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出現過的富家子弟幾乎沒有一個完美的人物,老一輩的賈敬只知一味求長生不死之術,賈政雖說看起來正經了許多,卻也是只知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生活。到了賈珍這一輩更是品行低劣,整日沉迷於酒肉池林當中無法自拔。
說來也奇怪,賈、史、王、薛四大家,小說只著重寫了賈家的各輩男子,王家的男子甚少提及,薛家也只多提了薛蟠和薛蝌,史家的男性人物只從其他人口中略提一嘴。縱觀整部《紅樓夢》,男性角色尤其是出生於富貴之家的男子,他們的身上總是帶著著很濃重的紈絝習氣。
擁有紈絝習氣的薛蟠既是幸福的,也是悲哀的,現在就避開他的幸福,只談他的悲哀吧!
一、安逸富足生無聊
處於困境與貧窮當中人便會產生痛苦,而處於安逸與富足的環境當中,人就會從中得到許多無聊。古往今來,有太多處於底層的人民與貧窮、苦難和痛苦進行了漫長的鬥爭。與此相反,富有的人則需要跟漫長的無聊進行鬥爭。
薛蟠是如何打發他的由閒暇時間而產生的無聊呢?原著中這樣寫道:「凡是那些紈絝習氣者,莫不喜與他來往,今日會酒,明日觀花,甚至聚賭嫖娼,漸漸無所不至。」他們一天到晚不是喝酒賭博就是鬥雞走馬遊山玩水。
在第二十八回裡,馮紫英邀寶玉到他家小聚,當時薛蟠和錦香院的妓女雲兒也在,在這場聚會上,薛蟠低俗的品味顯露無遺,三杯下肚他便開始輕薄起了雲兒,要知道他是來人家家裡做客的人,身為客人居然隨便調戲主人家的女客。
除了調戲女客,接下來的行酒令,更是表露了薛蟠不學無術的男兒本色,一曲哼哼韻令在場的各位無言以對。
想來也不奇怪,一個生性猥瑣之人,又處於青春期,對兩性之事本來就充滿了好奇,如果不加以引導,估計很難從中掙脫出來。從他的哼哼韻也可以看出,薛蟠此人平常根本就不看書,要不然怎麼會連一首像樣的曲詞都編不出來。
一個人的談吐氣質是一個人日常生活的反映,而薛蟠的談吐氣質只有滿腦子的男歡女愛和四不像的哼哼韻。何其不幸,在人生最有求知慾望的年紀卻整日陷入驕奢淫逸之中。
二、與狐朋狗友為舞
叔本華曾說:「人們之所以產生對社交、消遣、玩樂的追求,產生形形色色一擲千金的奢侈,以及由此導致的不幸,主要是因為他們內心空虛。」
薛蟠是一個內心極其空虛的人,他不愛讀書識字明理,他只愛追求肉體的歡樂,他愛喝酒愛聚會,他認為這一切都能帶給他感官最直接最刺激的快樂。
鑑於薛蟠愛聚會的喜好,就反映出來他是一個善於結交的人,只不過這種結交是一丘之貉狼狽為奸式的結交。薛蟠到賈府住了不足一個月的光景,就和賈府裡帶有紈絝習氣者交往上了,他們一起會酒觀花,聚賭風流。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闡釋了群體以及群體心理的特徵,他認為當個人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時,他就會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而當這個人融入了群體之後,他的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所掩蓋,他的思想立刻就會和群體的思想趨同。
薛蟠融入了紈絝子弟這個圈子之後,他個人的行為就很難離開群體的行為了,即便此時他有可能已經認識到了自己錯誤的行為,但只要他的朋友們準備喝酒聚賭,薛蟠還是會不自覺地跟隨,畢竟隨大流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三、喪失自我獨立性
薛蟠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薛姨媽因此對薛蟠十分愛惜,由於三綱五常的觀念,薛姨媽可以說是給了薛蟠兩份的愛,一份是對丈夫的愛轉嫁到了他身上,一份是母親對兒子的愛。
正是因為薛姨媽過於溺愛薛蟠,才會壓制了薛蟠身上自我的那一部分的成長。薛姨媽把薛蟠的一切都安排得很好,即使薛蟠為爭奪香菱把馮淵給打死了,薛姨媽也會動用自己的親戚關係和錢財將此事擺平。
為保自己兒子的平安,薛姨媽可以在所不惜,但她這一系列的行為都在助長著薛蟠人性中的惡。薛蟠這時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是非觀還沒有真正形成,薛姨媽這樣的做法像是在告訴他,這世間權勢和金錢可以改是為非改惡為善。這樣的教導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母親的溺愛使薛蟠從生活上和心理上都難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喜讀書,則使薛蟠無法從精神上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精神獨立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這筆財富獲得越多,思想的活力就會永不枯竭,在面對如「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類誘惑時就能堅定地拒絕。
薛蟠是悲哀的,他自己關閉了接收這筆財富的大門,整天過得渾渾噩噩卻樂在其中。
綜上所述,薛蟠生在富貴之家,雖然物質上比大多數人要富足得多,可是在精神上卻是個一無所有的人。正如帕斯卡所說:「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這種思想能讓人明辨是非區分善惡,而不僅僅沉迷於享樂,而薛蟠只做到了後者。生而為人卻沒有獨立的思想見解,難道不悲哀嗎?
作者:紅泥小火爐,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分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