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7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上政新媒體中心 野馬浜小精靈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一股神秘的力量席捲了朋友圈。
每至深夜,往往就會有一個個箱子冒出來。
當我們打開朋友圈,或多或少都會看到這樣一條條popi提問箱連結。向每一個人發出誠摯的邀請:Ask me something!
一個個小箱子,或許是有些人醒來時的驚喜,又或許是有些人自閉時的慰藉。今天,小精靈想和大家談談popi、匿名提問等等的匿名社交。
<< 左滑獲得更多精彩提問 >>
事實上,提問箱這類匿名社交平臺的流行並不是史無前例。QQ悄悄話、坦白說、空間秘密、「關於我的十道題」等都是曾經熱門過或者仍在流行的匿名社交方式。這些匿名社交平臺為什麼總能一次又一次在當代年輕人的心尖上反覆橫跳呢?小精靈經過採訪幾位匿名社交的參與者和使用者,基於真實素材和換位思考來與大家談談譬如提問箱之類的匿名社交。
1
你為什麼發起匿名提問?
01 用問答填補空虛
在採訪中,聽到最多的詞就是「無聊」。疫情之下,人們難以開展線下面對面的社交,而提問箱的出現則為大家宣洩孤獨和無聊提供了一個出口。有的人在凌晨兩點發出提問箱,期待來一場深夜交談。有人在ddl的空隙中發出提問箱,問答之中成為了枯燥時光裡的調劑。匿名社交總是不缺市場,讓人想要等那一個來歷不知的小紅點,收入一段震撼心靈或觸人靈魂的話。這種交流感就像正在打開一盒巧克力一樣讓人上癮,你永遠不知道會得到什麼樣的驚喜。
02 好奇他人眼中的自己
除了被提問,我們還期待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正面的欣羨還是負面的批評和不滿都有可能被淹沒或者被抑制。而在匿名的情況下,他人的回應一定程度上會折射出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的「鏡中我」概念就是對這裡心理的很好闡釋。他認為,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自我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形成的,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態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通過別人提問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為人好奇的方面。人們通過一個個碎片化的提問拼湊出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樣子,就像是一次次自我形象反饋的嘗試。
03 社交恐懼下的表達需求
「社交恐懼症「這一詞條近年來的熱度持續走高,並且逐漸由學理上的疾病名稱轉變為反映當代社交狀況的標籤。然而,害怕社交並不意味著沒有社交的欲望。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真正害怕的是消極的社交體驗與真實自我身份社交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匿名的社交空間裡,人們可以卸下厚厚的人格面具,給很多想說卻不敢說的話提供了出口。對於不善於社交或者害怕社交的人來說,這些匿名軟體給予了他們表達自己的機會。
2
你為什麼參與匿名提問?
01 給予分享人滿足感
知乎裡有這樣一個回答:
與傳統匿名軟體的雙向匿名不同,在提問箱這樣單向匿名的社交平臺中,發起者身份是公開的,也就是說瀏覽者可以知道發起人是某一位具體的朋友。畢竟我們都討厭等待過後的失望,所以很多提問者的問題只是出於共情和為了給予朋友滿足。比如:你最近在看什麼電影?最喜歡的樂隊是什麼?既實現了發起者和提問者之間的雙向互動,也成為朋友之間傳遞關心的一方園地。每天點開看看,在朋友圈和新老朋友玩玩「沒有營養的」的小遊戲,吐槽娛樂,談天說地,何嘗不是一份快樂呢?
02 滿足好奇心和窺私慾
在這些匿名問答式的軟體裡,出現頻率最高的是情感類問題。一方面我們不喜歡隱私遭到窺探,但另一方面也期待擺脫身份進行無拘束的對話。「不見提問人,但知回答者」的匿名模式,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且自由的表達渠道。在現實世界中,法律和道德都對個人的「偷窺欲」作出限制。而在網絡世界裡,「偷窺」的低成本、高回報使得這種行為不再是個體行為,而逐漸演變為一場集體狂歡。使用者可以在匿名的保護色下向實名發起者問各種自己想問的問題,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窺私慾。
03 友好的探討和交流
除了情感類問題,還包括許多詩詞歌賦、人生哲理、社會熱點等問題。匿名的方式隱藏了人們的立場,排除了實名社交的尷尬和偏見,使用者可以藉助這個半透明平臺去探討和思考一些問題。
例如:「男生和女生之間有純粹的友誼嗎」、」如何進行打鬥戲的後期製作」、「」…在收到問題的同時,無形之中也促成了自己進一步去思索問題這一的答案。這其實是一個友好探討,互相拉高精神世界的過程。
關於匿名社交的思考
不可否認的是,匿名社交並不是完美的,有時不僅讓人疲憊,時不時會有尷尬和令人無奈的問題出現。與此同時任何人都能通過你的主頁看見這些問題,藉此來滿足自己畸形的窺探欲。匿名軟體為用戶帶來了相對自由的環境,但同時面臨著困難的監管問題,平臺監管不力的後果就是迅速消耗用戶的好感度以及平臺的壽命。匿名之下的惡意是難以想像的,惡意內容通過半透明平臺滋生,有人藉由這一渠道開始惡作劇,開始有人辱罵,開始有誹謗和中傷;甚至出現人身攻擊、校園霸凌、造謠抹黑等內容。回歸現實,這一類社交軟體的流行背後是我們展現自我和彼此溝通的渴望,但是匿名社交的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所以偶爾於虛擬世界裡遊走一圈,回歸現實後,我們不妨拿出一份真心,真誠耐心地與人相處,以換取他人真正的了解和關懷。
法律知識tips:即使是秘密社交軟體匿名留言,也需遵守法律法規。匿名留言傳播流言蜚語和虛假信息同樣需承擔法律責任。
你的提問箱收到過什麼有意思的問題嗎?
在評論區和小精靈聊聊吧
往期精彩
沒想到這座我們熟悉的建築竟然曾經拿過國獎
叮~你有一份新的上政外賣測評請注意查收
「上政新媒體中心出品」
撰稿 | 羅燕泉
圖源 | 上政學生
封面 | 房瑾然
排版 | 林丹
原標題:《「SHUPL • VOICE」歡迎向我匿名提問!》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