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柔情史》和《囧媽》:母愛的邊界

2020-09-03 吉普賽冰塊




囧媽》是母—子,《柔情史》是母—女。

在家庭關係中,母親對於孩子的影響在弗洛伊德看來是至關重要的,他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結」予以解釋,通俗解釋就是戀母情結的因素。如果是女性,弗洛伊德找到了相應的古希臘故事厄勒克特拉情結予以相對。這兩個古希臘故事前者大致情結是殺父娶母,後者是女兒殺死通姦的母親為父報仇的故事。

考慮到弗洛伊德自身的家庭關係以及當時他所處年代男權思想的濃重,他總是試圖站在男性的角度來思考兩性關係,落實到女性身上,便遭到後來許多女權主義批評家的批評。弗洛伊德認為孩子在成長中需要跨過「俄狄浦斯情結」,但是不幸的是有很多患有神經症的孩子會固著在這個階段裡,因此長大後就會出現戀母的現象,比如媽寶。

俄狄浦斯情結是弗洛伊德努力在生物學上尋找家庭——孩子關係的癥結,但是他忽略了社會因素的影響,或者說他故意忽略而固執地在生物學上尋找實證科學的證據。這種社會因素影響通常體現在家庭父母的婚姻關係對孩子的影響上。《囧媽》和《柔情史》中的故事裡孩子的父親都是缺席的,這樣電影敘事就迅速聚焦到了孩子與母親的關係上,二者都試圖展現成年的孩子被迫與母親同處一起時的激烈的矛盾與點滴的溫情。前者是一列火車,後者是蝸居在簡陋的房子裡。面對這樣的狹小的空間裡,二者的關係勢必會有巨大的敘事衝突。

這種衝突就是「全景敞視」,這是法國哲學家福柯在《規訓與懲罰》中引用曾經邊沁為監獄設計的一種建築模式——圓形監獄。監獄是圓形的格局,中間有一個圓形的瞭望塔,外面用單面透明玻璃圍成。牢房用雙面透明玻璃。從瞭望塔裡,甚至只需要一個人既可以監視塔外所有的罪犯的一舉一動。這樣的建築模式甚至中心瞭望塔裡不站人,罪犯們看見中心的這個柱狀的監視塔也以為它在監視自己。通過這樣一種建築模式,福柯提出了一種「主義」,這種主義在規矩與訓誡他者的時候形成一種全天候監視的狀態,形成一種深入到毛細血管處的監視目的,這種狀態導致了某種精神對精神的壓抑。

於是,在《囧媽》與《柔情史》中,敘事使得母親與孩子處於全天候在一起的處境,處於一種「圓形監獄」的處境中。母親的目光時刻都落在孩子的身上,她們監視著孩子的一舉一動,深入到孩子的精神深入,這才導致了《囧媽》中兒子要求母親10米距離的怒吼和《柔情史》中女兒期待自己獨立房間與空間的想像。特別是在性問題上,《囧媽》中兒子逃脫母親的監視與一個俄羅斯女人約會,《柔情史》中女兒對追求自己的那個男人的若即若離的態度是母親—孩子這對關係中孩子試圖擺脫母親壓抑式監視最激情,或者說是最具反抗式的溢出。孩子在嘗試與其他的人建立新的性關係的過程中會受到前者強大的影響。

比如19年奧斯卡動畫片《包寶寶》這個短片將母親—孩子的關係「Q化」成了「母親與包子」的故事。當包寶寶與他的女友回到家中衝毀母親—孩子這種單一連接時,短片戲劇化的以母親吃了這個包寶寶然後戛然而止。但是影片的結尾是一家四口吃包子的畫面。母親在接受孩子之外他者的過程中短片只是用成年後的包寶寶抱著哭泣母親的背影來作為和解一閃而過,而現實中這樣的過程可能會很漫長,漫長到甚至到達悲劇的程度,比如文學史上著名的勞倫斯的小說《兒子與情人》和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地利作家耶利內克的小說《鋼琴教師》,前者也是母親—兒子的關係,後者也是母親—女兒的關係,也是父親在敘事中迅速落寞而缺席,然後敘事迅速轉入母親——孩子的敘事中來達到敘事張力引起讀者某種窒息式的閱讀體驗。

而《囧媽》要比《柔情史》戲劇化了母親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後者展現的那種觀影窒息感更突出。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囧媽》中母親—兒子—妻子這三者關係中一句特別重要的話「你為什麼要那麼執著地改變我呢?」母親要求兒子的改變延續到了兒子對妻子的改變,而這也是這段婚姻破裂的最核心的原因,某種原生家庭中無意識中留存的畸形因素影響著之後兒子理所當然的意識。這或許就是武志紅那本《家為什麼會傷人?》所要主要解決的父母——孩子之間這個連接如何斷裂,而這個斷裂並非是一刀兩斷,而是某種獨立,但是這種獨立通常也是中國式家庭難以跨過的癥結,其實不管是中國家庭,就那兩部外國小說的背後相類似的小說文本還有很多,這其實是世界的通病。

我記得高曉松在批判父母問題的時候也批判的孩子雙標問題:「要錢的時候,拿出東方這一套;要自由的時候,拿出西方那一套。」其實在金錢與自由這個問題上,著名的比如巴爾扎克和他父親打的那個賭,賭輸了但依然要堅持自己的寫作夢,就要挨著貧困的日子,手杖上的誓言和桌子上畫餅充飢的食物是巴爾扎克的堅持的自由。選擇確實要付出代價,這代價有些時候甚至很沉重。這種沉重性恰恰被《柔情史》表現得很細膩,女兒堅持寫作夢堅持投稿但屢屢失敗,母親斥責著女兒無用的寫作夢,但與高曉松提出的那個雙標問題有差距的是母親也很拮据,給不了女兒很多錢,所以所有的選擇與重壓就都落在了女兒的身上,這是一個更沉重的重擔。好在女兒的投稿有了稿費,一切有關拮据的衝突被這一點點稿費緩解,結尾也在這裡戛然而止。

《柔情史》的結尾是母女迷失在胡同深處找不到出口和《囧媽》結尾母子迷失在去劇場路上有著某種母親與孩子共同歷險的敘事,在這漫長的尋找出路的路上,母親與孩子開始了某種情感上的和解,他們似乎意識到了各自身上的個人自我主體性,暫時站在了他者身上開始思考問題,從自我的深淵中走出來,在欣賞他者的閃光點中似乎溫馨地結束敘事。

相關焦點

  • 《囧媽》:母愛盈盈,卻沉如山
    ---清.蔣士銓《歲暮到家》自古以來,人們都善於用詩詞歌頌母愛的偉大。至今,母愛依然是亙古不變的話題,只不過她除了詩詞歌頌外,還搬上了銀幕,更直觀地去表達,去程現。這種愛溫暖,也有煩擾,而《囧媽》更是將這種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 《囧媽》——鏡頭下被放大的母愛,我們能否承受?
    《囧媽》——鏡頭下被放大的母愛,我們能否承受?近日,徐崢導演的囧字系列春節檔電影《囧媽》由於肺炎疫情轉向抖音、西瓜視頻等網絡平臺首播,引來觀眾一片叫好。不論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和資本較量,最終還是為廣大的影劇觀眾帶來了福利,也獲得豆瓣5.9的高分。
  • 備受爭議的《囧媽》,是好電影還是好商品?
    《囧媽》是徐崢導演的"囧系列"的第四部作品,也是探索中國式家庭關係的又一嘗試。母子倆一起踏上開往莫斯科的火車,同時也開啟了一段與家庭和解的心靈旅程。受到疫情影響,今年所有春節檔電影全部撤檔。
  • 《囧媽》:控制和佔有背後別樣的愛
    今年的春節很特殊,受疫情影響,全國院線春節檔電影全部下架,徐崢自導自演的電影《囧媽》在今日頭條上免費公放。《囧媽》是徐崢「囧」系列電影的又一部力作,影片講述了暖霸公司小老闆徐伊萬纏身於婚姻破裂的煩惱中,卻意外同母親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在旅途中,他和母親發生激烈衝突,又逐漸和解,最後徐伊萬陪同母親完成了她多年以來的夢想。
  • 徐崢《囧媽》的電影主題,想表達的不僅僅是囧
    01雖然檔期很囧,但是《囧媽》一點不囧2020年的大年初一,必將成為銘刻在國內電影史冊的一天。而這個經典時刻是由今日頭條和徐崢的賀歲電影《囧媽》聯手打造的。本來競爭激烈的賀歲檔,由於響應號召大熱的院線電影都臨時撤檔。本來買了好幾場電影票的心裡空嘮嘮的。沒想到,幸福來的太突然。而且還是這麼出其不意,開心的不要不要的,誰能想到,耗費巨資打造的商業大片,能看完出完後,直接宅在被窩裡直接觀看。
  • 徐崢《囧媽》電影主題想表達的不僅僅是囧
    01電影主題一:不管多大兒子是母親一生的牽掛看完徐崢導演,(山爭哥哥)的《囧媽》不得不由心地說一句,是一部走心的好電影。電影中徐伊萬和母親的情感可以說是典型的中國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代表。母親和子女之間的緣分,可能就是止步於工作之後。
  • 囧媽觀後感
    過新年,宅家裡,躲病毒,看「囧媽」,受教育。謝謝徐崢把這麼好一部電影奉獻給觀眾!喜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徐崢用他獨特的喜劇方式,把夫妻、母子間的「囧」愛一點點撕給觀眾,尤其是母親餵兒子小番茄,面對熊以身護子,把中國式的母愛展示的淋漓盡致,感觸最深的是最後伊萬發給張露的簡訊「……每一次爭吵的起點都是對彼此的愛,只是這份愛是想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 《囧媽》囧媽不囧
    今年春節《囧媽》不囧時事背景:春節檔各大電影紛紛排上檔,作為春節常客徐崢導演攜新作《囧媽》報到,臨近春節1月20日宣布提檔至大年三十上映,又在隨後兩天宣布在抖音西瓜視頻等網絡平臺免費上映。《囧媽》在春節與其他幾檔勁敵電影實現了突圍。
  • 《囧媽》其實不囧,是被忽視了的愛
    《囧媽》海報2020年全國人民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春節,電影《囧媽》也有一種別樣的方式與觀眾見面了。該影片以主角徐伊萬和妻子露露的婚姻中情感矛盾的爆發和解決為貫穿始終的線索,引出徐伊萬和母親之間的情感矛盾,以一種別開生面的方式講述了以火車為背景的旅途中化解親子之間隔閡和矛盾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如果說,這世上有很多未解之謎,那麼母愛便可以算上一個,沒有人能說的清楚母親對孩子的愛究竟能夠包容到什麼程度,看似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也許對於母親來說只是出自一種本能。
  • 囧媽電影
    《囧媽》32萬條網友留言看哭了 13部影片打造線上免費春節檔 今年大年初一,電影《囧媽》在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抖音火山版和智能電視鮮時光免費上線播放。
  • 《囧媽》的速度焦慮與物質隱喻
    《囧媽》描寫兩代人的生活理想,上輩人莫斯科情結濃烈,下代人崇尚曼哈頓式的成功,卻用同樣的方式去愛,自然是彼此折磨、疲憊不堪。控制是這種愛的共同內涵,付出與回報,順從與堅守,引發重新思考愛的真諦。徐伊萬的愛夾雜控制性、來不及表達兩種範式,經由速度焦慮和物質隱喻,得以膠著式展示,構成電影衝突的核心。
  • 最不囧、卻最樂極生悲,有閱歷的人才會懂《囧媽》
    最不「囧」如果說前兩部是著重渲染在特定場景過程中發生的趣聞軼事或者所見所聞,那《囧媽》就是將「人物」中與「情」有關的因素全部撕碎和掰開,一股腦兒全攤在觀眾面前,電影中不管臺詞也好動作細節也罷,十分接地氣,能明顯感受到取材於平常人生活,因此能讓我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共情。
  • 《柔情史》:反抗之姿,保守之態
    比如《女導演》中兩個年輕女孩都和一個已有家室的中年大叔發生了關係,並彼此逼問這種行為的目的性,她們不裝綠茶婊,反而撕開遮羞布,無所顧忌地面對鏡頭進行自我剖白,並用一種偽紀錄片的方式作為保護色[雖然阿明(楊明明飾)導演的身份和月月(郭月飾)演員的身份和生活中的她們如此的相近,很容易讓觀眾模糊了真實和虛構的邊界];比如《柔情史》對「母親」的認知也是反傳統的,甚至讓人聯想到張愛玲《金鎖記》中有點壓抑變態的母親曹七巧
  • 《囧媽》:是什麼讓電影深陷囧境
    文/夢裡詩書一部本預透過母子在旅途中和解去一窺中國式親情關係的公路片,這本並不是一個糟糕的藍本,然而在經過徐崢的「囧」式喜劇包裝後,《囧媽》給人所帶來的卻並不是源於親情的感動,而是刻意的拼湊,造作的包袱,蒼白的人物,以及由此所衍生的空洞冗長。
  • 評《囧媽》:主題選得不錯,但故事劇情還有提升空間
    (一)主題選得不錯《囧媽》播出之後,引起了不少朋友的共鳴。有評論直言,從這個電影看到了自己、妻子、老母親的影子。不得不承認,在春節期間推出「母愛」主題的電影確實容易抓住不少觀眾的心。《囧媽》的故事很簡單,故事結果是「囧」系列常見的公路片。這一類型的電影有好的,比如《綠皮書》。講好這類故事的關鍵,大都落在了人物塑造與人物關係上。
  • 《囧媽》不囧,特殊時期的無限溫情
    在2020年春節檔,原本有七部電影備受期待:IP經典延續的《唐人街探案3》、《囧媽》,真實事件改編的《奪冠》、《緊急救援》、《熊出沒·狂野大陸》,成龍主演的《急先鋒》,「封神宇宙」延續的《姜子牙》,幾乎每一部影片都積累了一大批穩固的「想看」影迷。
  • 她拍了一部母女仇恨的電影,卻取名《柔情史》
    初出茅廬的楊明明完成了楊超執導的電影《長江圖》的剪輯,讓這部幾乎被擱置的作品順利完成,並獲得了柏林電影節攝影方向的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在一刻talks的演講中,楊明明以「傷心」為題講述自己的創作歷程,更多地像是回答一位女導演的藝術觸角何以直擊人心:「傷心就是一個人不虛偽地面對自己的結果。當你逐漸理解一個人的痛苦和他痛苦程度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認知的局限,會重新定義自己行為的邊界。
  • 對不起,《囧媽》真的不好看
    唯一有聲響的,是徐崢的《囧媽》,宣布大年初一「免費」網絡首播。結果遭到電影行業抵制,被扣上了「叛徒」的罵名。徐崢這一舉動,動了誰的蛋糕?影片到底成色如何?春節檔前期,電影院給《囧媽》做了很多宣傳,而且相當一部分是免費的。中間一度要提檔到年三十,電影院的員工都安排加班來配合。結果臨時改成網播,電影院的宣傳費也打了水漂。對於已經喪失春節檔這個重點收入來源的全國院線來說,這無異是火上澆油。所以《囧媽》宣布網播後,出現了浙江省電影從業者抨擊的公告。
  • 《囧媽》:囧得不自然
    試想,如果讓我選擇,去電影院扎堆看電影,還是在家和家人躺在舒服的沙發上,一邊吃著零食,一邊熱鬧的在線看著春節檔。我肯定更願意選擇在線看春節檔。總之,在疫情洶洶的大背景下,徐崢請全國人民免費看《囧媽》,對減少群眾扎堆,起到了有益的幫助,具有政治正確性。
  • 豆瓣5.9分,《囧媽》恰恰見證了徐崢的成長和電影業的無限可能
    電影《囧媽》可以說是春節最受爭議的一部電影,讓人看得又笑又哭,哭過笑之後過毫不留情地打下低分,豆瓣30多萬人評分,目前均分僅有5.9分。影片的重中之重是母親盧小花和兒子徐伊萬之間的親情戲碼,演員黃梅瑩和徐崢的6演技毋庸置疑,把當代社會兩代人之間真實的隔閡狀態展現得淋漓盡致。片中的盧小花可以說是絕大多數媽媽的真實寫照,為子女操心一輩子,眼看著孩子長大,卻沒有辦法真正撒手。很多人控訴盧小花對徐伊萬的母愛更多的是控制,讓人透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