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樂談 | 聽呂嘉講述「布魯克納的通透世界」

2021-02-11 長沙音樂廳

呂嘉、呂思清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

- 演出時間 -

2021年04月14日  周三  19:30

- 演出地點 -

長沙音樂廳(湘江大廳)

- 票價 -

880(VIP)680 480 380 280 180

80(惠民票)元

-曲目-

《日新》 於京君

《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趙季平

《A大調第六交響曲,WAB 106》 布魯克納

*本場演出一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

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同時兼任澳門樂團音樂總監,曾任義大利維羅那歌劇院音樂總監及西班牙桑塔·克魯茲·特內裡費交響樂團藝術總監。

呂嘉曾先後在歐美指揮歌劇及音樂會近兩千場,合作過的世界知名歌劇院及交響樂團包括斯卡拉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皇家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羅馬聖塞西莉亞交響樂團、伯明罕城市交響樂團、利物浦皇家愛樂樂團、裡昂國立管弦樂團等。

歌劇在呂嘉的指揮生涯中佔據著特殊位置,曾指揮歌劇劇目五十餘部。作為第一位在義大利國家歌劇院擔任總監的亞裔指揮家,他被義大利的音樂評論譽為「比義大利人更懂得義大利歌劇的指揮家」。1989年獲安東尼奧•普蘭佩得羅第國際指揮大賽第一名。1998年他指揮的歌劇《茶花女》被馬切拉塔歌劇節評為最佳詮釋。2007年義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為他頒發「總統杯」;同年,他在羅西尼歌劇節裡指揮的《鵲賊》被評為當年「最佳歌劇」。

作為當今樂壇最知名的傑出中國小提琴家,呂思清經常受邀與國內外著名樂團合作演出及舉辦獨奏音樂會,他那美妙動聽、激動人心的琴聲早已遍布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著名演出場所,如維也納金色大廳、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洛杉磯好萊塢碗型劇場、渥太華國家藝術中心、蒙特婁藝術廣場、英國巴比肯中心、倫敦皇家歌劇院、威格莫爾音樂廳、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劇院、凡爾賽宮路易十四歌劇院、俄羅斯莫斯科音樂大會堂、日本東京三得利音樂廳、澳大利亞墨爾本藝術中心、雪梨歌劇院、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阿布達比酋長皇宮禮堂、中國國家大劇院等。

 

呂思清與國內外頂尖指揮家和音樂家保持著密切的合作,其中包括洛林•馬澤爾、瓦列裡•捷吉耶夫、萊昂納德·斯拉特金、艾度•迪華特、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勞倫斯•福斯特、梵志登、奧斯莫•萬斯卡、米歇爾·普拉松、波切利、餘隆、郎朗、呂嘉、湯沐海、譚利華、呂紹嘉、簡文彬、林昭亮、王羽佳、王健、張弦、張藝、李心草、楊洋、上海弦樂四重奏以及奧斯卡獲獎者、作曲家/指揮家譚盾等。呂思清並於2011年與譚盾在波蘭為他的小提琴協奏曲《英雄》做了世界首演。

 

諸多當今知名的樂團也與呂思清多次合作,其中包括英國皇家愛樂樂團、英國愛樂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德國萊茵國家交響樂團、哈雷管弦樂團、西班牙畢爾巴鄂交響樂團、瑞士伯爾尼交響樂團、薩爾茨堡室內樂團、紐倫堡交響樂團、阿斯彭節日樂團、好萊塢碗型劇場樂團、華盛頓交響樂團、新澤西交響樂團、溫哥華交響樂團、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雪梨交響樂團、墨爾本交響樂團、日本讀賣新聞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等。

 

2016年至今,呂思清擔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教授,以推廣普及音樂藝術為己任,為藝術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2019年,呂思清作為墨爾本交響樂團百年歷史上首位華人駐團藝術家,奏響2019開幕音樂會。並且,呂思清在海內外近30個城市進行「魔弓傳奇Ⅱ——呂思清小提琴獨奏音樂會」巡演。

 

呂思清使用的是由澳大利亞華裔慈善家李大偉先生特別提供的義大利制琴大師斯特拉迪瓦裡製作於1699年名為「克莉斯比小姐」的小提琴。

樂團自2010年創建以來,以其熠熠生輝的表演歷程,穩居當代中國頂尖樂團之列。多年來,樂團合作的世界級藝術家包括:指揮家洛林·馬澤爾、祖賓·梅塔、克里斯多福·艾森巴赫、瓦萊裡·捷傑耶夫、法比奧·路易斯、鄭明勳、呂紹嘉、張弦等,鋼琴家魯道夫·布赫賓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維奇、王羽佳等,大提琴家王健、戈蒂耶·卡普松等,小提琴家鄭京和、瓦汀·列賓、呂思清等,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芮妮·弗萊明、裡奧·努奇等。

作為國家大劇院歌劇創作的堅實班底,樂團代表了中國歌劇演奏的最高水準。參演劇目包括歌劇經典《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玫瑰騎士》、《阿依達》、《託斯卡》等,及原創劇目《長徵》、《金沙江畔》等六十餘部。在交響樂舞臺上,他們以跨越整年的樂季策劃呈現精彩的節目編排,並以特有的活力為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委約和全球首演了麥可·戈登、卡列維·阿霍、陳其鋼、趙季平等十餘位頂尖作曲家的新作,並通過國家大劇院「青年作曲家計劃」積極推動中國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長。

2012至2016年,他們先後與艾森巴赫參加了德國石荷州、基辛根等音樂節,與陳佐湟在柏林、紐倫堡和雪梨上演音樂會,與張藝赴阿布達比藝術節,與呂嘉赴新加坡、首爾、大邱、臺北和澳門舉行亞洲巡演。2014及2017年在呂嘉率領下兩度赴芝加哥、紐約、華盛頓、費城、蒙特婁等城市巡演,被評論家們譽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準的樂團」(ConcertoNet.com)。

除了繁忙的演出任務外,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同時以藝術教育普及為己任,每年在大劇院獻演藝術教育周末音樂會,並積極組織音樂普及活動,為中國下一代的藝術普及教育寫下重要一筆。

本文來源於—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China NCPA Orchestra

相關焦點

  • 重磅預告 | 呂嘉、呂思清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
    他現任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與澳門樂團音樂總監,在世界範圍內指揮歌劇及音樂會近兩千場,被稱為是「比義大利人更懂得義大利歌劇的指揮家」。呂嘉曾先後在歐美指揮歌劇及音樂會近兩千場,合作過的世界知名歌劇院及交響樂團包括斯卡拉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皇家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羅馬聖塞西莉亞交響樂團、伯明罕城市交響樂團、利物浦皇家愛樂樂團、裡昂國立管弦樂團等。歌劇在呂嘉的指揮生涯中佔據著特殊位置,曾指揮歌劇劇目五十餘部。
  • 名人 | 呂嘉:我們腦子裡的聲音,別人聽不到的
    呂嘉:我是1989年1月份的時候,一箱子譜子一箱子衣服,300塊錢就走嘍,你不知道前途是如何。因為我那時候是去考試的,收到去考試的邀請,不是入學通知書。田川:我還很好奇,您當時開始做義大利歌劇院的總監是26歲,那麼年輕就已經做總監了,所以您去指揮的時候,大家會不會特別給您找茬,或者是不聽你的,想說一個中國面孔,還這麼年輕。呂嘉:有,但是那個時候還好了,因為大家都很好奇。
  • 呂嘉X李菁:我們為什麼依然愛聽貝多芬?
    今晚19:00,呂嘉總監將作客三聯讀書會,與三聯中讀總編輯李菁對談「我們為什麼依然愛聽貝多芬」。頹鬱的人生裡,他如何成為精神貴族?他就是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享有國際盛譽的華人指揮大師——呂嘉。在過去的近20年中,呂嘉在歐美及全球各國指揮歌劇及音樂會兩千餘場,帶領中國頂尖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在重要場合演奏貝多芬的經典曲目。他也是第一位在義大利擔任重要歌劇院總監的亞洲指揮家,也是第一位執棒芝加哥交響樂團的華人指揮家,義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還在2007年授予呂嘉「總統杯」,以表彰他為歐洲音樂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
  • 布魯克納《第五交響曲》欣賞指南
    他的音樂作品除一部序曲和一部弦樂五重奏外均為交響曲,共10部;這些交響曲氣勢巍峨,色彩明朗,兼用古典派貝多芬和浪漫派舒伯特的傳統技巧,以及古代眾讚歌的手法和後期浪漫派的音調,內容多數描寫精神世界;布魯克納他對華格納敬仰備至,3部彌撒曲和第一交響曲在和聲、配器方面深受華格納影響,第3交響曲以華格納為標題,第7交響曲結尾的哀樂是悼念華格納之作;但其作品在生前多遭冷遇,他去世後多年才漸受重視
  • 布魯克納《c小調第一交響曲》欣賞指南
    布魯克納《c小調第一交響曲》布魯克納《d小調第0號交響曲》欣賞指南    1868年5月9號,布魯克納在林茨指揮他的第一交響曲首演,實際上這是他的第二次而不是通常所認為的第三次任指揮。布魯克納第一次聽到這部作品是在1863年,由他當年還很年輕的老師Kitzler指揮;1865年他專程到慕尼黑去聽「特裡斯坦」。儘管布魯克納作品中所受華格納的影響並不如人們所認為的大,他對華格納的景仰卻確實覆蓋畢生。人們現在無法知道到底是「特裡斯坦"的強大衝擊力還是過勞(或是兩者一起)造成布魯克納持續緊張的精神崩潰。他被送進一所療養院治療,幾個月後才能夠重新工作。
  • 交響曲中的《愚人頌》丨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闡釋
    布魯克納的作品是帶有濃厚的中世紀的和11和12世紀的古老的元素,18世紀的形式世界和19世紀的和聲世界。    巴倫勃依姆說:「任何指揮布魯克納的人都要有一種能力:在起奏的時候,就應該能夠在心中聽到作品最後的和弦的能力。指揮家必須要有這樣通貫全篇的能力。如果不能在一開始指揮布魯克納作品時就這樣做,他實際上未能理解布魯克納在動態與和聲方面的構思。
  • 鄭小瑛VS呂嘉:三十一載師生情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華人交響樂團以彰顯華人在世界音樂中的實力」,這一直是呂嘉的夢想,此次2014國慶六十五周年全球華人交響樂團的演出僅僅是個開始。 「呂嘉有這個專業實力和號召力。他的夢想一定能實現!」鄭老師喃喃地說。著名指揮家鄭小瑛老師和著名鋼琴家殷承宗老師在一旁仔細地觀看著呂嘉的排練。 他們二位老藝術家是呂嘉專門請來演奏鋼琴協奏曲《黃河》的。
  • 呂嘉:行走在國際樂壇上的指揮大師
    他在鋼琴上彈一個音,讓我唱出來那個音高,我沒受任何的訓練,同時彈三個音,靠耳朵分辨,最後三個音全聽出來。父親說,這個耳朵不學音樂不行,一定要比我強。所以我就開始學。」呂嘉說,「學音樂挺苦的,沒有童年,小朋友玩踢球,你得先做作業,做完作業,每天要練習3到4個小時。」只用了3年,呂嘉便練就了絕對音高。
  • 布魯克納交響曲的宗教性特徵
    《第七交響曲》布魯克納交響曲宗教性之特徵探析導讀:安東・布魯克納是浪漫主義時期奧地利的作曲家。在本文中試圖通過音樂本體的分析來研究布魯克納交響曲中宗教元素以及宗教神秘的音樂體現。 提起音樂之都奧地利,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貝多芬、馬勒、莫扎特等享譽世界的音樂大師的作品,如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曲》,莫扎特的歌劇《唐璜》、馬勒的《大地之歌》等,這些作品經過時間的沉澱,經久不衰,廣為流傳。
  • 布魯克納:信徒眼中的交響
    布魯克納十三歲時父親去世,隨後他加入了聖弗洛裡安修道院唱詩班,不久後他一面擔任小學教員,一方面學習風琴與作曲。一八五六年,布魯克納被任命為林茨大教堂正式的風琴手,期間創作了大量的教會音樂。 不久後,布魯克納辭職,他決心做一名音樂家,一八五五年他拜師在西蒙·錫希特門下,進一步研習更高深的樂理。這段時間,經由林茨劇場樂長基茲勒介紹,布魯克納第一次接觸到華格納,大為感動。
  •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呂紹嘉演繹西貝柳斯和布魯克納 回復免費送票了 詳情請看全文
    回復 ( 我要票+手機號) 將有機會獲得2015年6月6日(周六) 19:30 國家大劇院·音樂廳 音樂會門票 本活動將抽取18名幸運客戶哦 註:中獎者需到本公司領取此票,如需快遞請到付快遞費
  • 維也納愛樂是了解布魯克納的團
    上次聽蒂勒曼指揮SKD演布魯克納「第七」,實在是指揮家的主觀意志高度張揚的現場。而本次VPO是否會如此回應他,人們不妨拭目以待。以下是正文:維也納愛樂的布魯克納傳統在錄音史中留下豐富的信息曾經出現過這樣的一幕,一位初出茅廬的指揮家站在一支著名樂團面前,為即將舉行的音樂會進行排練。指揮家一直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
  • 人物 呂嘉:不為生存為藝術
    呂嘉被逼上了絕路,只能用地道的義大利語將歌詞朗誦一遍,並說出這個詞為什麼發這個音,依據的是義大利哪部文獻。這時女高音才服,覺得很不好意思。呂嘉卻真誠地感謝她,說她又一次替劇院領導考驗了自己。後來呂嘉和她成了好朋友。  我又問呂嘉:「你在國家大劇院首演了那麼多原創歌劇,跟中國的作曲家有沒有過衝突?」  呂嘉說:「絕對沒有。
  • 名人 | 呂嘉:從音樂神童到指揮大師
    2011年回國之前,呂嘉在義大利維羅納國家歌劇院,擔任藝術總監。是執掌義大利著名歌劇院的第一個中國人,也是第一個亞洲人。但他的心靈永遠是最純潔的,他這種個人的浪漫,變成了孩童一樣的純潔。再苦再難永遠是充滿著積極,舒伯特在維也納,就我們說的北京六環邊兒上一個村裡的音樂愛好者,壓根跟主旋律一點關係也沒有。
  • 《文藝熱搜榜》:上交新春音樂會聚焦數位知名華人作曲家作品,愛樂即將上演「雙面布魯克納」
    展覽以「水體」為名,向觀眾講述作為生命源泉的水如何超越地域,將個體相連;探討不同群體如何在交融中形成。「947推薦官」一句話點評:此次雙年展打造了一個跨學科討論、創作和排演的平臺,不受時空限制,喚醒藝術的原動力,給城市注入精神的活力。
  • 美媒:樂團精緻 昊辰牛逼 呂嘉不咋地
    潮流×人氣×談
  • 布魯克納:第四交響曲-浪漫,對大自然虔敬而安然的愛...
    浪漫就是執著至忘我的境界以亢奮的感情徜徉於森林中——布魯克納 布魯克納的《第四交響曲》在1874年間寫成,1878—1880年又經過兩次修改,1881年首次公開演出。關於這個動機,布魯克納在上和聲課時曾對學生這樣說過:「你聽,這可有多美,要知道這三和弦完全是神明的奇蹟。」的確,如此簡單的三和弦在他的筆下卻顯得這般精練、活躍而感人,成為如此生動的呼吸。
  • 呂嘉與青島交響樂團的大師系列音樂會
    5月25日晚,青島交響樂團攜手指揮家呂嘉在青島大劇院音樂廳奏響《大師系列II》音樂會。從上世紀90年代呂嘉活躍在義大利的各個樂團,到2008年擔任澳門樂團總監,再到2011年擔任國家大劇院歌劇總監首席指揮至今,合作過無數樂團。這些佳話,古典音樂的樂友們想必早有耳聞。
  • 周末音樂會 | 布魯克納《第八交響曲》(蒂勒曼/維也納愛樂)
    作為布氏最長也是最後一部完整的交響曲,「大熊」充滿敬畏的指揮(第三慢板樂章用了27分鐘),把布魯克納對塵世的渴望和對天國的憧憬升華到了極具宗教意味的高度。小編在現場強烈地感受到了一個偉大而崇高的精神世界——悲憫、溫暖、深沉、開闊,充滿善與智慧。
  • SACD 100 舒裡希特的布魯克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