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人神鼓 擊鼓者誰?

2021-02-11 北青藝評

在內地舞臺上觀鼓陣,多見的是熱烈奔放,所謂鑼鼓喧天,已經是固定詞組。它呈現生命的恣肆,自也是一種釋放,終究來想,還只是生命單一的面向。6月24日晚,國家大劇院,看臺灣的優人神鼓,凝定、莊嚴、素淨、神馳,一種自主的收放節奏,讓觀眾也攝心一處,靜靜體會這動靜之間的張力與深意。整場演出命名為《時間之外》:何謂時間之內,何謂時間之外,一個與自我存在相關的命題,伴隨著鼓聲之餘響,一直到演出結束。我後來乘坐地鐵,依舊聽到有人在熱烈地談論。這都在佐證,這場演出有某種特殊的神奇魅力。

優人神鼓,一個紅遍臺灣幾十年的劇場團體,在內地,依舊是個陌生的字眼。它的名氣,遠不及同樣在臺灣享有盛名的林懷民的雲門舞集,但也許,看過雲門舞集的觀眾,能對比出他們之間的不同。

此次北京演出,整場六個段落,中間沒有休息,前後一氣呵成。它們分別被命名為「大驟雨」、「千江映月」、「涉空而來」、「蝕」、「漩中渦」、「時間之外」。觀後細想,這也像極禪修的某種次第。暴雨現前,人在雨聲中擊鼓,人與雨、與鼓,宛如天地間純然的存在,鼓聲由鼓出,由手出,更由心出,震蕩迴旋,彼此相應。可以想像,這一番暴雨滌蕩之後,那種身心湛然。之後,千江映月。大自然如鏡,照見幻影遷流,也照見自己的起心動念。然後,就有人子,涉空而來,於人世的紛雜漩渦中欲求解脫,這其間歷險遇波,障礙重重,必須迎上,也必須迂迴避讓。解脫者,達至時間之外,自由就如同那一人或多人一起的旋轉,可以無盡地延續,也可以瞬間止停。

將舞臺上的一切往生命的修行上去參,我相信這不是我的意會。因為,此前一月,這個演出團體曾為這場演出在同樣的劇場有過一次熱身講座。優人神鼓的創辦人劉若瑀、音樂總監黃志群邀臺灣禪者、藝術評論家林谷芳老師一起前來交流。林老師的開場白中,已經道出這個演出團體的與眾不同。是舞蹈還是戲劇?單歸某一類都好像無法涵蓋整體,身心靈的鍛鍊,原就不是為藝術而藝術,而是在藝中體道,為道藝一體。這種理念,也貫穿於日常生活與排練。有幸在臺下一個非正式場合,見過那些演員。他們衣著素樸,臉龐膚色,都透出大自然中風吹日曬過的痕跡。這種膚色與氣質,已經不是只習慣在排練廳排練的演員所擁有的。並且他們稟行的訓練方式是,先練禪坐後練打鼓。所有的演員都質樸而康健,有的女演員還稱得上壯碩,但這都不影響他們舞臺上的呈現。因為那種一招一式中所透出的靜定之功,並不是所謂的優美的舞蹈動作就能達成。

劉若瑀與黃志群,都是有故事的人,我印象最深的是,劉若瑀講她師從波蘭老師時的一次練習。選了最覺得有東方特色的陸遊《釵頭鳳》做題材,結果作品出來,老師卻說,你有一個西方化的思維。之後回臺灣,她走遍寶島,遍訪原住民藝術,既為自己的藝術尋根,同時也確證自己到底是誰。習武出身的黃志群,在被邀請加入這個團體時提出,要先去印度遊歷幾個月。在那裡,他被好奇的孩子們不斷問到,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他說這個問題問多了,便內化成一個哲學問題。跟著一位印度老師重新學打坐,是因為那位長者聽完他打坐後的感受,說了一句:你還在糖果的外面打轉,並沒吃到糖果心兒裡的甜。

這兩個故事,其實都可以作為這場演出的背景性提示。所以,我知道,將一場演出做修行的對應,並無多少唐突之處。當然,既作為演出置放於舞臺,還要經得起藝術標準的檢驗。以整場來觀,無論是意旨表達還是舞臺空間、演員技藝,都確實堪稱精湛。你可以看到,雖然特色是擊鼓,但是鼓中還有舞,那些繁複的鼓點,還有舞,均不給人炫技之感。你甚至可以說,演員以自己非凡的控制力,消解了鼓與舞相加所容易激發的熱烈與抒情,反而映顯出靜。在鼓聲中體會自然之靜、生命之靜乃至虛空之靜,一般理解這便是禪境,但是優人神鼓的禪境,又不是一味的寧靜。靜若處子動若矯兔的肢體變化,所透出的生命的強勁,同樣是HOLD住全場的法力。動靜之間,尤能帶出生命內在的覺知,以及靜中的澄明。鼓聲虛實中有強弱,人聲中,既有氣息低沉的呼麥,還有清悅悠遠的女聲吟唱,再加風月、雲雨,共同烘託出一個浩大蒼茫的天地景象,道在此,已體現為超越於文化藝術之上的生命的求真。這大概是不同於其他藝術團體之處。當然,它依舊還是透出東方文化的色彩。舞臺布景極簡而寫意,演員衣飾,多在純白與淺灰之間。因著這淺色系的襯託,《涉空而來》一幕中著玄色衣服的舞者,就更顯鬼魅。這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涉空的「空」,說來依舊是一個佛教理念,在舞臺上所呈現的,其實是一個人涉空而來,又復入虛空的歷險。這純白之中黑色的呈現,無疑加重的是阻礙的分量。

舞臺上還有多次旋轉的動作。優人神鼓早年以蘇菲旋轉的方法旋轉,演出還融入神聖舞蹈、太極等元素,但現在,他們已將這些化為內在的自我,所以旋轉也便成為只看著內在中心旋轉。相比於身體於時空中的無限張力,念白反而稍嫌多餘,也許語言在此確實有其難以企及處。


鼓之神奇,還在於誰在擊鼓。日本人打鼓,打出的是鬼太鼓之韻。優人神鼓的出神入化,我私下以為,最離不開作為擊鼓指導與音樂總監的黃志群。作為舞臺上的靈魂人物,生活中的他一樣質樸沉穩,親切藹然。他曾在那次交流會上帶領大家做一個常用於練習的神聖舞蹈動作。即雙臂依著不同節拍上下運動,慢慢再加上頭部動作。初次練習,僅前者已經讓我手忙腳亂,但因此也讓我有一問請教於林谷芳老師:要完成這個動作,到底是要把自己的意念分幾等分,還是要集中一念。他說,當然是通體一念,你若分心,動作肯定亂。

從他那兒我知道了澤庵禪師一句話:置心一處,則為一處所奪。也由此領會,優人神鼓無論是練打鼓還是練禪坐,練的其實就是這個全體貫注,繫於當下一念。有此自覺,優人神鼓的鼓,不管是眾人齊擊還是一人擂鼓,才會給人時空凝注之感。而做無數圈的旋轉而無有動作之閃失,這裡首先也是自己心神安穩。演出後確有觀眾好奇:你們這麼多旋轉,為什麼不頭暈?黃志群先生回答得好:旋轉得穩,當然要靠訓練。而通過訓練你也會明白,向外看會頭暈,向內則不會,因為看到的是自己。

這不禁又讓人覺得,這次演出,像一次禪修的境界呈現。究竟何謂時間之外?我看後願意以《圓覺經》裡一句話作解:「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時間之外,並不是讓我們脫離凡塵去成仙,而是同處喧囂塵世,卻能心中無染。

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一番領會。擊鼓者誰?看臺上也是觀自己,尋找自己生命的鼓點。如此,優人神鼓來了又去,就不僅是一次審美的享受,瞬間的驚豔。

-END-

關鍵詞回復

關注北青藝評的前提下,回復下方紅字可以查看6月精選內容

風笛

紀念電影配樂大師霍納的文章

賈樟柯

毛尖| 趙濤的臉:我們為什麼討論賈樟柯

曬娃

不要笑話曬娃的孩兒媽了,沒準三年後人家就是攝影大師

李爺爺

聊聊人類史上戰鬥力最強大的演員:克里斯多福·李

梁文道

梁文道有了新節目《一千零一夜》

多啦a夢

殘酷人生,我們得自己春風化雨

相關焦點

  • 優人神鼓 :震撼世界的中國鼓聲
    「優人神鼓」是把佛家的禪定思想用於擊鼓這項活動中的成功實踐者。優——中國傳統戲曲界裡的表演者優人——表演的藝人神——人在高度專注下,所進入的一種寧靜、無我的狀態神鼓——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鼓聲最原始的力量,對應著鼓手的心跳。
  • 優人神鼓 動中有靜,鼓中聽禪
    ──聖嚴法師創辦人劉若瑀談優人神鼓臺灣優人神鼓劇團優,在中國傳統戲曲中指的是表演者;神,則是人在高度專注下,所進入的一種寧靜1993年邀請自幼習鼓的黃志群擔任擊鼓指導,並以「先學靜坐,再教擊鼓」為原則,奠定了劇團的訓練以及表演形式,也開啟了一系列以擊鼓為主軸的優人神鼓經典作品。
  • 劉若瑀:優人神鼓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
    劉若瑀曾說:「『優人』最好看的地方,是他們所表現出的那股單純,必須真的有力量,才能感動人,這也是優人們一直在訓練的。」 大隱精舍攜手優人神鼓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劉若瑀女士,隆重推出文化藝術講座:優人神鼓的藝術之路和作品秘鑰。讓我們共同走進這些表演家的藝術生涯,聆聽他們的從藝故事,從而也反思自己的生活,這一刻,讓我們共同享受寧靜。
  • 優人神鼓|慢行、禪坐、擊鼓讓生命活在當下
    於是在快速發展的城市中總會有人在追求一種慢下來的生活「優人神鼓」的創始人劉若瑀就是這樣一位劉若瑀和她的「優人神鼓」不僅帶去演出還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方式你會看到在臺北近郊的老泉山上,科比專程拜訪了生活在這裡的優人神鼓劇團,跟他們學習禪坐、禪鼓與禪思。
  • 票務君帶你Pick王力宏歌裡唱的「優人神鼓」!
    1988年創立「優表演藝術劇團(原優劇場)」,由民間祭儀和民俗演藝的學習入手,以太極導引和身體能量的開發為訓練基礎。1993年,與黃志群合創「優人神鼓」,將擊鼓、靜坐與武術融入創作中,開創劇團新的風貌。曾率團兩度雲腳臺灣,遠赴印度、西藏,以行者的腳步帶領優人走上『道』『藝』合一之路。
  • 重磅福利|被王力宏寫進歌詞的優人神鼓邀你來親密接觸!
    >神:人在高度專注下,所進入的一種寧靜、無我的狀態優人神鼓: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優人」每天要在山上訓練8個小時每天早上團員們從四面八方聚集車子只能開到半山腰得繼續往上步行一段蜿蜒的石子路上山之後跑山、打拳、擊鼓、靜坐
  • 臺灣優人神鼓 | 在禪意中感受力量之美
    優,在中國傳統戲曲中指的是表演者;神,則是人在高度專注下,所進入的一種寧靜、無我狀態。「優人」是古老的表演者,「神鼓」指一個人在最大的放鬆和警覺中,透過內心的寧靜,將擊鼓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這就是蜚聲國際的臺灣優人神鼓(創立於1988年)。
  • 優人神鼓5月來杭!放下手機,讓你置身《時間之外》
    但是兩個小時之後,當飛機落地,看見優人神鼓劇團派了專人來迎接我,我的顧慮和恐慌就煙消雲散了。來接我的是個年輕姑娘,戴著一副無邊眼鏡,衣著素樸,氣質安靜斯文,她自稱小吳,是優人神鼓劇團的一名行政人員。瑞芳金瓜石-優人山房在小吳的帶領下,我來到了優人的集體宿舍「優人山房」。它位於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離九份山城幾步之遙,卻格外的安靜。
  • 優人神鼓攜經典巨作《勇者之劍》將在大雁塔下敲響西安觀眾心鼓
    戶外公演版陣容遠遠超越劇場版去年年底,優人神鼓團隊曾攜《勇者之劍》來到陝西大劇院進行西安首演,這是西安觀眾極少能欣賞到的表演方式,現場效果極為震撼。不過,劇場版的《勇者之劍》表演人數僅有不到20人,劇場內觀眾有1800餘人。這一次,陝西大劇院開啟戶外公演新篇章,《勇者之劍》將首次面對數萬西安觀眾。因此,優人神鼓團隊對演員陣容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升級到33人。
  • 古代「擊鼓鳴冤」,擊的是什麼鼓?有哪些著名故事?
    什麼是登聞鼓登聞鼓就是我國古代在府縣衙門口左側放置的懸鼓,「登聞」二字取「登時上聞」之意。設立此鼓的目的是為了方便有冤屈急案之人,通過擊鼓的方式召喚衙門內的官員,請官員迅速處理案情。登聞鼓的起源登聞鼓源自周朝的「肺石」和「路鼓」。什麼叫「肺石」?就是一塊紅色的石頭,形狀跟人的肺差不多。
  • 優人神鼓,你有所不知其造「神」背後的這門內功絕學.
    時間之外》DTS加強聲效70分鐘全版2.優人神鼓《金剛心》DTS加強聲效75分鐘全版老看官已懂拿福利的方法,自不必再多言。| 《時間之外》宣傳片自優人神鼓YouTube主頁 |優人神鼓近三十載,其創作的劇目《金剛心》、《聽海之心》、《時間之舞》等等,在全球巡演,備受矚目。《紐約時報》稱「他們的鼓樂敲響了寂靜之音」;《世界日報》稱其作品是「阿維尼翁藝術節最佳劇作」優人神鼓,何以如此動人?他們的鼓樂不一樣?舞蹈不一樣?
  • 優人神鼓:來自東方的鼓聲,震撼了全世界
    「神」是人在高度專注下,所進入的一種寧靜、無我狀態。「優人神鼓」亦即「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勇者之劍》是關於成為勇者所必經修行之路的故事。《勇者之劍》結合鼓藝、武術、戲劇、舞蹈和音樂,作品裡出現的『長棍擊鼓』,是優人神鼓的首創,世界獨一無二,也是最有戲劇張力的。
  • 李安、王力宏、梁家輝、楊麗萍都讚賞的優人神鼓,到底是什麼?
    ▲《戰·鼓》劇照 影片中的「禪鼓山人」就是臺灣的「優人神鼓」,並由「優人神鼓」團隊成員本色出演。這一切,緣於4年前的一次偶然。並根據她從果託夫斯基那兒的所學,於1988年在木柵老泉山創立了「優人神鼓」的前身「優劇場」。1993年,雲門舞集的黃志群也加入了團隊,擔任擊鼓指導。這個從小學「獅鼓」的男子,最終還成為了她的丈夫,而「優劇場」也在習武的黃志群的指導下,升級為「優人神鼓」。
  • 臺灣優人神鼓樂團新作《墨具五色》登陸廈門
    優人神鼓《墨具五色》戶外見面會暨排練秀在廈門南普陀寺天王殿外廣場舉行(央廣網記者 陳庚 攝)央廣網廈門11月8日消息(記者陳庚)11月8日-9日,臺灣著名打擊樂表演藝術團體優人神鼓攜最新作品《墨具五色》亮相2019年閩南大戲院兩岸藝術節,運用新穎的科技投影,將極簡的擊鼓表演與繽紛的潑彩畫相結合
  • 良眸 | 優人神鼓《墨具五色》(內含票務信息)
    凝聚優人多年藝術精華,同時挑戰創新,運用新穎的科技投影,帶領觀眾進入與古老共生的全新意境,以最優人方式詮釋生命本質。繽紛萬千的潑彩畫作透過多媒體投影在舞臺上變幻挪移,搭配優人神鼓氣勢磅礡的鼓曲與柔勁的肢體展現,猶如一幅飽滿的動態畫作,適時呈現出水墨「可行丶可觀、可居丶可遊」的想像空間,在力與美的聲光移轉間,打造出空靈絕妙意境
  • 優人神鼓,用鼓點重新定義戲劇
    沒有故事,沒有情節,沒有對白,來自臺灣的優人神鼓,用咚咚的鼓點將戲劇表演重新定義。5月23日,繼前年的《勇者之劍》,去年的《時間之外》後,優人神鼓的又一部力作《聽海之心》也將亮相杭州大劇院。今年是優人神鼓成立31周年,這部20多年前劉若瑀在懷孕時執導的《聽海之心》,則讓觀眾在咚咚的鼓點聲中回歸寧靜。
  • 《聽海之心》:在劇場裡,在優人的鼓聲裡,我們一起聽海觀心
    在創團30周年之際,優人神鼓帶來了《聽海之心》,這部優人神鼓的代表作將輔以多媒體投影的方式,以經典卻又嶄新的面貌分享給觀眾。沒有對白、沒有情節、沒有故事,其實很難用語言來正面描述這類的劇場作品,在這裡,將通過幾段側面的「分享」和你一起稍稍感受一下這部《聽海之心》。
  • 優人神鼓「墨具五色」一種劇場、擊樂、武術與靈修的融合
    凝聚優人多年藝術精華,同時挑戰創新,運用新穎的科技投影,帶領觀眾進入與古老共生的全新意境,以最優人方式詮釋生命本質。繽紛萬千的潑彩畫作透過多媒體投影在舞臺上變幻挪移,搭配優人神鼓氣勢磅礡的鼓曲與柔勁的肢體展現,猶如一幅飽滿的動態畫作,適時呈現出水墨「可行丶可觀、可居丶可遊」的想像空間,在力與美的聲光移轉間
  • │優人神鼓《勇者之劍》
    優人神鼓劇團的創立緣起於29年前,臺灣戲劇界翹楚、臺灣蘭陵劇坊的重要演員劉若瑀在留學時的收穫。我是誰?」這些問題日夜煎熬著她。回國後,她以「重視對生命的淬鍊勝過表演欲的人」為標準,與黃志群在臺灣年輕戲劇人中組建起一個特別的劇團——他們在山林中訓練,將擊鼓、靜坐與武術融入創作中,並以「先學靜坐,再教擊鼓」為原則,用鼓重尋古老的力量,開啟了一系列以擊鼓為主軸的經典作品。
  • 名家講堂:劉若瑀為您解讀優人神鼓的藝術之路和作品密鑰
    表演是一門藝術,它不僅僅存在於電視熒幕或舞臺聚光燈下,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存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當中。大隱精舍攜手優人神鼓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劉若瑀女士,隆重推出文化藝術講座:優人神鼓的藝術之路和作品秘鑰。讓我們共同走進這些表演家的藝術生涯,聆聽他們的從藝故事,從而也反思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