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文/攝
王思,總是皺著鼻子說自己不聰明。
「除了會做點手工,其他一竅不通,學習不好,性格也內向。」
這個來自湖北黃岡的26歲姑娘,2018年2月踏上杭州這片土地,就喜歡上了這座城市。
舒適、溫和。她說,很符合自己的氣質。
原本她滿腔熱血,計劃找一份工作,在這座城市落腳。幾經輾轉,她在武林夜市裡有了屬於自己的兩個平方米。
她安安靜靜地坐著,只需要一把鑷子和膠,不出20分鐘,就能用碎布料做出一朵精緻的細工花。
「喏,這是一朵梅花,可以做發卡,也可以做胸針。」她撩開短髮,此刻的眼睛炯炯有神。
她的手藝在夜市裡獨一無二。
喧囂的夜市,穿梭的人流,和安靜做手工的姑娘,這樣的組合,有種奇妙的和諧。
心裡駐著春天,她把花兒獻給生活。
1】從小就愛做手工,武漢小護士辭職來杭州
從小到大,王思都很獨立。
她學的是護理專業,大專畢業後在武漢一家三甲醫院裡做護士。
2年後她離職了。2018年,剛過完春節,就隨著父母來到杭州。父母在臨平經營著一家小飯館,王思想著,既然有做過護士的經驗,也不能就這麼荒廢掉,索性找家三甲醫院,繼續做護士,說不定和武漢的工作節奏不一樣。
很可惜,因為學歷關係,她並沒有得到這樣的機會。
她也不氣餒,反正杭州這麼大,那麼多企業,不怕找不到工作。
後來,她在平安保險做過風控,在釘釘做過客服,又輾轉了幾家創業公司,算是折騰了一陣子。
換來換去都沒有合心意的,還不如自己做點什麼。
很多人迷茫,是因為還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王思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找到了興趣點。
初中住校,除了必備的生活用品之外,她還帶了一個娃娃和毛線。下了課就給娃娃織衣服,因為只有一團毛線,所以織了拆,拆了再織,反反覆覆。
除此之外,她還會拿捲紙折玫瑰花,還會買繩子自己編手繩。簡單來說,她就喜歡自己安安靜靜做點手上的活。
後來上了大專,在圖書館裡,她接觸到了很多不一樣的手工。
鉤針、繩藝、刺繡、流蘇……每一樣她都有興趣,她就看書學習,再買來材料自己做。強大的動手能力讓她很快就找到了竅門,上手很快。
有一次,她在新華書店看到一本介紹「細工花」的書,雖然那上面全是日文她看不懂,但精美的圖片展示的各種製作精緻的「細工花」,讓她驚羨不已,當即就買下這本書。後來,王思陸陸續續買了一大堆如何製作「布藝花」的書,一有空就按照書上的教程自學。
儘管後來上班了,王思依然沒有放棄這些自己喜歡的東西。
為何不能把自己的愛好變成事業來做呢?
2】在夜市擺起了攤,第一天就賺了300多元心裡很滿足
得與舍,本就是人生一道做不完的選題。
王思數了數自己的存款,想要開一家店,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擺個小攤還是可以的,就賣細工花,小巧又精緻,製作也相對簡單。
因為住在餘杭,她先去考察了西溪,覺得人流量不大,後來權衡了一下,在武林夜市裡有了自己的一小片天地。
「擺攤沒什麼體面不體面的,我靠手藝吃飯,又不怕別人說什麼。爸媽也都是讓我自己做決定的。」王思說。
2019年12月,第一天擺攤,她有點小興奮。以前她在父母的小飯館裡幫過忙,知道做生意沒那麼容易,需要慢慢積累。她沒有期待生意很好,但是畢竟第一次一個人需要面對那麼多陌生人,需要說一些客套的話,還是有點害羞。
她在攤位上,大部分時間都是埋著頭做細工花,有時候客人來了,她也不敢太熱情招呼,低聲說一句:「隨便看看,喜歡的可以試一下。」
發卡、截止、胸針、發梳、髮簪……單價從20-100元不等。
晚上10點多,她收了攤,算了算營業額。「300多塊,我都不敢相信有這麼多,其實客人還挺多的。」她咧著嘴角又打起了小算盤,「一天300塊,一個月下來就有9000塊,一年……」
之後的每一天,她都早上9點起床,開始在家裡做手工,準備當天的貨品,每個款式都是不一樣的。
工藝細巧的簪花是最見布藝手作人功夫的。做簪花最合適的材料是縐布或者絲綢,將白坯裁剪成方形的小塊,染成各種顏色,捏成花型,綴連玉、牙或貴金屬簪子。
不只是簪花,與繩藝相結合,還能做成耳墜花、項鍊花、胸花等等。越是複雜的花型所需面料越多,而花型越小捏起來難度越大也越顯精緻。
一顆一元硬幣大小的「雛菊」用了一百多片小布頭,細小的花序捲曲成筒形喇叭口,非常精緻素雅。
這些細工花有無窮的花樣,王思也在不斷探索。
下午3點多,她就要出門,坐一個多小時的地鐵來擺攤。
確實,老天還是眷顧這個小姑娘的,連續20多天的擺攤,每天生意都挺好,王思信心倍增。
以前,她都是自己默默做著手工,她不聲張,別人也看不到,到底做得好不好,她也無所謂。現在那麼多人喜歡她的手工,心裡的滿足感更甚。
3】疫情影響生意平淡,拍短視頻開闢線上銷售
和王思約採訪的當天,天正下著小雨。
她說,今天不擺攤。過了傍晚時間,天空放晴,她猶豫了一會兒,「來都來了,我去把攤位擺出來,能做幾單也好的。」
這就是她這幾個月來的狀態。
生意剛有起色,她的「雄心壯志」剛燃燒起來,疫情來了。
今年她沒有回家過年,在杭州度過了最漫長的假期。
在家裡的日子,她保持著9點起床的習慣,哪裡也不能去,就在家裡研究各種手藝,做各種手工。「成品越積越多,我當時還在想呢,等夜市重新開張,生意也不用發愁了,不會來不及做。」
4月1日武林夜市復工以來,生意一直很淡。想著五一假期會生意好,她特別備了很多貨,結果也不是很如意。
「感覺這段時間也就掙個攤位費,每天坐在這裡也沒有太大積極性。」她一邊說著,一邊做著手裡的活——用鑷子捏著小塊縐布的一角,一折兩折,再用針筒打膠。
十來分鐘,攤位上就來了三四波客人,大多數都是覺得新奇,看看為主。
王思又絮絮叨叨起來:有個媽媽喜歡我的手藝,還讓女兒周末跟我學了兩天;有個上了年紀的阿姨,買了兩個發卡,30塊,掃了支付寶,但是錢沒到帳人就跑了;有要好的小情侶來光顧,男朋友很大方地付了錢……
有時候,她會一個人跑到野外採一大捧野花回來做一個花籃什麼的。太子灣的鬱金香開得正好,她能流連一整天,一會兒出神地看著花兒,一會兒舉起相機「咔嚓咔嚓」拍照,直到遊人散盡天色向晚。
她還會製作短視頻,上傳到「小紅書」、「抖音」,在線上教粉絲做細工花。她還在思考著,線上銷售的事情。
「畢竟要生活,所以能挺就挺過去吧,不行的話,就去找份工作,細工花變成我的副業。」王思說,這是她的堅持,也是她的信念。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