝術優勢,以文化藝術資訊、論壇、訪談為載體,以藝術活動專題、專家和項目庫為構架,採用主題與專題多元化形式開展文化傳播,提供優秀文化藝術作品,拓展文化藝術傳播途徑,推動國際間文化藝術交流深度融合,詮釋新時代下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互鑑與互通。

本連結所有內容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未經授權不得以複製發布發表,違反者將保留所有法律責任追究。



相關焦點

  • 重磅預告 | 呂嘉、呂思清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
    他現任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與澳門樂團音樂總監,在世界範圍內指揮歌劇及音樂會近兩千場,被稱為是「比義大利人更懂得義大利歌劇的指揮家」。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同時兼任澳門樂團音樂總監,曾任義大利維羅那歌劇院音樂總監及西班牙桑塔·克魯茲·特內裡費交響樂團藝術總監。
  • 國家大劇院歌劇節開幕 《唐豪瑟》捍衛樂團與指揮家榮耀
    原標題:《唐豪瑟》捍衛樂團與指揮家榮耀   2012年呂嘉成為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同時還獲得了一個特殊的職位,那就是大劇院歌劇總監,而他當年上任後的首部歌劇便是華格納的《漂泊的荷蘭人》。
  • 乘著歌聲的翅膀:呂嘉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歌劇之夜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是中國國家級表演藝術中心的常駐樂團。由呂嘉擔任音樂總監,陳佐湟任桂冠指揮。樂團自2010年創建以來,以其熠熠生輝的表演歷程,穩居當代中國頂尖樂團之列。多年來,樂團合作的世界級藝術家包括:指揮家洛林·馬澤爾、祖賓·梅塔、克里斯多福·艾森巴赫、瓦萊裡·捷傑耶夫、法比奧·路易斯、鄭明勳、呂紹嘉、張弦等,鋼琴家魯道夫·布赫賓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維奇、王羽佳等,大提琴家王健、戈蒂耶·卡普松等,小提琴家鄭京和、瓦汀·列賓、呂思清等,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芮妮·弗萊明、裡奧·努奇等。
  • 著名指揮家餘隆攜手中國愛樂樂團亮相天津大劇院平臺劇場
    時隔多年,在著名指揮家餘隆的帶領下,中國愛樂樂團此番重返天津大劇院,在戶外平臺劇場為觀眾朋友們帶來《紅旗頌》、《金銀圓舞曲》、《瑤族舞曲》、《波羅乃茲舞曲》及《節日序曲》等多首耳熟能詳的中外名曲。中國愛樂樂團成立20餘載,已成功舉辦了交響樂、歌劇、清唱劇、戲劇配樂、芭蕾音樂、室內樂、音樂劇、影視音樂、多媒體音樂及與中國民族樂器相結合的各類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在內的千餘場音樂會,演奏多達六千餘部作品。
  • 國家大劇院歌劇節·2018開幕大戲——《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即將開演
    呂嘉,享有國際盛譽的華人指揮大師。他生於上海的一個音樂世家,幼年學習鋼琴和大提琴,後來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指揮大師鄭小瑛學習指揮。24歲時,呂嘉進入德國柏林藝術大學,跟隨漢斯·馬汀·拉賓斯坦教授、羅伯特·沃爾夫教授繼續深造。同年,呂嘉在義大利獲得安東尼奧·佩得羅第國際指揮大賽第一名,並由此開始了輝煌的職業指揮家生涯。
  • 贈票 | 張國勇、杜天奇、王與兵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演繹蕭士塔高維奇
    近年來,多次在重大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擔任中國的文化使者,代表國家參與了與美、俄、德、意、法、拉美等國共同舉辦的文化年活動。  2014年在由國家大劇院製作的廣受好評的歌劇高清電影《卡門》、《駱駝祥子》中擔任指揮。2015年,應國家大劇院之邀參加了中國歌劇義大利巡演。2016年指揮中國愛樂樂團成功地完成了樂團在俄羅斯的首次亮相,獲得廣泛好評。
  • 【愛樂福利】圓夢計劃——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方志敏》學生特惠
    國家大劇院歌劇總監兼管弦樂團首席指揮、義大利維羅那歌劇院音樂總監、西班牙桑塔·克魯茲·特內裡費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澳門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曾先後在歐美指揮音樂會及歌劇近兩千場,與一百多個世界知名歌劇院及交響樂團合作。歌劇院合作包括:德國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瑞士洛桑歌劇院和義大利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等。
  •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呂紹嘉演繹西貝柳斯和布魯克納 回復免費送票了 詳情請看全文
    189號寶景大廈1103室聯繫電話:400-811-8510演出信息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呂紹嘉演繹西貝柳斯和布魯克納 --詳細介紹演出詳情項目介紹呂紹嘉  呂紹嘉出生於臺灣地區,是享譽國際樂壇的旅歐名指揮家,他也是當今活躍在世界音樂會和歌劇舞臺上為數不多的華人指揮家之一。
  • 呂嘉:行走在國際樂壇上的指揮大師
    呂嘉形容:「文化是城市的核心與靈魂,而澳門擁有四五百年中西文化交流融匯的歷史,中國第一位通儒學穿儒服的傳教士利瑪竇,就是在1582年踏上澳門土地,然後一步前進北京紫禁城,開啟了中國西學東漸的歷史階段。來到澳門,看到處處都有利瑪竇的足跡,感到特別的親切。」
  • 「龍鳳呈祥——全球華人新春音樂盛典2019」國家大劇院排練進行時
    農曆大年廿九(2月3日)晚,將在中國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一場高水準的音樂盛典,用「音樂」這一無國界的語言向全球華人拜年。鳳凰衛視主持人田川、尉遲琳嘉將擔任盛典司儀。用十二年,「聲入人心」「龍鳳呈祥——全球華人新春音樂盛典」自2008年首次舉辦以來,今年將邁入第十二個年頭。
  • 永遠的豐碑——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音樂會(國家大劇院)
    李心草著名指揮家。現任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指揮、韓國釜山愛樂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先後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和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2008年,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執棒了中國歌劇《木蘭》的歐洲首演。2009年,出任韓國釜山愛樂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2011年初,率領國家大劇院進行了歷史性的首次出訪任務,在首爾藝術中心成功地上演了普契尼《圖蘭朵》。在歌劇領域中,李心草相繼成功演出了《費加羅的婚禮》《漂泊的荷蘭人》《莎樂美》《託斯卡》《卡門》《木蘭》等三十餘部中外經典歌劇。
  • 國家大劇院開年「樂正濃」,集名家名曲送「新春祝福」
    19世紀,在大陸的另一端,維也納郊外的露天舞臺上,指揮家老約翰·施特勞斯託起小提琴,歡快流暢的旋律在顫動的琴弦上流轉,直至新年的鐘聲敲響,音樂才落幕停息。一百年來,在音樂裡辭舊迎新的習慣,從音樂之都維也納傳遍全世界。在2021年嶄新開啟之際,國家大劇院一年一度的新春祝福系列音樂會將於1月6日至2月6日華美歸來,六臺音樂會帶你辭舊新迎,迎接辛丑牛年的到來!
  •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2019-20樂季即將啟程
    在這個以「華彩」為主題的樂季中,國家大劇院這兩支標誌性的駐院表演團體,將攜手音樂總監呂嘉及眾多世界級客座藝術家,為首都觀眾精彩呈現120多場歌劇及音樂會,以華彩之章致敬藝術、致敬時代、致敬新中國70周年華誕。新樂季開啟後,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還將旋即前往韓國,參加第31屆首爾藝術中心交響音樂節,並作為唯一受邀的亞洲樂團在4月21日為音樂節落下帷幕。
  • 鄭小瑛VS呂嘉:三十一載師生情
    在國家大劇院的排練廳,呂嘉看到幾年沒見的鄭小瑛老師來了,激動地上前擁抱。 無暇寒暄,排練立即開始。2014年9月27日,慶祝建國六十五周年全球華人交響樂團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隆重上演。 這是國務院僑辦招待受邀回國參加國慶活動的世界各地的僑領和華僑代表們的演出。
  • 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三周年「線上藝術節」即將開幕
    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中央芭蕾舞團音樂總監、上海愛樂樂團藝術總監、浙江交響樂團藝術總監張藝,國家大劇院駐院歌劇演員、女高音歌唱家周曉琳,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演員趙嶺,也代表藝術家們分享了他們今年的藝術創作體驗,表達了對大劇院的祝福。
  • 2020全球華人樂團音樂家跨時差參與分享會為彼此加油
    「此時此刻,我們在一起」2020全球華人樂團音樂分享會現場,前排為團長及藝術總監呂嘉。   2015年,全球華人樂團在國家大劇院正式揭牌成立,樂團發起人、著名指揮家呂嘉擔任團長及藝術總監。呂嘉表示,「我們需要跟世界交流,世界需要了解中國,中國也需要了解世界,古典音樂正是這樣一種共同語言。」  據介紹,全球華人樂團是一個志願者樂團,向世界各國華人傑出音樂家敞開大門,旨在把活躍在世界高端藝術舞臺上的卓越華人音樂家凝聚起來,用音樂弘揚中華文化,推動中外文化交流。
  • 國家大劇院2021新年音樂會
    元旦期間,國家大劇院2021新年音樂會將如約與觀眾見面。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將率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唱團,以管弦樂、器樂協奏、合唱、民樂、聲樂及朗誦等多種舞臺呈現形式演繹經典名篇,曲目貫穿獻禮建黨一百周年、致敬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回顧國家大劇院「以藝抗疫」等主線。
  • 微信樂談 | 聽呂嘉講述「布魯克納的通透世界」
    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同時兼任澳門樂團音樂總監,曾任義大利維羅那歌劇院音樂總監及西班牙桑塔·克魯茲·特內裡費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渥太華國家藝術中心、蒙特婁藝術廣場、英國巴比肯中心、倫敦皇家歌劇院、威格莫爾音樂廳、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劇院、凡爾賽宮路易十四歌劇院、俄羅斯莫斯科音樂大會堂、日本東京三得利音樂廳、澳大利亞墨爾本藝術中心、雪梨歌劇院、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阿布達比酋長皇宮禮堂、中國國家大劇院等。
  • 呂思清超技小提琴丨三百年名琴攜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再現!
    2021年4月,小提琴大師呂思清將攜手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及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來到長沙音樂廳
  • 中外藝術家大聯合 國家大劇院攜五大唱片公司推出「抗疫」系列音...
    中國網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各行各業同心抗「疫」。為了發揮音樂在「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中的作用,日前,由國家大劇院旗下唱片廠牌NCPA Classics聯合環球音樂、索尼音樂、華納音樂、拿索斯音樂集團、中國唱片集團五大國內外唱片公司,共同發起以抗擊疫情為主題的線上公益系列作品「音樂的力量」。網友可以在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央視網、咪咕音樂、咪咕視頻、騰訊、優酷、愛奇藝等七大平臺免費觀看和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