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格局方面,傳統團餐市場是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三分天下。孔德順談到,從發展趨勢看,未來,外資企業在市場的佔有率會越來越小;在區域市場,在學生餐領域,國有平臺公司參與的興趣較大,但國有企業由於先天的一些弊病,效率不是很高。而民營企業在團餐市場會大幅度增加份額。
孔德順認為,在市場格局發生變化的過程中,出現一些新的動向,值得團餐人關注。首先,基於要完成脫貧致富的任務,地方政府關注能帶動當地農產品銷售的團餐供應鏈領域。地方政府的訴求很簡單,誰能幫助政府解決農產品銷售、脫貧致富的問題,政府就願意給誰一些資源。目前在團餐供應鏈領域,政府給予的扶持較多。其次,由於疫情發生後,菜市場與民生的強關聯凸顯,目前各地都在把菜市場改造成超市或者類似鄰理中心的業態。基於菜市場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改造好的菜市場更多的餐飲屬性,新改造的菜市場與團餐及供應鏈的結合緊密。另外,隨著出遊人數的激增,高速公路服務區的餐飲走入人們視線。團餐企業可探索以標準化的方式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經營團餐業務。未來將會誕生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專業團餐公司。
在競爭格局方面,孔德順表示,團餐百強集中度從6%上升至超過15%,頭部企業的增長率快於排位靠後的企業,這從側面反映出團餐行業的集中度會越來越高。孔德順認為,在「十四五」期間,團餐的集中化程度會提高。超過百億規模的企業至少能達到六家。同時,圍繞團餐的併購整合將進入常態化,也會有團餐的上市公司出現。另外,在團餐發展的第一階段,資源的作用極其重要,團餐企業靠資源掙錢。隨著團餐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對團餐企業來說,資源的作用越來越小,運營和服務能力成為甲方的首選項,資本成為市場整合的助推劑。
在資本格局方面,孔德順認為,團餐行業呈現新的資本格局。大部分頭部企業會引入資本或被資本改造,新進入的玩家必然是攜帶資本而來;投消費領域的資本50%會關注團餐領域,資本希望在團餐市場分一杯羹;產業資本裹脅資源與團餐結合更顯優勢;保理、融資租賃等供應鏈金融也會在借錢和投資之間找到新的創新方式;政府出資的平臺公司會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團餐的成長,在經濟發達地區,資本招商正在被一些地方政府嘗試,政府為企業發展出資,讓企業變成頭部企業。
團餐企業在規模化發展過程中離不開供應鏈。孔德順談到,在供應鏈格局方面,團餐供應鏈需要產地標準化和產品標準化。從餐飲切入供應鏈是降維運行,因而大的供應鏈公司必將從團餐企業中誕生。隨著「十四五」雙循環新格局的啟動,以及國內農產品產量的不足,團餐供應鏈必然會以國內大循環為主,融入國際小循環。團餐企業通過上海進博會,開拓國外採購渠道,是融入國際循環的有效途徑。供應鏈的商業模式就是圍繞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做效率的提升。孔德順認為,只有完成全國冷鏈骨幹網的組建,才能形成生鮮商品流通的生態鏈,只有完成信息流的適時採集,才能對物流和商流進行效率的提升。根據目前的供應鏈進化速度,五年內會誕生完成全國組網的企業。
在人才格局方面,孔德順透露,以往,團餐行業人才比較缺乏。隨著資本的進入,隨著產業的推動,現在更多的人才進入團餐領域,人才受重視程度會越來越高,人才平均受教育程度會提高。同時,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團餐行業人力成本會下降至25%左右。隨著規模的增加和新技術的應用,百萬年薪的管理人員會成為進入行業的常態,這能催生更多高層次職業經理人,也能促進行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