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鏡頭下被放大的母愛,我們能否承受?
近日,徐崢導演的囧字系列春節檔電影《囧媽》由於肺炎疫情轉向抖音、西瓜視頻等網絡平臺首播,引來觀眾一片叫好。不論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和資本較量,最終還是為廣大的影劇觀眾帶來了福利,也獲得豆瓣5.9的高分。但從歷史評分來看,拋開票房不說,囧系列的電影評分是在走下坡路的。可以看一下下面的歷史趨勢圖:
雖然《囧媽》相對於《港囧》評分略有0.3分的提高,但仍然未改變低於6分的宿命。在這跌破6分的情況下,究竟是創作者的內容匱乏,還是觀眾的審美疲勞?從上映時間看,《囧媽》上映距離上一部囧系列電影的上映已經有5年之久,甚是前兩部間隔期的總和,徐崢導演的精心醞釀,為何會帶來這樣的評分結果?難道真的是觀眾審美提高,對喜劇、文化類電影的要求在逐年拔高嗎?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首先,來看一下《囧媽》的具體情節。由徐崢飾演的小伊萬為了阻撓前妻海外創業,誤上了帶走自己護照的母親前往俄羅斯的火車,並一路上和母親發生各種矛盾,由不解到理解最終幫助母親登上俄羅斯大劇院的舞臺圓夢的故事。從本質上說,這次的電影給人主題鮮明,從影名就可以大略知道故事的主人翁和配置,這是一部沒有和男主有戀愛的女主戲,直接導致了對觀眾的吊胃不足,縱然憑藉著囧系列的搞笑口碑,對年輕群體亦缺乏十成的吸引力。加上近幾年來,各種喜劇綜藝的蓬勃發展,使得喜劇電影的多數梗儼然已成為90、00後的冷飯。
毫無疑問,母子矛盾和母愛升級是這部電影的主旋律。人到中年,在小伊萬的眼裡,母親的疼愛仍然是一種枷鎖,舊式的觀念和兒子永遠未長大的心理使得母親對自己事事關心,處處照顧,這一點在火車上不停地餵徐崢吃小番茄就可以看出。她根本不考慮兒子是否真的需要,只想著把最好的都留給兒子。這樣導致的後果就是作為兒子的小伊萬得處處為母親的這些關愛舉動造成的後果去擦屁股。在經歷婚姻的失敗後,徐崢終於爆發了,正如他在電影裡面說的一句話: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啊!"
正如所有故事發展的一樣,矛盾的最高點也是情感冰點的破溫。在經歷過一系列的爭吵,同車廂俄羅斯美女事件、換包廂後,他們也迎來了考驗母子情感的關鍵點。母親被氣得下車出走,與其說是生氣,不如說是聽了兒子的話有所感悟。一個人跑到了西伯利亞的大叢林裡,幸運的是,小伊萬的尋找很順利,母親和父親的感情問題也得到了傾訴和理解。不幸的是,熊大跑出來了,在經歷了一番掙扎荒野求生後,在危機時刻,母親從樹上跳下,以堅毅地目光吼著大熊:過來吃我啊,不要吃我兒子。此時此刻到達了全劇的母愛高光時刻,以非常經典的場景詮釋了中國式母愛的偉大。
這份母愛的表達方式是多少中國式子女的共同感受。電影的偉大在於將生活中的愛無限放大至你的眼球,引起共鳴。但往往越深沉的話題,在年輕人的世界裡越不容易在這樣的電影片中被接受。90、00後普遍都在較為富裕的環境中成長,也從不缺乏關於父母教育的營養師,在他們的眼中很多被愛是理所當然,很多愛也是理所當然。所以不需要別人對我來指點什麼,隨著時間的逝去,社會高速的經濟發展,中國新一代觀影群體的綜合素質也在急劇上升,電影更多意味著生活的休閒方式,如此沉重的母愛話題,我們真有興趣並坦然接受嗎?
當然,本部影片也一貫延續了徐崢導演的囧途搞笑創作,例如希望你可以一站到底的賈冰站長,還有中文說得好過頭的俄羅斯美女,也有經典的扒火車場景,更有大劇院美劇的代入感。總的來說,這還是一部值得欣賞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