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呂嘉:從音樂神童到指揮大師

2021-02-07 鳳凰衛視

他是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管弦樂團首席指揮呂嘉。

2011年回國之前,呂嘉在義大利維羅納國家歌劇院,擔任藝術總監。是執掌義大利著名歌劇院的第一個中國人,也是第一個亞洲人。



《名人面對面》


專訪 | 呂嘉

(下)



我是十行一起看的


如果呂嘉現在是個學生,一定會被人們叫做「學霸」。他的大學老師鄭小瑛曾經評價他:聰明,有才,但就是貪玩。

貪玩到什麼程度?讀書時呂嘉喜歡上唐詩宋詞,於是日夜顛倒地吟詩作對,連給女孩兒寫情書,都要按仄仄平平的格律來。有位老師恨他「不務正業」,於是逼他一個星期練一個樂章,呂嘉從容完成,後來作業翻倍,到兩個樂章、整部交響曲,呂嘉照樣手到擒來,還不耽誤玩兒。大學畢業時呂嘉不但成績優異,甚至還跳級直升研究生,天賦如此,也只有豔羨。



呂嘉: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我覺得我記憶力很好,有些課程只要在考前兩天看書就可以,我不要100分,我只要90分以上就行了。我考過以後就會忘掉了,因為你記得越快忘得越快。


田川:還要依賴於您的記憶力非常好,才可以更加豐富記憶庫。


呂嘉我們看那個總譜,有人是一行一行看,我是十行一起看的。嘀嘀噠啦噠咚,這是十幾個不同的樂器在發出的聲。


田川:我覺得您的腦子裡邊得有多少不同的小格子,同一時間在運行著。

 


音樂可以讓人忘記苦


並不是所有有天賦的人都會成為大師,呂嘉是怎樣由一個音樂天才,一步一步成為指揮大師的呢?人生轉折發生在他25歲那年,他決定去古典音樂的聖地德國留學。在異鄉,他和所有留學生一樣,中午12點到晚上12點在中餐館打零工,勉強掙夠50馬克生活費,睡上4、5個小時然後掙扎著起床,跑著去趕早上8點的課。但他仍然一有空就去看柏林愛樂,或柏林國家歌劇院的排練。他說,音樂可以讓人忘記苦。


 

呂嘉:舒伯特他平時一天兩杯牛奶一個麵包就結束了生活。他認識的朋友要不就是音樂界的朋友,要不就是咱們現在說的,驛站旁邊的高速公路口上的卡車司機、販賣小販啊。但他的心靈永遠是最純潔的,他這種個人的浪漫,變成了孩童一樣的純潔。再苦再難永遠是充滿著積極,舒伯特在維也納,就我們說的北京六環邊兒上一個村裡的音樂愛好者,壓根跟主旋律一點關係也沒有。

 


我覺得貝多芬呢,跟舒伯特就是完全兩回事。貝多芬這個人個性比較強,跟他處得好關係的不會太多,因為個性強的人都是這樣嘛。他也很會經營自己,社會地位很高,還比較富有,他挺會討價還價的。但貝多芬的偉大在於他永遠對於生活不屈服,他是個鬥士,就一股勁撐著,直繃著那種繃著是天生的,不是故意繃著的。所以他那股勁,太偉大了,永遠讓你感到正能量無窮。

 

25歲遊學踏上德國的土地,第二年呂嘉就成為了義大利特裡埃斯特市國家歌劇院的音樂總監。年紀之輕,成就之斐然,多年以後,仍然有許多人問呂嘉,如此年輕,當年何以立足義大利。呂嘉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和一位大牌女高音排練一部歌劇,呂嘉指出她一個錯誤的發音,女高音不服,說自己是義大利人,一直就是這麼發音,你,一個中國人怎麼能懂得義大利語?呂嘉使用地道的義大利語,將歌詞朗誦了一遍,並說出了這個詞為什麼發這個音,依據的是義大利哪部文獻。女高音最後心服口服,這樣的交鋒在旅歐的二十年間時有發生。

 

呂嘉學習音樂的過程其實是面對事情的一種態度。你要怎麼樣去做準備,你怎麼樣去經歷那一種孤獨和痛苦的創作或者練習的過程。梵谷他一輩子沒賣出去一幅畫,賣出一幅是他弟弟幫他賣的。你一文不值,沒有一分錢也挺好的很純粹,我就不想了,就搞我的藝術了。梵谷在鄉村待著,他不想了,舒伯特沒有錢,他也不想了,頂多到啤酒館裡面去吃點飯,老闆說你給我寫幾個曲子,到那就可以當飯錢了,他就這樣也很好。或者你很有錢,像孟德爾頌包括莫扎特貝多芬都是有贊助的人,它就可以保證我的專注,不幹別的事情。華格納也是,他欠債的時候沒在乎過錢,他有錢的時候也沒在乎過錢。在藝術創作的時候,你不能想到太多的東西,你要有專注力。

    

錯音到最後都是小事情


在歐洲生活的近三十年間,呂嘉指揮音樂會及歌劇兩千多場,曾與德國、義大利、芝加哥等地近百家世界知名歌劇院及交響樂團合作,閱歷之豐富,即便是歐洲音樂家也不多見。2005年呂嘉被義大利總統授予總統杯,也是從那一年開始,他每年帶著不同的國際知名樂團,回國表演歌劇、開音樂會。直到2011年,他乾脆回國發展,執棒當時成立不到一年的中國大劇院管弦樂團。

對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呂嘉傾注了很多心血。而這支樂團也有他深刻的烙印。在這裡,他特立獨行,他既不在乎圓號手吹破兩個音,也不在乎某個聲部出現錯漏,他執著的是在一起演奏的人們,他們有沒有盡全力去享受。


 

呂嘉:比如說我在排練當中,我就說你們放心地拉錯音吹錯音,我不是說鼓勵你們吹錯,是要在體現音樂的本質的東西的情況下,你不要想別的東西。技術問題是可見的,你可以回家練,但是在這裡是合作,一個一個teamwork,我這個音樂性格要表現到極致。



作為亞裔,能得西方古典音樂精髓的人本就不多,而得其精髓,又能立志於西學東漸的人,更是寥若晨星。七年以來,呂嘉把自己在歐洲的見識、經驗和感悟,在歐洲帶樂團所習得的制度與規範,毫無保留地傳遞給這個年輕的中國樂團,稚嫩也可期待,蹣跚卻有生氣。


呂嘉:我挺喜歡看花樣滑冰的,轉身跳四圈五圈,在跳之前往後看好幾次對不對的,一般十有八九就趴下了,不夠篤定。你跳就跳嘛,趴就趴了嘛對不對,你反而倒很瀟灑,摔得也挺瀟灑,不摔的不更瀟灑了。


田川:我能夠理解那樣的感覺,就是你要在前期做好一切的準備,但是你在表演的那一刻,就要完全釋放出來。


呂嘉:所以這方面我覺得應該好好讓家長和學音樂的年輕人去感受,這是音樂真的美的地方,錯音到最後都是小事情。



還是缺一個純粹性

 

呂嘉在指揮界素有「天才狂人」的稱號,回國這些年,他始終讓自己激蕩在高強度的工作中,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也在他的指揮棒下高速運轉。而今,樂團每年演出音樂會和歌劇上百場,兩次美國巡演進駐卡耐基音樂廳、甘迺迪藝術中心、林肯中心等演出熱地,呂嘉始終相信 ,音樂是最好的語言,而稱職的指揮家,是用音樂講故事的人。


呂嘉所以我希望觀眾到現場去聽好的音樂會,那感受是不一樣的,當然有些發燒友有唱片,唱片都是做出來的,另外是有好多的限制,跟那種現場感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定要現場感受,但是我覺得一開始是從簡單入手吧,比較簡單的音樂,講風啊打雷啊,這不就有了嗎,叭叭叭就開始出來了,或者你聽鳥叫,就是這種音樂嘛。小溪潺潺流水,它就是音樂波紋嘛,雖然通俗一點,但可以激發你的想像力,畫面想像和聲音想像能結合在一起。音樂真正的美在於聲音,不是用語言,其實有的是語言解釋不了音樂,附加了一層意義弄不好還限制了它的想像力。



長久以來流行一個現象,家長送孩子學樂器是為了考級,考級為了申請國內外名校。許多人認為,手持樂器級別證書,在申請國外的大學時是加分項,即便沒有這樣的訴求,至少也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長」。

 

田川那您覺得現在這樣的一個階段,我們的精神訴求和精神文化上面缺的是什麼?


呂嘉我覺得還是缺一個純粹性吧,教育上應該加強一些美育。我這次去了解了一下,俄羅斯的小學中學,都有美術課、芭蕾舞和音樂課,都是最好的音樂家、畫家去免費教,你不能說小學生不懂,業餘初學,就叫一個學校的學生,業餘的再業餘去教他們,不對,你一開始就要教最高的水準,這個是不一樣的,他感受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編導:李異

編輯:劉夢琪、曉靜


推薦閱讀:

·你還在相信酸鹼體質論嗎?

·看往昔「山寨大國」如何屹立第四次工業革命最前沿

·求求你發貨吧,我想在截肢前穿上你們家的雪地靴


相關焦點

  • 呂嘉:行走在國際樂壇上的指揮大師
    呂嘉說,「學音樂挺苦的,沒有童年,小朋友玩踢球,你得先做作業,做完作業,每天要練習3到4個小時。」只用了3年,呂嘉便練就了絕對音高。1980年呂嘉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附中,3年後成為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當年唯一一個被錄取的學生。師從指揮大師鄭小瑛學習作曲、鋼琴和指揮。
  • 名人 | 呂嘉:我們腦子裡的聲音,別人聽不到的
    呂嘉:我會告訴他,或者實在不行我唱,他一聽就回來了。呂嘉出生於一個音樂世家,父親和母親都是軍隊的文藝工作者。相較於許多音樂家來說,呂嘉的音樂求學歷程開始的並不算早。10歲時開始跟著母親學鋼琴,跟著父親學指揮、試唱練耳,只用了三年,呂嘉便練就了神奇的絕對高音。
  • 呂嘉與青島交響樂團的大師系列音樂會
    5月25日晚,青島交響樂團攜手指揮家呂嘉在青島大劇院音樂廳奏響《大師系列II》音樂會。從上世紀90年代呂嘉活躍在義大利的各個樂團,到2008年擔任澳門樂團總監,再到2011年擔任國家大劇院歌劇總監首席指揮至今,合作過無數樂團。這些佳話,古典音樂的樂友們想必早有耳聞。
  • 人物 呂嘉:不為生存為藝術
    因為呂嘉得了佩德羅帝國國際指揮大獎賽的第一名,他1994年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世界巡演,那年他才三十歲,創了華人指揮的紀錄。呂嘉現在回憶那段生活,並沒覺得苦,就是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當然,讓他忘記苦是因為一有空,他就觀摩柏林愛樂樂團、德意志歌劇院的排練,能看阿巴多等大師的排練,這是最難得的學習。  有一天,呂嘉看到了「佩德羅帝國指揮大獎賽」的海報,他報了名。  呂嘉說:「比賽有一環節,現場指揮樂隊,譜臺上放著印刷精美的名家總譜。
  • 【獨家訪談】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首席指揮家呂嘉:推動中外文化交流 在世界舞臺書寫中國榮耀
    隨後他又在德國、英國等歐洲重要的樂團擔任客席指揮,領銜義大利國際交響樂團、羅馬樂團佛羅倫斯等地的交響樂團多年、擔任瑞典諾爾雪平交響樂團及世界文明的維羅那競技場歌劇院等音樂總監及首席指揮。他指揮諾爾雪平交響樂團錄製並舉行了瑞典國寶級作曲大師英瓦·利德霍姆的全套交響樂作品,至今仍是這位大師作品最為完整的一套演繹。  在他輝煌的指揮履歷中,歐美及全球各國指揮歌劇及音樂會多達3000餘場。
  • 鄭小瑛VS呂嘉:三十一載師生情
    休息時間到了,呂嘉為老師準備了豐盛的工作餐。 私下裡, 這位世界知名的指揮家一下子又成了老師身邊的開心果。鄭小瑛老師無限感慨,禁不住對大家講了幾句,「呂嘉1983年考取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成為我的學生。1987年他本科畢業之前需要一場畢業音樂會,雖然他當時已經表現了出眾的才華,但是任何樂團也不可能無償接受一個在校學生指揮演出,所以我就安排他在我與中央歌劇院的音樂會上同臺演出。演出開始前,我對觀眾們說,你們今天看到的22歲的呂嘉是站在北京音樂廳這個舞臺上最年輕的指揮,今天的演出將是他指揮生涯的重要起點。
  • 重磅預告 | 呂嘉、呂思清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
    他現任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與澳門樂團音樂總監,在世界範圍內指揮歌劇及音樂會近兩千場,被稱為是「比義大利人更懂得義大利歌劇的指揮家」。呂嘉曾先後在歐美指揮歌劇及音樂會近兩千場,合作過的世界知名歌劇院及交響樂團包括斯卡拉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皇家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羅馬聖塞西莉亞交響樂團、伯明罕城市交響樂團、利物浦皇家愛樂樂團、裡昂國立管弦樂團等。歌劇在呂嘉的指揮生涯中佔據著特殊位置,曾指揮歌劇劇目五十餘部。
  • 微信樂談 | 聽呂嘉講述「布魯克納的通透世界」
    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同時兼任澳門樂團音樂總監,曾任義大利維羅那歌劇院音樂總監及西班牙桑塔·克魯茲·特內裡費交響樂團藝術總監。呂嘉曾先後在歐美指揮歌劇及音樂會近兩千場,合作過的世界知名歌劇院及交響樂團包括斯卡拉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皇家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羅馬聖塞西莉亞交響樂團、伯明罕城市交響樂團、利物浦皇家愛樂樂團、裡昂國立管弦樂團等。歌劇在呂嘉的指揮生涯中佔據著特殊位置,曾指揮歌劇劇目五十餘部。
  • 【823830】呂嘉與我們演繹二百年間的德奧傳承
    本場音樂會,國家大劇院首席指揮呂嘉先生將要指揮樂團演奏兩位古典音樂巨匠——貝多芬和舒伯特的作品。在同一年間,舒伯特寫過兩首序曲,副標題為「義大利風格」。在本音樂季理查·施特勞斯周年紀念音樂會的第二場中,我們主推他的交響詩巨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將由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席指揮呂嘉先生執棒。
  • 呂嘉X李菁:我們為什麼依然愛聽貝多芬?
    貝多芬,一個為古典音樂帶來革命性改變的人,一個開拓古典音樂浪漫主義時期的先鋒,我們總是擅長用「偉大」、「與命運進行鬥爭」這樣的表達來形容他。在這個天才誕生二百五十年之後,我們依然在熱切地聆聽和討論著他的音樂。在中國的古典音樂圈中,有一個人對德國古典浪漫派作品的詮釋被盛讚為用「精準的音樂語言與完美的指揮技巧」演繹出「極其令人信服的音樂」。
  • 講真的 | 「音樂神童」沒有那麼神
    他的演奏,不需要各種背景音樂的襯託,聽上去就像一群漫天飛舞的野蜂,在這種快速的觸鍵下,還能保持每個音清晰、顆粒般的音色,這才是大師水準的演奏。這位「音樂神童」,其實有優秀的天賦,卻過早的被父母推出,面對這個世界,他甚至自己還沒有準備好。也許現在能獲得一時的掌聲,但忽略人格教育的成長,即使有再高的音樂天賦,想必也無法成為受人尊敬的藝術家。
  • 陳銳:從「音樂神童」到「樂壇寵兒」
    日前,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校內的羅伊斯音樂廳,年僅27歲的陳銳與波蘭裔傳奇指揮大師、鋼琴家克斯託夫?艾森巴赫,以及享譽世界的德國班貝格交響樂團一起合作,為近千名古典音樂愛好者及大學師生奉上一場音樂饕餮。  儘管當晚洛杉磯遭遇了難得一見的暴風雨,但依然澆不滅樂迷們的熱情。離開場還有一個小時,本報記者已經看到音樂廳門口排起了長隊,不少人盛裝出席,表達對大師們的尊重。
  • 音樂神童是怎麼煉成的?
    1830年12月,維克帶著11歲的克拉拉到德勒斯登,開始了旅歐巡演。第一年的巡演一路風光,成功到讓一些成年的鋼琴家妒忌;第二年就沒那麼輕鬆了,在具有文化氣息的小鎮魏瑪受到了隆重接待,收到宮廷的邀請,還見了歌德。在埃爾福特卻沒人理睬神童。到卡塞爾等待她的鋼琴是一塊爛木頭,根本沒法彈。
  • 從「神童」到音樂大師之路究竟有多遙遠多艱難:從《海上鋼琴師》說起
    《海上鋼琴師》中,1900無師自通地學會了鋼琴演奏由於《海上鋼琴師》既沒有展現出1900如何通過刻苦練習達成高超技術,也沒有著墨於他如何磨鍊自己的音樂表達,而是給觀眾呈現出了一種對音樂天才的浪漫想像,我們不禁要問,僅僅憑藉天賦就可以成為音樂大師嗎?如果是這樣,為什麼我們的經驗中還有這麼多泯然眾人的「神童」和「天才」?
  • 理查·施特勞斯如是說: 呂嘉與考妮、弗拉特科維奇、索坦尼
    父親的職業對理查·施特勞斯的音樂喜好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據說他在初版樂譜裡標註這首協奏曲應當用沒有閥鍵的圓號來演奏,這難倒了他的圓號演奏家爸爸。後來的音樂學家認為這可能是理查·施特勞斯故意刁難他父親的玩笑。此次我們邀請到著名的圓號大師拉多萬·弗拉特科維奇來演繹這首經典作品,作為圓號界首屈一指的演奏家與教育家,他無論在音色還是技巧上都已至臻化境。
  • 乘著歌聲的翅膀:呂嘉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歌劇之夜
    由呂嘉擔任音樂總監,陳佐湟任桂冠指揮。樂團自2010年創建以來,以其熠熠生輝的表演歷程,穩居當代中國頂尖樂團之列。2012至2016年,他們先後與艾森巴赫參加了德國石荷州、基辛根等音樂節,與陳佐湟在柏林、紐倫堡和雪梨上演音樂會,與張藝赴阿布達比藝術節,與呂嘉赴新加坡、首爾、大邱、臺北和澳門舉行亞洲巡演。2014及2017年在呂嘉率領下兩度赴芝加哥、紐約、華盛頓、費城、蒙特婁等城市巡演,被評論家們譽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準的樂團」(ConcertoNet.com)。
  • 德稻小提琴藝術實踐大師康松庭 Alexandre Da Costa丨音樂神童:讓琴聲直擊你心
    德稻小提琴藝術實踐大師 康松庭(Alexandre Da Costa)小提琴號稱樂器皇后,她的音色高貴,富幻想色彩,與鋼琴、古典吉他並稱為「世界樂壇三大樂器」。她在器樂之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且是現代交響樂的支柱。我們聽小提琴的時候,覺得悠揚的琴聲柔瀉而出,如緩緩縈迴的溪流,又如夢境中朦朧的輕紗。
  • 「龍鳳呈祥—全球華人新春音樂盛典2020」登場
    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與首席指揮呂嘉率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攜手多位享譽海內外的華人藝術家,再次為現場觀眾和全球華人獻上一場歡快喜慶的音樂饗宴。鳳凰衛視知名主持人田川和尉遲琳嘉擔任盛典司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