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鮮半島上方籠罩著戰爭的陰霾。6月份,以美國為首的聯合軍公然打著"正義"的幌子登陸朝鮮半島,試圖通過武力來幹預半島的內政。美軍悍然越過三八線後不僅沒有停止進攻,反而更是盛氣凌人地朝著中朝邊境逼近。
鑑於半島形勢,毛主席手一揮,下令出師朝鮮。於是以第四野戰軍為首的志願軍大部隊浩浩蕩蕩奔赴朝鮮半島,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軍展開了鬥智鬥勇的戰鬥。
說起這個聯合軍,那名字聽起來可是威風凜凜。事實上,聯合軍包括美國在內的16支軍隊,那麼為什麼其他國家也要摻合進來呢?有的是給美國主子獻媚,趁機想要加入北約,比如土耳其。有的是想要依附美國不得不出兵,比如英國和加拿大等等。因為沒有共同的利益基礎,有些國家出兵的時候自然不會盡心盡力。當然有些國家為了能夠在美國面前表現一番,硬是出動了幾個軍的實力,比如英國。
說來英國早已不是當年日不落帝國的模樣,伴隨著二戰,英國軍隊死傷嚴重,經濟上戰後也是急需要恢復。因此不得不依靠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試圖站穩腳跟後謀求最大化的利益。只是算盤打得好,沒等到那一天,就被迫捲入到韓戰中,開始了大不列顛的噩夢之旅。
英軍畢竟身經百戰,相對於美軍的貪生怕死來說,英軍確實算得上是大無畏。但是即便是這樣,英軍在戰場上往往充當著馬前卒的角色。因為當時統領聯合軍的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麥克阿瑟。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英軍被當作了犧牲品,戰前掩護美軍前進,戰後又要斷後,因此很多英軍士兵對美軍頗有怨言。
1950年12月,眼看著快要到聖誕節了,英軍臉上卻還是沒有喜悅之情。這場戰爭局勢已經是拉鋸戰,眼看著志願軍在形勢上取得了比較有利的局面,註定了這場戰鬥的結束是遙遙無期了。更悲催的是,志願軍在夜裡經常發動大規模的雙面突擊,很快就擊潰了麥克阿瑟設立的ABCD防線,一時間英軍如同驚弓之鳥一樣,跟隨著大部隊後撤。
有意思的是,英軍在逃竄的過程中,上空盤旋著幾架美國的軍機,向著英國皇家軍隊駐紮的位置發射了一連串的照明彈,仿佛是在給志願軍引路。志願軍有點摸不到後腦勺,跟隨著照明燈的指引,志願軍很快找到了英國皇軍的軍隊駐紮地。
很顯然,美國人為了掩護本國的軍隊順利的撤退,通過照明彈吸引志願軍朝著英軍大本營的方向前進,這時英軍是一個勁咒罵著美軍,英29旅旅長更是憤恨不已的說:"我們又一次被美軍出賣了!"
話還沒說完,志願軍50軍149師446團已經將英國皇軍的重坦克營團團圍住。英軍見形勢沒有退路,索性打算用坦克來殺出一條血路,但是我軍哪能讓敵人的計劃順利進行。志願軍首先搶佔了英軍兩個旅之間的高地,將兩個營隔開。這樣英軍的輕兵營和重兵營完全失去了配合。
英國炮兵向上發射炮彈,那是無奈志願軍死守不撤退。等到志願軍增援的部隊趕到,缺少重型武器的志願軍士兵決定"肉搏"這些大型的"怪物"。埋伏在周圍的志願軍脫下寒衣,拿著炸藥包和手榴彈就衝向了坦克大隊,瞬間伴隨著英軍撕心裂肺的叫喊聲中,很多志願軍戰士和對方的坦克同歸於盡。英軍的坦克陣型被攻破,其餘的志願軍士兵拿著步槍,拿著刺刀,衝向亂作一團的英軍重兵營,當晚英軍重兵營的31輛坦克就全軍覆沒,同時擊傷殲滅英軍將近500人。
戰後,英國軍長向美軍罕見地表達了抗議,美國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出賣了自己的盟友,這件事情雖然最終沒有鬧大,但是至此很多國家已經和美軍離心,為後來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反觀志願軍和人民軍,在作戰時候配合井然有序,雙方都將對方視作自己的人民,浴血奮戰,最終贏得了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
《決戰朝鮮》是一部全景式再現韓戰歷史命運的經典作品,它通過翔實的史料全面揭開韓戰臺前幕後的諸多歷史真相,如中美蘇朝最高領導層的博弈較量,朝鮮人民軍南徵的真相,中國出兵朝鮮真相,中美軍戰力真實對比,蘇聯對華軍援、空軍參戰的內幕,志願軍戰俘的真實境遇,板門店談判過程等等,破除了有關韓戰的種種迷思與誤解,真實出彩。
抗美援朝戰爭是終結中國近代史的一戰,不僅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也一掃近代史上中國屢敗於西方列強的屈辱紀錄。而這本《決戰朝鮮》,也值得每一個中國人閱讀和學習。#抗美援朝七十周年#
原價88元的《決戰朝鮮》,特惠價88元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