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春節聯歡晚會上,費翔以一曲《故鄉的雲》火遍全國。歌曲以天邊飄過的雲勾起了對故鄉思戀,以「歸來吧,歸來呦」戳中了觀眾的淚點。與這首歌異曲同工的是兩千多年前,一個無名氏女子,因聽到雷聲想到了行役在外的丈夫,並在內心強烈呼喚「振振君子,歸哉歸哉!」該詩出自《詩經 召南 殷其雷》,全詩如下:
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側。何斯違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違斯,莫或遑處?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雷的震動聲;陽:山的南面;違:離開;遑,閒暇;處:山居;振振,只厚老實;君子:對丈夫的尊稱。
詩經中的周南、召南是指周未建立之前,周公旦和召公奭曾經分治過的地方,周朝建立後周周公分封於魯,召公分封於燕。由於周公、召公知名度太高,又由於周習貫把長江、漢水流域叫「南國」或「南土」,因此這一帶產生的詩歌統稱為「周南」、「召南」。
按周朝的制度,低層百度必須為政府提供兵役或公務活動的勞役,統稱行役。這首詩出於召南,詩中女主的丈夫就是被徵去行役的,所以才反覆地抱怨「何斯違斯,莫敢或遑」。
她說,親愛的,此時此刻,南山南那隆隆的雷聲,多像你那木車的車輪聲;為什麼你不得不離開故鄉,又不能有片刻的閒暇呢?親愛的,多麼渴望見到你,歸來吧,歸來呦!
「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思念,盼歸;對丈夫的愛,相思的苦以及對行役制度的恨,溢於其間,堪稱詩經裡最深情的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