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化網絡直播空間,為主播們劃底線、立規矩,才能讓制度規範為直播這一新經濟業態保駕護航,助其健康有序發展。在這一點上,直播平臺責無旁貸,不容推諉「甩鍋」。
首發:「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ID:xhmrdxwx)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劉晶瑤
據央視新聞記者暗訪,在名為「夜魅社區」的直播平臺,晚上10點以後,直播內容就變了味。網名露骨、衣著暴露的主播不斷慫恿網友刷禮物、加微信,添加後女主播發來多段色情視頻。一些比較知名的直播平臺為提高直播流量,也經常打「擦邊球」。鬥魚平臺部分主播與網友互動時,聊天內容並不是遊戲。另有其他直播平臺的男主播,晚上直播過程中經常爆粗口。
伴隨著網際網路興起,應運而生的網絡直播已經走過十幾年的發展歷程。從最初的大小平臺魚龍混雜、千播混戰,到數家直播巨頭上市融資,市場格局細分,再到從遊戲直播、泛娛樂直播到如今的直播帶貨盛極一時。
可以說,網絡直播已歷經數次技術迭代、平臺更替,本該是大浪淘沙始見金,誰知揭開直播行業這一襲看似華麗的袍子,裡面竟有不少藏汙納垢之處。
根據國家網信辦會同相關部門對31家主要網絡直播平臺的內容和生態進行的全面巡查,其中有10家網絡直播平臺因為存在傳播低俗內容等問題被約談。然而,包括被約談的平臺在內的一些直播網站,低俗涉黃問題依然存在。
根據我國《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第19條規定,網際網路直播服務提供者應當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健全社會投訴舉報渠道,設置便捷的投訴舉報入口,必須及時處理公眾投訴舉報。然而,當用戶針對幾起違規內容進行投訴時,卻被平臺客服「打太極」式應對,頗有些「錯了就改,改了再犯,千錘百鍊」的混不吝架勢。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達5.6億,佔網民整體的62%。受疫情影響,全國大多數網民上網時長明顯增多。
面對如此龐大的用戶群體,一些隱蔽的直播平臺利慾薰心走上邪路,招募女主播進行淫穢色情表演,觸碰法律紅線。還有些知名直播平臺,雖不敢明目張胆傳播色情內容,卻也為了博流量,靠衣著暴露、行為出格的主播來吸睛,借用低俗涉黃內容打「擦邊球」。即便一些違法違規的主播,被平臺「封號」處理,往往也能「改頭換面」在其他平臺繼續上線撈錢。
網絡直播行業屢屢跑偏、亂象屢禁不止,問題根源在於直播平臺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部分平臺將「流量至上」「吸金至上」奉為圭臬,對平臺內容管理不嚴不實,對涉黃低俗暴力內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缺乏責任前置的擔當。
據了解,多數社交平臺已經具備了成熟的大數據技術和完備的人工審核力量,完全可以對直播內容進行精確查找和嚴格審查,並在第一時間封禁違規帳號。可見,平臺方完全可以將粗俗暴力涉黃、「午夜話題」不斷的內容及時清除,而不是等著用戶投訴舉報,甚至釀成輿情事件,才下架了事。
網際網路既是虛擬空間,也是公共空間。淨化網絡直播空間,為主播們劃底線、立規矩,才能讓制度規範為直播這一新經濟業態保駕護航,助其健康有序發展。在這一點上,直播平臺責無旁貸,不容推諉「甩鍋」。
北京警方:9人賣核酸檢測名額被查,4人已被行政拘留
長江「禁漁」近半年,偷捕現象仍未絕,農業農村部發聲
「刷臉第一案」杭州開庭|電訊特稿
西班牙去年3月廢水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
北京新增病例數明顯下降,警惕性不能降 | 每日快評
揭秘!北京確診病例活動軌跡,是這樣「偵查」出來的
最新!26日新增確診病例21例,其中本土病例17例
不要因一次好奇,毀掉你的一生…… | 國際禁毒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