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在北京進修時,曾看過林懷民的雲門舞集,一種很驚豔的感覺。當時就聽有人說起,在臺灣,還有一張與雲門舞集齊名的文化名片,那就是劉若瑀老師創辦的優人神鼓。當時根本不知這優人神鼓,優在何處,又神在何處,沒想到三年後的今天,自己卻與它結下一段深深的緣。
杭州劇場首演《勇者之劍》
2017年6月,優人神鼓來杭州進行首演,一曲《勇者之劍》在杭城颳起了一陣旋風。優人舞者的肢體動作、舞蹈與擊鼓融為一體,演繹出綿延不絕的敲擊詩篇,尤其那份滲透於動靜之間的禪定和單純,讓身處都市喧囂中的人們感到醍醐灌頂般的心靈震撼。我當時在臺下,真真切切地被這種「寓道於藝」、「道藝相融」的表演打動了。作為攝影師,出於定格美好瞬間的習慣,我隨手端起相機為優人舞者拍攝了一組照片。巧的是,好友戴志清是優人神鼓此次來杭演出的演出經紀,當我的這組照片經戴志清之手贈予優人劇團後,意外地被劇團一眼相中,選入宣傳照。因為有了初次愉快的交集,我決定利用暑期時間到臺灣一訪,深入探秘優人那份動如脫兔、靜如處子的氣質到底是怎麼煉成的。而優人神鼓劇團也對我報以熱忱回應,正式向我發出了駐團攝影採風的邀請。
表演三十六房基本功訓練
8月15日,出發之前,我收到了優人神鼓劇團發給我的一份行程單,滿滿的。我收拾了簡單行李,帶著劉若瑀老師的《三十六堂表演課》和黃志群老師的《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踏上了優人神鼓探訪之旅。在蕭山機場等候時,內心還有些小忐忑,畢竟是獨自一人去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難免有些恐慌。但是兩個小時之後,當飛機落地,看見優人神鼓劇團派了專人來迎接我,我的顧慮和恐慌就煙消雲散了。來接我的是個年輕姑娘,戴著一副無邊眼鏡,衣著素樸,氣質安靜斯文,她自稱小吳,是優人神鼓劇團的一名行政人員。
瑞芳金瓜石-優人山房
在小吳的帶領下,我來到了優人的集體宿舍「優人山房」。它位於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離九份山城幾步之遙,卻格外的安靜。沿著石階而上,野草叢生,眺望遠處的雲海,恍若走入另一個世界。對於一個注重體驗的攝影採風者而言,此次探訪之旅,優人神鼓劇團給予了我最高的禮遇:安排小吳全程陪同我,同吃同住同行,隨意觀摩他們的日常,基本功、鼓課、彩排、戶外演出,甚至參與生態公園的勞作,等等。總之,在臺灣的九天時間裡,優人神鼓劇團儼然視我為他們中的一員。
表演三十六房彩排訓練
從住宿地「優人山房」,到優人們平日練鼓的木柵老泉山,大概需要花兩個小時。先公交,後捷運,再火車……小吳每日都要這樣往返奔波。面對這份常人可能不堪忍受的顛簸之苦,小吳卻淡淡地說,她很喜歡這樣的路途時光,可以很安靜地思考,那種獨處,猶如優人所提倡的靜坐,能在喧鬧生活中放空自己。從小吳身上,我似乎觸摸到了點端倪。世人大都追求「日益」,鮮衣怒馬;只有少數人甘於「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生活也就簡單清淨了。
杭州劇場首演《勇者之劍》
表演三十六房基本功訓練
在木柵老泉山,我的這份感觸得到很好的印證。這是一片原始森林,優人們練鼓隱修的地方,是他們怡然自在的精神家園。幾日裡,我拿著長焦,默默地在遠處進行拍攝,用心感受和體會優人的情感脈搏,在他們訓練的間隙,也偶有幾句交談。漸漸地,從陌生到熟悉,優人們在我的鏡頭下沒有任何警惕和拘謹,呈現出了他們最本真的樣貌。優人的日常生活既簡單清苦,又讓人覺得神奇、不可思議。女的束髮,男的光頭,在沒有演出任務的日子裡,每天伴著山林裡的豔陽、風雨、寒流、蟲鳴,打赤腳、吃飯、靜坐、擊鼓、修習武術……在這裡所見到的一切,真的有時間之外的感覺。
木柵老泉山劇場
山上還有一條流浪狗讓我印象深刻。起初我以為是優人神鼓劇團養的小狗,不想卻是一條流浪狗。木柵老泉山下有很多流浪狗,唯獨這條小狗與優人特別有緣,每次優人上山時,它就會一路跟隨跑到山上,親密地圍著優人轉,隨著鼓點奔奔跳跳,摸一摸它還會乖巧地躺下來。後來,優人神鼓劇團就給它取名皺皺,並給它帶了個項圈,它終於成了劇團的編外一員,老泉山上的一道風景線。
木柵劇場裡流浪狗皺皺
優人的日常訓練是高強度的,他們每日都汗流浹背,而外出演出時經常會遭遇毒辣太陽和雷電暴雨。面對大自然的變幻,優人早已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在八德演出那日,正遇豔陽天,火熱的太陽直射,優人們個個揮汗如雨,逆光之下,可見汗水飛濺,猶如雨柱。另一場演出在木柵老泉山上劇場,恰逢颱風,天色風雲變化,暴雨打落在身上,而優人們鎮定自若、一氣呵成地完成所有演出。小吳告訴我,其實不止烈日和暴雨,優人們還曾有在大雪中演出的經歷呢。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想,向大自然開放身心,以大自然為助緣,汲取氣貫長虹、酣暢淋漓的大能量,這或許正是優人神鼓成功的秘密所在吧。
表演三十六房基本功訓練
優人神鼓探訪之旅轉眼就要結束了,臨行前,我拿出鼓棒和書,請劉若瑀老師籤名。當時她正忙碌著,便說稍等,得空便籤。過不一會,劉老師親切地喊著我的名字說已經籤好了。作為劇團的靈魂人物,劉老師的確很忙,在優人神鼓劇團期間,我只見過劉老師兩次。第一次是剛到臺灣,匆匆趕到劇團在市區的一個訓練基地三十六房,只見她在認真指導優人彩排,間隙時寒暄了幾句;還有就是這次臨行告別。真沒想到劉老師竟能喊出我的名字,別看這是小小細節,卻瞬間令我溫暖和感動。劉老師在書的扉頁上簽名留言:「分享當下。」佛家講究「安住於當下」,劉老師看似隨意的一句贈言,也是滿滿的禪意。
離開劇團的第二天,恰逢自己生日,於是,我決定多逗留一天,獨自到臺灣各處逛逛,為自己過個不一樣的生日。感謝小吳,至始至終那麼貼心,為防止我迷路,花心思給我做了很多路線圖,詳細地用箭頭標註。最後,又送我到機場。在返杭的飛機上,我一邊攤開劉若瑀老師的新書《77個擁抱》,一邊在細細回味連日來鏡頭所拍攝到的優人生活的一幅幅畫面,對優人神鼓的「神」漸漸多了一份明悟:功夫在詩外,處處皆修行,神鼓之神在鼓外。
八德生態公園表演
— END —
攝影:清可
文字:清可
本文已獲授權
優人神鼓《時間之外》
2018年05月25日
2018年05月26日
杭州大劇院
動聽968 媒體主辦
購票請點擊「閱讀原文」
本文為廣告信息,解釋權歸品牌方所有
如有違規、侵權請聯繫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